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评价屈原
1、评价屈原的诗句有哪些
(1)、1944年,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在当时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并遭到多人围攻。
(2)、如此来看,《思美人》虽非“九歌”,也非“招魂”,但在唤醒集体意识方面,它颇具召唤之功,唤起了数码影像迷们对两千三百多年之前一位蹈死诗人和失败政治家的心疼,唤起了对历史的差异化想象和感叹,也会唤起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投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今是镜子的正反面,万象敛于其中,我们所看到的古代都会有如今的倒影,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现实都含着历史的纵深,而我们在电影电视中所看到的一切都只可能是镜像里的汇集,严格说,既非历史,也非现实,是两者奇妙的混合物。
(3)、他实在不明白:水清了就洗洗帽子,水浊了就洗洗脚,清与浊,能有多大影响?
(4)、他这么做的动机且不论,但至少证明,在民间,“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以及“屈原就是郁郁不得志,跳江而死”是被广泛接受的观念。
(5)、就这样,屈原护送着太子来到齐国做人质,此时齐宣王已经离世,他的儿子齐泯王即位,齐楚再次结盟。
(6)、屈原:孔子呗,然并卵,有本事也创造一个节日,为后人争取几天假期!
(7)、屈原没有殉道,但殉了自己的理想,没有连累他人,他死去的意义,至少有这么一层。
(8)、屈原,你爱国之情洋溢字里行间,那道唯美的心墙,寄托着你高雅的灵魂。
(9)、这个说法很狗血,团团这么爱八卦肯定不能错过
(10)、其他几个国家“合纵”,秦国就“连横”。这只狼受不了了,就把那些羊逐个击破,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的弱国。
(11)、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强大了,商鞅被车裂。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楚悼王死了,吴起被追杀。吴起趴到他的尸体上,结果他俩都被乱箭射成了马蜂窝。只不过商鞅变法被传承了下来,而吴起变法却中断了。
(12)、◎ 现在我们还能很直观地从各种楚国青铜器上直观感受到楚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不同。失蜡法,夸张的造型和纹饰,奇绝的想象,这都让楚国青铜器很容易被辨识出来。图中的这个现藏河南博物院的云纹铜禁,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13)、在屈原的主持下,六国歃血为盟,共同祭拜祖先和天地诸神。会谈结束后,六国一起愉快地观赏了楚国大型歌舞文艺演出——《九歌》。
(14)、释义:时俗之人本来就工于取巧,他们舍弃正常的法则而不用,专以徇私枉法、苟合取容为常规。这四句诗借匠人的工具表达出屈原对楚国的当权者不以国家利益为重,背离正轨,邪曲害公的愤慨。
(15)、这么看,我们当然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屈原,但屈原的的确确是个爱国者,他的爱国,可是比很多叫嚣声音特别大的“爱国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16)、屈原,我们会永远热爱祖国。永远继承屈原的遗志,将你的爱国精神永远记在我们心中,发扬光大。
(17)、那意思是说,司马迁读过贾谊凭吊屈原的文章,贾谊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为啥非要投水自尽呢?这段话中,屈原能不能被别的国家容纳,这个可以讨论,但如果他这么做了,他就不是民间祭奠的屈原了。
(18)、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最终因为不忍心国家破碎灭亡,而跳下汨罗江自尽身亡。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19)、当然,有些人会拿历史的大势之类的说事,但我要再说一遍,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当事者有上帝视角的后见之明。屈原所做的,就是为楚国奔走而已,说他阻碍统这大约是“历史决定论”的遗毒——当然,由于我们都懂的原因,历史决定论是官修史书的底层逻辑,而在体制之外,一个人思考问题,顶重要的是去质疑这样的底层逻辑是否合理,或者用形象的话说,叫吐狼奶——这是比争论“屈原是不是阻碍统一”更重要的事情。
(20)、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2、评价屈原100字
(1)、 可是,历史的背后,是我们所不了解的。其实,纵观历史,你就会发现,屈原真的是不受史学家们的喜欢,从战国一直到西汉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完全就没有关于屈原的官方记载。是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把他的故事写进去,然后他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可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连顺带提到他的名字都没有。后来,宋朝的王逸创作了《楚辞章句》,因为某些政治因素,对屈原的形象进行了加工,把它理想化与圣洁化,顺应“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随后,端午节和赛龙舟等民间风俗也应运而生。所以,可见屈原的形象其实是空白大于色彩的,有许多失真,或者是缺失的地方,我们现在印象中的屈原,是已经被某些人大刀阔斧改造过了的。
(2)、想想吧,当编钟奏响大才子屈原改编的歌曲,巫师巫女们打扮成光彩夺目的神灵在祭台上起舞,那场面太唯美了!太浪漫了!
