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郑的名人历史名人
1、姓郑的历史名人以及英雄事迹
(1)、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长期不令而治。”郑定公八年(前522)子产卒,孔子惊闻子产死,泣曰:“古之遗爱也。”
(2)、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
(3)、郑众-东汉学者郑众(另一人)-汉和帝时的宦官,曾参与诛杀窦宪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人,东汉经学家。
(4)、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5)、1899年又依照孙中山的指示,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d的机关。
(6)、郑合惠子,1994年9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2013年,高中毕业的郑合惠子考入了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播音主持系。2015年,加入万合天宜并正式开始演艺生涯。
(7)、同行的日本记者给当时在楼外楼前用餐的芥川拍了两张照片,1927年芥川龙之介自杀后,家属将这两张照片捐赠给了东京近代文学馆收藏,照片中他身后的楼外楼只露出店面一角,还可以看见店门里挂着“包办宴席”的广告牌,这是楼外楼收集到的最早的店貌历史照片。
(8)、遍注群经,乃为汉代集经学之大成者,世称「郑学」。
(9)、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传子郑仁(),926年服金丹暴卒。子郑隆亶继位,公元928年,被剑川节度使贞所杀,国亡。
(10)、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郑氏一族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依然熠熠生辉,郑氏家族名人辈出,人才济济。
(11)、署广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宝庆(今邵阳市)知府,山东济东泰武道员,湖广安襄郧兵备道(今湖北之安陆、襄阳、郧阳三地区,当时各为府)。致仕后家居近20年。其府第今存。
(12)、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丶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13)、具有传奇一生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多年居住杭州,他精通诗、文、书、画等,是将西方油画、音乐、话剧引进中国的第一人,他创作的歌词《西湖》广为传唱,一曲“长亭外、古道边……”的《送别歌》更是久远流传。
(14)、分布:秦灭六国后,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唐末纷扰,上官氏的先人南迁至今福建的南平市光泽县。
(15)、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16)、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
(17)、1928年夏天,鲁迅先生偕夫人许广平从上海到杭州,在西湖休闲游览了四天,这也是这位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一生中唯一一次的“西湖之旅”。
(18)、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元代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18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墟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两套流传。
(19)、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20)、补充: 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2、姓郑的名人历史名人故事
(1)、据《鲁迅日记》记载,7月13日中午,许广平的老师郑奠教授邀请鲁迅、许广平、川岛(鲁迅学生)等人前往楼外楼用餐。鲁迅先生幽默地对郑奠说,“真想不到一个姓蒋的介石通缉我,一个姓郑的介石(郑奠字‘介石’)请我吃楼外楼,还让我坐上席。一字之差,相差何其之大。”饭后,郑奠教授拉开皮包,拿出一条高级香烟。鲁迅见了说,“你买介高档的烟,太破费了,其实,我是吸普通烟的人,高档烟我买不起,也吃不惯,犹如牛吃薄荷不知其味。”
(2)、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
(3)、郑虔,字趋庭,又字若齐,河南荥阳荥泽人,《新唐书》卷二0二有传。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也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
(4)、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5)、姓氏起源: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6)、为「扬州八怪」之其诗丶书丶画被世人称为「三绝」。
(7)、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8)、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
(9)、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郑”,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有《延平王集》行世。
(10)、郑众:郑吉之子,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1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12)、作家,文学史家,着名学者,字西谛,有郭源新丶宾芬等多个笔名,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13)、1895年初参与筹建兴中会总部的工作,分担组织武装力量的重任。不久,随孙中山等人回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协调各方力量。
(14)、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15)、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16)、那次“中国之旅”,芥川龙之介在杭州游览两天,在回国后发表的《江南游记》中用六个章节记述了西湖的观览,其中整整一个章节是讲在楼外楼用午餐时的情形。那时的楼外楼和西湖间只隔了一条窄窄的小石子路,在楼间搭建了一个大凉棚,芥川就坐在凉棚下:“我们的桌子摆放在枝叶繁茂的槐树下。脚下不远便是波光粼粼的西湖。……水边有三个穿蓝色衣服的中国人,一个在冲洗一只拔光了毛的鸡,一个在洗旧棉衣,一个则在稍远的柳荫下悠然垂钓。”看到楼外楼前闲适的风情,让芥川想起了《水浒传》里的石碣村,他喜欢《水浒传》,甚至能背出其中一百零八将的姓名,“晚春时节的石碣村,树阴处日影婆娑。阮小二在树阴下专心垂钓,阮小五将鸡冲洗好后,走进家中去取厨刀……”
(17)、 发源于河南,昌盛在浙闽台的郑姓,是中国著名大姓,是一个名人辈出、事业辉煌的家族。主要人物有:战国水利家郑国;西汉大臣郑吉;东汉经学家郑兴、郑众、郑玄;北魏书法家郑道昭;唐朝画家郑虔,诗人郑谷,任宰相者九人郑惜、郑殉瑜、郑余庆、郑纲、郑覃、郑朗、郑从谠、郑畋、郑延昌,大长和国国君郑买嗣;南宋史学家郑樵;元朝戏曲家郑光祖、郑廷玉;明朝航海家郑和(原姓马,名文和,小字三保,回族);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清朝书画家兼文学家郑燮,物理学家郑复光;民国电影编剧、导演郑正秋,词人郑文绰,吉林省政府主席郑洞国;当代林学家郑万钧,历史学家郑天挺,作曲家郑律成,作家兼史学家郑振铎,词曲研究家郑骞,电影导演郑君里。
(18)、郑 国 少将,(1919年—1983年),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湖南省石门县人,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炮兵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炮兵师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江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顾问。
