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43句物候农谚语句(关于物候的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物候的农谚语

1、物候农谚谚语大全

(1)、新教材试题|2020西洞庭一中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可下载word电子文档)

(2)、  夏天的早上,气温相对稳定,很少有尘埃,如果天空中有鲜艳的红云,老百姓称之为“早霞”,这表示低空中含有许多的水滴,有云层存在,随着太阳升高,热力对流逐渐向平地延伸,云层会增厚,雨天将逐渐来临,下雨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加,这就是“早霞不出门”的原因。而傍晚由于一天的阳光照晒,低空大气中的水分一般会很少,但尘埃因对流变弱而可能大量集中到低层,因此这时如果出现鲜艳的“晚霞”,表明云层中干燥的粒子、尘埃对阳光反射所致,说明空气中含水量较少,近期不可能有雨水降临,故有“晚霞行千里”之说。

(3)、    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    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4)、  正在下雨的时候,如果雨点很大,落在雨水中一滴一个水泡,说明雨量还得增大。

(5)、  乌鸦接二连三地集体鸣叫,预示着冷空气要来了,天气要发生变化。

(6)、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未吃五月节粽,破裘呣甘放。

(7)、(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有雨。)

(8)、  夏天,水缸外面如果出现层层水滴,蛤蟆、青蛙不停地聒噪,表明很可能是要下一场大雨。

(9)、小麦,全世界种植面积占谷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居谷类作物之首。全球以小麦为主要粮食的人口占三分之一以上。河南省是全国产粮大省,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七千多万亩,占全国麦播面积的近四分之总产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小麦籽粒营养丰富,是人类赖依生存的主要粮食之一。

(10)、第10题,广西北部地形以丘陵、高原为主,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相应提前。广西南部濒临南海,海陆位置与广东相差不大;广西与广东纬度相当,两地降水都较丰富。

(11)、  2地返潮,雨来到。硷脚出汗,天气要变。

(12)、  节气到了农历七月干旱和洪涝灾害已经面临大限,到了该偃旗息鼓的时候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庄稼是丰收还是减产,基本可以确定这一年是贫还是富。

(13)、麦田杂草年前化除比年后效果好,年后麦垄封行所以效果不好。虫要早治,如地下虫、包囊线虫等病虫害必须在犁地时土壤处理,出苗以后出现症状再去防治,就是增加5-10倍的投入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4)、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5)、“冷子”,也叫冰雹,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般发生在春季或春夏之交,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我市也经常有冰雹出现,民间对冰雹的预告性谚语很少,诸如“云有长头发,定有冷子下”、“黑云黄梢子,必定下冷子”、“黄云翻,冷子天”、“黑云尾,黄云头,冷子打死羊和牛”,大约就是这几种情况,一般天空中若出现“骆驼云、长头发云、黑云、黄云”等,很可能会下冷子。

(16)、3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17)、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18)、不论地域性和普遍性,就其表达形式的类似来看,说明当初某条农谚可能发源于某一地区,随着传播开去,各地就按照自己地区的特点(如作物的、耕作制的、季节的、口语习惯等)予以变通,最明显的如播种期,几乎“××早,××迟,××××正当时”成为各地农谚的共同表达公式了。

(19)、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20)、土壤中的养分从那里来?除了土壤中原有的养分外,主要靠施肥来充补,因为农作物收获后,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营养元素(如小麦每100公斤籽粒中含氮4公斤、含磷0.45公斤、含钾0.6公斤)。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带走的营养,必须以肥料的形式如数归还,否则就会出现“贫血症”(养分贫瘠)或“富积症”(补充过量)。只有达到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各种养分平衡,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但是,施肥过多也会造成减产。如氮肥施用过多,常常会造成庄稼疯长,贪青晚熟,病虫加重,容易倒伏,籽粒秕小,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惯养出娇子,肥田出秕谷”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获得高产,首先要施足底肥。底肥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培肥和改良土壤,二是可以不断地供给庄稼整个生长期的养分。一般用肥效持久的有机肥和复合肥作底肥,追肥主要是氮肥。如小麦的施肥方法为:有机肥和磷、钾肥的全部、氮肥的70-80%作底肥,氮肥的20-30%作追肥。玉米施肥方法为:占施肥量的10-20%作底肥(又称种肥),80-90%作追肥。追肥一般都在作物的需肥高峰期(大生长期),如小麦在起身期,玉米在拔节期。只有合理施用肥料,才能优质高产。农谚“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施肥不合理,产量出问题。肥料施不够,产量打折扣)。就是这个道理。

