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
1、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朗读
(1)、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2)、 不只如是,他还曾为他的一点理想的愚诚几次几乎不见容于社会。但是他却未曾为这个而鄙吝他给他人的同情心,他的性情,不曾为受了刺激而转变刻薄暴戾过,谁能不承认他几有超人的宽量。
(3)、 他这样的温和,这样的优容,真能使许多人惭愧,我可以忠实地说,至少他要比我们多数的人伟大许多;他觉得人类各种的情感动作全有它不同的,价值放大了的人类的眼光,同情是不该只限于我们划定的范围内。
(4)、 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
(5)、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
(6)、 他是对的,朋友们,归根说,我们能够懂得几个人,了解几桩事,几种情感?哪一桩事,哪一个人没有多面的看法?为此说来,志摩的朋友之多,不是个可怪的事;凡是认得他的人不论深浅对他全有特殊的感情,也是极为自然的结果。而反过来看他自己在他一生的过程中却是很少得着同情的。
(7)、徐志摩又何其不幸,最终两个人都离他而去......
(8)、 至于他的作品全是抒情的么?他的兴趣只限于情感么?更是不对。
(9)、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曾经花发枝满的渴求与憧憬,
(10)、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徐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已嫁做人妇的陆小曼很快两人就相恋了,陆小曼为了徐也跟丈夫王赓离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11)、林、徐、张三人的感情纠葛,大家早已熟知。但只有读毕此信,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林徽因真实的爱情和崇高的情怀。事实上,感情漩涡中的两个女子,都是伟大高尚的奇女子。徐志摩何其幸,能够让她们都为他苦痛,情牵梦萦。徐志摩又何其不幸,最终两个人都离他而去......徐志摩曾经感慨:得,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小文也只能感慨:幸也,命也。 对徐志摩而言,这是一封残酷的分手信。然而,对林徽因来讲,又何尝不残酷呢。“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但在信中的最后,欲走还留的林徽因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拖泥带水”,“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其实,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从来都没有消退。在这封分手信的开头,林徽因说“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12)、 现在这事实一天比一天更结实,更固定,更不容否认。志摩是死了,这个简单残酷的实际早又添上时间的色彩,一周,两周,一直地增长下去……
(13)、 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
(14)、 “定明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
(15)、世事纷繁,时光终是无言,所谓的执念也许只是虚妄,所谓的抵达也不过是终点。
(16)、林徽因1920年随父到欧洲旅行,在伦敦的公园中
(17)、若是时光锁住的葱茏,曳动冷冷的素月清秋,那么弱水三千,谁取你一瓢,醉饮红尘外?
(18)、1935年值徐志摩逝世四周年之际,发表了《别丢掉》。
(19)、 不用说他便是志摩,一进门一把扯着源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这一来把源宁怔住了,他问志摩等什么在这大雨里。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源宁不只说他不去,并且劝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国的湿气岂是儿戏。志摩不等他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了。
(20)、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残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2、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节选
(1)、而正是这次见面,让徐志摩对眼前这位少女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被林徽因所吸引,而林徽因也对和这个有着书生气质的文人颇有好感,然而此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这也就注定了两人的感情,并不会被祝福。
(2)、徐对其影响可以隐约地从一些作品中可以找到:
(3)、当时,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在伦敦游历(1920年),
(4)、 “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雾……很大……”只是一个钟头的差别。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6)、在此期间,听闻林徽因身体差劲,徐志摩多次前往探望,而到了1931年,正是在徐志摩的安排和帮助下,林徽因带着女儿,移居到了北平西郊的香山静宜园疗养,而正是在这里,林徽因察觉到了徐志摩对自己的感情,从而写下了她最美的一首情诗《请愿》:
(7)、写这封信时,林徽因才16岁,小才女的气息已经露出端倪。当时,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在伦敦游历(1920年),和徐志摩的感情火花也正是在那里擦燃。
(8)、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9)、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有《再别康桥》、《偶然》等
(10)、 我们生在这没有宗教的时代,对这死实在太没有把握了。这以后许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会有一点点光明,除非我也有你那美丽的诗意的信仰!
(11)、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
(12)、 他到康桥之后由狄更生介绍进了皇家学院,当时和他同学的有我姊丈温君源宁。一直到最近两个月中,源宁还常在说他当时的许多笑话,虽然说是笑话,那也是他对志摩最早的一个惊异的印象。
(13)、写下这首诗时的志摩和徽因各自都有家庭,自从徽因十六岁那年他们在英国认识起,到这首诗写成为止,志摩给徽因写过无数的诗,这首写得最心碎最心痛。你看他的诗,“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他爱徽因爱得如此深沉,注定不能同行。
(14)、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15)、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月月的月圆。
(16)、 朋友们,我们失掉的不只是一个朋友,一个诗人,我们丢掉的是个极难得可爱的人格。
(17)、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经林长民介绍,结识英国作家狄更生。1921年经狄更生推荐以特别生资格进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在那里,徐志摩才开始创作新诗。而林徽因在这封1921年写的分手信中,就神奇地预言了一颗巨星在中国诗坛的升起。
(18)、他用20吨泥土拍了一部中国风十足的动画,终于让敦煌壁画动起来
(19)、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20)、 谁相信这样的一个人,这样忠实于“生”的一个人,会这样早地永远地离开我们另投一个世界,永远地静寂下去,不再透些须声息!