(3)、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4)、屈原这辈子,可以用四个数字来总结——一生只为国家,两次遭到流放,三番临危受命,四海漂泊流浪。
(5)、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主要政见和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怀是以诗歌形式表露出来的。他的作品传说有25篇,其中长诗《离骚》为其代表作品。
(6)、屈本来是地名,据说在今湖北秭归一带。春秋时期楚武王封王子瑕于屈,其子孙遂以屈为氏。屈原就是王子瑕的后代,所以是屈氏。
(7)、少有失败的英雄,不代表没有。至少民间祭奠的屈原,算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说屈原是“殉道者”有点过头,但他是一个可以为理想牺牲自己,而不是牺牲别人的人。这样的人死了,可能没有用,但有意义,而所谓意义,本就是形而上学之物,精神世界不富足的话,大约是无法体会“意义”的。
(8)、从屈原的颜值中,我们能类比什么,从《思美人》的多重镜像里,我们又能看到怎样的倒影,还是要取决于我们将什么带进剧中,用什么的镜像法来观看。我相信,有关《思美人》的话题还会源源不断涌现,因为《思美人》是一种充溢时空的诉说,植入了有情众生的密钥,常说常新,观而悦目,思之愈深,愈见其大美之象、大道之藏。
(9)、那可真是一段令人怀念的日子啊!楚怀王坐在王座上,倾听屈原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憧憬楚国的未来。
(10)、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舟起源于战国_______
(11)、把屈原当作例子写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李白一共用了多少次呢?足足有13次。孟郊至少用了屈原七次、白居易用了屈原九次当例子……湘君、香草、美人、嘉树……屈原开了头,后人都纷纷模仿。
(12)、忽然,灯火一齐照亮,巫师巫女们在装饰着奇花异草的舞台上载歌载舞,又是呈上美酒佳肴、又是钟鼓一齐鸣响,简直太炫了!
(13)、我看到,《思美人》力图万花筒式地复活历史人物,复原历史场景,并给历史事件重新编码,再创影像志里一段新历史,在新历史的回放中又将尽可能多的现实关切投射进去,它带来了一种“纷纷总总而来下”的视觉冲击:视野上的史诗追求,对接上的时尚美学,情节上的奇正相生,口味上的多元拼盘,彩片上的绚烂效果,体量上的宏大制作。创作者其用心用情不能谓之不深,其求新求美不能谓之不切,其考究讲究不能谓之不细。特别是对汨罗江畔的“屈粉”来说,看《思美人》是一见倾心,再见暖心,恨不得交心,甚至容不得对它的虐心毁观。于是乎,我将不少专家之言、网评热议、吐槽挑刺一古脑收藏,一条条细读,有些还加以对照查证,但我不准备摆开辩论的架势。
(14)、有一回,楚怀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屈原写完第一稿,上官大夫想占为己有,请求屈原让他看看,但屈原不允,上官大夫于是向楚怀王馋言:“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在人前总夸夸其谈,说楚王少不得他,除了他,没人能做得出来。”楚怀王非常生气,从此开始疏远屈原。
(15)、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要楚怀王和平谈判,楚怀王做出了一个悲壮然而错误的决定:去!
