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文学的理解
1、个人对文学的理解是什么
(1)、如2018年驾鹤西去的一代宗师饶宗颐,堪称百科全书,诗文画曲古琴篆刻等等无一不精,2012耄耋之年受邀担任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这样的文学大家,在各个领域驰骋纵横,可以说战无不胜,工作生活丰富多彩,个人情趣高洁雅致,怎能不为我们所向往?
(2)、能否10年之内拿下大奖还是后话,然而眼下看来,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花千骨》原著作品《仙侠奇缘之花千骨》涉嫌抄袭的新闻又不得不让人担心,在如今这个更加注重作品文学性与原创性的时代,网络作品在原创文学的道路上靠谱吗?
(3)、王 琪:实质上,则臣兄刚谈到的这些问题,不仅在北京存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尤其对一个异乡人而言,在回望故乡、审视城市时,大多数人对未来都报以强烈期待,对当下面临的生活忧心忡忡。您在小说创作中,一定有这种潜在的意识,使你担负起责任和义务为这一群人倾心书写,对吗?
(4)、界面文化:可以说说在你的小说里,“个人感”或者说“自我”都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吗?
(5)、徐则臣:如果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天赋和前途,我相信别人更不清楚。没有一个终极的天赋和前途,上帝也不会傻到给你这样一个明确的结论。人活一世,谁知道中间会出多少岔子。我更愿意提醒刚起步和打算层楼更上的作者常想想“信心”这个词,如果作者本人没有了信心,就算你贵为不世之材,你也会把它给浪费掉的。有了信心,你就可以坚持、坚定地走下去:不走下去,说什么都白搭。而信心的获得,其实很简单,看看不同的时期的创作,是否有长进。此长进并非是今天写得一定要比昨天好,而是今天写得是否可以跟昨天不同,是否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具有“不断发现自己”的能力。能够“日新月异”,那就没问题,是这块料;如果想破了脑袋也尽了力了,年复一年还只能陈陈相因,那可以考虑换个事做了。
(6)、《答聂文蔚书》。凡人皆应“以圣贤为师,以良知为行”。
(7)、网络文学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经历了初出茅庐、埋头追赶和风生水起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和作家团体在关注网络文学的发展,出任中国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的莫言也坦言:“当网络文学刚刚发展的时候,我心里想不准备跟它打交道,但现在网络文学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8)、徐则臣:我从短篇写起,每年都会写。写了好几年短篇才开始中篇,然后长篇。一个好作家未必一定得如此循序渐进,但如果循序渐进我肯定你能获益良多。短篇既是基本功也是艺术的试验场,经过这一关跟没经过这一关在漫长的写作征程中我相信会有所不同的。这不仅仅是从艺术上说,就以小说这种形式把握世界和人,这个递进也是有迹可循的。短篇是偏安世界的一个角落,盯着某一处、某个人、某一朵花,把他们看清楚,看清楚一片叶子上的露珠到底可能有多大、多圆和多亮,看清楚一根针尖到底能有多少天使同时在跳舞。中篇就该是一段生活了,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当一个作家开始写作中篇,肯定不是因为他变啰嗦了,因为语言繁复冲破了短篇字数的限制,拉长成了中篇,而是因为他有了更大的想法和力图梳理一段复杂生活的欲望。在这个逻辑上往下走,那么长篇无疑就是作家萌生了整体上把握这个世界和我们生活的冲动,他要就一个宏阔的时空和茂密的人群发言,他要对丰富、破碎、漫漶的世界作出一个结构性的艺术处理。这与作家艺术上的成熟有关,更与他的阅历和世界的认识的深入有关。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到《耶路撒冷》,基本上也循着这个逻辑走的。当然,两者之间有着问题意识的延续性,我让很多人从故乡出来,他们浪迹多年,回去会出现什么状况?这些年一直在路上,于他们的人生,于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少增益和减损,我想看一看。《跑步》涉及到“去”和“来”,《耶路撒冷》全面地兼顾到了“归”“去”和“来”。
(9)、梁启超说过,生活要有趣,活得精彩,那就必须具备文学素养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也才能使专业真正有用武之地。
(10)、一个有温度的平台温暖着每一个灵秀的文字。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被动式的成长,何尝不是扬帆远航的劲风。
(11)、所以,通俗小说的情节就是该作品的生命线,情节的记述越有趣,作品就越受欢迎。张爱玲、张恨水、周瘦鹃、金庸、琼瑶等等通俗小说大家走的都是这一路线。
(12)、欢迎转载转发,务请发送留言取得授权。原创版权,务请注明出处。
(13)、除此之外,过于常人的观察力和经历才能保证细节的描述到位,而一部网络小说几万字的写作量还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如此看来,网络文学在向IP值全面进军的时代,原创作品的文学质量才是第一位的。
(14)、这样的作品真正的内涵都在作品之外,故事的内容只不过是社会背景中的一隅而已。
(15)、首先,我们来看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中国小说在他的手中开始并且成熟,从而进入了中国文学的殿堂,之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学之林。鲁迅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彷徨》的具体小说篇目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共11篇;《呐喊》的具体篇目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社戏》、《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共14篇;《故事新编》具体篇目分别是:《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共9篇。
(16)、还有一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活动是诗歌朗诵,当时我选择的作品并不是一首像《水调歌头》或是《江城子》那样的名词,而是一首《八声甘州》,并不是柳永的。不过我实在对朗诵不太在行,于是也就没有代表班级出赛。出赛的作品其实我已经遗忘了,印象最深的是同班一位余同学在班里朗诵的《兵车行》。他朗诵的气质是不同的,从朗诵角度来说并不那么好,可明显感受到他对这首诗的一种感情,一种敬仰。
(17)、我们这一届高考要求的6本名著,其实我们在之前就读过一些。高一暑假葛老师带子云沙龙去参观了大观园,那次我们又算是复习了一遍红楼梦,每个同学负责讲解一个景点,我们在认真准备的过程中,收获很大,那天引来了不少游客,讲解的同学也很自豪。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们写了很多,想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种种。
(18)、哦!嘉河文学,多少个有梦想,有追求,喜欢倾诉的文学人,相聚在您的旗下,让我们携手并肩,用手中的妙笔生花,歌颂这国泰民安,唱响那强国之梦!
