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介绍
1、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有哪些
(1)、B.鬈(quán)发 穹(qiónɡ)顶 禁锢(ɡù) 酒肆(sì)
(2)、在梳理内容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整体概括:文章写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哪方面?(肖像)。其次,教师让学生进行很短概括:第一段是写须发特点——脸庞多毛;第二段是写面部轮廓;第三段写面部表情。
(3)、((苏)瓦·布尔加科夫著《托尔斯泰的最后一年》新华出版社P234-235)
(4)、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5)、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6)、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7)、((苏)瓦·布尔加科夫著《托尔斯泰的最后一年》新华出版社P12)
(8)、(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列夫托尔斯泰)
(9)、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10)、(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11)、终于发生了!……近来大家谈得很多的那件事情,几乎每天都在期待着的那件事情,许多人那么希望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做的那件事情终于发生了:托尔斯泰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出走了,无疑是永远离去了。
(12)、(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列夫托尔斯泰)
(13)、然后从这些文字中概括托尔斯泰的人物形象。学生能够在字里行间找到关于托尔斯泰“丑”的描写,也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作者对他高度赞美的语言,在这些看似矛盾的语言中读出多重人物形象,并顺势讲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14)、D.甲胄(zhòu) 粲(càn)然 涟涟(lián) 广袤(mào)
(15)、崎岖qí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16)、(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17)、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来自于他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他又用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18)、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
(19)、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他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等。
(20)、托尔斯泰34岁的时候,和17岁的妻子结了婚。从此,将全部时间用在文学创作上,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世界名著。
2、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最亲近的人们之间的仇恨,非常遗憾,实在太深了。
(2)、生活在世袭贵族家庭,他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以说他的童年是美好的。幼年的他活泼顽皮,又多愁善感,喜欢幻想,而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能深切地感知到快乐和忧伤,特别是当看到善良的家仆过得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幼小的心灵萌生出愧疚和自责。这种感情贯穿了他的一生,在文学创作时,他一直以此为标准,进行自我剖析。
(3)、蒙昧mèi:①不懂事理,愚昧;②没有文化以前的原始状态。
(4)、(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5)、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6)、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7)、(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8)、“不能这么说,他们来只因为人们在谈论我,我已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嘛。至于我这个人是怎么一回事,与他们是毫不相干的。我今天就写了,这些人过的是动物般的生活,他们仅仅热中于满足肉体的需要:性欲、食欲。这就是他们追求的全部目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人们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他们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9)、(第6~9段) 。
(10)、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抱怨列夫·尼古拉耶维奇,说没有他就活不下去,她一定要死。天快亮时她对我说,没有比她更痛苦的了;她既觉得自己对不起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又觉得自己现在要干什么都孤立无援。
(11)、应该怎么办,做什么、寻找什么出路来摆脱已造成的绝境?这就是托尔斯泰从八十年代开始当他的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后所不断思考的问题。一八八五年他写信给契尔特科夫说:“我心乱如麻,但愿一死,也想到各种出走的计划,或者甚至利用自己的地位去彻底改变整个生活。”这封信的最后几行悲怆的话,反映出托尔斯泰悲剧的全部深度和他的全部痛苦:“难道我不得不就这样死去,不能离开这个我现在每时每刻都被迫在受煎熬的疯狂的不道德的家,哪怕生活一年吗;难道不能哪怕再过一年人的理智的生活吗,就是说,生活在农村,而不是在贵族老爷的庭院里;在茅舍,在劳动人民中间……”
(12)、革命家列宁对于托尔斯泰的评论,真可以说是与托尔斯泰的本质相符,并令人有共鸣之感。概括地说,托尔斯泰叫人们要回归真实的基督教精神。
(13)、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4)、①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15)、这篇课文节选自传记作家茨威格的《三作家》,主要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16)、从穿戴、职业、社会角色三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普通平凡。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17)、过早的把他们公诸于世可能会触及这些事件某些参与者尚未愈合的伤口,无意中给他们带来痛苦.
(18)、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带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有什么不合适”。
(19)、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并体味其作用。
(20)、“那有什么办法呢,既然他们存在,只能容忍他们!当然啰,假如不存在这些人,那就更好了……”
3、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课文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运用明喻和夸张来描绘托翁的目光是为了体现其目光的敏锐与犀利,具有准确而深刻的洞察力。
(2)、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 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用马刺刺马,旋风似地向前跑去。当好奇的人群已完全从视野消失以后,我们才缓缓地沿着公路走去。
(4)、《穷人》写于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及封建农奴制一步步的土崩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统治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一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沦丧;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得到的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5)、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6)、其时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总是反复地说,她一定要找到别的自杀办法。
(7)、“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8)、(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9)、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10)、“他简直是野兽,没有比他更残忍的了,他是存心要害死我。
(11)、(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列夫托尔斯泰)
(12)、⑥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13)、(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14)、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而且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无限憧憬和赞美之情。
(15)、(4)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16)、“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17)、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18)、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
(19)、(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20)、后来,托尔斯泰的思想又发生了转变,他突然间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著名的“阿尔扎马斯的恐怖”,于是他积极去寻找答案,寻求解决的办法,最终他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想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了另一部代表作:《复活》。
4、列夫托尔斯泰阅读题及答案
(1)、水车,为了把粉磨好,是必要的。人生,为了让生命灿烂发光,是必要的。《人生论》序所有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而求生存。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幸福的欲望,那么这个人可能是不知道自己所以生存的意义。也就是说,入如果没有追求自身幸福的想法,根本谈不上什么人生。对所有的人来说,所谓生存,就等于追求幸福与获得幸福。因此,追求幸福与获得幸福,当然也就等于人生。《人生论》第一章
(2)、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3)、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4)、本文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5)、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6)、列夫·托尔斯泰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文章以此为题,既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7)、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8)、他用极其严正的写实主义来揭穿所有的假面于世人,但另一方面却又宣扬世界上最丑恶的事物之一宗教,并致力于让基于道德信念的祭司来取代官僚的祭司,亦即致力于养成更加洗练、难以对付的祭司。然而,托尔斯泰的见解与教条之中的矛盾,并非偶然。那是反映一八六一年的农奴解放之后,充斥于俄罗斯人生活中的矛盾状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68句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