(16)、有时候占卜也不见得有用。尺有它的短处,寸有它的长处,无论是人的智慧还是神灵的预言,都不会给你完美的答案。
(17)、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18)、屈原极力反对秦楚联合对抗齐国。但刚愎自用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忠告,取消了他参与政事的资格。几年以后,秦国又反手攻打楚国,楚国屡败,怀王又起用屈原出使齐国,意在联齐抗秦。
(19)、屈原,用他的一生向世人宣告:即使被全世界抛弃,也要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20)、屈原在事业上的蜜月期,是和他的第一个上司楚怀王一起度过的。
3、一句话评价屈原列传
(1)、 楚怀王三十年,屈原结束流放回到郢都。同年,秦国约怀王举行元首峰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时间长达18年。《史记》关于这18年的流放只有一句话: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跟着这样的老板,屈原郁闷啊!心如槁灰、披头散发,漫步江边,忧国忧民。
(2)、关于粽子的起源,人们普遍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请问屈原是战国时期哪国人_______
(3)、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4)、只要是合乎心中的理想,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
(5)、但是,请务必不要忘了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6)、释义: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7)、有人说,屈原“爱的是狭隘的楚国,并没有宽容的胸怀爱整个中国,而且,他所谓的爱国,也只是爱贵族阶级,爱楚怀王,谈不上爱楚国人民,所以,屈原不爱国”。
(8)、不过,屈原毕竟是个历史人物,所谓“是非功过后人评说”。民间主流对屈原是正面评价,这毫无疑问,但对他的负面评价也还是有的,近些年,影响最大的大约是这么一条——屈原阻碍了天下统一。
(9)、屈原:草泥马,什么烂剧,搞得像服装秀一样,把我屈原演成了小鲜肉,气得老夫魂不守舍!
(10)、2018年6月15日,表演者在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11)、公元前277年五月初63岁的屈原穿上他最喜欢的五彩衣、头上戴着高高的帽子、腰间配戴一把宝剑向汨罗江走去。
(12)、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这个结论其实有不严谨的地方。民国时期,闻一多先生做过考证,说在屈原之前,吴越地区就已经有类似“端午节”的存在了。
(13)、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后。
(14)、东皇太一缓缓离去,一辆带着龙面具的马拉着车缓缓驶入,车上装饰着五彩的云朵。
(15)、没错,就是那个成语“滥竽充数”里喜欢听合奏的齐宣王。这位文艺范儿的齐宣王很注重发展文化,据说孟子就经常在齐国“稷下学宫”组织的文学沙龙里讲学。
(16)、楚怀王终于相信屈原是对的,他红着脸对屈原说:麻烦你再跑一趟齐国,和他们结盟吧!屈原临危受命,齐宣王竟然不可思议地答应了!
(17)、中国人认为“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于是屈原的父亲为他取名为“平”,愿他像“天”一样公正;字是“原”,意为又宽又平的大地。
(18)、招魂人:殉国的方式有很多种,您腰佩宝剑,为何不拔剑自刎,为什么像妇人一样选择投江?
(19)、 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诸子百家纵横捭阖、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时代。楚国和秦国最为强大,都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屈原向楚国两任老板楚怀王和他儿子顷襄王提出对内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对外与苏秦、战国四公子——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联合,主张“合纵”抗秦。悲催的这两任老大都是糊涂蛋,只听信子兰、靳尚、郑袖等小人,最后把屈原的治国方针放弃了。而秦国对内改革使用商鞅,搞了个商鞅变法,对外开放,用张仪的“连横”政策,逐个击破,先后大获成功。后世有人评说,一个屈原抵得上商鞅和张仪两人。
(20)、屈原在文学史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4、用几句话评价屈原20—30字
(1)、公元前278年,秦军大举南下,势如破竹,攻占郢都,这座美丽的都城一夜之间变为废墟。
(2)、今人对此说法不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写作时间当在秋天。
(3)、释义:我虽然自己保持高洁的操守,为人耿直,但早晨就被诬告晚上就被贬到边远地区。是屈原在倾诉自己的诬告和痛斥小人的险恶。
(4)、招魂人:您最喜欢后人怎么称呼您,伟大的爱国诗人吗?
