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05句曾国藩君子之立志也(曾国藩明言)

曾国藩名言君子

1、曾国藩至理名言

(1)、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2)、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曾国藩

(3)、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4)、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曾国藩

(5)、7)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6)、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7)、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8)、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立名,方尽我心。

(9)、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0)、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

(11)、曾国藩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12)、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13)、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

(14)、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5)、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6)、1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7)、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18)、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9)、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曾国藩

(20)、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曾国藩君子之立志也

(1)、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2)、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曾国藩

(3)、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曾国藩

(4)、1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5)、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6)、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曾国藩

(7)、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8)、不善之端,岂待应物而后见?如静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独。——曾国藩

(9)、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曾国藩

(10)、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11)、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当你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上浪费时间时,就是在浪费生命。

(12)、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3)、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曾国藩

(14)、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15)、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5)曾国藩修身处世名言_经典语录(5)(治心之道)

(16)、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7)、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8)、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9)、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曾国藩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热门篇)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曾国藩

(2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曾国藩明言

(1)、芳草成林,荆棘不锄而自悴:鸾凤在境,鸱枭不逐而自逃。(《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如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正邪虽不并立,却常交替往复。而涵养心性,使正气沛然浩荡,正念朗照乾坤,便是修行的法门与境界。

(2)、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3)、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4)、只有将心灵融入当下,用明净的心去感受真实的世界,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5)、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日忿,阴恶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日暴,柔恶日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日慎言语,日节饮食。凡此数端,其乐维何?礼以居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宜之。阴柔之恶,敬以持之。饮食之过,敬以俭之。言语之过,和以敛之。敬极肃肃,和极雍雍。穆穆绵绵,斯为德容。容在于外,实根于内。动静交养,啐面盎背。(《曾文正公全集求阙斋日记类钞》)人性本善。之所以有不善,是因为本初之心受到了干扰。因此,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清净自己的内心,无他,只需去除干扰因素。

(6)、夫使居高位者,而常存愧不称职之心,则其过必鲜。

(7)、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曾国藩

(8)、3)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9)、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10)、 而这一副对联,后来也就成为了林家的家训,不仅林则徐的儿孙铭记不忘,而且林家的儿女亲家子弟也视作传家宝,摹仿誊写悬挂于中堂之上。

(11)、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12)、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13)、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4)、1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5)、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曾国藩

(16)、10)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17)、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18)、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19)、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豁达光明大略相同

(20)、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4、曾国藩 君子 小人

(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曾国藩

(2)、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3)、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4)、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曾国藩

(5)、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宽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6)、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7)、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曾国藩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精选篇)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曾国藩

(8)、1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9)、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10)、曾国藩语录: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为人不可过于聪明。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不可轻率评讥古人。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另起炉灶,重开世界。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11)、军事两手之际,物议指摘之时,惟有数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日待民不可骚扰,二曰禀报不可讳饰,三曰调度不可散乱。譬如舟行,遇大风暴,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则成败虽未可知,要胜于他舟慌乱者数倍。(《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事之帅,心为我之帅。任何事情,到了任何时候,都未必不可把握。只要我手中有令箭可发、有将士可用,就不能说是失败。只要我手中有剑、一息尚存,谁也不能认定大势已去。待手中一无可用,只要我心未死,也是卷土重来未可知。

(12)、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13)、25)容耐是处境第一法;安祥是应事第一法;退让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将富贵贫贱死生,置之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14)、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15)、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16)、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17)、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18)、22)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19)、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 为福,心劳为祸

(20)、10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5、曾国藩讲君子欲让

(1)、4)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2)、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曾国藩

(3)、20)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4)、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5)、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长远之家规,恃大众之维持

(6)、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7)、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8)、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曾国藩

(9)、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10)、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1)、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12)、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13)、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我辈办事,成败听之天命,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曾文正公全集杂著》)流言像风浪,当你摇摆不定时最具杀伤力。风浪像流言,你把稳航向径直前行,它就会化于无形。

(14)、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曾国藩

(15)、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16)、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7)、只有这样,三军将士才会勇猛精进,往那提升德行的路上去。

(18)、凡刑杀之事,仁者见之,愈生其仁。忍者见之,愈生其忍。故君子远庖厨,亦英尺有习惯成自然意在。——曾国藩

(19)、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曾国藩

(20)、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

(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2)、 从为官之日起,林则徐就牢记父亲“不妄取一文”的家教,并奉行终生,他还写下了这一幅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3)、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4)、追求上人的境界,需要坚定不移的志向,也需要深厚的积累。汪洋大海,不会因表面飞溅的浪花而有丝毫改变;巍峨的高山,也不会因滚落几块巨石而有损它的形象。

(5)、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希望同事们都能功成名就,曾的立身处世之道由此可以览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05句曾国藩君子之立志也(曾国藩明言)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