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作品
1、沈从文作品萧萧
(1)、 同样以主角命名的还有《哈姆雷特》,《哈利.波特》 《瓦尔登湖》 以地方背景命名,故事背景穿插。
(2)、有人说《边城》像一个长卷。其实像一套二十一开的册页,每一节都自成首尾,而又一气贯注。——更像长卷的是《长河》。沈先生很注意开头,尤其注意结尾。他的小说的开头是各式各样的。《边城》的开头取了讲故事的方式: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小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样的开头很朴素,很平易亲切,而且一下子就带起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
(3)、寂寞是一种境界,一种很美的境界。沈先生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鸭窠围、杨家也是这样。静中有动,静中有人。沈先生擅长用一些颜色、一些声音来描绘这种安静的诗境。在这方面,他在近代散文作家中可称圣手。
(4)、沈从文,苗族,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他,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著述甚丰。
(5)、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6)、小溪,渡船。一位老翁披着深黛的蓑衣,把长篙一点,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
(7)、“到了冬天,那个坍圮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故事留下一个飘渺虚幻的憧憬便戛然而止了,而作者的哀怨、凄婉却仍在继续。沈从文先生只想让人认识到“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于目前堕落处”,给人“一种勇气同信心”,唤醒这个钢筋铁骨构筑的城市里一颗颗温柔的心灵。原来,沈从文先生就是那位撑篙的老翁,他轻巧地滑动着手中的笔,漾开思想的扁舟,无怨无悔地向远方漂去。
(8)、五四一代人步入中年晚年时,沈从文还是个“小伙子”。鲁迅1936年去世,沈从文时年34周岁。他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应该把《新青年》时代的“憨气”恢复起来。五四一代人,包括他自己在内,已经固化为一个特殊阶层,变得迟钝了。倘若多有两个乡下人,“文坛”会热闹一点。五年后,他在《“五四”二十年》中写道,纪念五四要从“工具”的检视入手。五四精神的特点是天真和勇敢,如今看来,唯有乡下人能“庄严慎重”地审视时代了。
(9)、全套20种,250多万字,收录沈从文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反映了沈从文一生的创作成就。
(10)、在选编上,不是简单采用浓缩法,而是打破原有的界限,根据内容重新编排组合成集。在结构形式上,采用作品加配文的全新体例,即在作品前配以与之相关的作者书信、日记、回忆录、演讲录等史料。这些史料不仅对了解和研究沈从文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而且使作品有所归属,表里透明。这种编法,已得到著名作家施蛰存先生的充分肯定,他认为仅凭这一点,别集的价值就高于别的沈从文文集。
(11)、“一个人生命之火虽有时必熄灭,然而情感所注在有生命处却可以永不熄灭。”
(12)、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响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甲虫气味大概还没有哪个诗人在作品里描写过!
(13)、烟波浩渺,小小的艒艒船在水面上动荡不止,但“绝不至于翻沉”。他将“有情”盈满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他从个体经验出发去容纳民族***的大命题,他于时代边缘进入历史深处,将自身汇聚进历史文化的不尽长河。
(14)、从50年代起,他撰写了《谈瓷器艺术》《古代镜子的艺术》《谈金花笺》《宋元时装》等文,极大地推动了杂文物研究。1981年出版的《***古代服饰研究》更是其集大成之作,至今仍被认为是该领域内的经典。
(15)、原创现代诗歌1-6首,150行以内。古体诗10首以内,散文诗最好三章以内,最多不超过六章。
(16)、然而,沈从文的文学世界并非唯美的桃源牧歌,正如他在《从文小说习作选》的序言中所说:
(17)、人类学家认为书籍的诞生与“火”有关。家园、故事、技艺等观念源于安全感,“炊烟”的升起,意味着人们开始熟练而安全地享用篝火。火能照明,取暖,还可以烹制熟食。文字是人类对居家感的确证,石刻岩画中多以水火或围猎场面为意象。一个被称为“家园”的地方,不仅是一幢漂亮楼宇,还意指着某种心灵状态。那是一个用火把“生的食物”变成“熟的食物”的地方,是孩子们可以在炉火边遐想的地方。用火点燃柴草,炉火就温暖家庭。围绕篝火与灶台展开的,是记忆和经验,是生火、拨火的技艺,它培养人的耐心、胆量和幻想的能力。巴什拉说,“我宁可旷一节哲学课,也不愿错过早晨起来生火”,他在《火的精神分析》中写道,拨火是一件耐心、大胆和幸福的事情。
(18)、散文集 《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废邮存底》、《烛虚》、《云南看云集》、《沈从文散文选》、《不知为什么忽然爱上你》等。
(19)、黄狗也写得很好。这条狗是这一家的成员之它参与了他们的全部生活,全部的命运。一条懂事的、通人性的狗。——沈从文非常善于写动物,写牛、写小猪、写鸡,写这些农村中常见的,和人一同生活的动物。
(20)、河下游约四里一个小土坡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祠堂前后有十几株老枫木树,祠堂前老枫树下,摆摊子坐坳的,是个弄船老水手。
