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简短
1、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简短20字
(1)、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2)、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自己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3)、计算这道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复杂,就是把苍蝇来回飞行的距离分别相加,因为两人越骑越近,所以这就变成了一道计算无穷数列的题目,不少人都会这样计算。
(4)、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5)、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6)、何承天见祖冲之对天文感兴趣,满心欢喜。爷爷见状,顺水推舟道:“你看你这么喜欢这孩子,就收了他当徒弟吧?”
(7)、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8)、18世纪,在柯尼斯堡有条河,上面有两个小岛,从河的两岸分别有三座桥和它们相连;另外又有一座桥把两个小岛连接起来。有位爱思考的居民提出来一个问题,一个散步的人能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而且每座桥只能走一次?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有人说可以,可是走来走去,始终没有走通;有人说不行,可惜又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有位小学老师出来解围:为什么不写封信去请教鼎鼎大名的欧拉呢? 欧拉接到问题,先把柯尼斯堡七桥画成一个线条图,在他的图形里,小岛和河岸变成了点,桥成了连接这些点的线。这样,问题就成为:从图上某一点开始,中间任何一条线不得画两遍,铅笔不准离开纸,能不能把这张图一笔画出来?经过一番思索,欧拉终于找到一个彻底而漂亮的答案。七桥问题的圆满解决使柯尼斯堡人心满意足。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欧拉同时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图论与几何拓扑,也由此展开了数学史上的新历程。
(9)、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
(10)、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11)、然后冯·诺依曼就开始心算,算到了一半,那个职员就提示冯·诺依曼,冯·诺依曼继续算,然后突然很惊诧地说,你说得对!后来人家告诉冯·诺依曼,那位职员其实算了整整一个晚上,但冯·诺依曼只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苍蝇之谜的故事这是冯·诺依曼最著名的故事了,有这样一个问题,两地相距三十二千米,两端分别有人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他们的车速都是每小时十六千米,中间有一只苍蝇,以时速二十四公里从其中一人自行车前轮匀速飞行,遇到另一人车轮时,掉头返回,然后往复运动,直到二人自行车相碰,把苍蝇夹扁。
(12)、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
(13)、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14)、给画面画上一个大边框,从太阳开始画上线条,画面底端画上小花,现在简单又好看的手抄报线稿就已经完成啦。
(15)、70年代以来,苏步青又注意把微分几何运用于工程中的几何外型设计,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16)、 苏步青一共发表论文168篇,出版了《苏步青论文选集》、《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计算几何》等专著,有的已在国外翻译出版。
(17)、凡是受过初中教育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求根公式求出它的解,这大概是很久就有的公式了。其中根和系数的关系被称作韦达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甚至更高阶方程的求解公式一直不被人们所知。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个叫塔塔利亚的业余数学家首先得到了这个公式,不过他秘而不宣,这是当时搞研究的人的一个传统。可是,这个消息还是在寻求公式的一些业余数学家之间流传着。有一个叫卡当的业余研究者找到了塔塔利亚,恳求得到塔塔利亚的真传。这个卡当在赌博上也不是一般的赌徒,是他在赌博中提出了概率的思想,他还热衷于炼金术,星象学。塔塔利亚肯定被卡当打动了,也许卡当常跪不起,也许甜言蜜语,总之塔塔利亚告诉了他自己知道的一些公式。卡当学到手求解公式后就离开了塔塔利亚,甚至把对塔塔利亚许下的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写出了一本术,名字叫做‘大术’,介绍了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于是卡当声名雀起,因为他在书中宣称这些公式是他自己发现的。两个人的争执开始了,解决争端的方法很简单,来一场决斗:两人各自给对方出20道题,看谁先解出来。塔塔利亚大获全胜,卡当一道题都没有解出来,因为塔塔利亚教他时留了一招,没有把公式的一般情况告诉卡当。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数学竞赛,参赛这只有两个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四百多年前。不过至今这些公式还被称作卡当公式,而塔塔利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塔塔利亚只是一个外号,意大利语意思是‘结结巴巴的人’的意思。历史就像一条河流,沉到河里的往往是金子,浮在河面上的往往是水草和马粪。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得到了以后,人们寻求五次和五次以上方程的求解公式。可是欧拉高斯等杰出数学家都没有找到求解公式,成了当时数学的难题。有两个青年匆匆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又匆匆的离开了,也许他们来到人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我们一些惊讶和慨叹。