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
1、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1)、我们在新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
(2)、会唱歌:包括独唱,合唱等。在唱歌课、参加合唱团中学习。
(3)、会管图书:包括编目,晒书,修补,陈列,借书等。在每个人自己桌屉中的图书,必须日常整理,不得散乱。在各小组的图书架上,在图书库里观摩和工作中学习。
(4)、23:想看最安徽的地方就要去徽州地区,因为当地的青砖黛瓦马头墙,最能让你直观的体会到徽这个字。
(5)、考试当然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环节,可学校教育不能只有考试一件事。陶先生说他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一九三九年,陶行知先生开办了一所收容难童的学校——育才学校。他确定了二十三种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其中初级能力有十六种——
(6)、 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知之甚少,怀着愧疚的心情,利用业余时间我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由此当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这些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为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尤其是他八十多年前就提出并研究的“做中学”等教育学说,对于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7)、“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8)、从大处说,政府能不能加大财政投入,多建些学校,提高教师工资,多吸引一些优秀人才来做教师。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么从小处说,有关部门能不能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别把中考、高考成绩当作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核心标准。能否给予地方、学校一些办学自主权,给予他们一些时间空间,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大家积极探索,找到一些新路。如果这些也都做不到,那么从更小处说,能不能杜绝小升初的选拔考试,真正实现就近入学。再退一步,即便还是要考,能不能动下脑筋,换换方式,别再用奥数之类的难题来折磨学生。
(9)、1910年,陶行知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校毕业,毕业论文是《共和精义》,共和的思想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经扎了根。在《共和精义》中他写道:“共和之要素有二:一曰教育;二曰生计。然教育苟良,则人民生计必能渐臻满意。”意思是说,教育事业是建设共和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可见,他青年时代就已立下教育救国的鸿鹄之志。
(10)、读书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位组员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读书打卡活动,每周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她们认真读书,把自己的想法、体会写进文章,深入个人思想,提高个人素养。采用美篇打卡、拍照打卡、文档打卡等多种形式不一的打卡方式,展示自己的读书所得。
(11)、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12)、陶行知在书中谈到: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学困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13)、几十年前,陶先生用“杀人”两字形容考试,可以想象他对这种异化的教育是多么痛恨。可是这种景象,现在依然普遍存在。后人还聪明地发明了各种监控成绩的方法,比如,在一些中学里,每当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每个学生就会收到一张“工资单”。上面不仅有考生各学科的成绩和总分,还有班级平均分、年级平均分、考生在班级中的排名年级中的排名。有的老师做得更到位,会将每个学生的每一次成绩绘制成一张趋势图,起起落落涨涨跌跌,一目了然。借用陶先生的话,这“自然不过”的景象将“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后果如此严重,如何解决呢?
(14)、“中国现在的教育是关门来干的,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是死的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我们知道王阳明先生是提倡‘知行合一’说的,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先要脑袋里装满了学问,方才可以行动。所以大家都认为学校是求知的地方,社会是行动的地方,好像学校与社会是漠不相关的,以至造成一班只知而不行的书呆子。所以阳明先生的二句话,很可能代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思想。现在我要把他的话翻半个筋斗。如果翻一个筋斗,岂非仍是还原吗,所以叫他翻半个筋斗,就是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16)、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