(5)、屈原看着这首《涉江》苦笑了,他深情地望着这片他深深爱着的土地,写下了怀念往昔的《惜往日》和表明自己必死之心的《怀沙》。前面几首诗连同那篇《哀郢》合在一起,被命名为《九章》。
(6)、有一曲旋律始终贯穿《思美人》,那是召唤的先声,也是妙音,它不但唤起了那个沉睡两千三百年的奇士伟男,让他精气神充盈,在荆楚大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是在唤醒被滚滚红尘遮蔽的我们,要以那个奇士伟男为旗,以他投身融为一体的江面为镜,而后,以梦为马,奔向无法避开却充满期望的未来。眼睛瞎了的阿根廷诗人曾喃喃低语,人总在期待和梦幻中生活……我相信,那里,寓含着有趣而又诗意的多样性,那里,将有无数个屈原再生。
(7)、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等境遇。我们在这首诗中看到了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这首诗一改之前时代集体创作诗歌的形式,使诗歌真正成为个人的抒情杰作。作者对自己苦闷的心情反复描绘,沉痛至极,使读者无法不被其强烈炽热的抒情所感染。
(8)、招魂人:您也生气啦,除了烂剧,您上辈子最痛恨谁?
(9)、一个人在困厄的环境中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是因为他对未来抱有希望。当希望失去,结局只会有两个:或者行尸走肉,或者灰飞烟灭。
(10)、我知道,还有一个屈原潜伏在《思美人》四卷本同名小说中,我会找一些安静时光与他相见。
(11)、 —《离骚》
(12)、人生,无非就像他写的一首诗那样,就是一场《远游》。
(13)、楚国和中原的文化很不同,比如在对待颜色的问题上:魏国崇尚火德,结果全国上下一片红;燕国崇尚水德,谁如果到燕国出差,那绝对是进入了蓝精灵的世界;韩国崇尚木德,大家都爱穿绿衣服……
(14)、上官大夫与屈原同等官职,一起侍奉楚怀王,然而屈原比他更有才,所以专宠屈原,上官大夫因此心生嫉恨。
(15)、在“楚才晋用”的战国时代是没有“爱国”这个概念的,很多人为了个人的功成名就,哪里有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就去哪里。
(16)、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在战国后期的楚国。虽说是战国,但出生在别的国家和出生在楚国,幸福指数是大不一样的。
(17)、 —《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8)、 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艺术创造让千年之后的一代大文豪苏轼心折不已。苏东坡诗、词、文、书、画无一不精,但从年少时起,一直到人生的晚年,都是屈原的骨粉。他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赞叹屈原的《离骚》说“《离骚》价值极高,足与日月争光可也”。
(19)、“高大俊美,佩长剑,戴高冠,面相富贵高雅”
(20)、此时的战国,“战国七雄”只剩下秦国、楚国和齐国还“雄”着,其他几个都“怂”了。战国时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谁不是活得战战兢兢。
5、一句话评价屈原的句子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屈原投江而死的那天是端午节,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人说不是。但是无论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现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午节一定是为了纪念屈原。
(3)、2018年6月14日,表演者在诗会现场朗诵作品《喊屈原》。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4)、招魂人说:“莫急,保管让你吃个遍,来趟衡东不容易,容我代表衡东人民先采访你几个问题!”
(5)、汨罗江是一面沧浪镜,那个冠华绝代的不朽导师以沧浪为镜,他照见万代,我们能不以他为镜么?