2、物候农谚语句

(1)、与谚语“雨后西南风,三天都不撑”意思一致。

(2)、  意思是说下雨是有一定规律的,尤其在夏秋之际,上一次哪个地方出现雷阵雨,下一次一般还在那个地方下。

(3)、杂草是庄稼的大敌,农谚强调勤锄草,一是指杂草危害大,它不仅与庄稼争养分、夺地力、同时又是病虫害发生的温床。二是杂草繁殖快。三是生命力很强。据Odum(1974)考古资料记载,藤和大爪草的种子在土壤中能存活1700年,繁篓、葡枝毛莨600年,狗尾草、龙葵730年,野燕麦、早熟禾70年,荠菜35年。另外杂草的结籽量大而持续时间长并有落粒习性。如螅蟀草单株结籽能多达000粒,荠菜4000粒,野苋菜最高可达500,000粒,繁篓000粒,稗草500粒,看麦娘2000粒。有些杂草的种子长有冠毛,形似降落伞能随风飘到数百、千米以外。所以从初春到盛夏田间总有杂草蔓生。

(4)、一般情况,立春过后,再过一个半月气温才会逐渐升高。 

(5)、(物候知识):一般下雨后都有蚯蚓,立夏蚯蚓出洞,证明雨水不小,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

(6)、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一九”。

(7)、东风急,备斗笠。风静闷热,雷雨强烈。急雨易晴,慢雨不开。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8)、(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

(9)、这四句俗语总结出云的走向影响天气变化的道理。云往东飘,往往一阵风就过去了,一般不会有雨;云往北刮,天空往往黑暗一会就没事了;云往南走或向西飘去,天气就可能下雨。

(10)、  六月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一样变化无常,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晴就晴,说下雨就下雨。

(11)、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   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乌龙打坝,不阴就雨。   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   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2)、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13)、                   ——流传在安徽江淮流域的谚语

(14)、我市是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一般刮东南风有可能带来雨水,而西南季风常常不会带来雨水,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一旦风向逆转,常常会出现大到暴雨的天气,故有“西南雨上不来,上来淹锅台”之说。

(15)、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16)、    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    开门风,闭门雨。    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    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7)、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18)、2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19)、说起这句谚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话说在邳州境内,有个古镇叫土山镇,曾经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话说有一年秋天,蜀国大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将他的青龙偃月刀砍得没法用了,钝的要命。这时,关羽正好收了周仓当马前步将,就让周仓给他磨磨刀。

(20)、  农历六月初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每逢这一天,只要天气晴朗,各家各户都会把家里穿过用过的衣服、被褥搬出来,放到烈日下暴晒,一是为了去掉霉气,二是防止虫蛀,便于保管储藏。

3、关于物候的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1)、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2)、(物候知识):下雨前阴天空气湿度大,飞虫翅膀就会沾满了湿气而飞不快,所以燕子就出来捕食的时候飞的低才能吃到飞虫。

(3)、  春天的气温一般比较温和,但是如果气温反常,出现寒冷,那么这一阶段的雨水很可能比较多;夏天的气温应该是比较高的,但如果一段时间内气温较低,很可能会出现大旱少雨的天气。

(4)、“十月天短,刷锅洗碗”、“十月天短,无风就暖”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5)、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6)、这句谚语流传范围非常广,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象预报经验,反映出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意思是当年中秋节这天如果天空被云层遮蔽(也可能是阴雨天),看不到月亮,来年的元宵节这天就会下雨或下雪。

(7)、二十四节气也与物候密切联系,什么是物候呢?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气候及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规律,主要指人们观察动植物萌芽生长、开花结实、发情求偶、觅食繁衍在时令节气中的周期性表现。

