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生平介绍
1、海明威生平介绍800字
(1)、海明威的爱情和婚姻,似乎给人一种混乱、毁灭且毫无章法的感觉。或许正是他这种“挥霍无度”的爱情观,让他在充满了杀戮、战争、两性关系的作品中,呈现给读者的多是人性的脆弱,以及支撑脆弱人性的英雄精神。海明威的儿子帕特里克曾说:“在父亲看来,家庭生活是成就的敌人。”在成就面前,海明威似乎选择的是毁灭家庭。
(2)、随着阅历的增长,海明威沉迷于女人、美酒、赌博带来的快感中,酒吧和妓院是他最喜欢的娱乐场所,而色情舞会更是令他沉醉其中。
(3)、有,《太阳照常升起》里面两个主人公是跟他一起去西班牙的朋友,他把朋友出卖了,人家跟他打官司。要起诉他。
(4)、诺曼底登陆时,盖尔霍恩乔装成护士,乘船跟随英军,第一时间登陆,成为首位报道者。而当时同样以战地记者身份报道诺曼底登陆的海明威,正站在彼岸山崖。
(5)、海明威夫妇与周恩来的秘密会见,使海明威直接了解了中共对蒋介石团结抗日和反对日德意法西斯势力的态度,并如实转达给美国政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曾大胆预言:“国民d是没有希望的,战后,共产d将取得中国的政权。”
(6)、英语专业有一个精读课,精读课本是按照越来越难的程度来编的。难度里面,有一点体现在词汇量上,你是5000级的词汇量还是10000以上的词汇量。从词汇量上扩展到句子的结构,你从简单的陈述句到复合句,到多重复合句,从语法的角度,到虚拟语气,到各种最复杂的语气,是这样递增的。
(7)、海明威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海明威坚实的生活基础,是他的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海明威在长期的写作中,锤炼出一种简洁明快的文风,他的探险精神和独特风格不仅影响了两代美国作家,而且至今仍为世界文坛广为称道和传颂,被誉为世所罕见的硬汉和“文坛大侠”。
(8)、朴实:海明威所创造出的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和想象编造出来的角色。他们必须是出自作者自己经过融化了的切身体验,出自他的知识,出自他的头脑,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切他身上的东西。
(9)、波斯、雅典、罗马、美国、法国等帝国崛起与衰落的内在逻辑
(10)、另外,桑提亚哥在海上奋斗的三天,可以看作是耶稣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前三天。小说有一处这样写道:
(11)、1946年,海明威在伦敦住院,遇到了《时代》周刊记者玛丽·韦尔什。两人见了三次面就走进了婚姻生活。
(12)、二次大战时,海明威曾用再见的游艇协助正规军作战,在海上搜寻纳粹潜艇,收到当局嘉奖。其后又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
(13)、一个人对于死亡的恐惧程度与其财富的增长程度成正比。
(14)、应该说,女主角扮演者妮可基德曼的演出可以打100分甚至更高,不过要找到能够胜任海明威的男主角,实在是太难了,这也是这部影片的遗憾之处。或许,当年的克拉克盖博才能胜任这样的高难度角色,把这部影片提高到《乱世佳人》的极致高度。
(15)、揭露最多的是女作家葛特鲁德·斯坦因,她的女朋友叫托克拉斯。斯坦因有一天在楼上吵架让他听见了,因为他可以进出斯坦因的家,进去以后仆人会给他倒咖啡,坐在家里等主人,他无意中听到斯坦因以被虐者身份受托克拉斯的奚落,他刚听完就溜走了。当事人不知道,但是他把这个都写到信里面了。
(16)、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捕到了一条大鱼,但因为这条马林鱼过于庞大,所以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归途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一副骨架。根据老朋友的经历,海明威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这个故事给予海明威很大触动,开始计划将其写成小说。
(17)、海明威还建议菲茨杰拉德“到卢浮宫去看看那些人体雕像,再回家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的侧像。”(《流动的盛宴》,黄山书社,林之鹤译,P174)。但是,在海明威陪同下看过雕像的菲茨杰拉德依然没有重树自信。
(18)、他从来不倾诉他的内心,因为他会爱无数个女性。
(19)、然而在当时那个年代,像盖尔霍恩这样的女子却很难得到社会的青睐。相反,她的强势和独立让很多男人不寒而栗。儒弗内尔的继母曾评价她说:“这个女人简直就是地狱里的魔鬼。”
(20)、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2、海明威的生平介绍英文
(1)、但是海明威书信有一个特点,他很多信是写给当年哥们儿的,一起打仗、一起参战的哥们儿;还有一些是他自己在不同生活环境里面结交的私人朋友,比如斗牛士、钓鱼夫,酒吧的招待,这些人简单地讲,只有他自己知道收信的人是谁,我译的过程当中,译了才知道他们是谁,有的看卡洛斯·贝克的注解才知道收信的人是谁。
(2)、第一次见面,向往阳刚英雄的菲茨杰拉德被充满硬汉形象的海明威征服。虽然两人的写作风格迥异,但相似的家庭成长经历让他们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3)、海明威自杀的时候全世界都是很震惊的。后来很多人会不断诠释,说他为什么选择自杀。在这个信里面,他曾经透露过一点点迹象吗?