2、沈从文作品的艺术特色
(1)、我对这个问题也想了几天,最后还是从沈先生的小说里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长河》里的夭夭所说的:“好看的应该长远存在。”现在,似乎沈先生的小说又受到了重视。出版社要出版沈先生的选集,不止一个大学的文学系开始研究沈从文了。这是好事。这是春天里的“百花齐放”的一种体现。这对推动创作的繁荣是有好处的,我想。
(2)、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故事。
(3)、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11)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4)、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历史博物馆和***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5)、乡村:人性的世界和神性的世界。代表作:《柏子》、《萧萧》、《边城》
(6)、复制淘口令:¥qlpvXe6Vkr7¥,打开天猫即可购买签名钤印本
(7)、沈从文除了是文学家之外,还是著名的文物,考古,美学家。《从文赏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古代服饰研究》
(8)、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个***出版,并被10多个***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沈从文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是蜚声文坛的巨星。有人说:“沈从文是***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9)、我有一次在沈先生家谈起他的小说的结尾都很好,他笑眯眯地说:“我很会结尾。”三十年来,作为作家的沈从文很少被人提起(这些年他以一个文物专家的资格在文化界占一席位),不过也还有少数人在读他的小说。有一个很有才华的小说家对沈先生的小说存着偏爱。
(10)、——金介甫(JeffreyC.Kinkley),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古根海姆奖得主,***圣约翰大学荣休教授。
(11)、他在会长那里收下了每年的保安费,同时还带走了会长预先开好的收据。为了答谢各方人情,会长在长顺处买下了一船桔子,长顺家包括夭夭在内开始摘桔子,老水手满满也过来帮忙。
(12)、《人生五味瓶》 《人生问题ABC》 《玫瑰与九妹》
(13)、有人说,《边城》里的人性所流淌出来的,是一种诗意,一个是善,一个是美。在这里,几乎人人都是淳朴,勤劳,善良的。比如老船夫,就是***传统美德的典范。他热心好客,尽职尽责,时时想着外孙女,处处关心着她的成长,对翠翠百般疼爱,费尽心血操劳着翠翠的婚事。“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老船夫具有***人传统的性格特征:很少追求生活的意义,只是老实本分地活着。正是因为这,翠翠便成了老船夫唯一的精神支柱。老船夫不仅待身边人温和,而且慷慨大方。他拒收过客的钱财,回来反倒送人家东西,赢得了乡邻的尊敬。
(14)、在《边城》这座“希腊小庙”里,作者同时还供奉着自己的文学理想。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手法,不仅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境界,而且创造出了自己的理想文体:诗化抒情小说。作品用散文的笔调和诗歌的意境淡淡写来,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你争我夺,只有微妙的暗示,细腻的心理刻划,情不自禁的感情流动。现实与梦幻,人生和自然,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融合在“水”做的背景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画”,也是“诗”。
(15)、《月下小景》叙事重复铺张,有意模仿六朝翻译的佛经,语言也多四字为句,近似偈语。《神巫之爱》的对话让人想起《圣经》的《雅歌》和沙孚的情诗。他还曾用骈文写过一个故事。其他小说中也常有骈偶的句子,如“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地方象茶馆却不卖茶,不是烟馆却可以抽烟”。但是通常所用的是他的“沈从文体”。
(16)、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17)、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剸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泼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希奇古怪的梦。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18)、散文《鸭窠围的夜》发表于1934年4月《文学》第二卷第4号,后收入《沈从文文集·湘行散记》(第9卷)。
(19)、一次是: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
(20)、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己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最终打动了张兆和,于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3)
