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9句笛卡儿说过的名言是什么(笛卡尔的经典语录)

笛卡儿说过的名言

1、笛卡儿说过的名言有哪些

(1)、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糸此西飞之白日。——李白

(2)、人们与外界交流,劳作营谋,兄弟友谊,男女爱情,夫妇媾合,等等,无一不是建立在“信”字上的。甚至日常生活,举手投足,掉臂咳謦,都与“信”字有关。道理上讲,如果一个人不信任自己手臂时,即便没有生理病变,手臂亦将形同残废。

(3)、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4)、与“信”字相近之字是“念”字。“念”字从“今”,从“心”,即言当下之心。故言“信念”者,即言指当下内心所信者。

(5)、实在说来,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世界名人名言录》

(6)、7×7个圆点等距离排列着,想要藉由连接这些圆点画出一个十字型,如下图A、B都是其中一种画法:

(7)、仅仅是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注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8)、读出色的册本,有如和过来最出色的人物促膝扳谈。

(9)、举如,今天社会中常见有冒充乞丐者,骗人怎么残疾,怎么失学等,除人们被骗钱财之外,真正殆丧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忠信”。人们或因此不再互相信任,不再扶困济贫。

(10)、表面上看,阿奎那提供了三种理由,说明“他之所是”是上帝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比上帝更合适的表达。第一是由于它的意思,因为它不表示任何特殊的形式,而只表示是(esse)本身。第二是由于它的普遍性,因为其他任何名字都要么不太普遍,要么至少会增加一些细微的意义差别,这样就会限制或确定原初的意义。第三是由于它的时态,因为它是现在时,而上帝恰恰既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但是实际上,这三种理由不过就是一个理由:用“是”来表达,乃是最普遍、最没有限制的,而这恰恰符合上帝的性质。

(11)、如果按照上文的理解,笛卡儿关于上帝存在的表达应该是“上帝是”。但是我们看到,笛卡儿除了谈论“上帝是”以外,还明确地谈论“上帝存在”。不同之处在于,他一般不大问“上帝是什么”,而总是肯定“上帝存在”,并借助上帝的存在来论证“我”怎样怎样。这里,我不探讨笛卡儿是如何论证上帝存在的,他的论证对不对,有没有道理。我的问题主要是:“上帝存在”与“上帝是”有没有区别。

(12)、也就是说,所有的人恆久以来都是有“疑”的,怀疑是永在的。

(13)、起誓是很严重的行为,不到关键时刻不要随便起誓。每个官员应能立下保证,保证自己不说谎话。

(14)、为了理解笛卡儿的思想,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康德关于上帝存在的一段著名论述:

(15)、当感情只是劝咱们去做能够缓行的事的时候,应当克制自我不好立刻作出任何决定,用另一些思想使自我定务必神,直到时刻和休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定下来。

(16)、而“信”字本义,从文道字原之见,即指月信。日、月昭明经天之信,决定可靠无变动者也,如此方可名之为“诚信”。故一旦谈及“信”,必不可有所疑也。有所疑者,即不可信也。而笛卡尔既为持“普遍怀疑论”者,照理即应是无信仰者。其实不然,笛卡尔却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

(17)、万物非主,唯有真主。莫哈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18)、应该说,笛卡儿的这段话是非常清楚的,不会产生什么歧义。如果它的意思是连贯的、一致的,那么第三句话应该是前两句话的继续,即仍然是要说明“我是某种东西”。在这种意义上说,“我是”应该是一种省略的表达,省略了“是某种东西”后面的成分。我以为,这样的理解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能不能令人信服,似乎还需要论证。也就是说,即使按照上下文可以理解笛卡儿是从一般的“我是某种东西”过渡或抽象到“我是”,我们还要找到足够的证据说明,笛卡儿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省略或抽象。其实,这样的论证在笛卡儿的著作中是不难找到的。同样是在谈论我是什么的时候,笛卡儿说:

(19)、怀疑即意味着思想。思想永不停止地游走着,所以怀疑亦即永在。

(20)、当豪情只是劝我们去做可以缓行的事的时分,该当抑制本人不要立即作出任何判别,用另一些思惟使本人定必然神,直到工夫和歇息使血液中的心情完全安宁上去。

2、笛卡儿说过的名言是什么

(1)、当感情只是劝咱们去做能够缓行的事的时候,应当克制自我不好立刻作出任何决定,用另一些思想使自我定务必神,直到时刻和休息使血液中的情绪完全安定下来。

(2)、▲图片二《孔子圣迹图》所載(忠信济水)来源:网络

(3)、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4)、1637年,用法文写成三篇论文《屈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并为此写了一篇序言《科学中正确运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论》,哲学史上简称为《方法论》(Discoursdelaméthode)(1637)。

(5)、而当我在此时此刻,能真正的听见、看见、思考,我才能够真正的活在当下。

(6)、《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7)、1621年笛卡尔退伍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在1622年,时年26岁的笛卡尔变卖掉父亲留下的资产,用4年时间游历欧洲,其中在意大利住了2年,随后于1625年迁住于巴黎。因为在当时的法国教会势力庞大,不能自由讨论宗教问题。

(8)、而十松以为,笛卡尔最重要的贡献应该是他所建立的一种思考模式,有四个原则:

(9)、笛卡儿从怀疑出发,包括怀疑各种感觉,进而谈到总有一些东西不能怀疑,特别是进行怀疑的“我”是不能怀疑的,由此得出“我思故我是”这条哲学中的第一原理。罗素说这一思想是“笛卡儿的认识论的核心,包含着他的哲学中最重要之点”(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87页)。一般来说,笛卡儿这一命题主要强调的是思考或思维活动:由于我进行思考,我才怎样怎样。因此,讨论笛卡儿的思想,似乎主要应该探讨他关于“思”的论述才对。在西方哲学著作中,一般也是这样做的。当然,这样的探讨,并不是像看上去那样简单,比如关于这里的“故”究竟是不是推论,就是有不同看法的。(参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0-72页)但是,无论怎样,探讨思考总是要与是相联系的,因此,本文的讨论虽然主要不集中在关于思考的问题上,而集中在是这个问题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10)、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并为欧洲的“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11)、比如,1+1=此确定无疑。因此推之知,加99次后即可得100这个数值。前提充分可信,步骤也无问题,结论自然即充分可信。

(12)、恐惧的主要原因是惊奇,摆脱它的最好办法是临事先思考,并使自己对所有不测事件(惊奇是由对它们的害怕引起的)有所准备。

(13)、故而,所有的信仰都是要经历过考验的。无论是笛卡尔“世界上唯一无须怀疑的事情就是‘我在怀疑’本身”,带有“普遍怀疑”的信仰,还是宗教徒们的祈祷上帝或安拉保佑等,或佛教徒之参禅或念佛,其实都一样。

(14)、最后主人女朋友一声尖叫,那些偷东西的坏人吓的逃跑了,倘若没有小猪,可想这家晚上肯定会遭贼,但结果小猪却被主人和主人的女朋友送走了,最后的最后主人的女朋友看到监控录像,哭了,知道自己冤枉了小猪,决定晚上就去接回小猪。

(15)、Source:语录ONE,百度百科,MBA智库百科

(16)、《从小镇青年到亿万富豪,Airbnb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的成长史》

(17)、而纯善纯信,至真至美,亦只在柏拉图式的理想国①才有可能会存在。

(18)、从文明的要素言,其实即与觉知性和推演有关。

(19)、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的谈话。

(20)、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

3、笛卡尔的经典语录

(1)、所以说。笛卡尔很经典的名言,道出了许多人的最大危害,一针见血,很现实!大家对这段名言有什么新的看法?或是更高的见解呢?不妨说出你的想法,在下方跟大家一起讨论吧!或是觉得这句名言值得让更多人看到,不妨动一动你的手指,分享点赞收藏下,这也是启路文学最大的动力!

