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主张
1、苏格拉底的***主张是什么
(1)、“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智者看来,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带有赖于具体的感知者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2)、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3)、苏格拉底:虽然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既然门口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你,就来同我们共饮一杯吧。
(4)、总之,整个雅典城邦呈现出一幅动荡、衰败的景象。
(5)、施特劳斯指出,***修辞应该集中研究以下主题:
(6)、一日,当阿里斯多兑谟与阿伽通一道来苏格拉底家赴宴时,苏格拉底正在整理他因辩论而被对方扯掉的头发。他的妻子,温柔的卡珊西帕,站在一旁气势凌人地对他破口大***。
(7)、洛克的“白板说”是针对唯理论者的“天赋观念论”提出的。洛克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产生自经验,任何观念都是从经验中抽象、总结出来的,不存在所谓天赋观念。
(8)、虽然孔子在***上比较保守,有着森严的尊卑贵***的等级观念,但由于他提倡“仁者爱人”,“有教无类”,所以他对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出身贫苦的学生都不歧视,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反映了孔子坦白的胸襟和宽大的怀抱,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正因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孔子的教学态度是非常谦和和民主的,经常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9)、(30)关于psychē概念的含义,CharlesKahn在其《赫拉克利特的艺术与思想》(剑桥大学出版社,1979年,126~127页)、MarthaNus***aum在其《赫拉克利特的Psychē概念》(载《智慧》〔Phrohesis〕杂志Vol.17〔1972〕,1~15页)中都有详尽的考察。
(10)、第从文本结构看,经典哲学文本均包含着两层意义,即内在的真实意义和外在的表面意义。
(11)、第施特劳斯主张美德优先于自由,而自由主义主张自由优先于美德。
(12)、施特劳斯学派比较神秘,其创始人为列奥·施特劳斯(1899年9月20日~1973年10月18日,享年74岁),他是20世纪德裔美籍***作家、哲学家,从1899年出生至1937年生活在欧洲,随后来到***直至1973年去世。
(13)、极简“复盘”思想形成的秘密,将千万字量的权威文献研究简化为十万字可掌握希腊哲学史的秘笈;
(14)、苏格拉底反对智者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他认为有关道德、正义等定义不是人们主观的意见,而是客观真理。在他看来,事物的意义是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但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的干扰而使他忘记了它们。所以他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从外部向人们灌输真理,而在于引导、启发人们倒出他肚子里固有的知识与真理。
(15)、(13)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回忆苏格拉底》,第118页。
(16)、确实,在共和d的里根、老布什执政时期,***许多***机构的重要职位被他的弟子们占据。
(17)、---与印度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看法,也认为现代社会弊端的纠正,关键不在于***,而来自于人心灵的觉醒。
(18)、作为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性文学家”,应该如何让民众集体行动并相信共同的、客观正确的真理和价值;
(19)、助产术: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对方,帮助对方依靠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20)、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2、苏格拉底的***主张有哪些