3、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信代读
(1)、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
(2)、 他离平的前一晚我仍见到,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飞机改期过三次,他曾说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的。我和他同由一个茶会出来,在总布胡同口分手。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为太平洋会议来的一个柏雷博士,因为他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从柏雷口中得些关于曼殊斐儿早年的影子,只因限于时间,我们茶后匆匆地便散了。
(3)、只有一次次地分别,一次次默默看心爱的人离开,字里行间透着像一个大哥般地对分别的妹妹千般叮嘱;也像一位丈夫,叮咛离别的妻子一人行走要小心,也别害怕,有我在,你大胆走,这是何等的情怀,非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徽因又何尝不爱志摩呢?分别的时候,我相信徽因一定是担心志摩,一定是问了,我先走了你怎么办?
(4)、 他愉快起来,他的快乐的翅膀可以碰得到天;他忧伤起来,他的悲戚是深得没有底。
(5)、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6)、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7)、《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
(8)、 “是的,他十九日晨有电报来给我……
(9)、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
(10)、 寻常评价的衡量在他手里失了效用,利害轻重他自有他的看法,纯是艺术的情感的脱离寻常的原则,所以往常人常听到朋友们说到他总爱带着嗟叹的口吻说:“那是志摩,你又有什么法子!”
(11)、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林徽因真实的爱情和崇高的情怀。
(12)、 我要谈的是诗人之外的志摩。人家说志摩的为人只是不经意的浪漫,志摩的诗全是抒情诗,这断语从不认识他的人听来可以说很公平,从他的朋友们看来实在是对不起他。
(13)、76岁学画80岁成名101岁去世,趁一切来得及,做自己喜欢的事。
(14)、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我真佩服幼仪的镇定自若,从容裕如的风度,做到这一点不是件易事,我就永远也做不到。她待我那么亲切,当然不是装假的,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我对爸爸说,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他没问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切都清楚,他了解我,他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同意了。正好他收到一封国内的来信,也有回国一次的意向,就这样,我们就离开了这留着我的眼泪多于微笑的雾都。 我不能明智如哪个摔破瓦盆头也不回的阿拉伯人,我是女人,总免不了拖泥带水,对“过去”要投去留恋的一瞥。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我说不清。一切都交给那三个纺线的老婆子吧(注:这里指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听任她们神秘的手将我们生命之线拉扯的怎样,也许,也许……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徽徽
(15)、林、徐、张三人的感情纠葛,大家早已熟知。但只有读毕此信,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林徽因真实的爱情和崇高的情怀。事实上,感情漩涡中的两个女子,都是伟大高尚的奇女子。徐志摩何其幸,能够让她们都为他苦痛,情牵梦萦。徐志摩又何其不幸,最终两个人都离他而去......徐志摩曾经感慨:得,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小文也只能感慨:幸也,命也。 对徐志摩而言,这是一封残酷的分手信。然而,对林徽因来讲,又何尝不残酷呢。“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但在信中的最后,欲走还留的林徽因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拖泥带水”,“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其实,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从来都没有消退。在这封分手信的开头,林徽因说“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16)、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
(17)、 今夏我在香山养病,他常来闲谈,有一天谈到他幼年上学的经过和美国克莱克大学两年学经济学的景况,我们不禁对笑了半天,后来他在他的《猛虎集》的“序”里也说了那么一段。
(18)、《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
(19)、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我真佩服幼仪的镇定自若,从容裕如的风度,做到这一点不是件易事,我就永远也做不到。她待我那么亲切,当然不是装假的,你们走后我哭了一个通宵,多半是为了她。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我不能等您回来后再做这个决定。那样,也许这个决定永远也无法做出了。我对爸爸说,我很想家,想故乡,想马上回国。他没问什么,但是我知道他一切都清楚,他了解我,他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同意了。正好他收到一封国内的来信,也有回国一次的意向,就这样,我们就离开了这留着我的眼泪多于微笑的雾都。 我不能明智如哪个摔破瓦盆头也不回的阿拉伯人,我是女人,总免不了拖泥带水,对“过去”要投去留恋的一瞥。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我说不清。一切都交给那三个纺线的老婆子吧(注:这里指希腊神话中的命运女神,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听任她们神秘的手将我们生命之线拉扯的怎样,也许,也许……只是,我不期待,不祈求。 徽徽
(20)、 他喜欢色彩,虽然他自己不会作画,暑假里他曾从杭州给我几封信,他自己叫它们“描写的水彩画”,他用英文极细致地写出西边桑田的颜色,每一分嫩绿,每一色鹅黄,他都仔细地观察到。又有一次,他望着我园里一带断墙半晌不语,过后他告诉我说,他正在默默体会,想要描写那墙上向晚的艳阳和刚刚入秋的藤萝。
4、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有哪些
(1)、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2)、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3)、 谁也得承认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便不轻易有几个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
(4)、 对于音乐,中西的他都爱好,不只爱好,他那种热心便唤醒过北京一次——也许唯一的一次——对音乐的注意。谁也忘不了那一年,克拉斯拉到北京在“真光”拉一个多钟头的提琴。对旧剧,他也得算“在行”,他最后在北京那几天,我们曾接连地同去听好几出戏,回家时我们讨论得热闹,比任何剧评都诚恳都起劲。
(5)、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
(6)、在此之后,两人一起组织了新月社的活动,还在泰戈尔访华期间,两人还成为了专门的翻译,然而之后的徐志摩去了日本,但是林徽因为了完成多年的愿望,和粮食还曾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而当林徽因和徐志摩在此见面的时候,林徽因已经嫁给了梁思成,徐志摩也放弃了张幼仪,选择和陆小曼在一起。
(7)、是写给徐志摩的,这首诗是一首为悼念徐志摩而作的情诗。林徽因是徐志摩终生热恋着的女人,也正是她的爱造就了作为诗人的徐志摩。
(8)、《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人生何处不离人》、《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月小似眉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花开半季情暖三生》。
(9)、第一次见面,苏轼给米芾指明了道路,最终二人又是如何诀别的?