(2)、1740年,巴黎才解除了禁令,那是为了对当时在法国流行起来的牛顿世界体系提供一个替代的东西。

(3)、讨论笛卡儿的思想,即使仅仅讨论他的“我思故我是”,以上论述也是不够的,大概至少还要探讨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才行。《沉思》除第3章和第5章专门论及上帝的存在外,其他各章均有一些论述。因此,笛卡儿与上帝相关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他的“我思故我是”这一思想,乃是非常值得参照和思考的。

(4)、意志、悟性、想像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作用,全由思维而来。

(5)、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6)、1618年11月10日,他偶然在路旁公告栏上,看到用佛莱芒语提出的数学问题征答。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并且让身旁的人,将他不懂的佛莱芒语翻译成拉丁语。这位身旁的人就是大他八岁的以撒·贝克曼(IsaacBeeckman)。贝克曼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有很高造诣,很快成为了他的导师 。4个月后,他写信给贝克曼:“你是将我从冷漠中唤醒的人……”,并且告诉他,自己在数学上有了4个重大发现。

(7)、《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受到的诱惑还不够大:伯特兰·罗素的魅力一生和155条哲理名言》

(8)、《硅谷人脉王,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的创业史和16条人生经验》

(9)、在这段话中,被我加上黑体的几句话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第一句“难道我不是什么东西吗”,这是笛卡儿从怀疑出发,提出了一个不能怀疑的问题。当然,这还仅仅是一个问题,还不那样确定。第二句“只要我思考我是某种东西,他就绝不会使我什么都不是”,这是对第一句的一个正面回答。而且,这是在考虑了上帝的因素之后做出的回答,因此是非常肯定的回答。也就是说,我是某种东西,即使上帝也不会否定的。第三句“我是,我存在”,这是一个必然真的命题,它是从第二句得出来的。这里的“必然真”显然是借助了上帝的力量。我们只求理解他的意思,不考虑其论证的合理性。

(10)、▲图片五清代画家绘(孔子课徒图)图源:网络

(11)、此外,我们过去一直把笛卡儿这句名言翻译为“我思故我在”,因而也很自然地理解为:由于我思维,因此我存在。这样,笛卡儿的思想就是强调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而且强调精神先于物质。这里,一个显然的疑问是: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如何能够思考呢?人们会感到奇怪,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像笛卡儿这样的大哲学家怎么会出现问题呢?在这种意义上说,我们探讨对这句话中是的理解,即这里说的究竟是是还是存在,是非常有意义的。

(12)、意思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因为当我怀疑其他时,我无法同时怀疑我本身的思想”。

(13)、勒内·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的图赖讷(现笛卡尔,因笛卡尔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14)、这里,笛卡儿明确阐述了他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思想是与我不可分割的属性,从而正面论证了思维的重要性。然而十分显眼的是,虽然他在这里再次提到上述引文中的第三句话,但是却明确强调“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并且进一步问“是一个什么东西”、“是什么”等问题。如果我们接着笛卡儿的论述往下走,就会看到,他还不断地在问:“我究竟是什么呢”(同上书,第27页),“什么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呢”(同上),并且通过自己的论证说明“比以前稍微更清楚明白地认识了我是什么”(同上书,第28页)。在这样的背景下,难道我们还能够说,笛卡儿谈论的是存在吗?我认为,笛卡儿主要谈论的乃是是,存在乃是关于是的一种解释,一种引伸的说法。用它来理解是,固然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笛卡儿主要是谈论思考,因而谈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对“我是某种东西”的理解,因为这是人们最直观、最简单、最经常的思考方式,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