(1)、首先,是道德与***的分离,它导致***的技术化和***哲学的当代式微。古典***哲学建立在宇宙目的论的基础上,在目的论话语系统下,***事物成为实现人的德性完满和最佳生活秩序的一种手段。而现代哲人不满足于现世中不能实现的最佳城邦或彼岸天国,试图通过与传统决裂的方式在尘世构建人间天堂。这尤其表现在马基雅维利的学说中。马基雅维利的独创性工作表现在:一是降低哲学的目光,将古典***哲学对应然的、最高善的正义生活转变为对实然的、现世可达到的幸福生活的追求;二是在此基础上,将***与道德、德性的关联斩断,将***从人的完满德性的实现方式转变为一种技术手段,进而将受道德约束的***问题转变为技术问题。然而,技术问题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无关乎好坏、善***问题的。因而,它既能为城邦所用,以增加物质财富和完善制度设计,也能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图以危害人类,后者的极端例子如纳粹极权主义和“11”恐怖事件。
(2)、但是,就我们所知,苏格拉底只不过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众多辩才无碍的牛虻之一。正如其他智术师,他既擅于修辞,又懂得逻辑,很多内容都是借自富有独创性的巴门尼德和极为聪明的芝诺。苏格拉底知道如何使表面上的自明之理陷于悖论而瓦解,让老生常谈陷入矛盾,他还知道如何扭转辩论,把锋芒倒过来指向发难者。只要有必要,他知道如何设计并发明可能的案例,用“反例”去驳斥一般的说法,他也知道如何提出最难回答的问题,推出最具挑衅的理论,并对最受尊重的论证方式加以戏仿,直到把它们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更糟。
(3)、(4)最初的论断必须考虑到以上例外并将之精确细腻地表达。在战场上退或进都可以是勇敢行为。
(4)、(29)在苏格拉底那里,“神”的观念是复杂的,一方面可视为一个未知世界的主宰者(如他在法庭申辩结束时所说的那样),另一方面他所称的“灵异”(daimonion)也具有神的品性,而这灵异如他所称并不指引他去做什么,而只是阻止他做某些事,比如不要参与公众的***生活(见柏拉图:《申辩篇》31d)。
(5)、然而,对普遍道德观念的寻求并没有使苏格拉底非批判地采用任何特定的命题来作为道德的普遍原则;相反,他毋宁是对一切既有的道德信念提出批判,从而证明这一切信念都不足以构成人们道德行为的充分理由。他的问题并不是“什么东西是善的”(whatisgood),而是“什么是善”(whatisthegood)。这种提问方式本身表明,苏格拉底所寻求的不是具有某种属性(比如善或美)的个体事物或行为的定义,而是属性本身的定义。在此,在希腊语的形容词前加定冠词所表示的属性本身既已假定了属性的实体化,从而使得属性概念与个体(todeti:thissomething,即后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阶ousia)概念成为同一层次上的研究对象并注定要使日后理念论的发展遭到不可克服的麻烦。
(6)、而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则往往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去解释及把握对象及其联系,比较强调通过概括和抽象形成明确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一种归纳法,它教导人们如何从个别中寻找一般,从特殊中抽出普遍;它教导人们区分个别与一般,使他了解事物中的个别成分对于事物的本质来说并不能起决定作用,只有一般、普遍才能决定事物的本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逻辑地思考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
(7)、不过,因为与众不同的研究思想,过于复古的保守主义,以及对于***哲学的面目暴露得过于直白,使得施特劳斯的名字和思想始终缠绕着挥之不去的争议和误解。
(8)、康德:嗨,哥们儿,喜欢我的姑娘可是没有断过,不过相比起来,我还是更热爱我的哲学罢了。先生们,别忘记,一切盛宴都是文明的葬礼,只有酒精中***才是文明的挽歌。现在的我是1760年代酗酒的康德,这是我能给与你们的最好的美食建议。愿你们安康,并且求婚成功。(下)
(9)、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常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如回答错了他则用暗示性的补充提问来引导,最后使学生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
(10)、大众如果面对这样一个道德真空世界将恣意妄为、无***不作,社会生活将不可能。
(11)、人民需要管教、教化,需要高贵的谎言、神话和教条。
(12)、第是神学的式微以及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的现代式处理,它导致现代人精神领域的虚无和意义缺失。***哲学在其发端时面对诗学的权威地位的挑战,表现为哲学与诗(城邦)之争。***哲学的中世纪发展,尤其在迈蒙尼德及其伊斯兰前贤那里面对宗教神学的有力挑战,表现为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然而,启蒙哲人并没有直面神学的挑战,而毋宁说是简单抛弃了耶路撒冷与雅典之争。它通过嘲讽而非论证否定了正统神学。作为政教分离的自由民主制的缔造者之斯宾诺莎试图以理性自身的力量来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尤其是解决***人的迫害问题。但问题是,自由民主制保证了***人免遭公共领域的***迫害,却无法剔除私人领域的反犹情绪。而且,正是自由民主制的魏玛共和国生出了纳粹极权主义的怪胎并酿造了20世纪最惨烈的屠犹事件。现代人的精神上的无所依靠和感官、生命价值对精神、神圣价值的颠覆,雄辩地说明人类理性不能完全取代宗教信仰解决人的所有问题。