(19)、段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已在“中国大学慕课”和超星尔雅上线,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哦。
(20)、徐则臣: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按照常规的二分法,我倾向于“个人化”,这是文学称其为文学的前提。对“个人化”和“社会化”我的理解可能和你不同,在我这里,两者是同一个问题。不管你如何地“社会化”,就文学而言,都必须先建立一个“个人化”的通道,文学说到底是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方式。你要提供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单单你个人的独特的对世界的看法,否则,你的文学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这个世界之所以需要那么多作家,不是因为我们对故事有着永不餍足的巨大胃口,而是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加丰富的、多元的、区别于我们固有的看待世界的眼光,我需要你提供给我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告诉我一个差异性的世界。我们需要一种有“我”的文学。你可以无限的“社会化”,从头到底都在叙述和谈论公共问题,没问题,但你要从你自己的“个人化”出发,否则,我完全可以去看社论,看新闻发言人的现场访谈,看你文学干什么?这些年我的写作肯定涉及了很多“社会化”的问题,但我时刻提醒自己,不管一个小说中处理的问题多么重大,多么关乎国计民生和世界的发展与和平,“我”一定要在,不是第一人称的“我”要在,而是“个人化”的“我”要在,我要表达我的感受、理解和判断,否则我就背离了“修辞立其诚”。
2、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1)、原本四平八稳、仪态万方的纯文学,一下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就暴露在了尘埃闹市,跌落到家道中途没落的地步。这个过程来得太猛,还没来得及适应,就迅速转换了角色和心情,被迫在繁荣和萧条之间游移挣扎。快餐文学的致命一击与纯文学悬然殊途的快餐文学,就在纯文学行将落幕的刹那间,给了纯文学致命一击。
(2)、思想是什么?在我看来,即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是能够站在独立人格的角度,透过事物看本质。而不仅仅是《活着》中的富贵、《hello!树哥》中的树哥,为了活着而活着,苟且而卑微。
(3)、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佳宾,在座的各位文友们大家上午好!
(4)、最期待的电视剧榜单前十位中,《何以笙箫默》、《花千骨》、《旋风少女》、《芈月传》等全部脱胎于网络小说,题材也由之前的古装一枝花发展成言情、仙侠、悬疑等全面开花。
(5)、古诗的创作的确韵味十足,方寸之间云水怒,舌尖吐韵齿含香。韵来压脚风味浓,仄起平坐律已成。水到渠成龙来引,花绽牡丹凤凰图。溪水潺潺柳楼现,岸山摇头似笔连。
(6)、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餐化的娱乐模式,一方面是以精雕细琢为基础的文学专业要求,网络文学在被影视、网络、动漫等经济效益的驱动与传统文学对文学素养的要求之间,将会何去何从?
(7)、网络文学作品被指抄袭,已不是第一次了。网络文学作品因其传播方式的快速、简便及随时性强等原因,人们借助网络技术,搜索起来很方便,因为其可复制性也很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也认为,网络作品被指抄袭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下网络小说作者的版权意识还需要提高。
(8)、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9)、“宪法伴我四十年”征文,群里多位老师的篇篇佳作横空出世。这些严谨度很高的征文我向来不参加。将近12月时,荆老师鼓励我写参赛作品。我当时就懵了。熟悉而陌生的“宪法”两个字,离我很近却又很远。没有方向,没有素材,宪法又是那么庄严神圣。两眼一抹黑,咋写?交稿期一日日逼近,荆老师让我从网格员运用宪法法律化解矛盾纠纷的案例找素材。
(10)、中国文艺理论的现代化自王国维引进叔本华哲学开始,经由周作人的“文学是人学”倡导,经历当代文学形式说、解构主义及本质和反本质主义的思潮交替,其建构路径一直是以西方哲学和文论为问题意识和原理基础展开的。这种研究不仅造成王国维那样的用西方生命痛苦的哲学描述《红楼梦》的牵强实践,也暴露出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西方理论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很难被运用之问题。基于“西方文论”和“古代文论”均可能存在与中国文学创造经验“隔”的现象,“否定主义文艺学”旨在发现中国经典作家“以个体化理解穿越表层文化性内容抵达一个弱观念化的独特体验性世界”之经验,提炼成“文学穿越现实”的命题,力图建立起“整体性和创造性有机融合”的中国式现代文学观,以解决“文学何以内在区别于文化”这一中国文论的现代性问题。
(11)、2020年初秋,社区让我去县里开会时,第一次见到了总编辑荆老师。当时还不知道他的编辑身份。点头之交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几个月后,偶然间荆老师邀我加入嘉河文学团队这个大家庭。从此,开启了我儿时的文学梦。
(12)、王咸:不管知识分子还是别人,我认为中国文学还是最好有个人特色,有一个人对世界、生命的探索,而不要太多表达集体的、大家的、共同认同的主题。因为共同认同不可避免是肤浅的。大家都知道从权力层面、思想层面应该尊重个人,让个人负责,而“个人”落实到文学创作,就要表现个人叙事而不是集体叙事——这其实是两种倾向,并不完全对立。
(13)、如果说在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中,传统文学作品因为其深刻的思想性、文学性更胜一筹的话,那么在互联网引领下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的当下,网络文学作品因其内容的新颖、文字可读性强,或许更有优势一些。
(14)、可以看到,情节的增删都是围绕人物刻画来进行的。
(15)、2016年4月的那一天,对于我,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中国的儿童文学也行。我当然为我获奖而高兴,但我更高兴的是我的结论得到了证实——我为中国的儿童文学而高兴。记得当媒体采访我时,我说:我的背景是中国。这“背景”一词有多重含义,其中一个含义就是:我们的儿童文学——而不是我的儿童文学,支撑了我。这是一个水涨船高的关系。还有,我们要记住那些为中国人获得此奖而殚心竭虑的几代深爱中国儿童文学的人,他们令人尊敬。
(16)、相反,在新中国成立时,他和太太林徽因据理力争保护北京古城等民族精粹,却未能如愿,令人感慨。
(17)、《1984》和《动物庄园》。一个讲未来之人类社会,一个讲动物模拟的人类社会,都是反思社会之佳作。