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N.H.Abel)1802年8月5日出生在挪威一个名叫芬德的小村庄。阿贝尔幸运的碰到了一个有数学头脑却无多大数学成果的老师,老师很快发现他的数学才能,使得他很早就接触到了微积分。在中学的最后一年,阿贝尔开始试图解决困扰了数学界几百年的五次方程问题。在19岁那年,他证明了一般五次方程求解公式不存在,就是说,不能用方程系数和开根号的有限多次运算来表示方程的根。阿贝尔认为这结果很重要,便自掏腰包在当地的印刷馆印刷他的论文。因为贫穷,为了减少印刷费,他把结果紧缩成只有六页的小册子。阿贝尔满怀信心地把这小册子寄给国内外的一些数学家,包括数学王子的高斯,希望能得到一些反应。可惜他的文章太简洁了,没有人能看懂。高斯收到这小册子时觉得不可能用这么短的篇幅证明这个世界著名的问题―――连他还没法子解决的问题。他看都没看一眼,就把它扔在书堆里了。阿贝尔的另一篇论文是他在欧洲旅行时通过别人转交给大数学家柯西(Cauchy)手里,柯西连看都没看就扔到纸篓里。阿贝尔饥寒交迫的回到了挪威,还欠了一身债,最后在绝望中死去,年仅27岁。他活着最大的理想是在大学里当一个讲师,可是到死都没有实现。看看现在大学里教授成堆,博士成群,可是这个群体再也没有疯疯癫癫的学者,没有目光深邃的思想者,没有疯狂的怪癖人物了。伽罗瓦(EvaristeGalois)1811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附近的一个小城。1829年他两次投考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却因思想激进,两次被拒绝录取,最后只好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829年5月,17岁的他写出了关于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的论文,论文中首次引入“群”的概念。他把论文寄给经由柯西,请他交给法兰西科学院审查。柯西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把这个中学生的文章给弄丢了。1830年2月伽罗瓦再次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详细的论文,寄给科学院秘书傅立叶,不料当年5月傅立叶病死,伽罗瓦的文稿再次被丢失。1831年伽罗瓦第三次将论文送交法国科学院。泊松院士看了4个月,最后在论文上批道:“完全无法理解”。可惜这些大数学家的傲慢和自大,使得伽罗瓦的理论被埋没了将近50年。伽罗瓦因为政治激进,被阴谋的政客们用一件小事怂恿和一个军官决斗。在决斗前一个晚上,他急切地写着他的遗言。想在死亡来临之前尽快把他的思想中那些有意义的东西写出来。他不时中断,在纸边空白处写上“我没有时间,我没有时间。”接着伽罗瓦又写下一个潦草的大纲。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一劳永逸地给一个折磨了数学家几个世纪的难题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开创了数学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群论。伽罗瓦在决斗中被打成重伤,死在家里,年仅21岁。尽管阿贝尔和伽罗瓦创造的群论是纯粹的抽象代数,可是却在后来量子力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利用对称群理论,人们能够事先预测晶体的种类,群论还会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玩魔方,就可以利用群论的知识。格里高里.佩雷尔曼(GrigoriPerelman)有“世界最聪明男人”之称的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说,他不接受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提供的百万美元奖金。这笔奖金本用来奖励他解出数学界7大难题之一。拒绝大奖佩雷尔曼年过不惑,住在圣彼得堡一套公寓内。英国《每日邮报》3月23日报道,佩雷尔曼紧闭家门,在屋里对门外采访的记者说:“我应有尽有。”100万美元奖金由克莱数学研究所提供,奖励佩雷尔曼证明数学界7大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克莱数学研究所所长詹姆斯卡尔森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说:“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解出了‘庞加莱猜想’,从而为长达一个世纪的求解之路画上句号。这是数学史上一个重要进展,将在长时间内为人所铭记。”解出难题“庞加莱猜想”堪称百年难题,由法国科学家亨利庞加莱于1904年提出,主题是多维宇宙本质。一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困惑着数学家。克莱数学研究所2000年将长期困扰数学界的7大难题定为“千禧年大奖问题”,为每个难题设立100万美元奖金,“庞加莱猜想”是其中之一。2002年和2003年,当时在圣彼得堡斯捷克洛夫数学学院任职的佩雷尔曼在互联网上发表3篇论文,证明“庞加莱猜想”,因此在数学界声名鹊起。专家认为,佩雷尔曼的研究成果是拓扑学的重大突破,可能在物理和其他领域上得到“激动人心”的应用,有助科学家弄清楚宇宙的形状。科学怪人这已经不是佩雷尔曼首次拒绝领奖。2006年8月,他拒绝领取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茨奖”。四年一次的“菲尔茨奖”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他当时声明说:“对于金钱和名誉,我毫无兴趣。我不愿意像动物园内的动物一样被展览。我不是数学领域的一个英雄,我没那么成功,因此我不想让每个人盯着我看。”此外,佩雷尔曼多次拒绝一些世界知名院校的“诱人条件”,并且多年来一直躲避媒体。佩雷尔曼的朋友形容这名数学天才性格“内向”、“古怪”,行事略显疯癫,近年来几乎与世隔绝。邻居薇拉.彼得罗芙娜则向世人揭示了佩雷尔曼另一古怪面。“我曾经进过他的公寓,颇感震惊。屋内只有一张桌子、一个凳子和一张床,床上堆着脏兮兮的被褥,这些都是房主留下的,”彼得罗芙娜说,“我们努力消灭街区的蟑螂,结果那些蟑螂都躲进了他的公寓。”1966年6月13日,格里高利·佩雷尔曼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因为天资聪颖,他被圣彼得堡的天才学生数学中心录取,专攻先进的数学和物理理论。他的天分使他很早就开始专攻高等数学和物理。16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在1982年举行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摘得金牌。