(17)、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对教师的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18)、要有健康的身体——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19)、在学校里,老师们就对我们说:是陶行知爷爷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20)、梁秀秀老师更是这样奉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是的,教育不能缺少爱,有人说:花儿的受到了太阳的关爱,因此世间有了万紫千红,百花竞放齐争艳的美景。鹰儿得到了蓝天的关爱,因此天空有了盘旋环绕、利锋直刺云霄的豪情。水儿得到了大地的关爱,因此四海有了水滴石穿,百川竞东流的奇瑰。世界万物亦如此,人类身为万物之灵。在和煦的阳光下,在蓝蓝的天空下,在茫茫的大地上,播种爱的种子,让关爱轻舞飞扬。
2、陶行知教育名篇电子版
(1)、22:安徽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穷,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合肥。
(2)、会洗补衣服:包括洗衣补衣等。在十二岁以上.必须学会洗补衣服、晒晾、折浆。规定每星期洗衣一次。衣服破了即须缝补,会者教不会者;不会者必须跟会者学。
(3)、至于答题技巧,穆老师建议同学们在练习中去理解,去掌握。
(4)、“现在许多教员先生们,他对书籍还不十分注意。当他初当教员的时候,也还肯买一两本书看看,到了后来,他不但不买,连从前所有的几本书,都借给人去了。这样教员,教育界也不知道有多少。他既不能多买书看,对于一切新知识,他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既不能有新的知识,那一定没有新的教材能供给学生,只能年年爬起来卖旧货!”从这段文字中,深切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对不爱看书的教育者的痛恨,他认为这样的教师就是“教育中的败类,真不知害了多少青年”。看到这里我深感惭愧,身为数学老师,总感觉自己每天与数字打交道,看多了文绉绉的东西对自己的专业也没太大用处,我为我曾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羞愧。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
(5)、姓名:李晓倩共读书目:《陶行知教育名篇》共读页码:6–20阅读感悟:陶先生从多个方面来阐释新教育,新教育的需要,新教育的释义,新教育的目的,新教育的方法,新学校,新学生,新教员,新课程,新教材,新教育的考成。新学生里面提到“所以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高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那方才是好学生”。看到这句话,莫名地喜欢,人需要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修养,人是要有点精神和风骨的,精神和风骨是疲惫生活中的一抹清凉,给自己力量,给别人希望。任何时候,都应该重视精神层面的提升,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幸福。新教员里面提到“要有开辟精神,不可专在有教育的地方办教育,到乡下地方,或是到蒙古、新疆这些边界的地方,要使中国无地无学生”。这里结合前面来看,陶先生非常重视乡村和偏僻地区的教育,一直鼓励去这些地方开展教育,重视教育的全体性和公平性。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里面包括七部分的内容。第学生自治是什么。第学生自治的需要。第学生自治如果办得妥当有这几种好处。第学生自治如果办的不妥当就要发生这几种弊端。第规定学生自治范围的标准。第学生自治与学校的关系。第施行学生自治应注意之要点。这七部分把学生自治解释的非常周到明了。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学生自治说的通俗点就是学生自己制定规则,由老师监督变成学生自己监督。学生自治可以减轻科任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负担,培养学生为班级做事的责任感和处事能力,实施得好的话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的法,比学校里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
(6)、 d利利 张楠楠 陈小霞
(7)、在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想使自己的班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下几点不可或缺:
(8)、每种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训练,都言简意赅地写出来了。这不就是学校的课程吗?学生学习了这样的课程,走出校门,便能自食其力。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育才学校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反观现在的课程设置,学生初中毕业后,能掌握上述能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再仔细看看,除了种菜、补衣服、修理,其他哪一种能力不是必需的呢?
(9)、从积累实词做起,保证你能基本读懂文章或诗歌内容,否则无法答题。
(10)、杜威的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他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收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11)、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必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
(12)、要想达到并拥有所需的各种能力,经常向优秀教师学习请教必不可少。另外,也要不断地自我充电,利用闲暇时间多多阅览班主任管理技巧方面的文章,多听教育方面的新闻,从网络上浏览其他优秀同行的经验心得。心诚则灵!
(13)、一般说来,广义的教师指凡是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就具备做教师的资格,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教师了。
(14)、●明师伴你做课题-07:怎样制定课题研究步骤和技术路线图?