(4)、有。简单地说,他有种族主义情结。比如他看不起犹太人,看不起黑人,而且用的语言政治上也很不正确,这是一。
(5)、公民、城邦、民主、国家、共和、君主、革命、政d
(6)、类似的误解,在张佳玮看来还有很多。翻译《流动的盛宴》使得张佳玮重新发现了一个有些不同的海明威,而海明威笔下巴黎也是个特别的巴黎:
(7)、Ihavealwaysbelievedthatthemanwhohasbeguntolivemoreseriouslywithinbeginstolivemoresimplywithout.Inanageofextravaganceandwaste,IwishIcouldshowtotheworldhowfewtherealwantsofhumanityare.
(8)、对于战争,人们都关心国家、光荣、英雄,而我更关注那些无助的被卷入战争的悲惨的普通人。
(9)、“三人行”的关系持续没多久,海明威和哈德莉正式分手,但哈德莉提出一个条件:海明威与宝琳分开一百天,假如一百天后他们仍然希望和对方在一起,她就同意离婚。
(10)、海明威旅居巴黎时,写下这样一句话:“你是我的,巴黎是我的。”1950年海明威致一位朋友的信中说,“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余生无论你在哪里,她都和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11)、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话就是一个男人可以被摧毁,但是不能被打败。
(12)、从我的感觉上来说,20世纪文学大体上都是那种卡夫卡式的,比较阴郁的,作家都背负着现代性的苦难。如果我们大家继续读海明威,年轻人再接着看海明威,那么这个作家的意义是什么?
(13)、上世纪20年代的某一天,一位女士到修车行修理自己的福特车,年轻的伙计曾在一战中当过兵,似乎手艺不太娴熟,或是不知怎的怠慢了这位女士,于是引得她勃然大怒,并向老板投诉。结果老板修理了小伙计,发出了掷地有声的一句总结: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女士显然对这句总结非常满意,念念不忘,她把这句话也带回了自己在巴黎的工作室,并传达给了正于此地做客的一位美国青年作家。
(14)、擅长短篇:他从不写长篇,他只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经过和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之七隐于海洋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15)、整部小说仅有两个人物,主角桑提亚哥更是被简化到没有子女、朋友甚至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程度。简单孤独的背景交代在淡化人物社会身份的同时,更赋予他抽象人类的象征意义,象征性的表达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以及人对待磨难的不屈精神。
(16)、菲茨杰拉德知道后,委托他们两人的共同出版编辑表达抗议,海明威这才将小说的主人公名字改为朱利安出版。随着菲茨杰拉德身患精神疾病,又无法摆脱酒精困扰,以及各自文学创作的差距,积怨渐深的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17)、时隔多年,当我们再次看到海明威这些经典的语录时,又是怎样的心境与感悟?