(13)、学过教育史的都知道,我们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
(14)、我们知道,从***哲学的原初视角着眼,***哲学和***科学在古希腊是一体不分的,二者的划分乃启蒙以降哲学与科学被区分的结果。在古典意义上,***哲学是探究最佳政体或最好社会的一种理论活动,而***哲人是指那种不参加***实践活动、但试图描述最佳政体的人。因此,要想回到***哲学的源头,就需要找到第一个不参加***活动却描述最佳政体的哲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我们知道这个人是米利都的希波达莫斯(Hippodamus)。希波达莫斯对数字“三”极为看重,他将最佳政体的城邦主体和城邦所属的土地分为三个部分,从而将城邦政体的最佳形式描述为“三合一”的方案。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希波达莫斯的主张其实是“一团混乱”。(详细内容见亚里士多德,第50-55页)这种混乱表面上是希波达莫斯过分简单化的欲望引起的。希波达莫斯将数学代表的清晰和简约视为圭臬,试图以最简单易行的清晰标准来构造他的最佳城邦模式,但他没有看到“***事务的特殊性,他没有发现***事物是自成一家的”(施特劳斯,2005年,第5页)。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希波达莫斯没有区分理论理性和实践智慧,他不知道研究不变知识的数学(理论理性)与研究可变事物的***事务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希波达莫斯将数理科学的公式运用到***事务领域,粗暴地僭越了理性沉思生活与可变属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其达到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清晰,而是永远的“含混不清”。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希波达莫斯是探究***哲学的第一人,但是不能把他的思想视为***哲学的起源。
(15)、希特勒:全是些欺世盗名的***,缺少思想,尸体多美丽啊。假如当年我的艺术爱好得到鼓励,那我就要画几千几万个尸体,而不是浪费炮火。既然你们没有兴趣,想来圣茹斯特的断头台风格佳肴也定不能得你们这些古板的欢心了,希望接下来净化身体的尼采能得到你们的青睐。(下)
(16)、摘要:现代性问题是当代哲人的理论节点和背景视域。对它的反思和批判,当今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第一种是“接着走”,即沿着启蒙精神的内在逻辑,将现代性问题推向极致。这一方面表现为由尼采、海德格尔、科耶夫等所孕育,在解构主义那里蔚为壮观的后现代思潮;另一方面表现为由罗尔斯所引发的***哲学的当代复兴。这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后现代思潮否定启蒙运动的目标可以达及,因此,它通过拆解、延异、游牧等方式解构西方传统,以图“休克式”地解决现代性的诸多难题;英美***哲学则在肯定现代性某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思考启蒙理想的一些未竟“事业”,如平等问题、德性问题等,试图修正和完善现代性。但根本而言,这二者的理论取向都是沿着现代性的内在逻辑向前走,试图将问题想到桶底脱落。
(17)、当戏剧实现的过程非常完美的时候,当然所有人皆大欢喜,但出现失误的时候,就可能会非常尴尬,甚至会让所有人的“努力”前功尽弃。所以为了不让这种情景发生,就需要设置多重“防火墙”。
(18)、(16)参见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回忆苏格拉底》,第180—181页。由于苏格拉底述而不作,关于他的政体思想,一般认为可以从他的学生柏拉图的《理想国》与《法律篇》中探悉。参见(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古希腊)柏拉图著,张智仁、何勤华译:《法律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苏格拉底并没有多少事功,他在***,经济上都没有什么建树,甚至在知识,理论上也没有什么贡献。《四大圣哲》认为,探讨苏格拉底的意义在于:人必须认清自己的无知,并开始从事思想之旅。
(20)、当时的古希腊,以教授辩论与修辞为业的辩士学派(Sophistik)已成气候。辩士学派的说辞是:
3、苏格拉底的***主张在***实现了
(1)、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Phaenarete)是助产妇。
(2)、阿里斯多兑谟:别说俏皮话了阿伽通,上来的这位先生怎么一脸冷漠,我们之间有谁欠他什么吗?