(15)、我的尽力肄业没有失掉此外益处,只不外是愈来愈觉察本人的蒙昧。

(16)、IsaacBeeckman    Source:Google

(17)、引文1:可是我怎么知道除了我刚才断定为不可靠的那些东西而外,还有不能丝毫怀疑的什么别的东西呢……难道我不是什么东西吗?可是我已经否认了我有感官和身体……难道我就是那么非依靠身体和感官不可,没有它们就不行吗?可是我曾说服我自己相信世界上什么都没有,没有天,没有地,没有精神,也没有物体;难道我不是也曾说服我相信连我也不存在吗?绝不是这样;当我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是可靠的。可是有一个我不知道是什么的非常强大的、非常狡猾的骗子,他总是用尽一切伎俩来骗我。因此,如果他骗我,那么毫无疑问我是;而且他想怎么骗我就怎么骗我,只要我思考我是某种东西,他就绝不会使我什么都不是。所以,在对上面这些很好地加以思考,同时对一切事物仔细地加以检查之后,最后必须做出这样的结论,而且必须把它当作确定无疑的,即我是(Egosum),我存在(egoexisto),这个我常常说出或在心里想到的命题必然是真的。(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3页。其中几处有修改,参见Descartes:Meditationen,FelixMeinerVerlag1972,S.Descartes:MeditationesDePrimaPhilosophia,LibrairiePhilosophique,J.VRIN,1978,p.25)

(18)、以人性自私贪婪所决定,如果没有誓言约束,一旦拥有了权利,便一定会贪赃枉法。而誓言是所有信用等级中最高者,一个社会如果对誓言都可以像孔子“过蒲背盟”那样,轻易找个理由背弃之,则全体社会之败坏即一定在所难免。而那种维持社会暂时的稳定,亦只能是基于暴政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和恫吓。

(19)、所以,只要是有心灵觉知者,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在分别意识(或潜意识)之中的。即便是在睡梦或昏迷(眠位),潜在的意识分别还依然存在。所以,无论是深睡或昏迷者,终究还是能被外界刺激唤醒的。区别于失念的状态,佛教说的“现量境”是某种境界,是清明的,而非无记或失念的,所以称“现量境”。但这样的境界,对于所有人来说,应该都是从不曾体验过的。

(20)、在笃信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人们眼里,笛卡尔却有一个致命的把柄被人抓在手里,那就是他那句回荡了几个世纪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4、笛卡尔说的话

(1)、“我思故我是”这个命题强调的是“思”,涉及到“是”,而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上帝存在的讨论。如果没有任何哲学背景知识,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笛卡儿要使用“我是”这样一种方式来讨论他想强调的“我思”?探讨“我思”和“我是”,为什么要涉及关于上帝存在的讨论?这是因为,“我是”的核心不在于我,而在于是,而这个是恰恰就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形而上学乃至哲学的核心问题。而上帝存在,则是中世纪神学和哲学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因此,笛卡儿的“我是”并不是随便说的。他的这个命题以及相关的探讨,是围绕着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进行的,同时也反映出中世纪哲学的强大影响和继续。

(2)、当我能够真正的思考,我就真正的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3)、深层的系念,坚固的信仰,即能让人心灵得到拯救,这才重要!而《普门品》所言临当被杀害时“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意义亦正在此。至于观世音菩萨称“灵感观世音”,具体讲灵感感应究竟怎么回事?即不太好说。佛经中与此等处,说得最多的是所谓“不可思议”。

(4)、故而,一个人真正信佛者,在生命行将结束,思想意识变得很微弱时,依然这样相信和接受,即称之为“信坚固”者,加之潜意识中已获得持戒(佛教内称“戒体”,即很坚固之持戒心念),更重要的是得到所谓“皈依”,即对佛陀的依靠和归投,这样的人方能获得究竟的解脱(慧解脱),进入所谓“无余涅槃”的境界,不生不灭,永远超出生死轮回的苦难。