此外,他还是一名天才的小提琴家,桌球打得也不错。佩雷尔曼在著名的圣彼得堡学院就学,他的专业深造是高等数学和物理程序。1982年他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金牌。他在圣彼得堡国家大学数学和机械系获博士学位,此後他在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的Steklov数学研究所工作。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佩雷尔曼到美国多所大学工作,他于1995年或1996年回到俄罗斯并重新在Steklov研究所工作。到2002年秋为止他最多以他在比较几何方面的工作而知名。在这个方面他获得了一些可观的结果。2002年11月他在预印本文献库(arXiv)发表了一篇文章,这是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这些文章似乎说明佩雷尔曼证明了几何化猜想,这个猜想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庞加莱猜想。许多人认为,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于1904年提出的庞加莱猜想是拓扑学最著名的未解决的问题。许多数学家徒劳地试图证明这个问题,而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克雷数学所斥资700万美元,悬赏解开最难的七大千禧年数学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庞加莱猜想。佩雷尔曼的解题方案在于使用Ricci流来改变理乍得·汉密尔顿的几何化方法。与直接的拓扑学方案相比这个方案似乎更可行。2002年~2003年,他在互联网上张贴的几页简短的论文引起了数学界的震动。接下来的几年里,全球许多著名数学家都在努力解读、验证或填补佩雷尔曼的证明。50年前曾研究庞加莱猜想的数学家斯蒂芬·斯梅尔说,佩雷尔曼对这个猜想的最终证明,是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到2004年9月为止,数学界仍在检查佩雷尔曼的证明,他本人在一些知名的大学里讲课来解释他在预印本文献库发表的文章中的证明。至今为止这些证明看上去是有理的,但还未在所有的细节上被验证。1990年代初,格里高利·佩雷尔曼拒绝接受欧洲数学协会的一个奖金。2006年8月22日,西班牙马德里,当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在3000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面前颁发菲尔茨奖(Fields)时,获奖者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在巨大的荣誉面前缺席了。2010年,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又将奖金高达100万美元的“千禧年数学大奖”授予了佩雷尔曼,在千禧年数学大奖此次揭晓之前,外界一度猜测,佩雷尔曼不会得到克雷数学所的奖赏,因为该论文除了在网上张贴,佩雷尔曼一直没有将其“正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而证明公布之后,他曾应邀短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学府与同行切磋,随后就销声匿迹。数学界眼下最为好奇的是,佩雷尔曼是否会去领取这100万美元的奖金。
(18)、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19)、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20)、“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位数学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对这一难题提出挑战的人却很少。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7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当他的成果发表后,立刻轰动世界。其中“1+2”被命名为“陈氏定理”,同时被誉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华罗庚等老一辈数学家对陈景润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也纷纷发表文章,赞扬陈景润的研究成果是“当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一个成果”。1991年北京电视台“祝你成功”栏目记者曾问过陈景润,“人生的目的是什么?”陈景润说:“是奉献,不是索取。”
2、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简短100字
(1)、 高斯因为家里穷,冬天夜晚吃完饭后。父亲就会要求高思上床睡觉。这样可以节省燃料和灯油的开销。可是高斯很喜欢看书。他通常会用一种叫芜菁的植物把芜菁当中挖空。塞进用粗棉卷成的灯芯,淋上油脂,点火看书。
(2)、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可以了。"
(3)、当今的数学是2000多年来数学家的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往往与他们的数学成就一样非凡,本书按照年代顺序记录了50位数学创造者的伟大成就和非凡人生。
(4)、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5)、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
(6)、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7)、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8)、 1796年,高斯在18岁时。解决了2000多年来的几何难题。发表了关于正17边形作图的问题。他以此而自豪。1855年高斯过世,在过世22年后。汉诺威王颁给高斯一个纪念奖章。上面刻着汉诺威王乔治五世献给数学王子高斯。从此,高斯就有数学王子之称。
(9)、贝努力家族对数学最大的贡献还不是在数学本身,而是发现了欧拉。
