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论语原文及翻译
1、孔子语录(论语)
(1)、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⑴)子:***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
(5)、又如《子张篇第十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6)、不亦说乎 ( )通( ),意思是( )
(7)、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8)、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没,听的时要思考听清楚了没,待人接物时,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样貌是否恭敬,说话时要想想是否忠实,做事时要想想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难时要想着询问,气愤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见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于义。”
(9)、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10)、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11)、(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12)、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13)、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4)、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15)、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必定能听到这个***的政事。这是老师主动打听的,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才得以了解的。老师了解国情的办法,也许跟别人的办法不同吧?”
(16)、译文: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17)、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1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9)、子:***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20)、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2、孔子论语经典100句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成为老师的."
(3)、(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6)、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7)、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9)、译文: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和气。先王的治国之道,就是这一点好,因为大事小事都用礼,还是有用不到的地方。不过,明白和气的好,因而总是一团和气,却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1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12)、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3)、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4)、(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5)、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16)、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7)、7子夏1)曰:“贤贤(⑵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孔子语录注释《论语》十则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3)、8子曰:“君子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5)友不如己者过(7)则勿惮(8)改。”
(4)、“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5)、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试译:有人请教禘礼的学问。孔子说:“不晓得。也许对于明白人来说,要想掌握天下就像看这里一样吧?”一边说,一边指着他的手掌。
(8)、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9)、试译:孔子说:“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12)、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3)、译文: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5)、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16)、(2)三省:省(音xi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17)、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句子大全/,可以为师矣。(《为政》)
(19)、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20)、六言六蔽可以理解为:仁而不知度,愚蠢;智而不知度,放荡;信而不知度,贼害;直而不知度,绞伤;勇而不知度,祸乱;刚而不知度,狂傲。此为孔子提出,旨在防止偏才的失误。
4、孔子论语经典语录
(1)、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太平时,就聪明,***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试译: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树”的道理。宰我回答说:“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让人战栗。’”孔子听后说:“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6)、译文: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译文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9)、5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2)、(⑴)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ing,指行为举止等。
(13)、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14)、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5)、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16)、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①,无莫也②,义之与比③。”
(17)、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③;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18)、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0)、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5、孔子语录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
(1)、1-4曾子⑴)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2)、译文: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3)、(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7)、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8)、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9)、“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89句孔子论语经典100句(孔子语录注释《论语》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