(8)、  这条谚语所指的“鲤鱼斑”云彩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能够透光的高积云,这种云层明亮洁白,一块块整齐地排列在天空,云块与云块之间可见蓝天或阳光。据气象学原理分析,这种云层含水量较少,相对稳定,它的存在一般是无风、无雨、好天气的征兆,古人通过对天气情况长期观察积累,总结出“斑斑云,晒死人”、“天上斑斑云,明天晒死人”、“天上鱼鳞斑,晒得地皮翻”。这些谚语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9)、地域性差别最大的是播种期,华北种麦的适期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浙江则是:“寒露早,立冬迟,霜降前后正当时”。种芝麻和小米,华北是:“小满芝麻芒种谷”,浙江则是“头伏芝麻二伏粟”。

(10)、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雨后的东方天空中如果出现彩虹,则表明未来一段时间里会是晴天;彩虹如果出现在西边,还将会是阴雨天气。但是,彩虹如果出现在南北天空的话,未来时间将会出现大旱或大涝等极端天气,庄稼收成不好,形成歉年,老百姓就要靠卖儿卖女过日子。

(11)、天气晴好的时候,人们发现狗会悠闲地仰着身子晒太阳,预示着天气要发生变化,不是阴天就要下雨。

(12)、  这是古人总结风向影响天气的又一典型经验,意思是说,刮东风容易带来雨水,刮西风容易带来干燥的气流,即使是正在下雨的天气也能很快晴天;刮南风时容易产生高温,刮北风时容易带来冷空气。

(13)、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4)、  冬至前后,是一年当中中最寒冷的季节,老百姓用“冻破石头”来形象地比喻天气寒冷的程度。

(15)、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16)、老鳖正常在水中生活,如果发现它们爬到岸边,不住地扭头向上张望,或趴在岸边晒太阳,预示近期要有阴雨天气。

(17)、(意思是,冬至就可以杀猪宰羊,一家人在一起吃点暖身体的东西进补。)

(18)、  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转换过程的真实写照。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冷空气南下到达我市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后,转为偏北风,冷热空气交流,天气转阴有雨。

(19)、  傍晚时分,如果发现鸡儿、鸭儿不能正常入圈入舍,说明未来天气可能会出现阴雨或大风,有时也可能与地震有关。

(20)、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俗编·俚语集对》:“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4、关于物候的农谚大全

(1)、(注:蓑衣,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防雨的雨具,一般是由一种极不易腐烂的水草编织而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与斗笠配合起来使用,可以全身遮雨。)

(2)、这年秋天,天气大旱,许多地方因为久旱无雨,庄稼失收,该收的没法收,该种的没法种,老百姓天天烧香拜佛,祈求上苍降雨,关羽一路走来,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走着走着,关羽与周仓来到土山镇上一个沙岗上,他们环顾四周,这里既没有一条小河,也未见一个池塘,更没有发现一眼水井,天空中连云彩也不见飘动。关羽没法磨刀,仰天长叹道:“百姓遭难,我也遭殃,想磨刀都没有水,真是天不助我也啊!”关羽的嗓门又大,这一声长叹,久久回荡在四周。

(3)、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    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乌龙打坝,不阴就雨。    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    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    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4)、  旱天一般容易生成旋转风,雨天一般蚊子比较多。

(5)、与“迎风雨,顺风船”意思相近,说明雨势来得快,来得猛。

(6)、  夜空中的星星如果出现若隐若现、忽明忽暗的现象,说明天气要变,很可能会下雨。

(7)、学校里枯燥的地理知识,用漫画学起来竟然如此有趣

(8)、农谚是我国农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农谚有字句简练、音调自然、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等特点,易被农民接受和流传,是普及、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的一种好形式。我国农谚非常丰富,各地广为流传,但有很强的区域性,故在编写时主要收集河南中原农村流传的农业谚语,并把这些农谚按土壤、肥料、水利灌溉、耕作管理、农业气象、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二十四节气八个方面分类加以整理和注释,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9)、谚语,是经过口头传播,广泛流传于民间,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的短语,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与成语一样,都是语言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10)、  (注:“五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大约为现在的两个小时左右。“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

(11)、下过雨之后再刮西南风,表明天气还要下雨,甚至会出现连阴天气。

(12)、本图文来源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13)、(意思是,寒露前后可以种豌豆,霜降前后可以种冬小麦。)

(14)、(意思是,桐子花开的时候,就可以进谷种苗了。)