(15)、 李雪琴 张 芬
(16)、 交流能力:班主任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技巧地和学生沟通,使他们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领悟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于扬长避短,更好更大地进步。
(17)、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18)、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19)、这些孩子才三年级。为了让孩子将来考进一所好中学,家长只能这样做。家长当然知道孩子辛苦——“可是不补课怎么行?别人都在补习,学得更多,学得更难,你不补,就考不过别人。”
(20)、40:安徽是我国戏曲之乡,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包括黄梅戏、徽剧、庐剧等等。
3、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心得体会
(1)、15: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宣笔,宣纸,徽墨,歙砚均来自安徽。
(2)、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那些期待成功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所谓的差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作为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了赞美学生,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校生活中,很多老师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孩子的闪光点。殊不知,学会欣赏你的学生才能树立他们自信,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喜学、乐学于你的课程。
(3)、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得了一种,方才可以为第一流的人物。
(4)、39:历史上说的江南其实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安徽和江苏以前都属于江南省。
(5)、杜威也提出从做中学思想,但他们两者是有区别的。
(6)、16:安徽的风景很美,除了大家熟知的黄山,还有九华山、天柱山和齐云山。
(7)、 刘志强 司彩凤 王 雪
(8)、“教学做合一”,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书中他作过一个生动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光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不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即使把书上的内容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呢?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用。
(9)、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10)、小孩子,真的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他们是一个个的发明家和创造者。记得那次,我讲创意美术,引导时提了一个问题,雪融化后是什么?好多同学都回答一个字“水”,但是有一个小可爱的话让我诧异很是开心。他说“雪融化后是美丽的春天”。是的,我们必须得保护宝贝的心灵和每一个奇思妙想,我们得会变成小孩子,这样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老师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
(11)、教育是一门科学。文章中提到教小孩要联合大众起来自己干,才是真正的儿童教育。小先生能叫中华民族返老还童,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培养小先生,让小先生把我们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的闯关课堂就是在逐步培养小先生,当我们把这些小先生培养好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得到了传承与发扬。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从这些孩子身上也学到很多,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也非常有耐心。我的动手能力极差,有一次我向一个学生学习叠千纸鹤,当我的手拿到折纸时,我的手是僵硬的,那个孩子很耐心地教,但是我没有学会,孩子又交给了我一个简单的叠法,终于学会了。这个孩子很开心,他尝到了当老师的乐趣,所以要坚信学生经过培养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12)、关于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充满诗意、深刻独到的理解: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指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根本法则应该是像云朵推动云朵一样地靠人的精神力量去影响他人的心灵,促进学生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这与陶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13)、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触类旁通的效果。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4)、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最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15)、●明师伴你做课题-06:如何进行核心概念界定?
(16)、带领学生实地经历一次“眼”的观察活动,并要求随时将观察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17)、教学合一的第三个理由是“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以为终身卖不尽的。好的先生必定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18)、综合以上对陶行知早年学习经历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他的教育思想有着多方面的来源,首先,从小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对王阳明学说的研究奠定了牢固的哲学基础,而教育救国的思想坚定了他通过教育促进民主,改造社会的信念。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是陶行知后来生活教育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
(19)、《陶行知教育名篇》感悟到一个灵魂中镌刻着中华文化印记的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怀和崇高追求,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现代教育家为了理想教育的构建和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倾其一生所做的种种努力。无论是“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之独到见解,或是“中国的教员、学生实在太迷信书本了”的诚恳批评,还是“学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的大声疾呼,处处蕴涵哲学的思辨、教育的智慧,所指、所思、所论,无一不是真知、真情、真理;尤其是关于“生活教育”的学说,今天读来毫无隔世之感,相反就像是一本针对时弊而作的、刚摆上书架的、尚在飘着墨香的新书。最常用的字词,最常见的语句,最常规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朴实无华,却清晰地让人体悟到连缀它们的是作者深深的赤子之情、浓浓的大师之爱。
(20)、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时间、空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教育;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觉得很有深意。
4、陶行知教育名篇摘抄及感悟
(1)、会布置:包括装饰,陈列,粉刷,洒扫等。在美术课、手工课,参加布置生活室、会客室、课室、寝室、会场中学习。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校和学生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什么是生活即教育?以前我不是很理解,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中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3)、陶先生认为,活的教育与死的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对待书籍的使用态度和方法上。 他说:“书籍也有死的有活的。怎样是活的书籍?我觉得书籍所记载的,无非是人的思想和经验,那个人的思想、经验要是很高尚的,与人生很有关系的,那就算是活的书籍。若是那著书的人思想、经验都没有什么价值,与人生没有关系,那就是死的书籍。”这里的“书籍”我理解为我们的教材。
(4)、狭义的教师准确的讲是在国家认可的学校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
(5)、“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由于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6)、陈雪凤老师和吴芳老师都认为:生活教育强调的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他们是一个整体的。”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教育。
(7)、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做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67句陶行知教育名篇电子版(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