(18)、有专家认为,网络拒绝深刻的沉默或者故作沉默的深刻,它是年轻的,需要喧哗、躁动、激情,所以网络文学的语言更偏爱于哗众取宠,1998年号称第一部网络小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轻舞飞扬起来。
(19)、人之所以需要文学,是因为文学与人类的精神生活密不可分。小到读书、写作、演讲、诗歌朗诵,大到写论文,写诗歌,出书立著,都是不同层次的人们,经常要从事的文学社会活动,所以文学家高尔基和许多文学大师都建议把文学称之为“人学”,也就是与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密不可分的一门学问。
(20)、故此,对于通俗小说的阅读,只需要享受精彩的故事情节,理清事件脉络就足够了。
3、个人对文学的理解作文
(1)、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院坐落在嘈杂的科尔多瓦大街上,布大孔子学院就在这里。穿过长廊,走几阶楼梯,就能感受到静谧的东方文化的气息。走进门,地毯、瓷罐、座椅、靠垫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毛绒玩具熊猫映入眼帘。尽头是图书馆,摆满了中文图书;此刻大厅中央聚集着前来见作家、听讲座的人们,而这位作家就是鲁敏。她身着朴素的服饰,双腿交叉坐着,目光温和,左手握着麦克风,右手打着手势。她首先用流利的英语向大家问好,接着用自己的母语开始讲述。在她身边坐着翻译老师,他是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连接作家鲁敏与听众的桥梁。
(2)、第二是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本书选题和内容的价值、特点,如果是前人研究过的课题,那么这本书有没有新的角度,有没有新的材料,有没有新的笔法。如果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或者说研究很薄弱的方面,则从研究的题目和范围来说明作者的贡献或尚不完善的地方。
(3)、坚持与勤奋是离不开的,只有刻苦努力学习方能成功。如普天下的农民,他们不勤奋耕种,不为秧苗施肥除草灭虫,稻谷会丰收吗?我们实现梦想也是同一个道理,在我们定下人生目标后,就要为之勤奋努力的学习,唯有这样方能如“牛仔大王”一样取得成功。在前行途中不可缺少的是明奵与充满智慧的朋友。在灯的指引下进入一个好的家园,为我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是必须的,巜嘉河文学》为奋斗者提供了这样的家园。众多的优秀作者聚集在家园里,如鱼得水,畅游在文学海洋里。在阅读中创作,把最好的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在写作中幸福快乐。最后,诚挚的祝愿巜嘉河文学》越办越好,成为文坛一颗耀眼的明珠。
(4)、据8月6日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通过福布斯这个权威的媒体平台,原创文学的传播有了一个能为更多公众所熟知和了解的品牌,上榜作品的IP(知识产权)价值,作家的知名度也将因此得以进一步增值。上榜作品和作家将成为读者、公众以及下游影视、游戏等厂商的关注焦点。”
(5)、徐则臣:没有刻意选择进入写作的视角,完全是顺其自然,我熟悉这些人,我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我总是说,我写他们,就是在写我自己。很多想法、焦虑、疑问我们是一样的。如果谈目的和意义,也只能在这个前提下谈才有意义。这群边缘人因为通常生活在阴影下,职业也没那么正大,经常会被妖魔化,其实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回到朋友身边还是讲义气重感情的好兄弟,回到家庭,依然是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我希望能够通过小说,把他们还原为活生生的那个人。当然,作为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几乎必然出现的人群,他们毫无疑问具有某种符号性的研究价值。这些年我的兴趣集中在城市与人的关系上,他们是非常恰切的考察对象。我不敢说看清楚了他们就能看清楚当下复杂的中国现实,但看清楚了他们,很多问题的确会迎刃而解。
(6)、 诸如,苏轼以生命的日日新之运动变化理解“一阴一阳谓之道”,突破了《易传》《道德经》伦理之道和俭朴之道规范生命的思维方式,曹雪芹塑造了怜爱最卑微丫鬟的贾宝玉,突破了儒家等级、爱情婚姻等观念;而鲁迅对尼采的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易卜生的个性解放也持怀疑审视态度。苏轼、曹雪芹、鲁迅无法被“传统”和“现代”进行归类,既不是载“儒道释之道”,也不是“载西方文化之道”,如此他们的文学创作才具有突破文化制约的品质。文学穿越论将其概括为作家对文化的“个体化理解”。这种理解既是经典何以可能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学独立性的基础。由于古代文学批评修辞性的“别趣”和非原创性“异见”与钟嵘笼统的“识”,均没有突出作家的“个体化理解”对既有文化观念的原创性改造之问题,而“缘情说”也难以解释《红楼梦》中的“情”已经是曹雪芹个体化理解的“怜爱弱小生命的情”,区别文化中的“人情”和《牡丹亭》的性爱之情,所以中国传统美学的“情理之辨”同样难以解答文学经典突破文化规范之问题。
(7)、最后,鲁迅的散文诗集有:《野草》。大家熟悉且经常引用的名句有:《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悼杨铨》: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无题》: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创作的诗歌虽为数不多,但语言质朴,亲切自然,个性鲜明,朗朗上口,情感真挚,也不乏艺术美感。
(8)、我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大体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事先布置阅读的问题让同学们准备,另一种是随机的互动,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中大多数是在课堂或小班讨论中对同学们发言的进一步追问。学生发言后不是讨论的结束,而是开始,所以我会对所有同学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发言是发言,讨论是讨论,讨论一定要有互动,不仅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前面同学发言之后会有启示或触动,无论赞同还是反对,同学之间的互动都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外,在讨论的时候,教师最好能走到发言同学旁边,这会让同学觉得自己的发言受到了重视。上述过程中,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展开的讨论,都要有“追问”或“逼问”出真正的“问题”,并让每一位同学——不仅限于发言的同学——都能从讨论中获益。
(9)、大概到了下学期,我们举办了话剧表演活动,我们班的剧目是渑池相会,这件事同学们一直津津乐道,当时留下了不少照片。后来还演过一次《茶馆》,不过那次并不那么成功。其实它的意义并不在最后的结果,而在练习表演的过程。