(10)、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11)、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12)、老师头也不抬,说:“去,回去再算!错了。”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13)、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顾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了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14)、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15)、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16)、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
(17)、这些著名数学家们的生活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同哦~?牛顿是经典物理学和微积分的奠基人,他也是个经常和科学家同行发生争吵和沉迷于炼金术的人?苏菲热尔曼,因在费马大定理和弹性理论方面的工作而被人们铭记,为了摆脱女性身份在当时给数学研究带来的阻碍,她曾以“勒布朗先生”的笔名向拉格朗日求教 ?20岁的伽罗瓦在一场必输无疑的决斗前夜,写下了他所知道的关于抽象代数的一切,他那晚所写的东西成为了伽罗瓦理论的基础丰富的图文带你了解最著名的数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
(18)、高斯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的奠基人之有“数学王子”之称。大家可能知道的更多的故事是关于等差数列求和的。
(19)、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20)、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的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3、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简短50字
(1)、费马有一个习惯,他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思考的结果简略。有一次,他在阅读时写下了这样的话:“……将一个高于2次的幂分为两个同次的幂,这是不可能的。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这个定理现在被命名为“费马大定理”,即:不可能有满足xn+yn=zn这就是费马对后世的挑战。为了寻找这个定理的证明,后世无数的数学家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都败下阵来。1908年,一位德国富翁曾经悬赏10万马克的巨款,奖励第一个对“费马大定理”完全证明的人。自此定理提出后,数学家们奋斗了300多年,还是没有证出来。但这个定理肯定存在,费马知道它。
(2)、结果不到半小时,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3)、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4)、祖冲之的爷爷、爸爸都是当官的,祖冲之小时候被逼着学习四书五经就是必然的了。
(5)、小欧拉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6)、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
(7)、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8)、犹太人,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9)、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10)、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11)、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12)、 品名人传记,悟别样人生。大家好,我是梁燕老师,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位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13)、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孩子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
(14)、阿基米德有许多故事,其中最着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15)、最后还是祖冲之的爷爷出来说话:“算了算了,书念不好也许其他的能做好呢。别再难为孩子了。”
(16)、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
(17)、“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18)、“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19)、③数学家鲁道夫,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20)、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4、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简短一点
(1)、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2)、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3)、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4)、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5)、⑤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
(6)、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先生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危险,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响世人。”
