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典名句
1、大乘经典名句有哪些
(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2)、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一一寒山子《无题》莫道水清偏得月,须知水浊亦全天。请看风定波平后,一颗灵珠依旧圆。一一林季仲《止鉴堂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柴陵郁禅师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3)、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4)、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着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5)、我有点气了:你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懂就告诉我,不懂就算了,你这样问意思就是我不应该修行呗。
(6)、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7)、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8)、说话间,王爷突然让属下叫上来一名农人模样的普通人,大家定眼一看,正是这位女子原来的丈夫,那位卖饼的师傅。
(9)、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10)、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难》,是人在低谷的时候,勉励自己或别人,现在要坚定信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扬帆启航,逆流而上,达到人生目标。
(11)、你要知道,如果我们有心修行,最好不要执着求入定。你是个修行人,所以你应该看过很多大善知识的开示。你有没有发现,一般有点成就的人几乎很少说入定啊开悟啊这些名词。
(12)、第七句: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13)、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14)、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
(15)、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佛遗教经》
(16)、译:只有在烦恼的泥淖中,众生才能生起佛法的觉悟。因此要知道,一切烦恼,就是成佛的种子。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18)、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
(19)、苹果定律: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
(20)、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大乘经典有哪十二部
(1)、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骨-陈子昂等等。在此篇中笔者重点回顾一下诗佛王维。
(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4)、王维生平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以下是笔者参阅相关史料整理的王维生平如图:
(5)、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6)、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7)、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8)、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
(9)、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一般人听到这句话都是向往着高高山顶立。但却忘了深深海底行。
(10)、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周遭的环境,也不是他人的言行,而是我们自己。人心如江河,窄处水花四溅,宽时水波不兴。世间太大,一颗心承载不起。生活的最高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无论有多少委屈,一笑而泯之。
(11)、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12)、悟:读书,不在看,不在记,而在熏。熏精神,养内涵,增智慧,得自在,才是“本”。舍本逐末,只以博闻强记为荣,徒增负担和虚妄,最是悲哀。
(13)、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14)、里面的一些情节耐人寻味,比如说秋雅跟自己结婚和变化,袁华刚遇见老相好就搞上了,还有老母亲健在却跟张扬好上了,大春还是很傻可是娶到马冬梅等等。
(15)、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17)、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8)、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9)、只要是醒着,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着这种慈悲的胸怀。
(20)、有些道理就算当面告诉你,你依然不会相信就这样错过,根本就理解不了。转头就执迷不悟地钻进去。
3、大乘经典是不是佛说
(1)、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悟:攀缘是受欲望驱使,向外逐求。攀缘必有攀比,前者是病,后者是病重。人间多少追逐,皆起于攀比之心,于是大病不愈,终至膏肓。
(3)、比如两岁到三岁的宝宝可以以“熏”为主,在经典文化的沐浴中幼儿接收传统文化和美德,幼儿的学习能力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三岁到五岁的孩子可以读经,其实读多了既会锻炼他们的定性,耐性,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识字量,走到外边看着哪个地方比如广告牌就可以读出内容,也会增加他们的自信。更大点的孩子可以带领他们领略经典的魅力,寻找经典的乐趣。
(4)、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到了门口却发现,吕逸士果然不在家,虽然没有遇到人,但是心情还不错。于是王维想起了两则寻隐者不遇的故事以此表达尊崇之情。
(5)、知恩感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当一个人具有感恩的心,心会常常欢喜,总是觉得很满足,一个不感恩不满足的人,总是会觉得欠缺、饥渴。一个常感恩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有时候其实没什么道理,但他这样一想、一感恩,就变得很快乐。这种感恩的心,对自己其实是有很大利益。
(6)、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7)、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8)、“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常常是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9)、香梅品尽,两处情牵。谢诗为证,曲为媒,词为缘。
(10)、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11)、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12)、味淡声希,言近指远,乍观不觉其奇,按之非复人间笔墨,唯有丞也。昔人谓读之可以启道心、淀尘虑。
(13)、当时在座的10多名客人也都纷纷惋惜同情,感叹这位女子的坚贞。但慑于王爷的权威,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14)、大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15)、侯景本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生性残忍、反复无常,在北齐、西魏都做过将领,也都受到两国君主的猜忌。很多大臣都说此人不可信,梁武帝却对他一再姑息容忍,最终酿成侯景之乱,被囚禁于南梁的宫城台城。
(16)、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着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17)、??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佛说:出世间??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18)、世人都说,王维一心向佛,故所作的诗句,心境淡泊,超然物外,不问世事。可却不知他还有一段仗义直言为红尘断案的故事。
(19)、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20)、快乐定律:遇事只要往好处想你就会快乐,就像你如果掉进沟里,你哦度可以设想说不定刚好有一条鱼钻进你的口袋。
4、大乘名言
(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5)、王爷看完有所感悟,也被这妇人的真情所感动,于是下令放还这位宠妾,让她和丈夫一起回家。
(6)、比如下面有个故事,就能够充分说明王维的优秀品质。
(7)、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8)、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9)、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10)、译:正直不屈之心就是道场,因为直心真诚、不虚假。
(11)、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12)、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13)、杀生、偷窃、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尝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14)、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15)、全世界的佛教徒,只有中国内地的和尚是吃素的,其他所有地方的和尚都是吃肉的!