3、沈从文作品风格
(1)、沈从文解放后从事***纺织服饰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6岁。
(2)、曾经有人说沈从文是个文体家。沈先生曾有意识地试验过各种文体。
(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运动打击着沈从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 (4)
(4)、《蜜柑》 (作品集) 《老实人》 (作品集)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
(5)、故乡的人事是他取之不竭的宝藏,他也格外珍惜湘西的地理、历史与现实给予他的滋养。一九三二年,刚过三十岁的沈从文动笔写作《从文自传》,细细梳理自己的生命经验与文学资源:
(6)、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7)、 626210117@qq.com
(8)、小说集: 《老实人》、《从文小说习作选》、《边城》、《长河》、《神巫之爱》、《月下小景》、《主妇集》、《龙朱》、《八骏图》、《萧萧》、《旅店及其他》、《新与旧》、《石子船》、《如蕤集》、《黑凤集》、《阿丽思***游记》、《三三》、《街》、《虎雏》、《雪晴》、《阿黑小史》、《春灯集》、《蜜柑》、《雨后及其他》。
(9)、《萧萧》写少女萧萧12岁就嫁给比她小九岁的丈夫做童养媳,尽管在婆家带丈夫、做杂事很苦很累,但压制不住花季少女渴望自由与爱情的心。她被那个在她家做工名叫花狗的年轻人诱惑而怀了身孕。花狗因此不辞而别,萧萧亦试图出逃,但失败了。依照当时封建习俗,她面临沉潭或发卖的惩处。由于娘家与婆家两方都没读过“子曰诗云”,故决定将她发卖。但待到萧萧十月足胎生了儿子,也未曾有人来买。萧萧侥幸逃过了惩罚,并留在婆家正经地做了丈夫的媳妇,抱着新生的毛毛,就如同当年抱着小丈夫一样。
(10)、在散文中,作者继续造他的“希腊神庙”。作者从水手与妓女的缠绵相恋中进行着爱欲即为生命、生命契合自然的人性的哲理思考,这种违背传统道德与伦理的思考,表现了沈从文独特的、原始主义的人性理想。地域性、民族性及人性仍是沈从文散文着力表现的主要方面。
(11)、老船夫与二老的误会也因性格而起。平日里爽快开朗的老船夫,对大老的死心怀愧疚,在与二老谈到翠翠时,采用了自己最不擅长的绕圈子的说话模式,反而加重了与二老的不和谐。而二老迁怒于老船夫本是不公的,但老船夫的自责与自卑更加重了这种沉重的气氛。人在心存疑虑与怨恨后,常常会向别人设防,更不会进行主动沟通。这是导致翠翠爱情悲剧和老人自身悲剧的心理根源。
(12)、 岳德彬,报人,贵州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原贵州省安顺市安顺日报社d委***副总编辑、黔东南州作家协会副***。系***诗歌学会会员、***乡土诗人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散文诗作家协会等散文诗组织的会员。发表新诗、散文诗、散文、随笔、文学评论等若干。曾获省、州、市文学奖项。出版专著二部。
(13)、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4)、作品写“我”在鸭窠围泊船过夜的见闻感想,贯穿着作者对湘西乡土的悲悯情怀。对鸭窠围的人事、风物、民俗等的描写繁复而不杂乱,鸭窠围的夜景静穆而神秘,吊脚楼景象奇异,形成一幅五光十色的画,带有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点。
(15)、《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16)、 ——沈从文先生骨灰安放侧记
(17)、保安队长同样看中了长顺的桔子,但是他采取了讹诈的手段,饱经世事的长顺没有中计,队长生气了,幸好会长从中调停,才算平息。
(18)、《龙朱》讲述的是一个叫龙朱的白耳族王子,因为拥有像神一样完美的外貌,而迟迟无法获得平凡的爱情。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结识花帕族的美貌女子,开始了自己勇敢追爱的旅程。故事线索很简单,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冲突激烈的矛盾,有的只是简单纯粹的美好。
(19)、天保与傩送都钟情于翠翠,并各自用不同方法追寻爱情。但因意外天保溺水而死,傩送伤心并因此怪罪老船夫与翠翠,决定下桃园经商。
(20)、老水手跟随夭夭身后到了河坎边,也上了那只橘子船,“夭夭,夭夭,你看山上那个火,烧上十天了,还不止息,好象永远不会熄。”
4、沈从文作品小说有哪些
(1)、《长河》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文学艺术水平代表作之一。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2)、这个词用在这里真是最准确不过了!沈先生对我们说过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契诃夫也说过类似的意思)。所谓“准确”,就是要去找,去选择。一去比较也许你相信这是“妙手偶得之”,但是我更相信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 (5)
(4)、沈从文这一类乡土题材小说艺术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很诗意地讲述他年轻时节经历过见识过的人与事,将生命挣扎的粗犷同生存泥涂的险***,皆用小说形态作诗意的抒写。沈从文写到湘西,写到他记忆中的河流及水上岸边风物,写到他熟悉且关怀的那些在社会底层顽强挣扎的人物命运,他的笔便好像具有了一种魔力,字里行间便充满温情的缅想和悲悯的情绪,那些山光水色,平常人事,只要轻轻点染勾勒,便发出一种美的光辉。