(6)、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志,同“记”。
(7)、“白描”叙事,不渲染,不夸张,就事论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以“信任→疏远→罢官→流放→自沉”为线索,紧紧围绕屈原的“有志而最终不得”,主要记叙他政治上的悲惨遭遇。
(8)、◎ 中国古代只有“天下观”没有“民族国家”的观念
(9)、他是第一个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诗人。先秦没有专业作诗的诗人,屈原是第一个。之后,《诗经》这一支,“诗圣”杜甫就是掌门人;《离骚》这一支,掌门人是“诗仙”李白……
(10)、屈原这些不朽的作品,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声誉。
(11)、那屈原听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大概只会微微一笑,淡淡地说一句话:“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不当大哥好多年”……
(12)、鉴于“姓氏”出处不同,一般女性称“姓”,男性称“氏”。所以才有“芈八子”“屈原”这样的称呼。所以氏能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能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13)、楚怀王高兴得合不拢嘴,有这个得力的下属,真是倍儿有面子!
(14)、招魂人:您对陈天华蹈海,王国维投湖,海子卧轨,顾城上吊等等这些文人跟您一样自杀怎么看?
(15)、这让看惯《诗经》中凡人恋爱故事的北方各国眼界大开——神仙也会恋爱?人神也可以恋爱?天啊,楚国人怎么如此浪漫?
(16)、公元前318年,齐、魏、韩、赵、燕的国家最高领导人齐聚楚国郢都。
(17)、屈原不是没有机会,齐宣王屡次向他伸出橄榄枝,都被他拒绝了。
(18)、灵魂啊,你回来吧!回来吧!回来吧!不要离开躯体到处游荡!水里太冷,天上太寒,还是回到我们的人间来吧!
(19)、2018年6月15日,当地民众在湖北秭归三峡库区水域举行龙舟赛。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20)、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湘夫人”有着惊人的美貌;“湘夫人”是位已经出嫁的、受道德礼教制约的女人,她不能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跑到荒郊野外与其秘密幽会。
(2)、屈原苦口婆心地劝顷襄王不要沉迷于声色,要励精图治强大楚国,之后没几年,屈原又一次被流放。
(3)、就在他被流放之后,他写出了伟大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离者,别也;骚者,愁也。
(4)、这个世界有一种人,他们的信仰别人永远不会懂,那就是:
(5)、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现在我国的端午节都主要是围绕屈原而展开的活动。
(6)、行文至此,似有导读之嫌,而无评诗之意。但先读后评,也为成例。这首诗,若欲评之,有三美,一曰想象譬喻美,如果说“眉头如车辙,颧骨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略有刻意为之的斧凿痕迹,但“心特别绞痛”“太阳入海”,确实非常自然、如在眼前,而又常人不能为之;二曰主题鲜明美,这首诗一气呵成而又譬喻多端,于云蒸霞蔚间不离其宗,于大刀阔斧间收放自如,始终以写屈子为鲜明主题,不若某些诗人,想法宽广,笔收不住,最后不知所云;三曰思想意境美,这首诗热情的讴歌了屈子的精神,将屈子的为国牺牲写出了太阳入海的高度,这也是别人所没有的,达到了诗歌赞美美好事物、高贵灵魂的目的,是一首值得品味的诗,用之于朗诵,亦可登大雅之堂。
(7)、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楚国王族的同姓。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
(8)、齐宣王超级欣赏有才华的人,欣赏到什么地步呢?他居然娶了四十岁还没有嫁人的著名丑女钟无艳做王后,这位王后是齐宣王的贤内助。
(9)、所以,“屈原是不是阻碍统一呢”?我的答案是,这种问题就不该问,问这问题的,大概非蠢即坏,如此而已。
(10)、招魂人说:“吃货,沙湾农庄的混炖沙鳖,甘溪生态果乐园的红烧牛尾鱼,藤山坳土菜馆的生炒山羊肉,农家园的口味蛇,共月楼的小炒藕尖…”
(11)、在长达377句、2476个字的长诗《离骚》中,屈原描绘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人世间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天上的神灵世界。在这两个世界里,他下见不到君王、上见不到天帝,即使求婚也总是失败。
(12)、喜欢橘树,不为别的,就为它专独立、不随波逐流。
(13)、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直到晋代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才有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请问最初粽子的作用是_______
(14)、当屈原投江的消息传来,人们纷纷跑去打捞,他们悲伤地呼喊着:
(15)、好的电视剧宛如蜿蜒流动、多重设置的镜像迷宫,它们会印证《镜子的历史》一书作者马克•彭德格拉斯特的一个重要观点:“最终,我们在镜子中能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把什么带到镜子跟前。”《思美人》又把什么带到了它精心编排甚至有些处心积虑设计的镜像里呢?我们又从中看到了什么呢?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观镜法,我只能说出自己的一些印象。
(16)、喜欢《大秦赋》这种毁三观烂剧的都是哪些人?|循迹晓讲
(17)、屈原:这名头像几百斤的大盖帽,压得我脖梗疼,还是叫“骚客”亲切点!
