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治国之道名言
1、老子的治国之道名言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6)、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0)、“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老子治国之道名言及译文
(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道德经》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1)、“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12)、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1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7)、老子告诫人们,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知足。不知足就要和人争,争就要运用智慧,国君们千方百计网罗贤能,制造了各种各样奇巧的武器和工具,以求在争夺中获胜。于是到处燃起了战火,天下一刻也得不到安宁。所以,用智慧来治国,是国家的祸害:“故以智治国,国之贼。”(《老子》第六十五章)
(18)、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根本,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为利,无名以为用。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3、老子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
(1)、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根本,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为利,无名以为用。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故从事而道者,道德之;同于德者,德德之;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8)、 孔子说能够爱人就是仁,能够知人就是智,作为一个领导人,把正直之士提拔起来,安排在邪曲之辈的上层,以上之正直感化下之邪曲,就可以使邪曲之辈也学成正直之人了。舜当皇帝时,从许多人中选择了皋陶做助手,管理行政司法工作,天下再也没有冤枉事,坏人也远遁了,变好了。商汤举用伊尹,伊尹助汤成天下大业。用有才能、学问、道德的人作领导,上正则下化,天下皆正矣。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7)、主张无为而治的人是老子。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出自《道德经》,指的是遵循“道”的规律来治国。
(18)、“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19)、老子对社会的观察确实非常深刻,但是,人们事事退让就能得到保全吗?抛弃智慧,不要文明进步的成果就能制止争夺吗?这样的话人们怎么能听得进去呢!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老子治国之策是什么
(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圣人之心,明如止水,物来则见,物去则静,曾何滞于吾心哉?澄鉴不挠,是谓守清。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1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关于老子名言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7)、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顾不免也
(1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20)、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5、老子治国之道名言有哪些
(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在老子看来,人们之所以用礼制或法令治国,就是因为失去了道,而上古的圣人是治国有道的。老子向往上古。他说,那时候国家小,人民少,即使有可以节省人力的工具也不使用。人们安居乐业,不愿迁徙,就是鸡犬之声相闻,人们也互不往来。人们不要文化,结绳记事,不发展科学技术,造了车船也不坐。这样的社会,没有战争,也没有争夺。
(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关于老子名言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87句老子治国之道名言及译文(老子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