(3)、施特劳斯反复强调,***哲学首先必须以现象学的方式还原到“前哲学、前科学、前理论的***世界”,哲学就是不停地追问,从而回到赤裸裸***世界的问题,而不能从现代以来建构起来的所谓“哲学的、科学的、理论的***理解”出发。
(4)、修辞就是最常用的遮羞布,嘴上冠冕堂皇、大义凛然,心里所想、手上所做的却净是龌龊、腌臜之事。
(5)、苏格拉底没有试图按照主题顺序写下他的观念,显然他也没有哲学体系那样的东西。可以说,他在许多方面与《旧约》中的先知处于相同的传统,而且他也常被拿来与耶稣比较。他是圣贤、智者,也是“牛虻”。他亲自在雅典的市场上公开论证自己的哲学,展示自己的德性,因此冒犯了当局。我们对他的了解都是来自别人的记录,而我们所知道的,也主要是他的“方法”,即探询式对话,他的辩证法。在论证严密的对话中,他驳斥了一个又一个的观点。
(6)、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奴隶社会走向没落,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孔子提出了他的治国思想。
(7)、2020年,数百名学者签署了一封给***语言学会的信,要求撤销平克在语言学会的研究员身份。理由是,从2015年到2020年,平克在Twitter上发表了六段话,内容涉及种族主义,且对暴力活动轻描淡写,其中还包括平克对乔治·弗洛伊德(GeorgeFloyd)事件的评论。
(8)、苏格拉底不知道真理究竟是不是确定而独特的,但他在心中却清楚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他的使命,只是与众人一起探讨,探讨那众人皆有的,“自我”的真相。
(9)、第三部分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现代哲学与启蒙运动
(10)、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11)、又称“问答法”或者“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成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12)、而受过了教育的人,就像是从这些囚徒中逃出来的人,他们走出了洞穴,看到了真实的世界,开启了别样的人生。
(13)、那么,为什么***哲学家要采取隐微/显白的双重教诲呢?
(14)、这个方法及其意涵又把我们带回到了前苏格拉底的早期希腊哲学,相信或希望在流变和纯粹现象的世界之外,存在理想的、不变的世界。易言之,它把我们带回到了毕达哥拉斯和巴门尼德那种原始的宇宙论。不过,苏格拉底似乎对他们的观点没有什么兴趣,a他和所有智术师相同,反对任何绝对知识的主张。看来,如果要理解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观念的影响,我们必须超越苏格拉底来到柏拉图。但我们将会发现,问题只会变得更为复杂。
(15)、https://zhuanlan.zhihu.com/p/354483492
(16)、(20)柏拉图著,严群译:《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第109页。
(17)、苏格拉底的教学采用的是饶有兴趣的谈话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哲学。教学中,苏格拉底往往是从日常所见、尽人皆知的简单事物或浅显的道理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佯装自己一无所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其积极思索,然后再辅之以各种有关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接近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比喻说这就好比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催生出来一样,所以他把这种方法命名的“产婆术”。西方教育史上公认这即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18)、苏格拉底有个学生,叫海勒丰,此人是苏格拉底的死忠粉。在古代雅典城外的一座山上,有个德尔斐神庙,神庙里供奉着太阳神阿波罗,相传那里的神谕最灵验。海勒丰有一次跑到神庙里求谶,他问:“世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神谕说:“没有。”
(19)、而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思索、去发现真理,因此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通过层层推理的问答教学,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一方法也有片面性,因为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和阅读掌握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其结果是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如果完全按照苏格拉底的类似诡辩的方法进行“辩论”,学生的思想往往不是更清晰而是更混乱了。