(18)、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19)、婚后的海明威,依然没有收敛自己寻求刺激的天性,连“偷情”似乎都不屑于偷偷摸摸。据说,他会当着妻子的面“堂堂正正”地爱抚别的女人,比如放荡、沉溺酒色的英国女贵族特怀斯登夫人。他们同行参加西班牙圣佛明奔牛节的经历,成为海明威写出《太阳照常升起》的重要素材。
(20)、在纪念海明威诞辰120周年的中读小课——《海明威的文学地图》中,张佳玮分别介绍了三个时期的海明威及他创作的作品。
3、海明威生平介绍英文ppt
(1)、不久,“失败”后的菲茨杰拉德出现在海明威的著名短篇《乞里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仿照《崩溃》的故事大纲,在《乞里马扎罗的雪》中塑造了一个名为菲茨杰拉德的失败作家,讽刺昔日提携过他的好友贪求富贵,最终因“对于财富的浪漫的敬畏”毁了一生。
(2)、“我把她看作能与玛莎相提并论的人。这两位女性都是世间罕有的女战地记者,但玛莎·盖尔霍恩是第一个。”基德曼说。
(3)、从叙事的方式来看,海明威的小说的对话是“展示”,而不是“讲述”。它是属于柏拉图所区分的“完美模仿”的一种,而不是“纯叙事”的那种,它想造成一种程度不同的“模仿错觉”,就是“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
(4)、那里面最让我们梦寐以求的实际上是去巴黎喝红酒,总觉得一边在咖啡馆里喝酒一边写作还是好样的;在古巴,或者加勒比海钓鱼,这都是现代人的梦想,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如果凭借写作过上这样的生活,到处走走、看看,能衣食无忧,这个还是很好的。
(5)、《流动的盛宴》实体书+《海明威的文学地图》音频课
(6)、除了书目推荐,张佳玮还会有独到的解读角度,常能破除流传坊间的偏见迷信,比如提起《老人与海》,就一定要说那句:一个人可以被杀死,但不能被击败。
(7)、海明威是另外的样本,他的语文表达极简约、极简明、极富审美的价值,这是我们今天读海明威的意义,到现在对我还起这个作用。我回过头来读也是想从他那里面吸收语文的营养。
(8)、菲茨杰拉德因此而苦恼并请教海明威,海明威把菲茨杰拉德叫进盥洗室一探究竟。经过一番观察,海明威安慰菲茨杰拉德说这仅仅是角度问题,“从上面往下看的时候就显得有点短。”
(9)、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10)、他给别人讲菲茨杰拉德的故事,菲茨杰拉德不自信,让海明威给他看,结果海明威看完说没事,你爷们儿。
(11)、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9日10:13 外滩画报 微博
(12)、A组:2019年7月1日-7月20日(20天)(即将满员)
(13)、婚后的两人生活常因工作缘故产生摩擦。据说,海明威曾利用自己的名气抢走了玛莎供稿了7年的工作。后来,玛莎也用同样的方式回击了海明威。就在二战接近尾声的诺曼底登陆时,玛莎第一时间现场报道战况,而海明威却没有机会亲历战场。直到今天,人们记住的是作为战地记者的玛莎,而不是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
(14)、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15)、1939年至1960年间,海明威在古巴定居,并称自己为“普通的古巴人”。在这段期间海明威写下了闻名于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
(16)、他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却把朋友私人的事情弄到小说里面。甚至有的名字都不带改的,福特·马多克斯·福特苦受大了。《太阳照常升起》里,他的名字稍微改换了一下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
(17)、本文集译者名家荟萃,汇集了吴劳、鹿金、蔡慧、陈良廷、主万、董衡巽等一代英美文学翻译大家,辅以详尽背景资料、译序解读、大量原版插图和珍贵历史影像等,图文并茂,全景式再现海明威作品及其生平。
(18)、我翻阅的过程之中,觉着海明威好像对自己的写作自始至终是比较得意的地方很多,好像在信中少有说我写不出来,或者有某种痛苦的,总是对自己的创作过程是充满自信。
(19)、作品喜欢就好,但是我忘了哪本书的前言(《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说美国最受欢迎的两个作家都是在作品之外取得巨大成功,一个是海明威,一个是卡波蒂,一个是右派形象,一个是很阴柔的男子。
(20)、他对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并不热衷,都是别人来找他的。有时候版税是很诱人的,但是他的态度是宁可不做也不滥做,所以和电影方合作很少。
4、海明威的人生经历简介