(10)、 我不敢再往下写,志摩若是有灵听到比他年轻许多的一个小朋友拿着老声老气的语调谈到他的为人不觉得不快么?这里,我又来个极难堪的回忆,那一年他在这同一个的报纸上写了那篇伤我父亲惨故的文章,这梦幻似的人生转了几个弯,曾几何时,却轮到我在这风紧夜深里握吊他的惨变。
(11)、(2)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12)、林徽因,中国第一才女,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现在许多人也把这句话当情话用。
(13)、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4)、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15)、 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
(16)、让我们一起品读林徽因这封以“徽徽”落款、用情感与泪水写就的分手情书吧。
(17)、 志摩我的朋友,死本来也不过是一个新的旅程,我们没有到过的,不免过分地怀疑,死不定就比这生苦,“我们不能轻易断定那一边没有阳光与人情的温慰”,但是我前边说过最难堪的是这永远的静寂。
(18)、 “派车接去了,等到四点半……说飞机没有到……
(19)、一直想做个安静的女子,在最深的红尘里守着自己,守住最初的萌动和欣喜。
(20)、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经林长民介绍,结识英国作家狄更生。1921年经狄更生推荐以特别生资格进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在那里,徐志摩才开始创作新诗。而林徽因在这封1921年写的分手信中,就神奇地预言了一颗巨星在中国诗坛的升起。
5、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那一晚
(1)、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2)、 志摩的兴趣是极广泛的。就有几件,说起来,不认得他的人便要奇怪。他早年很爱数学,他始终极喜欢天文,他对天上星宿的名字和部位就认得很多,最喜暑夜观星,好几次他坐火车都是带着关于宇宙的科学的书。
(3)、后面出现了许多个版本,接着徐志摩的诗拓展开来写,其中,以下面这首最为动人。
(4)、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帷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着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
(5)、《你是锦瑟我为流年》(白落梅解读三毛最美文章)、《相思莫相负》、《烟月不知人事改:宋词中的悲欢离合》等。
(6)、1932年夏,林徽因写下了意味深长的《别丢掉》。
(7)、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8)、 “你放心。”他说,“很稳当的,我还要留着生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哪能便死?……”
(9)、 我们寻常人就爱说了解;能了解的我们便同情,不了解的我们便很落寞乃至于酷刻。表同情于我们能了解的,我们以为很适当;不表同情于我们不能了解的,我们也认为很公平。志摩则不然,了解与不了解,他并没有过分地夸张。他只知道温存,和平,体贴,只要他知道有情感的存在,无论出自何人,在何等情况下,他理智上认为适当与否,他全能表几分同情,他真能体会原谅他人与他自己不相同处,从不会刻薄地单支出严格的迫仄的道德的天平指谪凡是与他不同的人。
(10)、徐志摩去世前最后写的一首送给林徽因 《你去》
(11)、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12)、 我怔住了,心中一阵不痛快,却忙给他一个电话。
(13)、让我们一起品读林徽因这封以“徽徽”落款、用情感与泪水写就的分手情书吧。
(14)、徐志摩的感情是非常热烈而又细腻的,就如同这首诗一样,写得极为唯美,从诗文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的那一片深情,如果没有爱,又怎能写出这般动人的诗句呢?有很多人都觉得现代诗无趣没有意境,可是徐志摩的诗却并不一样,让人在读过之后还想再次续品读。
(15)、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16)、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7)、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福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18)、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说过,看了太多的小说我已经不再惊异人生的遭遇。不过这是诳语,一个自大者的诳语。实际上,我很脆弱,脆弱得像一支暮夏的柳条,经不住什么风雨。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19)、《偶然》这首诗写于1926年5月,徐志摩在伦敦时偶遇林徽因,而对于一位诗人来说,满心的爱慕最好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写诗了,于是他便挥笔而作。这首两段10行的小诗在现代诗中堪称是别具一格,可是他却能将这样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副词赋予具体的形象,实在是韵味无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99句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节选(林徽因写给徐志摩诗信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