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谚语
1、农业生产谚语大全
(1)、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2)、花(卢都花变花(棉花,四十五天好捉棉花。早花捉得早,早花捉得好。
(3)、地头地边没有草,庄稼少受虫虫咬。虫害除光,谷米满仓。
(4)、 再如我们云南,地理优势造就了基本上什么作物都可以种植,有些地方是四季如春的,有的地方是四季分明的,有些地方是热带雨林的,造就了云南作物高原特色。
(5)、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6)、 人事,是指农业生产中人和地之间的关系,如何种植。
(7)、 地利,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土、肥、水各个环节的重要经验。土地、肥料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8)、立冬有风,立春有雨;冬至有风,夏至有雨(山西)
(9)、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0)、种地选好种,一垄抵两垄o种子经过筛,幼苗长得乖。
(11)、早移晚不移,涝移旱不移;小移大不移,壮移瘦不移。
(12)、麦子垄里跑开狗,一亩收不了一斗。棉花伸开拳,一棵摘一篮。
(13)、300、黄鹂来,拔蒜薹;黄鹂走,出红薯。
(14)、麦黄了就要割,又怕起风又怕落谷子不进仓,不能算作粮。
(15)、麦熟一晌,蚕老一时。 八成熟,十成收, 十成熟,三成丢。 夏至(在)五月头, 不种芝麻吃香油。
(16)、早禾插到立夏,插无插也罢。 良种加良法,生产才得发。 基肥施得足,麻高又厚肉。 良种无良法,神仙也无法。
(17)、10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8)、缺秧要补秧,补秧多打粮,多补一棵苗,多收一把粮。
(19)、三耥九耘田,砻糠变白米。稻耘三遍谷满仓,棉锄七次白如霜。花靠锄头稻靠耥。
(20)、久雨积水早排出,旱天之时早开源。若想苗不干,多挖塘和堰。
2、农业生产谚语及其中的科学道理
(1)、春天多捉一只蛾,秋后产量加一箩。春风虫儿遍地走,防治虫害早动手。要想来年虫子少,冬天割去田边草。除虫如治病,不治丢了命。
(2)、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寸草不生,五谷丰登。
(3)、要想吃蔬菜,浇水要勤快。菜苗个性娇,时常要洗澡。不怕头水晚,全怕二水赶。水田饿肥,干田饿水。
(4)、在面积广阔的中国领土上,同一节气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有些谚语就明确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
(5)、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6)、 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只有通过施肥来保持土壤肥力,人们才可以真正地放弃刀耕火种加撂荒土地的原始耕作方式.推动农业向高级阶段方向发展。
(7)、3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8)、夏至(在)五月中, 十个油坊九个空。 夏至不出蒜,必定散了瓣。 五黄六月不出工, 十冬腊月喝北风。
(9)、放水要看天、看地、看庄稼,不可随心所欲,还要根据地势、水情、节令等重要因素来适时地进行灌溉,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
(10)、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释义:过了小满十天内要播种,不播的话就没有收成。
(11)、稻子出在犁上,勤耕深耕长得壮。薄地怕深耕。
(12)、庄稼播下,丰收肯定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大的夙愿。这句谚语意思是:如果节气无误,风调雨顺,那么稻米丰收,但是米价也会随之比较便宜。二月二当天,如果春雷乍响,预示这一年收成很好。在现代人中看来,这句话可能并不科学,在今天的农业活动中也并不适用了。
(13)、春天捣一棍,秋天吃一顿;麦收弯弯腰,闲时吃顿饺;秋上弯弯腰,强似冬里转一遭。
(14)、麦子垄里跑开狗,一亩收不了一斗。棉花伸开拳,一棵摘一篮。
(15)、农具齐全,做活周全。 三分使用,七分保管。 磨镰不误砍柴功。 有病虫早治,无病虫早防。 除虫治病,不治苗丧命。
(16)、片选不如穗选好,穗选种子质量高。引种未试验,空地一大片。
(17)、谷黄谷黄,闺女下床。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最新)麦黄一时,龙口夺食。
(18)、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19)、早移晚不,涝移旱不移;小移大不移,壮移瘦不移。
(20)、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3、农业生产谚语及意思
(1)、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同,彼此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也不一样。还是以小麦的播种为例,华北的农谚就是“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湖北的农谚则是“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高山和平川,即使它们是属于同一地区,播种同种农作物,农时上也要有所差异。由此可见,气候、时令节气、温度等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民们的春种秋收、衣食饱暖,影响着农业的生产。地域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农时,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天时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注意。为此,农民们根据多年来对天时节令的关注,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概括出了无数经典的农业谚语,成为了农民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天气预报”,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便利。
(2)、土地是个聚宝盆,看你手脚勤不勤。释义:土地是个可以聚集宝物的盆子,就看你的手脚勤快不勤快了。只要勤快就能聚到宝物。
(3)、拔病株,留好苗,等距密植要记牢。禾苗小,要趁早,除去小,留选好。
(4)、一粒粮食一滴汗,细收细打细凭算。一粒粮食一粒金,颗粒还家要当心。地不丢穗,场不丢粒。
(5)、400、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6)、对于农民而言,播种时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句谚语大概是说,立春日若在上年十二月内就称之为早春,那么播种也应该推迟。在今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7)、麦花立夏前,早花立夏后(麦田里种的棉花叫麦花,光田里种的叫早花。