(19)、郑成功(16026-160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20)、分布:公孙氏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淄)、扶风郡(今陕西咸阳)。今山东、云南两省还有公孙氏族人分布。
3、姓郑的名人有谁
(1)、当时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国内强族交讧,兵革频临。子产为政,内修法度,宽猛相济,安抚百姓,抑制强宗,保持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外应诸侯,周旋于列强之间,卑亢得宜,数以辞令折服强敌,使郑国免遭兵革之祸。
(2)、主要名人:宇文泰,宇文护,宇文邕,宇文化及,宇文成都等。
(3)、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4)、当代郑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东,每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安徽中部、江苏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达到7-5人。密度最高的(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9%,郑姓人口大约181万;0.9-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郑姓人口大约608万;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郑姓人口大约148万。郑姓在浙江、福建、台湾,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5%以上,这部分高比例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8%;在广东东部、湖南北部、赣鄂豫皖苏五省、山东南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中部、陕甘宁北部、东北三省,郑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9%;其他广大地区,郑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占国土面积的25%。
(5)、据不完全统计,属鼠的人还有:王用汲(1528),吴三桂(1612),孝恭仁皇后(1660),王韬(1828),李富春(1900),王力(1900),张闻天(1900),孙立人(1900),张幼仪(1900),赵一荻(1912),钱伟长(1912),关山月(1912),启功(1912),黄敬(1912),叶选平(1924),乔石(1924)。
(6)、蒋介石害怕郑桂林再回师抗日,又于1933年6月11日,将其部队调天津马厂训练。同年7月23日,郑桂林巧旋妙计,组织全军起义。起义后投奔冯玉祥抗日同盟军不成。同年9月10日,参加吉鸿昌率领的抗日同盟军,暂编为第一师。
(7)、郑复光(1780—约1853):清代著名科学家。字元甫、瀚香,安徽歙县人。精通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1846年写成《镜镜冷痴》5卷,集当时中西光学知识大成。在完成此书的基础上,制造了中国最早的一台测天望远镜。另著有《郑元甫札记》(手抄本)、《郑瀚香遗稿》(手抄本)、《安徽通志稿》有传。
(8)、郑观应(1842年—1922年),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三乡雍陌人。
(9)、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10)、200年官渡之战时,被袁绍逼迫下随军而行,病故於途中。
(11)、同年10月,吉鸿昌、方振武、汤玉麟、郑桂林四部联合,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棘军。兵分方、吉和汤、郑两路,到长城外抗击日寇。在日蒋围剿下,吉鸿昌失败。
(12)、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13)、郑士良(1863年-1901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少有大志,乘性侠义,曾跟随乡中父老练习拳技,广泛结交洪门中人,加入三合会。
(14)、姓氏起源:出自姬姓,以祖上居地为氏。出自姜姓,亦以祖上居地为氏。出自战国时西门豹之后,以祖名为氏。
(15)、郑之侨(1707―1784),字茂云,号东里,清·潮阳举练都金浦乡人,为郑氏金浦系十九世裔孙。雍正13年举人,乾隆2年(1737)进士,授江西铅山县令,兼弋阳县令,历升饶州府同知。
(16)、郑光祖:元代曲作家。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1624一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17)、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抗日救国会请战,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四十八路军司令(后为第五路抗日义勇军司令)接受委任后,在辽西组织了万人抗日队伍,转战于热辽一带,先后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
(18)、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19)、姓氏起源:源于塞种人,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尉迟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源于赐姓。北周宇文氏赐姓汉人将领和望族,其部下陈忻等改姓尉迟。
(20)、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4、姓郑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 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
(2)、1901年8月27日,在赴友人宴时被清吏毒死。
(3)、在完成此书的基础上,制造了中国最早的一台测天望远镜。另著有《郑元甫札记》(手抄本)、《郑瀚香遗稿》(手抄本)、《安徽通志稿》有传。
(4)、中华姓氏最新排名!你排第几?前五大姓近4亿人
(5)、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6)、郑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7)、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丶板桥道人。
(8)、郑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
(9)、他曾经的南洋首富。二哥丰是他行第二或是洪门会d里的二哥(首领),潮州俗语:“生有二哥丰、死有大峰会”是生能得到二哥丰的帮助,死后得到宋代高僧大峰的照顾,喻生死都有依靠
(10)、周幽王时,郑桓公担任司徒,掌管教化。周幽王宠幸褒姒,昏庸无道,预感到会发生变乱,郑桓公把家眷和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今荥阳一带),史称“桓公寄孥”,而自己却留在周幽王身边。“犬戎之乱”中,周幽王葬身骊山,桓公战死。
(11)、但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户藩,父为郑芝龙,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小名福松。
(12)、叔詹面不改色,请求让他说完话后再杀。晋侯应允,叔詹说,以前他曾对郑伯说,晋公子贤明,将来在诸侯中一定很有威望。现在郑国面临大祸,郑伯不愿让他往见晋侯,但他引用“主辱臣死”之古训,自愿请求被杀,来挽救满城大难。
(13)、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14)、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15)、分布:今云南省的昆明市、通海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凓水区、宜兴市、句容市、浙江省的杭州市、丽水市、等地,均有端木氏族人分布。
(16)、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17)、郑毓秀:政治家、法官、律师,推动法制建设和女权运动。1891年3月20日出生于广州府新安县,1959年12月16日去世。
(18)、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78句姓郑的名人历史名人故事(姓郑的名人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