(15)、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

(16)、原平谚语不仅覆盖的地域广,而且涵盖的内容也多。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柴米油盐,吃喝拉撒,人情物理,世态幽微,上至天文,下及地理,包罗万有,无所不及。

(17)、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

(18)、雨打五更,日晒水坑。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字串4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头发响,风一场。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19)、    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    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

(20)、叙述古往今来大小事,关注城市乡村各色人;品咂苦辣酸甜生活味,说道春夏秋冬世间情。

5、物候的农业谚语

(1)、物候不但有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差异,而且还有古今差异。在周代的黄河流域,梅树无处不有,在《诗经》中多次咏到梅,到了两晋南北朝的寒冷时期,梅树在那里消失了。

(2)、天气如果先下的是毛毛雨,那么肯定雨不会下大;如果在降雨过程中最后下毛毛雨,估计会出现连阴天。

(3)、由于富含冰晶的卷层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兆,所以当出现日晕和月晕的现象时,通常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发生改变,会有风雨降临。

(4)、原平这个县级市,其实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共有18个乡镇、520个村。自古以来,“东山摇钱树,西山聚宝盆,中间米粮川”,就是对这块地域经济状况的特色描写。

(5)、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我市大部分地区一般会下一些小雨;重阳期间如果无雨,九月十三日前后很可能会下雨;如果九月十三也不下雨,说明这个冬天可能雨水就很稀少。

(6)、(物候知识):因为雨前必定闷热,而蝉闷热时候就会越叫越凶叫

(7)、感动在春城——2020常德市市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纪实

(8)、考试技巧|2021高考地理非选择题提分策略

(9)、福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  )

(10)、古时候没有钟表,通常把一根针别在窗棂上,测看日影移动到第几根窗棂,来估量时光寒来暑往。

(11)、深耕能熟化土壤、保水、保肥、减少杂草、消灭病虫。深耕利于根系下扎防止倒伏,据测定小麦、油菜的根90%分布在30公分土层内,大豆的根75%分布在40公分土层内,棉花的根80%分布在33公分土层内,红薯的根90%分布在26公分土层内,深耕每增加一寸,耕层内的根系能增加10%。深耕后要及时耙透、耙平,否则墒情容易挥发,就象蒸馍时跑了气那样(馍不易蒸熟)。作物施肥后墒情不足,要及时浇水,常说肥随水走,以水调肥,无水庄稼没法吸收肥料,反而易造成肥害,就会出现“光施肥不浇水,庄稼渴的撅着嘴”。

(12)、  夏日连阴天里,如果发现蜘蛛在墙角编织新网,说明天气要晴,雨水即将过去。

(13)、头伏在公历7月中旬,胡萝卜该种了。7月下旬—8月上旬(二伏)是种芥菜的时候。8月8号立秋,秋后有一伏,数罢三伏为8月中旬,许昌地区种白菜的最佳时间为8月15—20日。如白菜在三伏前播种,白菜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发生就会严重。8月25日以后播种抱心难,产量低,品质差。总之各种作物都有适宜播期,过早过晚就会“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14)、◎长到地里是野的,运到场里是伙的,存在瓮里是咱的,吃到肚里才是我的。

(15)、  蚊子叮人如果很凶猛,预示着天气还要出现连续降雨。

(16)、“燕子窝里垫草多,今年雨水特别多。”说的同样是这个道理。

(17)、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18)、  意思是说高温虽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是对农作物生长却是极为有利的。

(19)、  春天出雾很容易起大风,夏天出雾极易产生炎热天气,秋天出雾很有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冬天出雾一般会有雪降临。

(20)、  立春之后,下一场春雨,气温就会慢慢升高一些;立秋之后,下一场秋雨气温就会低一些。

(1)、晴天,天高气爽,气流上升,鸟类易在高空飞翔。阴雨天到来前,气流下沉,天气闷热。鸟儿、昆虫(如蜻蜓、蒙虫等)难以高飞。蚂蚁搬家,蛇出洞、水缸出汗、蛤蟆叫等出现的异常现象都是大雨到来的前兆。

(2)、知识归纳|区域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点背诵口诀,有图有技巧!

