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76句古文名篇及译文(古文名篇五十字以上)

古文名篇五十字

1、古文名篇五十字左右

(1)、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2)、点评:本题不难,学生熟悉的句子,句子的意思好理解。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3)、读书,已然习惯了在夜间。虽无红袖添香,也无佳人相伴;不过一盏床头小台灯足矣!寂夜窗前,银辉洒落;一书相伴,便可祭梦远去。夜深无人,便吟几首唐诗蓦然上心。灯光下,翻开那本唐诗三百首。这书还是爷爷作礼物赠与我的,说是许多年前买的。看着泛黄的书页,想必年纪都比我大。翻开扉页,两行字亦刚劲飘逸;这想必是爷爷挥毫而作的吧!起初不知爷爷留我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古寒来"是何意。随着年龄的长大,起发顿悟其中道理——苦尽甘来。虽然才十几岁,却也历了不少事,更能体会苦尽甘来的不易与喜悦。

(4)、于是我进一步想到了教育。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这三百六十行,对人的天赋、气质、知识、才能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在教育培养的时候,也就要分门别类,因材施教,而不能一刀切。比如现在动不动就要求小学生背唐诗,背经典,好像恨不得人人都能背熟四书五经似的。但是,小学生长大了都去当诗人、都去当学者、都去当隐士吗?显然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7)、小题1:有明确的观点,能结合选文内容,说法合理即可。

(8)、试题分析:第一句,征:表现;色:脸色;发:发出;声:叹息声;然后;喻:了解。第二句,入:朝内;则:如果;法家:坚持法度的世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边境;无敌国:敌对的***;外患:外来的战患;国:***;恒:常常;亡:灭亡。

(9)、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0)、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11)、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2)、在上半学期我语文,数学较差。我和爸爸买了许许多多的书来看,增强我的作文水平。在数学这一方面,我也要认真学习,多做练习题。我一定要努力的读好这两科,争取提高。在下半学期,我每天早晚都必须听读英语,争取考100分。在下半学期,我为自己定下了目标:三科平均分90以上或班前10名。

(13)、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14)、点评:此题不难,是课内阅读,学习时教师有确实的讲授。做此类古文阅读题,首先要理解好文意和结构上层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概括出论点,对一些概念比如“正反论证”有清楚的了解。

(1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6)、第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17)、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18)、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19)、小题1:能,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而韩信少年时出身贫***,寄人篱下,受尽屈辱,特别是受到一少年的羞辱从其胯下钻过,但他懂得知恩图报,能屈能伸所以将来能担当大任。

(2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古文名篇及译文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这篇文章是苏舜钦遭受***上的沉重打击以后所作的。庆历四年(1044),进奏院祠神之日,苏舜钦作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循前例以卖旧公文纸的钱宴请同僚宾客。当时朝中的保守派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对宰相杜衍、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副使富弼等人力图改革弊政之举心怀不满。

(3)、原文: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4)、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人。贞元八年(792)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5)、小题2:⑴违背⑵通“弼”,辅佐⑶奋起,有所作为⑷通“横”,梗塞,不顺。

(6)、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8)、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

(9)、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10)、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11)、岁月悠悠,唯书独伴。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喧嚣返璞归真。在人生漫长而短暂的旅途中,在深沉的行囊里,在学校课桌里;家中书桌都会有某个角落属于自己的爱书!

(12)、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那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

(13)、而第三段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从辅政和御外患两个角度在与文意“人才重要”反方向“***缺乏人才必然灭亡”上论说的。

(14)、试题分析:“改”,即通过改正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人才;“作”,即有所作为;“喻”,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而得到重用发挥自己的才干。“成才”与“治国”是有关系的,人才培养的目是为了“治国”。

(15)、②原保山地委***杨善洲离退后独守荒山20多年,离世前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献给***。(2)死于安乐答题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16)、第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17)、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18)、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9)、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

(20)、第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3、古文名篇五十字以上

(1)、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词义要结合具体句子理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于”字的意思是“从”,A项“向”;B项“在”;C项“比”;D是“从”。

(2)、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只有经历艰难困苦,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客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到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会导致灭亡,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其相近的格言警句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

(4)、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5)、(2)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小题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题1:试题分析:此句是文中一组句式工整句子中的两句,注意不要将两短句写颠倒,“体肤”不要错写成“肌肤”,“乏”虽然笔画简单,但容易遗忘,“身”不要写成“生”。

(6)、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9)、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10)、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1)、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2)、晚上学习语文,数学各1小时,睡觉前,就听读英语。

(13)、不过固守死板,也不是什么好事哟!放下《唐诗三百首》不自觉看了一眼别的书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数百年。”写出来时代改变的必须来早,那边是创新。有何意义呢?倒不如将书里的道理实践起来,让它们“活起来”,以新的思维面对它,研究它,或许会发现许许多多好玩而新奇的事物,不知不觉不可以创造历史。以创新的思维去面对,或许就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哟!

(14)、书如一杯清茶,仔细品;口中的苦涩,舌尖的回甘;也许只有自己明白吧!

(15)、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16)、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7)、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有尽有。

4、文言名篇50字

(1)、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2)、小题1: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意思对语言精练即可)

(3)、小题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

(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李氏子蟠,年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由于当时***黑暗,这使他愤世嫉俗,于是躬耕自资,隐居简出。其间他有机会同农民广泛接触,当然便爱上了田园生活。《桃花源记》虽不是诗作,但也表现了一个诗人明朗清新、朴实自然的文笔。

(8)、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9)、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10)、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

(11)、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12)、《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1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

(14)、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5)、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16)、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76句古文名篇及译文(古文名篇五十字以上)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