(10)、此外,我们在阅读阶段还需要继续“往前走”,即如何把阅读进一步变成一种自我“表达”,把吸纳式的阅读转化成输出式的表达,这才是一次阅读行为的完成或者全部。这种表达既有课堂讨论中的口头表达,还有期中的书评以及最终的课程论文。正如前面所提到过的,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很容易在阅读当中获得灵光一现式的“一管之见”,这当然很好,但是这“一管之见”,与一篇5千字的论文之间,肯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在课堂上听完一个同学的发言后,我通常还会继续激发其他同学发言。最终要生成一篇学术论文的时候,显然不仅需要“一管之见”,还需要“二管之见”、“三管之见”,还需要通过更丰富的讨论和更有逻辑性的分析论述,来把论点表达得更有力亦更丰富。
(11)、所以,严肃文学下的小说,多多少少都有点“主题先行”的味道。
(12)、——文学对当今世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
(13)、王咸:废名是有段时间我很喜欢的作家。废名是天真的人,汪曾祺是文人气的人。废名达到了一个纯粹的境界,兼具哲学家、修行者对世界的认知。他所写的田园乡土小说,不是写写乡土而已,而是表现一种理想,是用意识体验的、一树一叶打通整个世界;而沈从文的边城是用想象达到的,遥远的地方有一种美。
(14)、其实,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本中,不乏能给同学们“实用”启示的文章。我之前的教学大纲中,选择过陈寅恪先生的两篇文献(《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及《王国维先生纪念碑铭》)来进行课堂细读讨论,因为这两篇文献对于“知识分子的传统精神属性如何在现代语境中如何处置延续,传统文士在现代社会如何进行自我安顿或自我重构”这个问题的探讨,很有个体示范意义——王国维的个案不一定在现实层面适用于每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但这个个案,又确实讲述了一个传统身份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现代学术的语境当中,如何自我建构、如何面临巨大挑战又如何自我毁灭的故事,其中涉及到的若干命题,事实上亦与同学们将来可能面临的人生问题不无关系。而通过这两篇文学-思想文本的阅读、分析与讨论,一方面让同学们有了一种基于历史的、个体生命经验的文本体验,另一方面对于这一个案所关涉到的相关命题的思考,对于同学们反观自我以及未来人生,应该亦不无激发启示。
(15)、也就是说,严肃文学下的小说作品,内涵往往在作品之外。
(16)、两者的区别在于,网络小说重商业性,而传统小说重文学性。
(17)、界面文化:说到文学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我想到余华的《第七天》也是基于真实事件创作的,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第七天》要挑战“文学已经跟不上现实发展”的观点。
(18)、而文学创作,就腾出了一大块儿空地,成了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带。
(19)、《遥远的救世主》。从文化属性透视人性,从实事求是鞭挞传统文化,从强势文化审视弱势文化,堪称反思人性之经典。
(20)、但到高三最后,当作文成了多少人的心病时,当时认真听讲的同学们会发现,原来当初老师讲的内容,作文里全都是可以用的。但这只不过是最低层次的,对于所谓“考试成绩”的讨论。
4、个人对文学的理解怎么写
(1)、老师每次都会随机地叫人复述内容。有时候大家都没完全听懂,于是七拼八凑,好不容易凑出一个故事,再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结果全班哄堂大笑,凑出来的故事总是大概正确,但在关键的一处错的离谱。后来听同学讨论文言听力,一个同学说,听都听懂了,还怕卷子上印的看不懂吗?在文言听力中培养出文言语感,我们很是受益。
(2)、眼见纯文学黯淡无光,既得利益金光闪闪,搞创作的食不果腹,攒经济的日进斗金,搁谁都难以平衡,下海经商也就成了造富的唯一选择。
(3)、徐则臣:不能拿当下的常规创作跟我们期待的好作品等量齐观。当我们说优秀作品时,针对的是那些经过实践淘洗和甄选之后的经典和准经典。个人的写作方式和习惯不同,没法一概而论,就我个人的习惯和工作方式,动笔之前我肯定知道我要干什么,不管这个初衷跟最终结果之间是什么关系,必须要有。跑偏了不是问题,南辕北辙也完全可以,但必须有自己的方向。我管我自己进入的方向,至于人物、故事和小说的方向在哪,他们可以自作主张。开始一个小说的第一步,我要说服自己写它的必要性,可写可不写的,不写。尤其对一部长篇小说,理由更要充分,不能三两年干下来,你发现写这东西没意义了。接下来就是积累和推敲整部小说运行的可能性。我会看很多资料,做充分的田野调查,只要我觉得可能涉及到的,都要过一遍。哪怕看了一本书最后一点都用不上,我也会看;一个地方边边角角都侦察了一遍,一块砖头都没写到,也得去看。动笔之前让自己内心笃定踏实非常重要,底气要足,第一句话肺活量就跟不上的小说,写好的可能性不大。长篇小说要解决结构问题,不要指望写作过程中结构自然生成。不打无准备之仗。但也要切记,不能到了感觉瓜熟蒂落时还不出手。一个小说在头脑里熟过了,你会丧失掉好奇心,摸着石头过河的欲望就没了;而小说的最大魅力之就是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探究和冒险的过程。
(4)、——您的创作中包含了对科技的重要描述,您认为互联网对文学的影响有多大?
(5)、文学是不是一种文化产品?作者是不是文学作品生产者?要不要对产品质量负责?
(6)、文学学科分类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又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唐宋诗词及四大名著为代表,现代文学以鲁迅小说为代表,当代文学则以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为标志。
(7)、其实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一个较为取巧的办法。可以先去了解这部作品是属于哪一思潮的产物。
(8)、蔡元培先生当年出任北大校长之后,曾有过一个演讲,其中提到: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为了做官的优秀毕业生,现代教育跟学生做不做官之间没有直接的制度上的联系,它和中国2000年的选仕制度已经根本上断裂了。现代大学教育尤其是通识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丰富的、完整的人,在于培养既适合现代社会的人,同时亦能够改造和引领现代社会的人。因此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中,我们讨论近现代文学时,所关注的首先当然是文学范畴及语境中的命题,同时也应该也必须回应现代中国、现代社会、现代中国人在现代价值、现代信仰等方面的疑问与需求。