(20)、理解苏格拉底的贡献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他对所谓德性概念的执着与强化,这一点在另一方面亦可以使我们对“苏格拉底是谁”或者“历史上真正的苏格拉底到底持一种什么样的学说”或者“我们是否有可能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做出恰当的区分”这样的问题得出较为合理的解答。从近代希腊哲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Diels开始,苏格拉底即被当作一个“未知的X”(1)来处理,而给这个X取何值则一直是人们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显然在于我们将把X这个变量置于什么样的“方程式”之中,因为不同的“方程式”势必使我们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根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材料,除少数极端的论者,如阿斯特(G.A.Ast)、迈耶尔(H.Maier)、克罗斯特(A.H.Chroust)等人大多数论者都至少承认苏格拉底是作为哲学家而在历史上留下不可抹杀的痕迹的,而造成那些极端论者的观点的因素乃是他们既忽视了柏拉图的全部记述,又忽视了亚里士多德的记述,同时也忽视了包括喜剧家阿里斯托芬与军事家色诺芬的记述。事实上,只要多加努力,我们可以在这诸多的“苏格拉底”之间找到描述一个统一的苏格拉底的线索。
4、苏格拉底的***主张君主
(1)、这确实是哲学史上的悲剧事件。苏格拉底因“败坏青年”而被处死之际,雅典是希腊最民主的城市***(或城邦),而且苏格拉底已经有了最伟大的哲学家的声誉。自那以后,他就成了捍卫崇高观念的孤独思想家的典范,并且以实际行动展示了这些观念。此外,他强调德性是最宝贵的财富,认为真理存在于我们日常经验的“影子”之外,而哲学家真正的事业就是向我们展示真正认识的东西之少。人们常说,苏格拉底至死都体现了这些德性,从未违背他长久以来提倡的观念。
(2)、按辩士学派的说法,人们学习也就只有两种态度:
(3)、---引自《(外教史)谈亚里士多德和洛克的“白板说”之区别》
(4)、该学说指的是,将自己真正的意图用一种矛盾的手法表现出来,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体会,而文本的字里行间却完全在符合社会大众所能接受的范围。
(5)、因此,在各种苏格拉底式对话中出现的这个极为重要的德性观念(以及关于诸德性的分析),最多也就是一系列无序的例子和反例,以及相应的对如下观点的持续强调:要做好人、过好的生活,德性必不可少。完全没有任何称得上德性“理论”的东西,或者说,就此而言,甚至没有关于什么可算作德性、什么不可算作德性的明确清单。至于细节,苏格拉底也没有说,甚至在他的受害者彻底被击溃、眼看要陷入绝望而需要启迪之际,他也三缄其口。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个人应该自己去寻找,因此我们从他那里几无所得。甚至在他似乎主张了某种立场时,他也经常会收回自己的说法,甚至加以反驳,这种情形有时还出现在相同对话之中。
(6)、苏格拉底:先生,既然笑容是上帝的产物,你又为何从来不笑呢?
(7)、看似奇怪的是,至今我们仍几乎没有给出任何关于苏格拉底哲学的实际内容。究其原因,当然又是他几乎没有主张什么观点。他教导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拯救灵魂,好灵魂的标志是德性,最重要的目标是获得知识,即智慧。然而,他主张德性不可教。确实,他几乎从未尝试去“影响”他自己的学生。他似乎不仅相信灵魂不朽,还相信灵魂轮回。在这方面,他很可能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当然,他相信自己的理念和理性的力量。在所有的对话中,正如在他自己的一生中,苏格拉底一直强调自己的无知和德性,尽管事实上,他的整个哲学中存在透彻的论点,即德性即知识。不过除此之外,苏格拉底几乎再没有提出任何肯定的主张。
(8)、古典历史学者JohnBurnet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学者阿基劳斯(Archelaus),有关阿基劳斯的记载其实也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而EricA.Havelock则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差异。
(9)、(17)(古希腊)柏拉图著,严群译:《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68页。
(10)、苏格拉底不仅不承认自己有任何罪过,相反,他说自己是个有功之臣,雅典人民应该把他供养起来,跟打了胜仗的将军或是奥运会冠军一样,享受到公共食堂免费吃饭的特权。从打官司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苏格拉底的辩护词是史上最烂的。他成功地激怒了更多的陪审团成员,最后,陪审团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11)、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施特劳斯的对西方现代性和自由主义传统进行最彻底批判的***哲学,突然被***主流媒体指说,它已经成为华盛顿的官方***哲学,特别是成了共和d高层的***理念。
