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善的名言
1、孔子关于说谎的名言的意思
(1)、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7)、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0)、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11)、孔子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
(12)、(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5)、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7)、(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20)、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孔子关于知行合一的名言
(1)、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2)、(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3)、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4)、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5)、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6)、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7)、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9)、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1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论语》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5)、(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1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六经》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
3、孔子关于以和为贵的名言
(1)、解释:学习的时候不能光一味的学习新的东西,我们要经常的复习下学过的东西,这样做才是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
(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2)、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罗曼·罗兰
(1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4)、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15)、⊙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8)、(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19)、(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2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孔子关于教学相长的名言
(1)、⊙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2)、(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3)、(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出自:孔子《论语》
(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孔子《论语》
(8)、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9)、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2)、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4)、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78句孔子关于知行合一的名言(孔子关于以和为贵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