(9)、答:我以为作品能否引起共鸣,不完全与时代的远近有关。事实上写“从前”的《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等,引起读者的共鸣是强烈的。最能引起共鸣,并能长久引起共鸣的,应当是超越时代的永恒的人性和基本感情以及基本的存在处境。《拖把军团》不只是一个打工人家孩子的故事,那只是“表意”,而不是“含义”。一个作家,应当更在意的是广泛而深邃的“含义”。社会发展到某一天,农民到城里打工的故事结束了呢?《拖把军团》怎么办?我想让《拖把军团》以及皮卡兄弟的所有故事都能活得长久一些。如果想让自己的这一愿望实现,就必须用力、用心琢磨“含义”——读不尽的含义,这些含义存在于永远。
(10)、宗璞的《东藏记》写抗日战争爆发后的西南联大,所以写知识分子就像日常生活一样,特别生动。因为她既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又长期生活在清华校园里。我写编辑部里的编辑和作者也是一样,这就是我的生活。
(11)、王咸:《第七天》我看都没看过。你觉得写得好吗?我对余华有个人的看法。他最早也是“先锋派”,所谓“先锋派”就是表达一个独特的人对世界的看法。但从《活着》到《许三观卖血记》,作为作者的个人性,已经消失了,他变成了一种“集体叙事”,后来再到《兄弟》,他的个人性从作品中几乎看不到了。所以从《活着》到《第七天》,我觉得其中有一个从个人到集体叙事的演化逻辑。正因为余华小说的“民间性”非常强烈,所以他的读者比莫言都多,《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都很成功。
(12)、虽然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创作目的和作品内涵都有很大的差异,但要清楚地认知到,两者没有高下优劣的差别。
(13)、情节的发展 、走向是为了人物某一性格的凸显。
(14)、最终把这一奖项迁就与我,我衷心感谢《嘉河文学》文学团队特别是荆建平老师对我的厚爱和青睐。我更深深体会到他们深藏着的良苦用心,那就是典型的正面引导法,用激励和鞭策的手段,希望我不松劲,不掉队,不出列,继续把文学创作的梦作下去,勤奋笔耕的路走下去。毫无疑问,我自当把这片心,这份情,这番意永远铭记在心,并努力外化于行。
(15)、2020年度获得“复旦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年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段怀清教授、历史学系陈雁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杨继教授,他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优质的课堂内容备受选课学生的好评。通识教育中心借此机会与三位老师进行了对话,听他们谈一谈多年开设核心课程的教学经验,并就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课程问题进行解答。
(16)、答:这套书将会与“我的儿子皮卡”有所区别,这就是它将写皮卡兄弟的故事,而“我的儿子皮卡”,将会沿着以前的设定,主要写皮卡。“皮卡兄弟”这个系列当中,皮达的分量将会加大,有可能在一本书中,他的分量会超过皮卡,或是与皮卡“平分秋色”。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有了更多的可能—我掌握的故事,有一些更适合由皮达来叙述完成,而如果只是写皮卡的话,这些故事就只能牺牲了,而以“皮卡兄弟”的名义,我就可将这些故事都拿过来,写作的空间一下子加大了;二是,它会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并因此扩大读者群;三是,我没有理由地觉得“皮卡兄弟”这个名称很好听,很温馨,它本身就提升了故事的吸引力。
(17)、国家反诈中心的蓝色盾牌和利剑给我指明了方向。深邃的蔚蓝色将我带入了一个新高度。深夜,拥抱一颗颗跳动的音符,分享着自己的悲喜。清晨,一句没有侧重点,重写!简短,有力。重新来过。深夜抚醒着熟睡中的黎明。
(18)、改开以后的生活,融入了世界速度,运行在了效率至上的经济平台上。而这种快速猛烈的冲击速度,顷刻之间就将安步当车的纯文学一下子冲击得七零八落,连那个曾经养育尊宠与华贵的老窝都被一遭端了。
(19)、王咸:就连卡夫卡的甲壳虫,你都会觉得它有自我、有想法、有困惑、有希望,这个虫子是一个独立的虫子。像托尔斯泰的作品,比如《战争与和平》里的皮埃尔和《复活》里的聂赫留朵夫,都是有内在精神性的,他们在生活、在思考,有自己的信仰,经历着精神的快乐和崩溃。日本现代小说里的人物也是有“自我”的,这个“自我”表现在各个层面上——有的是信仰,有的甚至是情趣,就像畸恋的谷崎润一郎。
(20)、譬如“五四”新文学的倡导者们,希望通过一种语言改良、文学改良来改良社会、推动时代进步;希望文学影响时代,文学改造社会,文学有益于人生与人性。而对于具体作家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样一部文学作品,亦就是“我”的书写,来表达“我”对人物、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其中当然也会包含涉及“我”对时代社会、民族国家等问题的体验、观察与思考。就研究者的角度而言,对于“五四”新文学的研究,是与对“五四”新文化和“五四”新思想的研究密不可分的,而且当中亦都有“我”这一主体的存在,它的意义建构并不是也不能是孤立的——文学是在时代、社会、政治、民族国家诸多复杂的关系结构中,得以历史地、微妙而生动地完成它的意义建构的。
5、谈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1)、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公平、正义、善良的品性。孟子说“人性本恶”,这是不争的事实。你永远不要试探人性的恶,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要知道性侵案件,绝大多数都是熟人作案。
(2)、这是一个很重要也挺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但是我不认为存在着所谓的“水发言”。有同学可能会觉得,某些同学的课堂发言甚至小班讨论发言,学术含量不高甚至没有多少意义。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大概是把课堂发言的意义和价值,仅仅局限在“发言只是为了表达知识”,而忽略了发言还有教育方式的需要,还有修辞学的意义,还有对同学个人的表达意识、表达能力训练的意义等等。同时,作为教师,应该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每一位同学的发言,而不只是某些同学的发言,并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保持足够的耐心,这也应该是一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最终期待——教师提供给学生们的课堂发言机会应该是公平的,我们不希望一堂课只被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所掌控。
(3)、作为编辑,他也曾给“较有希望”的投稿者们手写过一些退稿信,在信中他会具体地谈谈写作的问题,这样的退稿信比千篇一律的铅印退稿信更有诚意——第一次投稿就能在《收获》上刊出的稿件非常稀少,大多数稿件都需要漫长的沟通和修改过程。甚至有一位作者,王咸二十年前刚进入编辑部就知晓了,直到前几年才刊出了第一篇小说。
(4)、王 琪:您平时除了写小说,也写散文随笔,之前还参与过电影编剧,我还看到过您的书法,您目前的工作是《人民文学》编辑,也可以说是跨界了,呵呵。但您心目中仍然热爱的是文学创作,对吗?
