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1句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参考文献(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有哪些)

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

1、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与形象

(1)、正所谓得失相随、祸福相因,苏轼非但没有因为***迫害的打击、以及谪居生活的艰苦多难而屈服沉沦,反而藉由黄州寻常山水的洗涤,懂得脱去生命中的繁华表相,重新观照质朴淳厚的本质。相较于其他时期的山水诗歌,黄州山水诗中呈现的通常不是游赏山水的喜乐,而是置身山水之中的苏轼,面对当前苦难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观照。

(2)、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古体诗又分为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5)、初入仕途的他锋芒毕露、年轻气盛,与当时主张变法的朝廷重臣王安石政见不同,先后被流放到杭州、密州等任知州。但由于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每到一处就为当地人民办实事,与他们交朋友好交友。可一腔才情的苏轼怎甘于做一个小小的知州。在一次醉酒后,挥毫宣泄,卷入“乌台诗案”,死里逃生,流放到黄州。在这里,他将自己放逐于山水,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不朽篇章。后又继续被贬于惠州、儋州。苏轼在《自题墓志铭》中说到“问汝平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面对多次流放,穷途末路,苏轼却用满腔热情对待生活,高歌“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苏轼打破了他以前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以自己的才情将婉约词推向了高雅的文学殿堂,在内容上去浮艳多雅致,形式蕴藉雅正,语言秀丽清新,情思曲折真切。

(7)、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8)、如《新居》:“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旧居才一席,逐客犹遭屏。结茅得兹地,翳翳村巷永。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作者发自心灵深处的礼赞,打消“居无室”的念头,成为作品深沉而热烈、委婉而悠扬的主题旋律。“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反复跳荡和奔突在叙事的各个乐句之中,成为一根有机地联结和贯穿各个细节的感情红线,随着主题旋律的抑扬起伏,作者那种蕴藉于事的丰富的、多侧面的感情涟漪,都服从于主题旋律调性的支配,并从各个艺术角度烘托、渲染“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的激情旋律,因而构成了一阕完整统和谐协调的抒情交响乐章。由于苏轼注意主题旋律的贯穿,在许多作品中,如《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这种思与境偕的艺术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也获得了情流弦外的效果。又如《儋耳》:“霹雳收威莫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融注了作者的思想和激情,化静为动,赋予了感情和生命,抹上了一层迷离惝恍的童话般的色彩。再如《行琼儋间》:“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这些豪情满怀的意绪,在那登高望中原的悠悠慨然的凄怅情思中,在那四顾途穷、眇观瀛海的感慨里,诗人的思绪跃进了更深的一个层次,表现于萧闲简远的艺术美感之中。于是乎顿然之间,“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心灵得到了解脱,因而在孤悬海外的琼岛“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的天籁之声中,拓展出风雨中理想境界,把感情驾驭着叙事,又把景物融溢于每一件事情的叙写之中,从而扣人的心魄,给读者以思想、感情和艺术的感染。

(9)、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放在第十二课,同样这一课一共有四首词。预习提示介绍了词的特点,编者大概是要让学生了解词这种文体。但是本人认为八年级同样出现词作,九年级才出现词的知识介绍是不是有点晚?课后探究题是“《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他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由此看,这首词编者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典的手法,其次是“体会各首词中蕴含的情感”。其实仍然是内容和情感两方面的问题。

(10)、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其散文汪洋恣肆,晓畅明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风清新豪健,词气豪迈放达,善用夸张比喻手法。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以琼州别驾谪居儋州,居儋三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本文仅就其诗词风格,略予侧探,以聊胸臆。

(11)、其中八年级上册的《记承天寺夜游》87个字,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44个字,而九年级精读课中选入的苏词都超过了87个字,课外阅读《定风波》62个字,因此可以推断出,不论精读课还是课外阅读课中选入的苏词,编者编排顺序是由字数多少而定这大概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字数多意味着学生理解起来稍难,所以应该循序渐进。

(12)、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位于浙江省北部,是***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被称为南太湖明珠。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湖州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湖州独具特色的市区太湖风情游、长兴文化旅、南浔古镇游、莫干山风景游、安吉竹乡游等经典旅游线路。

(1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4)、苏轼居儋诗词的抒情风格的语言是美的,是朴素与华丽兼而有之;他不仅善于锤炼句子的抒情节奏,还善于推敲语言的声韵。例《和陶九日闲居》:“鲜鲜霜菊艳,溜溜糟床声”和《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风光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些短语,讲究双音节奏和重迭声韵的对应,读之琅琅上口,品之余味无穷。例《儋耳山》:“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表示停顿长短的音程)这些“二一二”和“二二一”五言节拍的诗句,重音落在“隘”、“总”、“石”、“余”的诗眼上,以增强节奏的和谐悦耳的音乐美感,使诗句具有抑扬交错,悠远高扬旋律,十分圆润、流畅,听起来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15)、苏轼的词在题材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运用、风格特色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16)、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愈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17)、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18)、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诗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19)、亲,我们已错过了前世的牵手,也错过了今生的拥有,千万不能再错过做正道语文群友!