(18)、口诀念了不到三遍,屈原大夫的灵魂就随风到了衡东,开口第一句话就问:“二货,衡东哪家土菜馆的味道最好?”
(19)、二来有才华,才二十多岁就把楚国民间祭祀神灵时唱的歌,重新整理改编了11首,并用楚国诗歌旧题命名为《九歌》。
(20)、结果张仪只给了商於六里地,说这是秦王给他的封地,他取名叫“六百里”。
(1)、《思美人》影像纷呈,我想单挑屈原的颜值说一说,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四方契合,屈原自己将他的长相老挂在嘴边:“吾独好修以为常”,既修内美,也修外美;电视剧的主创在屈原的脸庞上下足了功夫,人物的脸庞得有戏;社会终于发现了屈原脸面的开发意义,所谓颜值与价值相统一;而我也憋不住要放些厥词:屈原的容貌在充肆陈词滥调的纸堆里被遮蔽、扭曲得太久,一大群掌握历史话语权的夫子们切割他的青春,直接将他类型化为一个形容枯槁、行吟泽畔的孤愤老人,他们轻描屈原灵晕笼罩的诗人气度,淡写他对美的主体追求和敏锐直觉,一门心思对他进行伦理改造和政治收编。
(2)、富二代屈公子出生于楚国的贵族世家。屈公子和楚王一样,芈(mǐ)姓。芈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
(3)、与许多“屈粉”一样,我也想写出一个我倾心去理解、想象、神交的屈原,将自己的灵魂交付给他也值。为此,我得在重重叠叠、往来复兮的镜像迷宫中寻找他,同时照见自己,安妥自己。这是否不自量力呢?好在达•芬奇的一句话给了我一点信心:“镜子……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镜子是我们的老师。”
(4)、◎楚国流民去秦国是给赵政当刑徒?还是做炮灰?