(7)、17世纪初,欧洲流传着公元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所写的《算术》一书。l621年,费马在巴黎买到此书,他利用业余时间对书中的不定方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费马喜欢在页边空白处写一些简要的注记。在读《算术》卷II丢番图问题8旁边的空白处,原问题是“给定一个平方数,将其写成其他两个平方数之和”,费马写道:“另一方面,不可能将一个立方数写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者将一个四次幂写成两个四次幂之和。一般地,对于任何一个数,其幂大于就不可能写成同次幂的另外两个数之和。对此命题我得到了一个真正奇妙的证明,可惜空白太小无法写下来。”尽管在普通人的心目中,相信费马真的找到了一个奇妙的证明,但它毕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他的问题是如此简明,因而这个故事更富有感染力,而且永远存在费马是正确的可能性。虽然费马大定理于1994年9月终于被完整地证明了,那么我们不禁要想,当年费马写在丢番图《算术》的空白处的“奇妙的证明”到底存在吗?
(8)、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9)、我们在画完手抄报后有的时候不知道往里面写什么内容,其实可以给手抄报添加关于著名数学家的基本介绍等内容,让我们的手抄报更丰富。
(10)、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11)、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
(12)、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13)、直到16岁时,拉格朗日仍十分偏爱文学,对数学尚未产生兴趣。16岁那年,他偶然读到一篇介绍牛顿微积分的文章《论分析方法的优点》,使他对牛顿产生了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牛顿式的数学家。
(14)、第二种简单,直接把苍蝇飞行时速乘以飞行时间就行了,飞行时间怎么算呢?因为二人只需要骑行16千米就能相碰,所以只需要一个小时就会把苍蝇夹扁,而苍蝇只能飞1个小时,所以苍蝇时速24公里乘以一小时,答案就是24公里。
(15)、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16)、 高斯出生于西元1777年,是德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与阿基米德和牛顿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三位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
(17)、怀尔斯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目前高校搞急功近利的唯文章数量评价水平的作法,肯定不会出现重大的研究成果。
(18)、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 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世界四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
(20)、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5、著名数学家的故事1000
(1)、早期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建立了独到的方法,用几何构图来表现曲线和曲面的不变量和协变图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仿射曲面论中的锥面、射影曲线的一般的协变理论、射影曲面论中的Q1伴随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面、射影极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2)、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
(3)、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灵。由于是长子,父亲一心想让他学习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对法律毫无兴趣,偏偏喜爱上文学。
(4)、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5)、冯·诺依曼听过后,稍微思考了下,就报出答案24公里。提问者很失望,就说:你之前是不是听过这个方法啊?冯·诺依曼很奇怪,有什么巧招?难道不是把无穷数列相加吗?记得住数字却记不住人名有趣的是,冯·诺依曼的心算和记忆力这样强大,但是对于人名和人脸却记不住,但冯·诺依曼很善良,他即使把人家的名字和长相都忘记了,可是对于来访的每位客人,他都会陪他们在房间里走一圈,相互聊些有趣的事情。
(6)、苏步青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陈景润(1933—1996)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d委书记,马上给d委书记拨了电话。“陈景润?”d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d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看到这里。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祖冲之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1415926与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141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陈省身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晚年情系故园,每年回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为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陈省身9岁考入秀州中学预科一年级。这时他已能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并且读完了《封神榜》、《说岳全传》等书。1922年秋,父亲到天津法院任职,陈省身全家迁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马路宙纬路。第二年,他进入离家较近的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陈省身在班上年纪虽小,却充分显露出他在数学方面的才华。