(20)、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除诗词外,李清照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参考文献

(1)、该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境界宏大,前所未有,是对传统词的一大突破,因而成为了豪放词的定鼎之作。

(2)、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气势高昂。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4)、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5)、     先景后情,因景起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几成词之通格。如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上片);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下片)”。被陈延焯誉为:“情景兼到,骨韵俱高(《词则》)”。

(6)、参考文献:教育部审定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7)、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8)、参寥也就是僧道潜,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

(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首先将奔腾的长江与飞逝的历史相交织,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对雄伟江山的赞美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怀。

(10)、苏词在语言、形式上也均有创新。苏词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不象柳永花间词人脂粉气,“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清雄韶秀见长,有时还杂有当时口语,打破了只有香软绮丽文字方能入词的传统风气。

(1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12)、   “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沈祥龙《论词随笔》)”。作者之情、志、意不直白道出,蕴涵于形象、意境之中,或寄意言外,借人事、景物之描写,引发读者联想,即为含蓄。其特征体现于“含而不露、意在言外”两个方面。陆时雍《诗境总论》云:“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藏还露,便觉此衷无限”,司空图《诗品》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实为含蓄风格之真髓。言在意外,是指诗词之语义与语符产生一定的“偏离效应”,以致诗词内蕴之意超越字面含意,滋生言外效应。咏物之作,比兴、寄托,借物言志,亦具有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含蓄之美,无论含而不露或是意在言外,均能激发读者之想象与联想,具有“言近旨远”、“言有尽意无穷”之妙处。

(13)、⑹夜阑:夜尽。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縠(hú)纹:比喻水波微细。縠,绉纱类丝织品。

(14)、     象征取意,借物暗示,以达情感。其表情达意“言此意彼”,朦胧模糊,若即若离。分固定性象征与个体性象征两类。固定性象征源于历史积淀,约定俗成,受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制约,蕴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思想、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被世人广泛认可与接受。如梅花高洁,松柏孤直,猿啼悲伤,团扇哀怨,……等等。个体性象征为词人触兴于物,临机创化的具鲜活个性色彩的艺术形象。虽不具俗定性,然切合词人心境,能鲜明表现其独特的情感状态。如苏轼:“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托意孤鸿,述无法明言亦不敢明言之幽恨与孤寂之情。

(15)、   婉约,婉转妩媚,缠绵柔美。张炎《词源》云:“颠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前人论及诗词体性“庄媚、直婉、刚柔”之别,多针对婉约词体而发。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灵的意境……,造就婉约之风。

(16)、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17)、方笑一把东坡先生的人生分成了四个阶段,并结合他每个阶段的经历来分析作品,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立体全面的苏东坡。8岁入学即关注石介的《庆历圣德诗》;10岁听母亲程氏读《范滂传》,“奋厉有当世志”;12岁听父亲苏洵介绍白居易在虔州天竺寺所题诗。从嘉祐二年中进士到元丰二年“乌台诗案”;从试制科,入三等到黄州团练副使;从惠州安置到常州去世;从“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再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在那一个没有火车、没有飞机的时代,四处辗转,经历了人生百态,可见东坡先生的一生是豁达的一生,是不拘的一生,更是超脱的一生。

(1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9)、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20)、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3、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有哪些

(1)、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由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只求阅读而不求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然也遵守音律规范但不拘不于音律。

(2)、   风格之论,诗词兼容。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将诗词风格分为八种类型(八体说):“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风格构成无外形式与内容,以外在标志呈现内在特征。为风格鉴赏之便,以“表层风格,内在风格,整体风格”分而论之。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5)、本首词大致写于1084——1086年期间,苏轼在被贬黄州后,在***上遭到了打击,变得比较消极。这首《满庭芳》就是苏轼内心的一些反映。

(6)、苏词语言风格为清新朴素,他多方面吸收古人语言精华,化用前人语言入词,还运用口误、虚字入词,丰富词的表现力。

(7)、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8)、可以说,苏轼其人是通才,拥有人们爱戴的气质,能做实事,能接地气,上能咏阳春白雪,下能歌下里巴人。为政,不死不休,为民,尽心尽力。也难怪让编者爱不释手!