(1)、ErnestHemingwaySelectedLetters
(2)、伦敦《每日电讯报》称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盖尔霍恩曾亲历报道西班牙内战、芬兰战争、日军侵占上海、越南战争等八次世界上最著名的战事,以实际行动兑现了她的诺言——“战争在哪里,我就去哪里。”
(3)、影片《海明威和盖尔霍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双作家纪念电影,若论对著名作家的重现,个人感觉要胜过《莎翁情史》。当然,若论自由精神的探讨、勇敢精神的剖析,《海明威和盖尔霍恩》要远远胜过《莎翁情史》。片中大量的大师级金句,大概是我个人看过电影中最回味无穷的了。
(4)、《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5)、毫不夸张的说,没有玛莎,就没有海明威创作的黄金十年,和对人生最彻底的自我认知。
(6)、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
(7)、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8)、一想到我的生命消逝得那么迅速,而我并不是真正地活着,我就受不了。
(9)、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10)、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是由当时的环境和身份来决定情绪的,用这个东西来评价作家对人的看法,我觉得不太准确。对作家还是要看他的作品,对作品喜欢就好。
(11)、1920年,身负200多处弹伤的海明威从一战战场回国,遇到了比自己大八岁的哈德莉·理察逊,成为海明威的第一任妻子。
(12)、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
(13)、关于作者背景调查,最基本的是去读一读2-3份出处不同的作者生平简介。最简单的当然是“百度之”。然后要去了解一些同时代相同背景的作家的作品和事迹,了解作者写作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背景。比如海明威同时代的作者,有比他更早成名的菲茨杰拉德,他的引路人斯泰因和庞德,他的前辈安德森。菲茨杰拉德将海明威推给了出版界的伯乐铂金斯,庞德教给了海明威简化语言,舍弃形容词,让动词来掌控叙述,以及减少场景。斯泰因让海明威认识到什么是先锋派现代文学。
(14)、作家的职业是什么?作家的职业就是披露朋友背上的那块胎记,海明威也不能免俗。
(15)、2019年适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诞辰120周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上海书展期间隆重推出了图文珍藏纪念版《海明威文集》,共16种18册,收录了海明威全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非虚构类纪实作品。
(16)、她为战争的受难者写道:“我们这些吃饱喝足的白种人,永远无法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很少有战地记者像她那样直接表达对美军的愤慨,以致她后来被拒签了重返越南的签证。
(17)、宋玲,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海明威作品责编。
(18)、聪明的几乎从不快乐,因为他(她)会看透世间和人心,因为清醒而痛苦万分,并且终身无法释怀。
(19)、第二天,海明威夫妇先在山城重庆迷宫般的街巷里“随意散步”,他们在确信甩掉了跟踪盯梢的密探后,便赶到了事先约好碰头的菜市场,与王安娜会面。
(20)、今天要向大家推荐一部影片,《海明威与盖尔霍恩》。
5、海明威生平介绍按时间顺序
(1)、◎ 一张由张佳玮绘制的“海明威文学地图”;
(2)、对于一个要用文体和现代主义来震撼世人的作家来说,有点过分的浪漫主义了。
(3)、《杀死海明威的不是战争、狮子和酒精,而是终生孤独》
(4)、当然,和玛莎婚恋期间,以1936年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丧钟为谁而鸣》,已经将海明威因为获得稀世爱情而激发出来的无穷创造力表现无疑。而之后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也可以看作对玛莎的怀念之作。
(5)、关于冰山理论,其实主要涉及到海明威创作时的一个原则,就是:只要自己知道故事的原型,那么,只讲这故事的一小部分,读者也能感受到整个故事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冰山理论的起源。
(6)、在此之前,你看狄更斯的小说,有时候一页可能就一个句子,多重复合句,句子套句子。英语是极富逻辑的语言,跟汉语不一样,可以无限往上粘合,但是这是前海明威式的。