(8)、蚜虫不用治,下雨就了事。 暖气早来,蜈虫为害。 一冬早,三季好。 犁田过冬,好过担粪壅。 人怕老来穷,禾伯寒露风。
(9)、八月南风两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指下雨)秋季农业谚语: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10)、好田不种成草窝,庄稼不锄成草坡。想要杂草锄得净,必须起早爬五更。雨水多了斜根大,锄得迟了死庄稼。
(11)、枣芽发,种棉花。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一穗两穗(麦),一月上囤。 打春一百(天),磨镰割麦。
(12)、稻熟三朝,麦熟一时。冬季农业谚语:冬天垩遍泥,胜如盖棉被。
(13)、寒露到,割籼稻,霜降到,割糯稻。稻秀只怕风来摆,麦秀只怕雨来淋。
(14)、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地没赖地,戏没赖戏; 地在人种,戏在人唱。 扫帚响,粪堆长。 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
(15)、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16)、稻米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种食物,具有悠久的历史,种植面积也很广泛。早稻要适时早插,适时收获,可以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晚稻米生长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要“养”。但晚稻的硬质粒较多,品质比较高,米质也比较好。
(17)、稻子出在犁头上,勤耕深耕长得壮。薄地怕深耕。
(18)、 我们以冬小麦的播种季节为例:华北地区中部的农谚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南部的农谚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华北北部的农谚是“白露节,快种麦”。
(19)、粪是庄稼宝,攒粪如攒金。 人瘦脸黄,地瘦没粮。 有产无产靠水,增多增少靠肥。 储水如储金,打井如掏银。
(20)、这件事很多农民都非常熟悉的事情,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在天气特别旱的时候,总有些人在地里锄地。这是因为天气旱时,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非常高,锄地时不仅可以将地中的杂草去除,减少杂草对水分的吸收,还可以耕松土壤,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减少水分的流失。同时高温天气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锄地也可以将土壤散开,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升根部活力,提高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4、农业生产谚语歌谣
(1)、物候与农业(以指示作物为指标预报农时)
(2)、 肥料与农业建设: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3)、一粒两粒不上秤,千粒万粒就成斤。一穗落一粒,一亩拾一簸。
(4)、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5)、湿种麦子干种豆,胡麻菜籽泥里透。麦种浅,谷种深,糜子种在垄沟门……麦种种得密,麦头多麦粒。
(6)、春天不努力,冬天要受饥;夏天不拔草,冬天吃不饱。草是百谷病,不除苗送命。
(7)、 有些谚语告诉我们怎么栽种,有些告诉我们怎么避免虫害,该什么时候施肥......例如:春施千担肥,秋收万担粮。这里的“千担肥”就是有机肥,这是告诉大家让作物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让产品品质更好。
(8)、一分功夫一分粮,十分功夫十分收。 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精耕细做,日子好过。 庄稼一日不收,管理一日不休。
(9)、红薯没有娘,雨后勤翻秧。 芋头勤摘花,刨时用车拉。 想要棉花好,掐头抹耳朵。 种棉没巧,勤除杂草。
(10)、收麦有五忙:割、拉、晒、碾、藏。麦黄三晌稻黄七。
(11)、2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12)、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一选二晒三浸种,出苗整齐少病虫。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13)、包谷种不晒,一冬必得坏。宁要一斗种,不要一斗金。
(14)、 老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各地老百姓长期以来对气象规律和农时的观察形成了很多农业谚语和气象谚语,这是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其大多数所反映的也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流传下来的这些谚语,其实都是经过许多年不断的提炼而总结出来的经典,在这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15)、二麦上场连夜打,打得迟了莫怨天。栽秧不怕绵绵雨,打谷不怕火烧天。割稻要轻,打稻要稳,翻稻要勤。谷子打三遍,每顿吃干饭。
(16)、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17)、要想吃蔬菜,浇水要勤快。菜苗个性娇,时常要洗澡。不怕头水晚,全怕二水赶。水田饿肥,干田饿水。
(18)、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9)、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释义:到了立春的时候,天气也要变暖和了,人就得准备干活了,指受苦的开始。
(20)、桃三杏四梨五年,桑树当年就结利,香椿当年就换钱。
5、农业生产谚语大全100条
(1)、麦黄了就要割,又怕起风又怕落谷子不进仓,不能算作粮。
(2)、杨道明,毕业于山东教育学院教管系,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刘家营、大关、蒲沟等初中任教。2009年10月退休。退休后积极参加乡村文化建设,2012年成书《刘家营村志》,被县档案室收藏。2017主办“刘家营村历史文化展馆”。
(3)、未秋先秋,棉花象乡球。夏季农业谚语:夏熟一套沟,旱涝保丰收。
(4)、黄土压上沙,好似孩儿见了妈,黑土掺黄土,增产一石五。
(5)、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6)、这都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没有肥料想要把田地种结实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7)、晒不死的棉花, 下(雨)不死的南瓜。 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 桃三杏四梨五年。 枣树当年能换钱。