(5)、笛卡儿把他的机械论观点应用到天体,发展了宇宙演化论,形成了他关于宇宙发生与构造的学说。他认为,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而不只是从已有的形态来观察,对事物更易于理解。他创立了漩涡说。

(6)、《头号玩家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不老的电影织梦者》

(7)、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8)、笛卡尔生世曲折坎坷,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倍受各种辛酸苦楚,但他对人类文明所作贡献却是巨大的!各种方面,哲学、数学、物理,一般认为他最主要是在解析几何方面。最著名的即所谓“心型曲线”(笛卡尔情书),函数:

(9)、也就是说儒家所讲的“信”是可以让位于“仁、义、礼、智”的,故儒家所说的这种“信”自然会在所谓“权衡利弊”之后打折扣的,故儒家之“信”其实即非纯信也。

(10)、行动十分迁腐的人,只要始于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11)、笛卡儿在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他引入了“思(考)”这一概念,并使它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从而开创并形成了认识论的研究。他的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他的名言Cogito,ergosum。这句话的英译是Ithink,thereforeIam,德译是Ichdenke,deshalbichbin,而汉译一般是“我思故我在”。按照我的理解,笛卡儿的这句话,英译和德译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汉译却有问题。它的正确翻译应该是:“我思故我是”。在本文中,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注:这是继关于海德格尔、巴门尼德、亚里士多德之后,我进行的又一个案例研究。这里有许多背景思想没有展开,但是读者可以参见那些研究。参见王路:《“是”、“是者”、“此是”与“真”——理解海德格尔》,载《哲学研究》1998年第6期;《巴门尼德思想研究》,载《哲学门》2000年第1期;《“是”、“所是”、“是其所是”、“所是得”——关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几个术语的翻译》,载《哲学译丛》2000年第2期;《“是”还是“存在”——读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载《哲学译丛》2000年第3期。)

(12)、一般说来,人们会说笛卡尔是一个普遍怀疑论者。区别于苏格拉底的“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笛卡尔的普遍怀疑论覆盖层面更广泛。如果苏格拉底的质疑是针对以往知识或教条的否定,而笛卡尔则将其做了无限的拓展,以至于说,只要思想存在,即意味者怀疑存在。

(13)、一个做事情的人,他时刻都是在准备着,机会来了他就如接球一样,会去接住。而没有准备好的人,或是有足够条件和身手接球的人,看到球来了,却不选择去接,要犹豫一下,这是什么球?

(14)、古印度梵天外道说的“梵我一元”,将世界的本体归结于一个至高无上的,不具任何形式和属性的“梵”,有点与笛卡尔的信仰类似,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超然主宰者,然后有从属或从其出生之万有。唯笛卡尔将一切万有归结于“心灵”和“物质”之二元。

(15)、简单地说,笛卡儿省略“是”以后的东西,乃是因为它们会涉及许多非常麻烦的问题,而且,它们并不是笛卡儿主要想回答的问题,“思”才是他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这里,与思(考)相关的主要是思考“我是某种东西”,仅此而已,而这一问题的抽象就是“我是”。所以,完全可以肯定,引文1中第三句话的的确确是前两句话的继续,因而是它们的省略或抽象表达。

(16)、1岁多时母亲患肺结核去世,而他也受到传染,造成体弱多病 。母亲去世后,父亲移居他乡并再婚,而把笛卡尔留给了他的外祖母带大,自此父子很少见面,但是父亲一直提供金钱方面的帮助,使他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追求自己的兴趣而不用担心经济来源问题。也因此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

(17)、1628年笛卡尔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在此期间,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致力于哲学研究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

(18)、《股神幕后的超级智囊:查理·芒格的35个人生信条和10本最爱读的书》

(19)、《电商之父杰夫·贝索斯简史:鲜为人知的9件趣事,15条经典语录和12本必读书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79句笛卡儿说过的名言是什么(笛卡尔的经典语录)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