(7)、这本书属于比较好懂的畅销类、普及类读物。《整个巴黎属于我》描述了年轻海明威,刚刚带着大自己八岁的妻子来到巴黎后发生的故事。他心怀壮志,觉得自己可以改变整个小说界的风气。在巴黎拜会了巴黎版奥利匹斯诸神,包括“文学助产士”埃兹拉庞德,现代主义先锋人物斯泰因,莎士比亚书店的女主人西尔维娅毕奇等等,获得了史上最强后援团。我记得上一次看到这样史上最强后援团,是用来形容马奈的作家后援团的,成员包括波德莱尔、左拉和马拉美。与马奈生前所遭到的骂名不同的是,海明威自《太阳照常升起》一举成名之后,一直受到追捧,直到近几十年来才逐渐降温。
(8)、还有就是《太阳照常升起》传道书里面选的那段话,中文英文我反复在读,后来我发现这个人很聪明,他用小说的题目找到一个压轴点,让你回过头琢磨那个是什么意思。
(9)、2019年7月13日-8月3日(21天)(即将满员)
(10)、这与人们眼中那个硬汉,那个热爱体育运动,扎鱼、打猎、赛马、滑雪的海明威,似乎截然不同?当然,这个形象也只是海明威写作生涯的一个侧面。
(11)、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12)、上述这个故事,被海明威写进了那本关于他早年巴黎和欧洲生活的回忆录——《流动的盛宴》中,2017年秋天,张佳玮翻译了这部最具海明威个人风格的作品,他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在他看来,伟大的作家总不免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众所周知的却往往难成真相:
(13)、我看的时候有一个特别大的困惑,那就是只有对海明威的生平非常了解,以前看过他很多作品、了解他生平的人来讲这本书信集才有意义。
(14)、◎ 从奔赴前线的记者成长为一代文坛的大师;
(15)、首先,体制内的娃,总是会在必读书单里碰到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鉴于海明威这些年渐渐有从神坛上被拽下来的趋势,国际学校的娃若不是对美国文学的脉络十分感兴趣,估计也就仅仅会和海明威的中短篇或者早期的《太阳照常升起》打个照面。
(16)、简练直观:海明威曾经的记者的经历教会他如何使用短句和简洁的段落表达,并使用积极和正面的语言。少用形容词、抽象名词、复杂语法结构,这样更易理解。
(17)、抗战期间的1941年春,海明威造访中国。4月中旬的一天,海明威夫人玛莎·盖尔虹正在重庆的菜市场参观,一位高个子欧美女士悄悄走过来,低声问她是否想见见周恩来。盖尔虹当时不知道周恩来是谁,便回答说得去问问海明威才能决定。
(18)、海明威认为菲茨杰拉德的才能“犹如蝴蝶翅膀上的细粉形成的图案那样自然”(《流动的盛宴》,黄山书社,林之鹤译,P128),而菲茨杰拉德认为海明威“是个人物”,于是向编辑推荐了海明威,并帮他介绍出版商。
(19)、◎ 从巴黎的流动盛宴到古巴岛上的老人与海。
(20)、我们可以透过书中的种种细节来先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拳击、斗牛、自我硬化(对人残忍)、恐同、厌女、厌恶犹太人、对待引路人和导师出言刻薄、对待巴黎蒙帕纳斯圈子的朋友背叛和出卖。”文学圈子里,文人相轻是十分常见的事情了,我常用知识的诅咒来和学生解释这个现象。可以参见一本比较有趣的小书:《法国文人相轻史》。
(1)、在信里面你看不出来他自己会自杀。我很怀疑那是药物在起作用,怀疑晚年他服的那些药在起作用。他自己是喜欢做各种各样实验的人,到最后他玩枪的那一刻,只有他自己知道我是想死还是我在玩枪。
(2)、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接到邀请去西班牙报道战况。次年三月,当海明威途经法国到达西班牙时,盖尔霍恩早已作为《科里尔周刊》的记者,在西班牙的战火中开始她的工作。两人从彼此身上获得灵感,盖尔霍恩凭一篇篇货真价实的现场报道成为当时战地记者的典范,而海明威则以战争为背景,写出了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3)、在盖尔霍恩去世的第二年,新闻界设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新闻奖。去年,维基解密创始人朱里安·阿桑奇获此殊荣。2008年,美国邮政局纪念美国全国记者俱乐部成立100周年,在以5名参与过20世纪重大报道活动的记者发行的纪念邮票中,盖尔霍恩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女记者。
(4)、确认某些人是否可以信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信任他们。
(5)、书信渐行渐远,但名人书信透露出的信息,远多于文学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05句海明威的生平介绍英文(海明威生平介绍英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