(5)、您在课上会避免“非我化”的审视文本的方式,但是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要强调这种“非我化”的视角,甚至中文系的专业性很多时候是由这种方式的文学批评组成的。那么您觉得中文系(尤其是现代文学)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
(6)、刚刚过去的壬寅虎年里,我十分幸运的评选为嘉河文学年度优秀作者。在各位文采飞扬的老师面前,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让我有点自惭形秽。
(7)、 众所周知,中国文艺的超现实问题是以王国维意识到中国“美术之无独立价值也久矣”开始的,但问题的提出由于是以西方二元对立的“超功利”为坐标的,中国自己的“个体化理解突破文化观念”的独立经验便被搁置了。
(8)、——1973年生于江苏省东台市的作家鲁敏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大孔子学院与记者和读者朋友以“真实的太阳与虚构的光芒”为主题举行座谈
(9)、对于一个学习了很多年语文的学生来说,他必须具有一种基本的修养,即对文学的了解和著名文学作品的基本认知。少了这些,不但是语文课的失败,可能更是语文教育的失败。幸而我们并未成为这种失败的牺牲品。同学中有些人不是很喜欢读文学作品,但至少在阅读中具备了一定的文学修养。比如谈到《人间词话》,至少同学不会连这本书讲的是什么都没有听说过。
(10)、这样一来,就不能按照阅读通俗文学的方法来探求严肃文学的内涵了。
(11)、王 琪:很多作家都明白,要写出好作品,需要深入生活,语言要有风格,内容要精彩,思想性要强……但如果留心林林总总每年出版的大量文学图书、期刊、电子书等,能受到公众喜欢、叫好的并不多。在此,请您谈谈,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作者动笔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2)、网络文学读者和游戏用户有天然契合度,游戏公司引入的优质网络文学IP均为排名靠前的作品,从海量作品中筛选出来,意味着其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
(13)、答: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往后写下去,可能就是这个路数了:一本书只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它们成为一部部长篇小说—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以前的那种由多篇作品组成一本的方式当然也可以,但它们毕竟不能称为长篇。这样一来,我只能选择适合写长篇的故事了,这要比以前那种写几个故事结构一书的方式,显然更具难度。但我很喜欢现在这种方式,我是一个愿意思考结构、经营结构的写作者,我会在结构中获取快乐—特别是那种较大规模的结构。我将其看成是对我能力的考验。那种写作,让我有设计师、工程师的感觉,这种感觉很不错。
(14)、刚进团队时,怎奈一个笨字了得。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文学专业团队里,面对着一个个出口成章,博学多才的老师们,没有多少文字功底的自己,看着群里面老师们一篇篇炉火纯青的佳作时,除了惊叹就是艳羡。畏难的情绪,让自己不知道从何下手,写什么,怎样写?有时候措辞词不达意,有时候思想深度不够,写作的勇气和动力一度消失殆尽。
(15)、金虎辞旧岁,玉兔迎新春,在欢度2023年的元宵佳节之际,平定县时代文学协会,《嘉河文学》编辑部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又来到了,文友们欢聚一堂,畅谈心扉,一路走来,留下的是感慨,收获的是希望。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年,东航坠毁,毒教材事件,瘟疫、地震,封城、封路,停产、停学。核酸检查证明,健康码,场所码,行程卡等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天。众志成城,全民抗疫,我也积极的加入抗疫志愿者群体里。终于盼到全面解封了,又经历了全民阳性感染的过程。
(16)、现在学界有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解析文本及文学的方式,有从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理解文本、研究文学的方式,即便如此,这些对内在文本的形式分析方式,并不是文学研究的专业性的唯一方式——它既不代表着文学阅读、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全部的过去,亦不预示着文学阅读、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所有的未来。
(17)、皮卡兄弟事实上,大部分时间就是在都市中度过的,应当说,他们是城市的孩子,特别是皮达。皮卡即使在油麻地,无论是他还是油麻地的孩子们也都知道他是北京人。在他们的故事空间,大部分是在油麻地以外的北京,这些故事我非常熟悉。但这并不妨碍我会让他们随时离开都市而去乡村,因为他们的爷爷奶奶以及姑姑们都在乡村——油麻地,那里发生的故事是城里无法发生的。穿插着写乡村,让城市和乡村产生一种对比,这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很不错的安排。
(18)、王 琪:《耶路撒冷》前前后后写了六年时间,为什么说它是“彻底、全面地清理对‘70后’一代人的看法”?
(19)、联系时代就会发现,鲁迅生活的年代里,正好是一个民智未开的时代,整个社会面对亡国灭种危机时呈现出一种麻木的状态。
(20)、2022年也是伟大的一年,二十大顺利召开、北京冬奥会圆满举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成任务并返回、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夸夫一号”圆满发射成功等!
(1)、如你所说,在那几年时间里,我只想写《蜻蜓眼》和《火印》那样的作品,几乎完全忘记了皮卡故事。现在,我觉得前几年的中断甚至要结束这一系列的写作的想法是愚蠢的。我不可以停止对这一形象的书写,我要回到这样一种写作语境,为中国儿童文学塑造一个广为人知的艺术形象。我知道,儿童们的认知心理,会倾向于一个形象的不断书写。我要写出既幽默,又能在幽默之后还能留下许多宝贵记忆的作品。我要将我“幽默的最高境界是智慧”的想法付诸实践,写出一个能让现在的孩子喜欢,而当他长大之后再回忆起当年的阅读时,不感到浅薄和害臊—非但不感到浅薄和害臊,还会又有新的感受的作品。也许做不到,但我会竭尽全力去做。
(2)、记得还是2018年,人民日报刊文清华大学四大导师之首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轶事,令人叹为观止,彻底服气牛?气的梁启超老先生。
(3)、我心态的变化是:我越来越不满足只将目光落定油麻地。我告诉自己:你的身子早就从油麻地走出了,你经历了油麻地以外的一个更加广阔也更加丰富的博大世界;在那里,你经历了不同的生活与人生,这些与你的生命密切相关的经验,是油麻地不能给予的,它们在价值上丝毫也不低于油麻地;你可以不要再一味留恋、流连油麻地了;你到了可以展示油麻地以外的世界的时候了,你到了书写你个人写作史的新篇章的时候,这新篇章的名字叫“出油麻地记”。
(4)、我们可以把小说当成一个商品来看,网络小说注重盈利性,所以网络小说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般都是一种内心的虚荣自己欲望的满足。
(5)、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董子琪,编辑:黄月、潘文捷,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6)、读了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候完全是两码事。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只有有德的人,心怀善念的人,才算有文化。只有心存善念的人,才能看到善,才能行善。即有德之人,才能做有德之事。
(7)、又比如水军。受雇写稿。老板说黑谁,他就罗织“事实”、“论理”、“论据”,狠狠地黑人家。反之,老板要捧谁,他也张口大赞,唾沫横飞。做个正直的人的原则尽失。这在演艺界比比皆是。不少“明星”都是走歪门邪道被捧红的。
(8)、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9)、王 琪:很多作家的作品是从个体经验出发的,来把握持久的生命力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反观您的作品,大多时候也有这种情况,您对自己当前的创作现状满意吗?下一步有什么新的打算?
(10)、记得老先生在给儿子梁思诚的信上说过,在专业而外,要加学文学,绘画,艺术等课程才好。而且,还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建筑专业的思诚,寄去宋人著作的《营造法式》一书?。若没有古文功夫,这书?又怎么看?下去呢?