(12)、(23)T.Penner,“Socrates”,fromTheCambridgeHistoryofGreekandRomanPoliticalThought,ed. byC.RoweandM.Schofiel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pp.185—1同时参见: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普罗泰戈拉篇》,载《柏拉图全集》第1卷,第470页。
(13)、典型的苏格拉底式诘问的程式一般是这样的(19):
(14)、(14)R.M.Hare指出,这种以定冠词加形容词构成抽象名词的语言习惯正是导致柏拉图哲学进入误区的巨大语言陷井之一。参见杨峰碧根据Hare的同名著作所编译的《柏拉图》一书,***: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90页。
(15)、(18)柏拉图著,严群译:《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第66—68页。
(16)、拉凯斯是当时深受雅典人民尊敬的一位军事将领。苏格拉底和拉凯斯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勇敢。
(17)、古典“***哲学”的起源原本就是为了克制“哲学”的走火入魔,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18)、近代哲学关于知识表征思想的研究是通过经验论和唯理论两种认识论之间的争论进行的,直到康德知识观的出现,才对现存的矛盾进行了整合,超越了二者在当时占有统治地位的传统。
(19)、苏格拉底最终还是受到了审判。然而,陪审团成员是那些苏格拉底在漫长生涯中羞辱和得罪了的公民(当时他已经七十岁了)。毫无疑问,苏格拉底的回应和申辩—柏拉图在《申辩》(Apology)中的记录多少有些真实性—极具才华、傲慢且不乏***,但偏离了主题。他主要辩护的是,个人怎么能够为自己受到的不真实指控辩护呢?苏格拉底无礼地要求陪审团给他津贴,结果陪审团判处他死刑。无疑,若从历史的眼光而不是正义的眼光来看,陪审团更想判他流放。可是,苏格拉底用他那极具***的言辞终结了自己的命运,在公元前399年,他被判处死刑。
(20)、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5、苏格拉底主要主张
(1)、②***学者将Arete译为特长、优秀或出类拔萃,一般也译为德性、美德。这种译法和此处观点,参见色诺芬等著,沈默等译:《色诺芬的〈会饮〉》,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25页注、111页注116页注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2—414页。
(2)、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但他不同于其他老师,他不是“以先知觉后知”,不是认为自己先已闻道,只需要给别人指明就好。
(3)、第区分了两种人:少数的精英和作为多数的大众(人民)。
(4)、喜欢哲学的人不可能没听过苏格拉底,也许不需要喜欢哲学,也会听说过他,甚至多少听过许多他的轶事,譬如他有一位凶悍的妻子,妻子直接向他泼水,他不忘自嘲:“我知道雷鸣之后,必有大雨。”
(5)、第三重是补救性措施,把突发状况写进剧本。所以你我随时都会是剧本中的一部分。
(6)、在康德看来,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开始的,“对象刺激我们的感官,既产生了表象,又促使我们的知性活动起来,把这些表象加以比较、联结或分开,把感觉印象这样一些粗糙的材料构成关于对象的认识,即经验”①。
(7)、如今施特劳斯已经成为列奥·施特劳斯的专用缩写词。
(8)、平克正是以演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结果和数据,从科学上对白板说进行批判。
(9)、阿伽通:啊,我明白了,你就是那个给食物味道做批判理论的哲学家康德,原来你身体没有毛病啊。
(10)、比如,众所周知,他的灵魂概念极其模糊和宽泛。它显然不具有宗教性,似乎也没有预设什么形而上学和神学原则。同样,它也不涉及任何自然或物理学的信念,像传统的观点那样认为,灵魂是有生命的“气息”。实际上,他在论证灵魂不朽这个主张方面也并不特别明显,因为他在《申辩》中只是说,要是灵魂不朽该多好啊!为灵魂而生(和死),它只与个人品格和正直有关,而与关于未来奖赏的期待无关。严格来说,苏格拉底的关注是伦理性的,完全没有令其前辈着迷的宇宙论关怀。
(11)、在《论灵魂》里亚里士多德同样谈到了知识的来源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思考(thinking)和感觉(perception)类似,
(12)、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13)、第一重是预防性措施,要求所有人都要在情景当中表现出忠诚、纪律和谨慎。
(14)、平克的观点是,人类认知本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15)、海勒丰回来,就把这话告诉了苏格拉底。如果你是苏格拉底,当你听到神谕说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你会如何反应?很多人会欣喜若狂吧,赶紧发个朋友圈,好让大家点赞。那么,苏格拉底是怎么反应的呢?