陈省身考入南开大学理科那一年还不满15岁。他是全校闻名的少年才子,大同学遇到问题都要向他请教,他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一年级时有国文课,老师出题做作文,陈省身写得很快,一个题目往往能写出好几篇内容不同的文章。同学找他要,他自己留一篇,其余的都送人。到发作文时他才发现,给别人的那些得的分数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他不爱运动,喜欢打桥牌,且牌技极佳。图书馆是陈省身最爱去的地方,常常在书库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看书的门类很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都一一涉猎,无所不读。入学时,陈省身和他父亲都认为物理比较切实,所以打算到二年级分系时选物理系。但由于陈省身不喜欢做实验,既不能读化学系,也不能读物理系,只有一条路——进数学系。数学系主任姜立夫,对陈省身的影响很大。数学系1926级学生只有5名,陈省身和吴大任是全班最优秀的。吴大任是广东人,毕业于南开中学,被保送到南开大学。他原先进物理系,后来被姜立夫的魅力所吸引,转到了数学系,和陈省身非常要好,成为终生知己。姜立夫为拥有两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兴,开了许多门在当时看来是很高深的课,如线性代数、微分几何、非欧几何等等。二年级时,姜立夫让陈省身给自己当助手,任务是帮老师改卷子。起初只改一年级的,后来连二年级的都让他改,另一位数学教授的卷子也交他改,每月报酬10元。第一次拿到钱时,陈省身不无得意,这是他第一次的劳动报酬啊!考入南开后,陈省身住进八里台校舍。每逢星期日,他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海光寺,那里是日本军营。看到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扬威的模样,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禁快步走开。再往前便是南市“三不管”,是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令他万分厌恶。从家返回学校时,又要经过南市、海光寺,直到走进八里台校园,他才感到松了口气。丘成桐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老家在梅州蕉岭,在香港长大。父亲曾在香港香让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任教。父教母慈,童年的丘成桐无忧无虑,成绩优异。但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辞世,一家人顿时失去经济来源。尽管丘成桐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却仍然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他的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家境贫寒。他中学的时候逃学一年,曾经成绩很差,差一点落榜。19岁的时候来到美国伯克利,“21岁毕业时就注定要改变数学的面貌”。这不是我的话,这是几年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希望把丘教授聘请过来的时候,系里讨论时一个年纪很大的几何学家引用陈省身先生说的一句话。他10年之后成为数学界的一代天骄。从他入学伯克利到在世界数学家大会做一小时报告还不到10年。当年他只有28岁,也是在那一年,陈景润先生被邀请做45分钟的报告。这期间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几何分析。1981年,他32岁时,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的维布伦(Veblen)奖——这是世界微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之一;1983年,他被授予菲尔兹(Fields)奖章——这是世界数学界的最高荣誉;1994年,他又荣获了克劳福(Crawford)奖。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加利福尼亚州最优秀的科学家的称号,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名誉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名誉博士……大学期间,他以三年时间修完全部必修课程,还阅读了大量课外资料。他的突出成绩和钻研精神为当时的美籍教授萨拉夫所赏识,萨拉夫力荐他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研究生。七十年代左右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几何的中心,云集了许多优秀的几何学家和年轻学者。在这里,丘成桐得到IBM奖学金,并师从著名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命运是公平的,奖章、荣誉,授予了那个在教室中坚持到最后的人。这,并没有让丘成桐止步不前,他继续进行着大量繁杂的研究工作,并不断取得成就。坚韧、坚持、锲而不舍,这就是丘成桐的精神。当然,也不是每个有着这样精神的人都能取得丘成桐一样的成就的。数学需要勤奋,更需要天才。正如著名数学家尼伦伯格所说,丘成桐“不仅具备几何学家的直观能力,而且兼有分析家的才能”。著名数学家郑绍远先生回忆说,对于许多艰深的数学问题,丘成桐已思考近20年,虽然仍未解决,他还是没有轻易放弃思考。丘成桐对中国的数学事业一直非常关心。从1984年起,他先后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要为中国培养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他的做法是,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领会数学的精辟之处。他的学生田刚,也于1996年获得了维布伦奖,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微分几何学家之一。数学是奇妙的,只有锲而不舍才能探求其中真谛。对于丘成桐这样的数学家来说,这种探求不但是人生的意义,也是人生的乐趣。丘先生绝对不是一个完人,但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你可以不喜欢这个人,但你不可能不喜欢他的数学,他证明了许多妙不可言的定理。