(9)、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0)、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

(11)、二是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慷慨豪迈的意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伟的场面取胜;

(12)、苏轼居儋的诗词,多以叙事言志、抒情见长,故以情驭事,融情于事,是苏轼的一个显著特色。试看《和陶刘柴桑》:“竹屋从低深,山窗自明疏。一饱便终日,高眠忘百须。自笑四壁空,无妻老相如。”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在《和陶拟古》中:“稍喜海南洲,自古无战场。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分氵不                      未入海,膏泽弥此方。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这表明苏轼为海南的奇峰飞泉所倾倒,即使吃薯芋和无肉食也不计较了。作者虽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环境和对象的变化,情感的波澜起伏,意境更为深远,叙事满蕴真情,但又不是倾吐无余,而是言情含蓄,委婉尽致。苏轼在儋耳给孙子苏符的诗中说:“不用长愁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让家山作本元。”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把海南的景象写得极具地方色彩,其笔调细腻而凝练,设色淡雅,穿插多姿,隽美倩丽,不象浓艳的牡丹,眩人眼目;仿如空谷之兰,散发出阵阵的清香。无怪乎作者再三表白:“鴃舌尚可学,化为黎母民”、“余生欲老海南村”、“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仿佛“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一样的海南情结。

(13)、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14)、    凝练作为一种语言风格,指以简约精练之语言表现丰富充实之内容,以达高度艺术之概括。诗词以凝练简约为尚,被历代诗文大家刻意追逐,以求诗词尽境。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省略具体铺叙与细致描绘,多层词义联结递进,高度概括,删繁就简,意余于辞。如苏轼《永遇乐》、王沂生《齐天乐·蝉》等长调慢词,均为词坛凝练简约之杰作。

(15)、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6)、最有名的元杂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17)、李清照,一位从大明湖畔的绿茵走来的女子她的一生如花一般绚烂,让世人铭记于心。年少时的她集父母的宠爱于一身,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是位名副其实的闺阁千金;婚后的她是丈夫捧在手心里的至宝,琴瑟和鸣,恩爱有加然而,或许是天妒英才,她生命的后三十年,只剩下难言的苦楚与凄凉。国破家亡,丈夫与世长辞,独留她一人在这动荡不安的尘世间颠沛流离。这样的人生于她是不幸的,但于天下爱词之人而言却是有幸的。李清照如此,南唐后主李煜亦是如此,皆因他们的不幸遭遇才铸就了那么多不朽的,深入人心的倾世绝唱。

(18)、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豫州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长子 。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曹丕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建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

(19)、☆风格特点: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20)、1078年,徐州在春天发生了严重旱灾,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这里选的是第四首,主要描写农村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农事忙碌的景象,充满于乡间趣味,也反映了苏轼对于百姓的关心。

4、苏轼诗词风格特点总结

(1)、   雄浑,作为一种刚美型风格,壮志凌云,气吞宇宙,恢宏豁达。气势豪迈磅礴,境界高大浑茫,力量充沛雄劲,蕴涵拔山倒海、不可屈曲之力度。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笔力千钧,气壮山河。

(2)、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3)、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4)、摘要: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法、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甚至在烹饪方面都颇有造诣,可谓世间难得一遇的全才,是时代的宠儿。因此,在历版语文教材中,苏轼都是绕不开的一位诗人、作家。在最新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有79首古代诗词,其中就有5首苏轼的诗词,就连李白也才只有5首诗歌。因此本文就苏轼诗歌为何如此受到追捧,对初中语文教材中五首词进行探析。

(5)、我们在论宋词与唐诗的关系时,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差别的确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在本书的宋词部分,笔者也主要着眼于宋词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当然也是与唐诗的不同之处)来展开论述。

(6)、她爱诗,爱酒,爱春花秋月。她写雨,写风,写悲欢离合。岁月悠悠,如江河流逝。黄花莫比美人瘦,美人不堪永世忧。只有文字珠玑,让世人铭记。铭记,一位女子的诗性人生,花一般绚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8)、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9)、   表层风格就艺术形式而言,分为含蓄、婉转、凝练、顿挫四种。

(10)、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

(11)、☆风格特点: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地位的变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71句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参考文献(苏轼的诗词风格特点有哪些)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