(11)、据介绍,对IP的饥渴,使得网络文学在这几年来炙手可热。因为利用成熟的网络IP开发产品可以缩短产品周期,并可引入网络文学的大量用户。比如游戏产业,在2014年就已经进入千亿市场,高强度竞争背后,IP作用就凸显出来,有报告指出,有IP游戏下载转化率是无IP游戏的4倍。
(12)、《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才华横溢。书中有闺房之乐,有闲情雅致,有人生坎坷,有放浪山水。可谓浮生若梦,我自深情。
(13)、王咸: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说的是用极少的语言把更多的、更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这一定要求作家有强烈的感情,因为如果你的感情本来就很平淡,还节省八分之那就不剩什么了。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学观也讲含蓄,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更多是世界观的、价值观上的含蓄。再比如绘画说的“留白”,强调的是人跟世界的关系:人是很小的,世界是很大的。这与“冰山理论”两者有不同,也有相似之处。我写的“俭省”倒不是技术上的,还是挺自然的吧,有的地方反而很啰嗦。我其实很喜欢夏目漱石,也试图模仿他。
(14)、问:“皮卡兄弟”虽然是童年故事,内部却拥有极为开阔的社会空间,跟随着皮卡和皮达的眼睛,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只狗、一只八哥、一套水彩笔的以儿童为中心的童年故事,还可以看到在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各色人物,故事涉及了教育、医疗、文化、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社会现状与发展,轻松的故事中蕴含着很多现实的话题。您的作品好像一直有这个特点,童年故事与时代背景总是紧密相连,《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都是这样一脉相承。但“皮卡兄弟”因为是新世纪的都市故事,所以与当下时代几乎是同步的,其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也更加能引起关注和共鸣。像这次《拖把军团》,关注到了农民工子弟在城市里插班上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城市里的孩子们平时并不会有意关注,您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素材呢?
(15)、阅读这两种类别的小说,对于绝大多数文本来说,有着不同的方法,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阅读准备。通俗小说,要盯紧情节的发展在通俗小说作者看来,小说是故事文体,情节的趣味性是其最主要的追求。
(16)、我希望在课程结束后,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体验和人文学术研究的基础训练之外,通过同学们自己“个人性”的重新发现,让他们在个人关怀当中习惯于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这也是我们通识教育里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过程不仅让同学们走向文本,走向文学,走进一个个想象虚构的世界,还要有同学们“往回发现”的过程。这种以文学文本为中介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培养和自我建构,使同学在阅读了文本之后,还可以更自主也更自觉地打开其他关联文本,同时也能够打开与之相关的阅读者主体自我,也就是自我的经验、情感、视角被带入到整个阅读之中,让同学们能形成这样一种“通过阅读文本来阅读自我”的习惯。通识教育的“通”,其中应该就包含有纸质文本与自我文本之间的打通。只有打通“自我生命”和“被书写的他者”之间被堵塞的经验通道之后,在阅读文本时,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和纸质文本之间,实现两个能量场全方位的对接互动。
(17)、梦里能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能到达,与其仰望别人,不如点亮自己,你在凝望文学之路,文学之路就会为你开放。你逆光而来,得配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
(18)、也就是说,在这个故事开始之前,创作者先有了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即他想通过这部小说反映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19)、https://moocchaoxing.com/course/203389900.html
(20)、界面文化:这个“向内生长”是与“向外写作”区分开的吗?比如“向内”是书写多层次的内心,而不是书写正在发生的、现实、政治或是重大事件?
(1)、而文学,要教人向善,消灭或控制内心中恶的欲望,与人为善,常怀恻隐之心。
(2)、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3)、问:这一次的《拖把军团》,从大故事的形式和校园生活的内容来看,都很像是一部校园小说,而校园小说常常被视为流行、畅销的儿童文学类型,这和您以前“追随永恒”的经典化写作相比,仿佛是向前走了有些不同的一步。而读《拖把军团》时,仍然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其中经典化的文学气质,比如潜藏于幽默之下的悲悯心和命运感、优美的语感和节奏,但语言好像更简单、更放松、更轻盈了。请问您是怎么看待校园小说这种类型的呢?在您看来,流行的类型小说和经典化的文学作品之间,是否有一条连接的通道?《拖把军团》是对这种连接的尝试吗?
(4)、第二问:若不同,区别是什么?我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文化是以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传统文化。而文学只能以书本的形式存在,包括了古代,现代,国外的,也可说成纯文学。
(5)、葛老师常说,我们的学习文言文难点就是平时不看文言文,没有学习语言的环境,是肯定学不好的。我们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还设置了文言口试。考试时是诵读课文中的段落,当然会把标点去掉,我们抽签,抽出一段来,读没有标点的文段,自行句读,不能读错字,不能添字或漏字,不能重复。后来,大家的文言语感提高很快,不仅读文言的课文很流畅,就是大家的文言断句也有所提升,现在看来文言口试功不可没。
(6)、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7)、高一下学期左右,我们开始正式攻坚一个难题,就是文言文。而在八中的学习经历,是我在很多学校都未曾听说过的。文言听力——和英语听力一样。老师读一段文言文,然后让大家复述内容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有些同学笑言,给我文章看我都看不懂,别说听了。
(8)、据介绍,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开始,“持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重点文学网站”即有资格推荐作品的规则出台以后,网络文学作品在这个国内最有分量的文学大奖中一直跃跃欲试。曾担任过一些网络文学奖评委的陈晓明表示,网络文学有其价值,满足的是大众的娱乐阅读需求,与商业接轨。
(9)、而传统小说则注重于可以通过自身给人们带来一些实质性的价值,比如让人明白一个到底,给人一种启发,指引迷茫的人选择一条道路!
(10)、如果要从古文中 选择一篇最喜欢的文章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选岳飞的《满江红》,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无论是辛弃疾,还是苏东坡,都缺少岳飞那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壮怀激烈、披肝沥胆的气魄与雄心,表达得如此地充分,让人心生敬畏,荡气回肠。如果从文学功底上来讲,岳飞是比不过苏东坡的,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无论是起承转合,用典,还是意象意境,都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一气呵成,但是苏东坡缺少岳飞的那种冲天的豪气与激情。在《满江红》里,我们呼吸到了岳飞的神韵,气质,男人味和英雄味,这是在另外任何一个古代文人中都呼吸不到的东西,这就是文学的本质,独特性和真性情!
