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1句荀子的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荀子说的与人善言后面怎么读)

荀子名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1、与人善言 暖于布帛 伤人以言出自

(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经典语录

(2)、赏析: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既然学习了,就不要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要比蓼蓝更蓝。冰是由水凝结而成,但要比水还要寒冷。

(3)、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4)、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荀子经典语录

(5)、战国·荀况《荀子·大略》。身:自己。这几句大意是:口能谈论,又能亲自去实践,这种人是国家的宝贝。这里所说的“言”,是与国有益之言;所说的“行”,是与国有益之行。不但有理论,而且能实践,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实在是国家的宝贝。这几句可用于赞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7)、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经典语录--荀子

(8)、出自先秦《荀子·儒效》。对于所知道的东西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对内是不欺骗自己的良心,对外是不欺骗他人。说明为人应当诚实的道理。

(9)、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0)、10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经典语录--荀子

(11)、又懒又丑又浅薄的李诞,凭什么一句“人间不值得”就圈粉无数?!

(12)、选自《荀子·荣辱》。(释义)为人处世,先想到道义然后再考虑利益的人是光荣的,先考虑利益然后再想到道义的人是可耻的。

(13)、言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但也可以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恶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

(14)、解释:用于劝诫人多说善意的话。和别人说善意的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

(15)、战国·荀况《荀子·致仕》。流:没有根据。流诉:谗言,毁谤。不官:不公开。衡至:横逆而至。这几句大意是:凡是那些没有根据的言语、说法、事情、谋划、称赞、毁谤,不公开而横逆而至的,高尚的人对这些要小心对待。世上总是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流言蜚语,不管它是毁也好,誉也好,既然它不敢公开,而是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渠道传播,大多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怀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作为,至少也是一些好奇无聊的人不负责任的妄言,其结果往往伤人坏事。所以高尚的人对此要洞察秋毫,谨慎对待。若是对己,要置若罔闻;若是对人,则不可以讹传讹。这几句多用于告诫人们对一切流言蜚语都要小心谨慎。

(1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7)、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贤能人破格提拔,缺德无能人立即罢免,罪魁祸首不等教育就杀掉,普通人不忙治理先教化。

(18)、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跬(kuǐ)步;古称一举足(一脚向前迈出后着地)的距离为跬,两举足的距离为步。跛鳖:瘸腿的鳖。累:堆积。辍(chuò绰):中间停顿,停止。崇:增长,积聚。这两句大意是:不停地迈步,瘸腿的鳖也能行程千里;堆土而不停止,高山也能垒积而成。事业的成功在于韧性的坚持之中。量的积累形成质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于人来说,无以小而不为,正是努力不懈,才会取得光辉的业绩。

(1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0)、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

2、荀子的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1)、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2)、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3)、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大略》——荀子名言

(4)、1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

(5)、战国·荀况《荀子·儒效》内在上能全心全意控制个人的私心,然后方能廉洁奉公;外在上能抵御外物的诱惑,行为不为性情所乱,而后才能成就“德”这样的理想人格。

(6)、10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

(7)、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名言

(8)、《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9)、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荀子经典语录

(1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1)、原句: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1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1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4)、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5)、1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6)、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17)、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虫:蛆虫。蠢(dù杜):此指虫子。这两句大意是:肉腐烂了就会生蛆,鱼干枯了也会生虫。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它各自发生的原因,一个人享受荣誉还是蒙受耻辱,也是依据各自的品德高下来决定的,因此君子应当善于选择良师益友,远邪近正,加强修身立德的锻炼。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坏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发生的条件,应当检查,反思,多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1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9)、赏析:这句话出自《荀子·富国》。不加教育就责罚,那么刑罚用得很多,而邪恶仍然不能克服;教育而不责罚,那么邪恶的人就不会吸取教训而警戒不干。

(20)、出自先秦《荀子·非相》。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3、荀子说的与人善言后面怎么读

(1)、赏析: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蓬草生长在麻田里,不用扶持也能长得挺直;白色细沙混在黑泥里,也会跟着一起黑了。这句话指出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和作为有重大影响。

(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4)、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无稽(jī积):无从查考,无根据。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根据的言论,人们见不到的行为,听不到的计谋,君子应该慎重对待。没有根据的言论,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造谣诬陷,人们自当慎重对待,不可轻信;“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处隐幽之中,人们不得而知,多鬼蜮魍魉之行,往往出人不意,攻人不备,人们尤当慎重对待。这几句是从《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化来,用于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稽之言和暗地密谋、隐蔽施行之事。

(5)、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6)、皈依道、经、师三宝的含义,道门弟子不可不察!

(7)、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8)、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1)、选自《荀子·天论》。参:加入,配合。(译文)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

(12)、《荀子·荣辱》阐述了恭俭的作用、荣辱的根区别和安顾利害的基本状态。以及通过对一些现象的分析,指出小人肆意妄行,争强斗狠,虽欲求荣,实际所获得的却是莫大耻辱,这是由于他们不自知、不知命的缘故。

(13)、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4)、见《荀子·大略》。厌:足。本句大意是:学习与求教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中国人治学所追求的—种境界。“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获取真知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知识无止境,学问也应该永不满足,它不仅道出了一个规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习诵的格言。

(15)、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16)、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17)、1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荀子

(18)、见《荀子·劝学》。已:停止。本句大意是:学习不能够间断,应当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自有其严整的内在逻辑。因此,学习是不能够间间断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荀子提出的~,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原则。它指出了教育与学习的规律,具有格言意义,因而流传甚久甚广,至今为人们所常用。

(19)、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荀子

(20)、10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

4、荀子曰与人善言

(1)、满则虑嗛,平则虑脸,安则虑危。《荀子·仲尼》

(2)、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经典语录

(3)、见《荀子·修身》。饶乐:富裕安乐。这句大意是:劳累辛苦的事就争先去做、致富致乐的事就让给别人。这是荀子提倡的修身之道,可用以说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4)、选自《荀子·大略》。(译文)季节寒冷后可以看出松柏并没有凋谢,在艰难的境遇中可以看出君子顽强不屈。

(5)、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6)、战国·荀况《荀子·富国》。和:指农民顺应农时适时耕种。斟酌:考虑是否得宜。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一定谨慎地使农民适应农时耕种,节省开支,扩大生产,开拓财富来撼,并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考虑调整。荀子认为这样才算是精通治国大,著名成语“开源节流”即从此来。“开源节流”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富国富民的经验总结,是治国之法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永恒价值,什么时候都不应丢掉这个法宝。

(7)、1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

(8)、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9)、出自先秦《荀子·性恶》引古语。不知儿子的为人,看看他的朋友就清楚了;不知国君是否贤明,看看他左右的大臣是什么德行就知道了。

(10)、见《荀子·劝学》。崖:高峻的岸边。这两句大意是: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上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事物积于内必形于外的道理,并进而联系到为学也是一样,只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和自我修养,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绩并表现出来。现常用以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的必然性。

(11)、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71句荀子的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荀子说的与人善言后面怎么读)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