(5)、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住着一个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夫和与之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翠翠,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里的人们都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古朴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唯一的操心就是给翠翠找个好婆家。当地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同时爱着翠翠。大儿子天保托媒人提亲,而翠翠却中意于二儿子傩送。兄弟俩坦白了心事,最后,哥哥天保主动让步,乘船离去,途中失事,不幸淹死。弟弟傩送迁怒于老船夫,赌气之下孤独出走。老船夫经受不起这沉重的打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凄凉死去。而翠翠只能孤零零地守着渡船,渺无希望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
(6)、沈从文在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边城的土地上,之后是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7)、书中描绘了湖南与四川交界处小城茶峒船家女孩儿翠翠的故事。并在当时混乱的***营造了一个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8)、小说主人公是摆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孙女翠翠。故事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
(9)、古人的记叙虽可资借鉴,主要还得靠本人亲自去感受,养成对于形体、颜色、声音乃至气味的敏感,并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力,能把各种印象保存在记忆里,要用时即可移到纸上。沈先生从小就爱各处去看、去听、去闻嗅。“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从文自传》)
(10)、小说集: 《老实人》、《石子船》、《从文小说习作选》、《阿丽思***游记》、《蜜柑》、《虎雏》、《雪晴》、《边城》、《雨后及其他》、《阿黑小史》、《新与旧》、《长河》、《神巫之爱》、《月下小景》、《主妇集》、《街》、《龙朱》、《八骏图》、《春灯集》、《萧萧》、《旅店及其他》、《如蕤集》、《黑凤集》、《三三》。
(11)、 南粤作家是一个原创平台,立足南粤,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坚持诗心,热爱生活,励志人生,展露才情。讴歌美好事物,吟唱美好生活,谛造美好未来。《南粤作家》电子刊,兼顾纸刊,欢迎来稿。
(12)、《柏子》作于1928年5月,发表于1937年8月的《小说月报》,后收入《沈从文文集·雨后及其他》(第4卷)。
(13)、乘着桃源划子那样的小舟,由常德转走沅水,舟中仅竹简、绢笔、玉剑及手编的楚国宪法。两千年前,逐臣屈原和他的新法就这样消逝了。沈从文说,沿江可见娱神歌呼与火光,岸上是《长河》中的红色橘林,于是有《橘颂》传世。湘西,自古以来就是***的一道橘红伤疤。
(14)、(1925年5月《晨报.副刊》,署名:休芸芸)
(15)、其共有40篇作品如下: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 ・《凤子》 ・《都市一妇人》 ・《虎雏》 ・《看虹录》 ・《石子船》 ・《好管闲事的人》 ・《月下小景》 ・
(16)、首先要有一颗仁者之心,爱人物,爱这些女孩子,才能体会到她们的许多飘飘忽忽的,跳动的心事。
(17)、从此,沈从文再也离不开历史博物馆了。他用和写小说同样的热情与“笨功夫”抹去一件件文物上的尘埃,还原出它们背后的故事与“人的创造”。因为在他看来,物始终与人紧密相连,花花朵朵、坛坛罐罐的背后,是真实的生活与生命,是比文字更博大的活的历史。
(18)、沈从文的主要作品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艺术手法:明确主题,可以有以下的讨论方向:在主题之下对于主要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对周围看客群体的群像化塑造,着重抓住他们“笑”的动作反观主人公处境,叙述节奏如何贴合了“生”之无奈、人之顺从的主题,此外关注小说的结构,结尾的出人意料,对于主题彰显和人物刻画有何作用,最后,语言的特色也是要考虑的。
(20)、在这个短篇小说中,作者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柏子的水手与辰河岸边一个做娼妇的女人之间男欢女爱的故事。柏子常常花两个月的时间在上下辰河的船上挣点钱,就来跟相好的妇人团聚一次,将赚的钱及买的东西交给她。而妇人也总是掐算着时日,有情有意地等着柏子的归来,形同夫妇。
5、沈从文作品边城
(1)、《生》中既有生的艰辛也有对生的执著。结尾处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变化,然而在叙述时却是那么深沉朴素、波澜不惊,使人觉得这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生活的静水中泛起的一片涟漪,是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内敛的笔法,表现出了“生”后面的难言的巨大压力与束缚。叹息,同情,但终究还是无奈。也难怪这是白先勇最喜爱的沈老作品,精神内核和《***人》中的人物何其相似!