(3)、根据气象学原理分析,东北风一般发源于北方海洋洋面,是冷的气流,虽然风中所含的水蒸气较少,但它在南下过程中,与南方暖湿气流结合,形成对流,因而会出现降雨。如果东北风持续不停,则雨水也一直会下个不停,这就是“东北风不倒,还嫌雨少”的道理。但据笔者长期观察统计,我市刮东北风降雨的机率还是比较低的,一般在15%左右。

(4)、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5)、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  螳螂乱飞,有阵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6)、小麦收获后,秋作物要抢时播种,据试验玉米播种每推迟一天减产2%以上。所以有一早三分壮,一晚三分薄,五黄六月争回楼之说。

(7)、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8)、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9)、  特别干旱的季节,即使刮东南风或东北风,天气也不一定会下雨;雨涝的季节,即使刮西南风或西北风,一时半会也不会晴天。

(10)、◎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个油盐针线钱。

(11)、  俗语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12)、  夏天如果先打雷,即使有雨也是阵雨,雨量一般不会太大。

(13)、400、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14)、  2早上刮南风,晚上转北风,明天不下霜,一定会很冷。

(15)、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6)、物候与农业(以指示作物为指标预报农时)

(17)、战国 楚 宋玉《 风赋》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陊,谷以卑安。

(18)、在庄稼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需要养分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一旦养分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合适,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最大。如种子发芽后对磷的需求特别强,此时缺磷,以后大量补施,也挽回不了苗期的损失。如小麦苗期缺磷,会出现苗弱小,叶色红,分蘖少,次生根少,冬前培育不成壮苗,以后就是加倍补施也难以弥补。另外庄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肥最多时期。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大部分追肥应在这个时期施用,从而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率,不同的作物需肥最多的时期也不相同,如小麦在拔节—抽穗期;玉米在拔节—抽穗前;棉花在现蕾后;西瓜在幼瓜膨大期,西瓜在结瓜前施氮肥过多易化瓜(受精后子房不膨大),要做到结瓜前控,结瓜后促,达到不徒长,不早衰,结瓜早,瓜个大;施肥施到劲头就是这个道理。“上粪一大片,不如一条线,千撒不如一点”。主要指追肥,不管玉米、小麦或其它作物在追肥时,把肥料撒到地表面,易挥发影响肥效(特别氮肥)。不如用楼窜施(一条线)或穴施(一点)。

(19)、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20)、《左传 僖公四年》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1)、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2)、1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3)、  意思是说下过雨之后出来的太阳特别毒热,像继母的心一样毒辣。

(4)、泥鳅跳,雨来到。泥鳅静,天气晴。青蛙叫,大雨到。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柱石脚下潮有雨。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5)、与谚语“西风不过晌,过晌成成长”意思相近。

(6)、谚语,是随处散落在经典里的珍珠,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经典。2011年5月,上海谚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陕北民谚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对这两种云进行比较,黑头云不如白头云发展旺盛,因此一般不会下雨,只刮一阵风,所以叫黑头风。但如果黑头云发展旺盛,逐渐变成白头云,便可以造成强烈的雷雨天气,所以叫白头雨。

(8)、众所周知,正月一般是不会打雷的,但是如果正月出现了雷闪现象,预示着节气反常,这一年里有可能会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农作物正常收获,继而影响农人们的家庭生活,最后导致一部分人不得不靠偷盗营生。

(9)、  “黑头”与“白头”是针对两种云彩的颜色来说的。黑头是浓积云的一种,白头是积雨云的一种。这两种云彩常在夏天出现。黑头云,云底平,顶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阳光,使云底和云顶显得浓黑。白头云顶部凸起,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垂直发展的很快,云层越来越伸高,云顶扩散,发展非常旺盛,不久就占据了大部分天空,云顶是冰晶结构,所以呈白色。 

(10)、“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裂石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1)、田间管理的内容较多,特别是秋作物,如中耕、锄草、施肥、间苗、定苗、浇水、培土、整枝打叉、病虫防治等,管理不及时就会减产。确实有“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锄头有水,锄头有火,锄头有肥”。这句话听着矛盾,但很有科学道理,因为在地面上,水总是往低处流,但在土壤中,水是沿着土壤微粒之间的微细空隙上升的,升到地面就慢慢蒸发了,天旱时通过中耕,切断了土壤中的毛细管,水升到锄松的那一层,便不再上升,这样就保住了土壤中的水分,所以说“锄头有水”。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分过多,中耕能让表层土疏松,又能切断土壤中的毛细管,使下层水不易上升,表层土也就容易干了,所以说“锄头有火”。中耕能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活化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促进作物根部吸收水、肥能力,所以说“锄头有肥”。