(11)、我是一个文学写作者,同时也是一个文学研究者。我发现,在文学史上,一个作家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作品过分风格化,而导致他的写作只能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经营。因为批评家和读者往往以“特色”(比如地域特色)的名义,给了他鼓励和喜爱,使他在不知不觉之中框定了他的写作。他受其氛围的左右,将自己固定了下来,变本加厉地来经营自己的所谓“特色”,将一个广阔的生活领域舍弃了。这叫画地为牢,叫作茧自缚。我回看一部文学史,还发现,这种路数的作家,基本上被定位在“名家”的位置上,而不是“大家”的位置上。托尔斯泰、雨果、海明威、狄更斯、巴尔扎克、高尔基是大家。他们所涉及的生活领域都十分广泛,不是一个地区,更不是一个村落,至少是巴黎、伦敦和彼得堡。我后来读了福克纳的更多的作品,发现评论界关于“邮票大一块”地方的说法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是一个骗局——事实是,福克纳书写了非常广泛的生活领域。
(12)、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不是因为其所处某一思潮而表现某一问题,而是因为其表达了某一内涵,所以才被归为某一思潮之中。
(13)、问:这次作家社推出的皮卡新故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丛书名改成了全新的“皮卡兄弟”,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使用这个新的丛书名呢?在后面的故事里,是不是皮卡哥哥皮达的故事会大幅增加?
(14)、问:您在“皮卡兄弟”里构建了一个很令人向往的都市家庭,在这个家庭的成员—爸爸、妈妈、奶奶、姑姑—身上,我们都可以读到一种善良,一种幽默,一种对孩子的尊重,这种善良、幽默、尊重,共同营造出一种很迷人的松弛感,也让我们在阅读皮卡故事的过程中感到很放松,但同时又能体会到这个家庭有很正的价值观和凝聚力,同情弱者,尊重生命,鼓励创新,这是不是一个您心中的儿童成长的理想家庭样本?
(15)、从集体叙事讲起来,我就觉得,我们现在写小说还是在描述“众生相”,总在写这一伙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写他们是如何与世浮沉的。即使用第一人称也是像摄像机一样,照出来有的人物很滑稽,有的假正经,有的是农民工,却很难进入人物的内心,很难塑造出有自我意识的人物。
(16)、对于复旦的通识教育,我个人一个比较明显的体会,就是学校通识教育中心,事实上已经成为复旦大学校内能够跨出本专业,和全校其他学科的老师在一起进行交流互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平台。而且,我们的助教团队非常优秀,在教学过程中给我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本学期我这门课有三位助教,在进入复旦之前,他们曾分别就读于北大中文系,浙大中文系和南开中文系。这三位同学在助教工作当中,把这三所大学中文系的一些优秀学术传统带进了复旦,带进了这一门课的课堂,带进了他们组织的小班讨论中。而这也是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得以实现的。
(17)、现在专业化的文学阅读尤其是文学批评的语境里,你所提到的这种现象甚至趋势确实存在,不过,在整个文学史和文学研究史的视野中,对于这种区分的强调,也只是进入到20世纪才受到重视的——把阅读主体带进文本的分析研究当中,在文学史的研究中依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传统。
(18)、写两个关系极好的男人如何反目成仇,这是通俗小说常用的题材,比较老套。但情节的安排却能分别出创作者功力的深浅。
(19)、徐则臣:责任和义务这个评价有点大,我承受不起,惭愧。我从来没想过要为谁代言,也不喜欢动辄代言的写作,我只是“修辞立其诚”,说我想说的,说我能说的,说我能说好的。如你所知,我的写作有着一定的现实主义倾向,我的确通过关注某些人、某些地域、某些城市、某些问题去关注这个国家。我会认真思考这个复杂的社会现实反馈给我的诸多问题,结果的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努力深入进去,并以小说的方式呈现出我的思考,我只能保证故事的整个推演过程中我都是真诚的。
(20)、因此,在后来二战时期美国人轰炸日本本土,手拿绝密的军事地图,专门征求他轰炸目标前夕,伟大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等身的梁思诚先生,超越巨大的民族仇恨,实事求是地把自己掌握的日本奈良和京都所存的唐朝风格的优秀建筑群,一一标注出来,如此幸存至今。
(1)、悟空先生问答的题目,鹅鹅毋宁说是人文之于社会的意义,道理在于,文学若不增加于身不入于心,不化为行动于社会的工作,生活,这样的文学,只能说是躺在书本?上的字,死气沉沉毫无用处。因此,今天鹅鹅直截了当想说的是,就是
(2)、 三是强调文学与文化的“对等互动”,将改变我们以往的“文学从属文化”“文学优于文化”以及“文学对抗文化”等既有的观念与思维,从而将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作为彼此尊重而相互影响的“精神文化共同体”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化的和谐性赋予了新的解释:文学与文化的现代性和谐,不是文学从属于文化的单一性上的和谐,也不是唐代文学与文化那样的同质化上的和谐,而是在“分离、尊重、互渗”的动态关系上的和谐,并且可以促发当代中国哲学对“太极八卦”作“八卦通过太极关系进行对等互动”的新的阐释。这种阐释既区别于西方文化不对等的征服、改造和冲突关系,也区别于儒、道传统文化要求文学的从属、服务关系,从而为中国当代文论提出自己的原创性命题和西方文论展开平等对话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3)、其次,鲁迅擅长的文学体裁不仅仅只有小说。他的杂文更是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形式自由、信手拈来、短小简洁、语言犀利、精炼,独具魅力,观点独到,论据充分,论证有气势。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一共16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鲁迅先生的杂文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内涵饱满、深刻,形象性、实用性、战斗力都很强;形式多种多样,有随笔、题辞、短评、漫笔、闲话、书信、日记、论、说等等;擅用讽刺手法,达到“嬉笑怒骂,皆文章”的游刃有余:语言精辟深刻富有哲理、幽默风趣、深厚的文字功底,既有无比的思想深度又有无限深厚的文学魅力,堪称中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4)、答:皮卡兄弟的故事也许不时地要写到校园,但我从来也没有“校园小说”的意识——“校园小说”算一个什么概念呢?它与文学有关吗?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强调校园文学、校园小说。我写校园,只不过是那些故事是在校园发生的,如此而已。不管写哪儿,你首先——甚至是唯一要想到的就是,你怎么写出一部文学作品。你只要分分秒秒都记住这一点,写哪儿其实无所谓。“皮卡兄弟”如果想穿越空间与时间活向未来,就必须做到它们是一部部艺术品。我不想将我这样的作品归类于类型化——不能说以一两个形象而写出多部的作品,就可以将它定义为类型化写作。类型化听上去好像是一个贬义性的概念——当然不是,但我就是不喜欢将皮卡兄弟的故事归类于“类型化”。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既然是类型化的,就不可能是经典化的。不,我的写作可能无法做到经典化,但我愿意自己的一生都在追求经典化。
(5)、界面文化:作为编辑,遇到这样的“孤愤”的作者,你会怎么处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45句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个人对文学的理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