(16)、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17)、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18)、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19)、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佛说:前世,你是我亲手种下的一株碗莲,别的莲都开了,只有你,直到枯萎,也没能把你清丽的容颜展现在我眼前。
(20)、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
5、大乘经典指的是哪些书
(1)、世人得罪,其行有三二口言伤人、身行暴害、心专嫉妒。——《中本起经》
(2)、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全诗句句话不离红豆,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明快又不失委婉含蓄,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3)、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5)、比丘熹斗诤,共相骂詈,彼此诤言,口如刀剑,互求长短,是为疾灭正法。——《萨婆多毗尼婆沙》
(6)、一提到李世民,就有人说什么玄武门之变、晚年吃丹药等等,对他做的巨大贡献却视而不见,选择性失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
(7)、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8)、一句不敢题,一句何须问,既表达了王维对主人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寻访不遇的旷达心胸。
(9)、悟:现代人却是反了过来——依语不依义,依识不依智,依人不依法。所谓颠倒梦想。结果自然也是颠倒——浅薄而非深刻,迷乱而非觉悟,烦恼而非自在。扭转因,才能扶正果。
(10)、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1)、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12)、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13)、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喝不了就赶紧跑。。。。。。。
(14)、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
(15)、所以我劝你呀,不要总是想着这些玄乎其玄,深奥的至高无上。总觉得有一个高高在上,发着圣光的道,在前面招引着你。这样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16)、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17)、第二次没那么容易了,群臣捐钱一亿才赎回这“皇帝菩萨”;
(1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19)、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20)、要想“长风破浪会有时”,必须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1)、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2)、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作者及众读者···
(3)、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4)、(神赞蜂子投窗诗)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5)、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6)、梁武帝认为要想争取信众,就必须对佛教进行改革,对佛教徒加以严格的约束,以树立超脱凡俗的形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学习道教这些流派,在饮食上着手。于是梁武帝研究众多佛教典籍,终于在《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自此之后,汉传佛教才告别荤腥,逐渐形成吃素的传统。令人佩服的是,梁武帝并没有仗着皇帝的身份说一套做一套,而是身体力行,不但带头吃素,还不近女色。并要求全国上下效仿,说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
(7)、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写一偈来确定接班人,夺冠呼声最高的神秀写的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时慧能还是个勤杂人员,还不识字,找了个小沙弥给念了一遍,然后就说出了那个现在很知名的偈子(还得找人帮着写在原作边上),五祖看了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该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来上了一课小灶,然后为了避免纷争,传了学位就让六祖赶快带了衣钵溜了!
(8)、佛曰,世间大地成为重,父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成为高,父母恩高过于彼。
(9)、佛门又称之为空门,看空世间一切的意思。佛陀曾曰:世间一切皆为虚幻。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就要回到佛教创始的本意中来。
(10)、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苦恼。
(11)、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1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3)、欲为第一火,痴为第一暗,瞋为第一怨,此三在世间。——《正法念处经》
(14)、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环境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15)、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16)、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和平、宁静、沉着、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善地服务别人。
(17)、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18)、此时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愤笔疾书成诗一首,让人递给王爷,诗曰: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19)、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
(20)、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1)、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2)、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3)、侯景攻陷台城后,带五百甲士去见梁武帝,两人发生了一段对话。
(4)、悟:白居易作诗问鸟窠禅师:“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禅师回诗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缘起性空,生灭只是无常,人生如梦似幻,世间几人醒。
(5)、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6)、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7)、3:《行路难》共有三首,举了许多高才不得善终的故事,如伍员、屈原、陆机、李斯等。其第三首“吾观自古贤达人。
(8)、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9)、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10)、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11)、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2)、你一看,哎呀,我上到5楼了,感觉还有好多楼没上有点累,或者说感觉我已经上了5楼了多好啊,只剩下没几楼了。把这些想法,把脑袋里的所有想法都丢开,把眼睛看着脚下的每一层楼梯,认真专注地上好每一层楼梯。你在上那一层楼梯的那一刻就是。约等于当下。这样你会感受到上一个几十层楼,你也不会觉得有负担觉得累。
(13)、看到爱豆们各种花式秀恩爱,想到一千多年前,著名的诗书画三绝的大诗人王维,在潜心修佛、寻访隐士之余,也曾为一对卖炊饼的夫妻痴心相爱被拆散,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续姻缘的佳话。
(14)、大意: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15)、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16)、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17)、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18)、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38句大乘经典有哪十二部(大乘经典是不是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