大家如果学数学,读到研究生的话你就会知道他的定理非常美妙,他的卡拉比猜想毫无疑问是数学中最深刻的定理之尤其是在超弦理论中应用之广不可思议,我想当年丘教授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个性坚强,永不服输,永不言弃,著述等身,得奖无数。这些也带给他许许多多的误解。因为少年得志,20几岁就功成名就,有人说他目中无人、傲慢至极。当然,有这样的成就也让他有傲慢的资本。我把他跟陈省身一比。陈省身先生,大家跟他相处久了就知道也傲慢,只是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他们的傲慢,丘成桐是直截了当,数学和为人是他衡量你的标准,他看你的话,你数学不好,他不愿意跟你多谈,你做事情不入他的眼,他不愿意搭理你。先生是微笑不语,什么人他都可以很平和地相处,但是这微笑中就蕴含着尊敬或者是不屑,你自己可以感觉出来。他们都是真正的君子,都是我最敬佩的伟大的数学家,他们都尊重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数学家。我想这是他们真正可贵的地方。30年来,丘先生不仅时刻把握着数学与物理跳动的脉搏,引导着世界数学发展的潮流,还一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关心和帮助着中国数学的进步。他培养了众多的华人数学家。他的学生和博士后在国外各个重要的大学里都有。
(7)、后来,老师为了不埋没高斯的数学天赋,经常托人去大城市汉堡买更先进的数学书给高斯看,还让自己的助理对这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加照顾。
(8)、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9)、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10)、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8=5+10=5+12=5+28=5+100=11+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11)、给大边框外的背景涂上绿色,大边框里面的背景涂上橙色和红色,给小边框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手抄报的颜色就涂完啦。
(12)、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13)、今天给大家分享3位著名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4)、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15)、皮耶·德·费马,法国律师和业余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不比职业数学家差,他似乎对数论最有兴趣,亦对现代微积分的建立有所贡献,他被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 费马将不定方程的研究限制在整数范围内,从而开始了数论这门数学分支。
(16)、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17)、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18)、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19)、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后来,他开始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经常从城里买数学书回来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在数学上作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
(20)、另外,祖冲之还将圆周率推算到了1415926到1415927之间,也是当时对圆周率计算精度最高的。
(1)、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
(2)、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3)、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4)、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5)、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他的下落速度和下落的重量是成正比的,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比如说,十千克重的物体,要比一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的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做了一次实验。他选择比萨斜塔作为实验地点。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6)、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7)、拉格朗日(1736—1813),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变分法的开拓者和分析力学的奠基人。他曾获得过18世纪“欧洲最大之希望、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赞誉。
(8)、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9)、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时,有次有事迟到,赶到教室时几乎都已经下课了。高斯走进教室后,发现教师不在,黑板上写着几道题。高斯以为这些题目是今天的作业题,便把题目记下来。当晚,他花了一整夜时间去研究这些数学题,没想到的是,这些题目异乎寻常地难。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决了一道题,第二天他很沮丧地找到老师,把这些都告诉了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09句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简短100字(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简短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