(8)、1种子贮藏要分家,单贮单放不混杂。保秧如保命,留种如留金。
(9)、庄稼播下,丰收肯定是农民们一年中最大的夙愿。这句谚语意思是:如果节气无误,风调雨顺,那么稻米丰收,但是米价也会随之比较便宜。二月二当天,如果春雷乍响,预示这一年收成很好。在现代人中看来,这句话可能并不科学,在今天的农业活动中也并不适用了。
(10)、二麦上场连夜打,打得迟了莫怨天。栽秧不怕绵绵雨,打谷不怕火烧天。割稻要轻,打稻要稳,翻稻要勤。谷子打三遍,每顿吃干饭。
(11)、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2)、苦瓜子结不出甜香瓜,不选种长不出好庄稼。若要出苗匀,种子先选纯。
(13)、基肥施得少,十成产量八成了。 头遍浅,二遍深,三次锄土培麻根。 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 插秧过“小满”,做死无一碗。
(14)、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释义:秋分节割谷子早点,不太成熟,寒露节正好割,不能再等了。
(15)、“天旱锄田,雨涝浇园”这两种耕作方式虽然看上去有点矛盾,但实际上是非常正确的行为,其实这些农谚的出现,都是农民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我们在进行农事操作时,适当进行参考可是很有必要的。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6)、今把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些谚语搜集分类,我们要批判地学习借鉴,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17)、三分秋,七分盖;多耕多盖,出齐长快。3发现祜心苗,连根齐抜掉。
(1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籽熟地花。红土地里种棉花,一亩能摘十捆花。低地种稻,高地种棉。
(19)、农业是百行本。 地是宝中宝,没它活不了。 千业百行,庄稼最强。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2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唐代柳宗元巜江雪》
(1)、缺秧要补秧,补秧多打粮,多补一棵苗,多收一把粮。
(2)、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稻花要雨.麦花要风”;“浅水插秧,寸水返青”;“高粱开花连天早,坐在家里吃好饭”,等等农业生产斗争的领域,是产生谚语的肥沃的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经验,就是掌握“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联系和配合。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根据生产劳动中的亲身经验,总结了一套人事方面的口诀、谚语,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行动的指南。谚语是人民大众自己的语言,农业生产是民众的活动,用谚语来反映民众的生产劳动,就显得特别的亲切随意、生动贴切。
(4)、锄地胜抵三分雨,松土好比下次肥。锄头自带三分水,多锄抗旱苗儿肥。早动手,别偷懒,伏雨落下锄地难。不怕迟种,只怕晚锄。
(5)、白露三朝露,好稻满大路。早稻白露起收,晚稻留一步收。
(6)、庄稼要紧,开苗要稳,锄不伤根,耥土要匀。庄稼一日不收,管理一日不休。
(7)、三月里清明麦不秀,二月清明麦秀齐。(指农历)
(8)、1种子贮藏要分家,单贮单放不混杂。保秧如保命,留种如留金。
(9)、 “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的配合和有效的联系,正体现了农业操作的程序:节令农时、改土深耕、施肥积肥、农田水利、预测旱涝、合理播种、防虫除害、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知识经验,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谚语与之相对应。谚语以其通俗简短、生动活泼的语言渗入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窗口,它以其简洁的语言,表达着农民的心声和爱憎。农业谚语在汉谚中数量大,是汉谚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部分。高尔基曾说:“谚语和歌曲经常是简短的,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感情,可以写出整部整部的书来”。农业谚语的历史之久远,流传之广泛,数量之繁多,以及知识概括,经验总结等方面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历史特点,农业谚语在今天仍然不失为传播农业生产经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反映农耕文化的谚语浩如烟海,这些农业谚语在当今社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安排农业生产,“天时”“地利”“人事”这三个方面的配合和联系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我国的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自然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的注意,因此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天气谚语。
(10)、奶多孩儿胖,人多力量强;春积千担肥,秋收万斤粮。扫帚响,粪堆长;粪堆长,庄稼旺。
(11)、麦收一张犁,秋收一张锄。 麦盖三场被,头枕蒸馍睡。 腊月雪满天,来年麦子堆成山。 一棵红薯一把灰,
(12)、三伏里头种白菜。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 立罢秋,寸草结籽; 处暑不种田,种田是枉然; 处暑不种田,逮住吃半年。
(13)、土地连片,放水好办。灌溉先整地,省水又省力。
(14)、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锄头有粪,越锄越嫩。 锄头有水,杈头有火。 麦锄三遍没有沟,
(15)、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经验的总结。大多数是口语形式的熟语或韵语。
(16)、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17)、满地茬秆除个净,来年少生虫和病。螟虫除光,谷米满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17句农业生产谚语及其中的科学道理(农业生产谚语及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