(5)、屈原:农历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楚国南方的毒日和恶日,是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这一天,人民用各种方法驱除五毒之害,已成习俗,当时我听到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特别烦躁,只想一死,因为我曾做过“三闾大夫”,主持宗庙祭祀,熟知天文地理,深知“择日殉国”很重要,选择端午恶日,后世会更加紧记。
(6)、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诗经》中的国风,描写爱情而不淫荡,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切愤怒。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肯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7)、他62岁那年(公元前278年)看到国都郢为秦所破,悲愤至极,就在五月初纵身投进泪罗江,以身殉国。
(8)、事实上,不管是文化认同还是族群认同,“爱国”的起点,都是爱周围的事物,屈原显然是满足这个要求的(可以去读读他的《山鬼》),因为对周围的文化和山川草木很热爱,屈原自然会痛恨一切有可能毁掉这些的人或物。
(9)、当我们高度关注剧中人物的颜值时,我们不能忽略编剧用心良苦的美学追求:文质兼美的完整塑造,文质兼胜的楚骚风韵。屈原、莫愁自然是文质兼美的男女范儿,但这种美学风范与孔子第一次提出这一命题时的理想范式有些不同,《论语•雍也》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典型的中原正统美学观,看似将中庸之道合得天衣无缝,果真如此吗?楚地美学观虽也讲文质兼美,但其意蕴和表达要大胆超拔,要色彩绚烂,要野性灵动,要诡异谲怪,甚至要呈“狷狭之志”,要达“荒淫之意”,一句话,其质也胜,其文也胜,更准确说是文质兼胜,并不满足于做彬彬君子,要做山鬼、灵氛,要湘君、湘夫人一般多情悱恻,要大司命一般威严、神秘,要少司命一般慈爱、刚毅,要做就做云中君、东皇太一的朋友邻居,可以不时将他们请到家中来坐一坐,开一个狂欢Party。
(10)、高考在即,大学哪些专业毕业后工资高,升职快?!
(11)、指:同“旨”。迩(ěr):近。“见”同“现”。
(12)、中国自古以来的“共同体认同”方式是和欧洲不同的。在欧洲,民族认同是共同体认同的重要方式,一个民族就该建立一个国家。因此,分裂的德意志各国要统一起来,也因为这个,大杂烩一般的奥匈帝国最终解体。
(13)、事实上,关于“如何看待屈原爱国和统一的问题”,有个老生常谈的废话,那就是“不能拿现在的要求去套到古人身上”,就拿屈原为例,他生前无法预料到谁去“统一”天下,甚至连“天下该不该统一”都不确定。他所努力的,也无非就是让楚国尽可能在险恶的战国中后期争取些利益罢了。
(14)、屈原在齐宣王面前没有费吹灰之力,就又一次拉起了“合纵”的大旗,而且由楚怀王担任合约长,合纵典礼要在楚国举行!
(15)、这个屈原的意义还刚刚被《思美人》发掘和聚焦。历史给了屈原好美之名,却又给他设置了身体的禁忌,说得不客气,历史用它惯常的伎俩,囚禁了屈原的身体,阉割了他的青春期,窒息了他的意气风发,为了历史的伦理目的而直接将他送上神坛。烟火升腾处,真实的屈原不见了,只剩下一尊愁眉苦脸的木偶。《思美人》识破了历史的诡计,击碎了屈原的囚笼和神龛,还给了他的青春期,释放了他的诗华之美,一个美学意义上的屈原诞生了。
(16)、秦国真是靠“富士康流水线”一统寰宇吗?|循迹晓讲
(17)、◎ 纯粹胡编乱造的热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会影响很大一部分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18)、屈原死后,一些风俗保留了下来。赛龙舟,意为拼命划船去打捞屈原;包粽子,意为怕江水中的鱼儿啃噬屈原的遗体。
(19)、屈原不是不知道,那时魏国的纵横家公孙衍倡导的“合纵”策略,刚刚被秦相张仪的“连横”策略打败。
(20)、 由于没有听取屈原的正确意见,加上一系列错误的国内外政策,楚国逐渐衰落了。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楚国迁都陈郢,屈原写了遗书《哀郢》,他看不过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苦状,楚国灭亡指日可待。万念俱灰之下,他抱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到死找不到他的明君,确实是悲情的政治人物。后人评价他是:“文人的不幸,文学之大幸。”
(1)、楚怀王呢?迫不及待地先后派出两批使者跑到齐国宣布断交,为了表示决心,甚至还派人到齐国城墙下辱骂齐宣王。
(2)、当然,伴随着“屈原是不是阻碍秦国统一”的问题,还有个让人很不知道说什么好的问题——“屈原是爱国者么?”
(3)、朝秦暮楚,是战国时不少国家为了生存的常态。
(4)、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44句评价屈原100字(一句话评价屈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