(12)、高考地理|2020全国1卷地理部分详细解析

(13)、  早晨突然上雾,预示是个无雨的好天气,可以放心地洗晒衣物。

(14)、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齐倒。

(15)、(意思是,秋分过后水稻如果还没有长出来,收成就不会很好,还不如割掉喂牛。)

(16)、玉米能吃能干。是指玉米需肥量多,增产潜力大。据统计,美国2002年最高单产1850公斤;河南浚县2007年最高单产1065公斤。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2007-2009年,全村1000亩玉米平均单产700公斤。河南省1949年到2007年,面积由1393万亩发展到418万亩,增长了近3倍;单产由48公斤提高到36公斤,增长了9倍。可见,玉米只要选好品种,施足肥料,及时管理增产潜力大有可挖,确实是能吃能干。

(17)、  农历五月的季节刮南风,很容易带来雨水,指雨水特别多。六月刮南风,极易造成炎热的天气,指高温。

(18)、昼夜颠倒,四季失序,在古代被称为不祥之兆。我国先民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与人是会发生感应关系的,人若不敬不孝,逆天而行,天就会随时随地给予人奇灾异祸,让你尝尝“火流邑、大风飘屋、折树木、地草夭、冬雷、草木夏落、秋虫不藏、宜死者生、宜蛰着鸣、多螣(teng)羀(liu)虫、六畜不番、民多夭死”的悲苦滋味。这个天,指的就是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哲理,旨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如果无限制地破坏大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气候就会反常,自然灾害就会加剧,干旱、洪涝、冰雹、沙尘暴、雾霾甚至地震等毁灭性的灾害就会接踵而至,受害的人就会增多,由富转贫的人生活就会没有着落或受到影响,他们就会依靠偷盗或抢劫来维持生活,所以说,“正月打雷,遍地是贼。”说的就是这层涵义。

(19)、小麦生长的好坏,产量高低与播种基础有密切关系。只要深耕细耙,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就会有好收成。如河南省1949—2009年建国50年来,小麦平均单产由5公斤增长到375公斤,增产了82倍。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1100亩小麦2007—2009年,连续三年平均单产突破600公斤,10亩攻关田单产达68公斤。建国50年来小麦品种进行了8次更新换代,化肥从无到有,从施用农家肥,到单质氮肥,又到现在的复合肥和配方肥。为小麦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20)、  燕子如果飞得很高,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是以晴天天气为主;燕子如果飞得很低,预示可能雨天到了。

(1)、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   螳螂乱飞,有阵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2)、比如闽西客家用“桐叶能包蛋,就能断霜雪”,“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物候现象来反映春天来临的迟早;用“田鸡”(一种蛙类)的鸣叫表示要到春耕插秧季节,而大雁南飞又表示秋天来临。同时利用动植物对时令节气的反映来预测未来天气,如用动物的有“鸡早(宿)晴,鸭早(宿)雨”,“狗食水,要下雨”,“雨蛙叫,风雨到”,“大水蚊扑灯,将有大雨淋”,“雨中蝉儿叫,就要天晴了”,“蚊聚堂中,不雨也风”,“红圈(蚯蚓)滚沙有雷雨”,“蚁公搬家有雨”,“塘里鱼打花,日日有雨下;塘里鱼咆(浮)头,有雨唔妹愁”,“籁卡(蜘蛛)结网齐,落雨还爱等;籁卡结网破,落雨落唔停”,“大蛇出窿有雨落”,“猪拤(含)草,寒流到”,“燕子低飞雨,高飞晴”,“鹅叫风,鸭叫雨”等等。植物方面表现的有“铁线草发白,要落雨”,“新竹高过老竹尾,来年做大水”,“春上(天)桃花向上开,雨水少;向下开,雨水多”,“桐子花初开时,赤色主旱,白色主涝”等等。

(3)、第11题,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使树叶呈黄色。选项所列4个城市中,武汉的纬度最高,降温最早且气温最低,位于图中日期等物候线以北,因而是11月28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43句物候农谚语句(关于物候的农谚及其物候知识)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