(16)、(31)参见亚里士多德《大伦理学》1182a20:“他(苏格拉底)使德性成为知识的一部分,这就消除了灵魂的非理性成份以及情感和道德的特征。”
(17)、他脸上丝毫无怨***神色,笑着请朋友们见谅,起身作邀请状:“阿里斯多兑谟呀,你们不要客气,咱们一同吃饭吧。”
(18)、凯瑟琳·M·希金斯(KathleenM.Higgins),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加州大学河畔分校、奥克兰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音乐哲学以及20世纪欧陆哲学。
(19)、教完你怎么算命,我们再回头说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想知道神谕到底是不是对的。他先去找了一位以智慧著称的***家,跟他交谈之后,发现此人其实一肚皮草包。他又去找了最优秀的诗人、手工艺人,发现他们都一个德性,都是自己觉得出类拔萃,因为有一技之长而沾沾自喜,个个以为一切全通。最终,苏格拉底想明白了,神谕讲的是对的。他说,跟别人相比,我一样一无所知,但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我知道自己无知。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20)、但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则不能从经验中去寻找,而应来自认知主体的内部,即借助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知识正是主体能力与客体感觉材料的有效或有机结合。
(1)、大自然和人的自我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人不单单只是大自然的其中一部分,而是一个***的整体。
(2)、阿里斯多兑谟站起来,指着门口说:“你也有错的时候啊,苏格拉底呀,你看看吧,他们不就来了吗……”
(3)、——希瑟拉·博克(SisselaBok),哈佛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4)、他无权对父母***言相向,也无权对城邦动手还击---纵使他深信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5)、「这本书」指的是他在2002年出版的《白板:科学和常识所揭示的人性奥秘》(TheBlankSlate:TheModernDenialofHumanNature,简称《白板》)。
(6)、作者常常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的方式,而非单纯罗列观点,呈现出流动而非静止的哲学史全貌,引导读者对哲学主题、思想张力进行深入思考。
(7)、照我来看,这种说法既对又不对。苏格拉底或许作为有德性的人而死,但他的***倾向在当时肯定极为引人注目,只是如今已被大多数人忘记罢了。而且,他自己向来也强调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死,即为了“灵魂的善”而死。他极其卓越,但也令人捉摸不定。
(8)、推翻了这些,并不意味着启蒙思想没有说服力;相反,启蒙思想推崇的价值不仅仍有说服力,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种思维传统,成为具有普适性的世界观。
(9)、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一个人或多个人对特定人群的某些符号的表达过程被戈夫曼称作“戏剧实现”。
(10)、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国人们有了非常好的道德修养,那么就肯定会有非常好的***,那么***也会因此而安定有序。
(11)、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12)、不过,人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对于未来哲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极为不同的方面:他的品格和他的方法。他极具个性,风度翩翩。他喜爱交谈和辩论,享受战胜对手的感觉,通常的做法是:抓住对手的错误,诱使他们进一步讨论,给他们些许鼓励,然后再指出对手的错误。看苏格拉底辩论,就像看语言大师的表演。他很有耐心,甚至年轻的战士(常常是他的学生)也为之动容。他很风趣,说话充满了反讽与戏谑。他也很朴实、热情,富有激情。他有魅力,是雅典年轻人心中的神话。当然,他总是在说个不停。
(13)、斯宾诺莎(B.Spinoza,1632—1677)等,
(14)、①叶秀山著:《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页。
(15)、你觉得真相是什么呢?我个人的猜测是,雅典人自己也没有想到事情的结局会是这样。这场审判的真正主使人是安匿托士,他是一个平民***家。不过,安匿托士在***上是温和派,他也不是宗教狂热分子。贵族***垮台之后,安匿托士一直主张各个***派别之间和解。他要求判苏格拉底死刑,不是为了让苏格拉底真的***,只是为了让苏格拉底知难而退,同意被流放。哪里想到苏格拉底这么倔强。这事儿最后闹大了,谁也没有好下场。苏格拉底在狱中服***自尽。雅典人民又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于是,他们为苏格拉底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那个起诉苏格拉底的青年迈雷托士被判处死刑,而安匿托士自己也遭到流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15句苏格拉底的***主张有哪些(苏格拉底的***主张在***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