(2)、在一雷雨天,老船夫去世,顺顺与老船夫生前老友杨马兵安葬他,之后让杨马兵暂时接替老船夫。
(3)、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4)、一个作家在写一局部时要顾及整体,随时意识到这种匀称感。正如一棵树,一个枝子,一片叶子,这样长,那样长,都是必需的,有道理的。否则就如一束绢花,虽有颜色,终少生气。《边城》的结构是很讲究的,是完美地实现了沈先生所要求的匀称的,不长不短,恰到好处,不能增减一分。
(5)、《边城》作为一部***的乡土抒情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图景,歌咏了亲情,爱情与友情,展现了湘西古老的民俗与美好纯真的品质。然而,透过清新隽丽的文字,总氤氲着淡淡的忧伤的气息,冰凉而不断***近的孤独感。
(6)、 5月10日,是苗族作家沈从文逝世4周年的日子。5月9日,沈从文夫人——82岁高龄的张兆和女士,与其子虎雏及孙女护送骨灰盒来到沈从文故乡湖南湘西凤凰县城,同来的还有《沈从文传》作者、吉首大学教授凌宇等。
(7)、有很多游客,就是读了这本书,才向往去凤凰古镇旅游。
(8)、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9)、大老、二老、顺顺都是侧面写的,笔墨不多,也都给人留下颇深的印象。包括那个杨马兵、毛伙,一个是一个。
(10)、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气味。
(11)、我想了想,只好说:“曹雪芹也是个男的。”沈先生在给我们上创作课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他还说:“要滚到里面去写。”他的话不太好懂。他的意思是说:笔要紧紧地靠近人物的感情、情绪,不要游离开,不要置身在人物之外。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拿起笔来以后,要随时和人物生活在一起,除了人物,什么都不想,用志不纷,一心一意。
(12)、沈从文散文呈现三个艺术特点,一是将眼前与过去的人事与风景融合一体进行叙写。二是以小说笔法写散文,穿插小说的人物对话与细节、情节的描写,具有小说的情节与情境。三是写景多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形成诗一般的意境。
(13)、学问过人,任教北京大学。著作品种繁多,涉及广泛文学,考古,美学,平面设计。
(14)、其实早在同年3月,郭沫若就在***发表了《斥反动文艺》,将沈从文归为“反动作家”,而到了1949年1月,北大校园里开始出现大字报转抄的《斥反动文艺》,这件事几乎摧毁了沈从文。
(15)、沈先生的小说中有很多篇描写湘西风景的,各不相同。《边城》写酉水: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做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的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深翠颜色,***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晾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酉水中游如王村、岔棻、保靖、里邪和许多无名山村,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16)、《边城》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在依山傍水的边城碧溪咀的白塔下,住着一个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公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翠翠,他们过着勤劳而安闲的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心中唯一操心的是为活泼可爱的翠翠找个好婆家。
(17)、沈从文在作品中与家乡父老秉烛夜谈,在水边,在船上或在炉火的微光里有人生可悯、人世可亲的字句,想象力也燃烧起来。他的寂寞像是在给什么东西下跪,落在纸上时是与人世共苦乐的挺拔样子。与乡下人共苦乐,是沈从文做小说的一份诚意。
(18)、 沈夫人将骨灰盒里余下的一半骨灰倒入另一个木匣子,执铲将其安放于墓碑旁的泥土中。5月10日,是农历四月初凤凰县苗民与贵州松桃县苗民在两县接界处的大兴旧机场推牛、跳花、对歌,恰在此时,沈从文的骨灰安放,真是天缘巧合。苗族人民值得骄傲的儿子沈从文一生热爱民族文化,今天,他更欣慰了。
(19)、他常把他的小说改来改去,改的也往往是结构。他曾经干过一件事,把写好的小说剪成一条一条的,重新拼合,看看什么样的结构最好。他不大用“结构”这个词,常用的是“组织”“安排”,怎样把材料组织好,位置安排得更妥帖。他对结构的要求是:“匀称”。这是比表面的整齐更为内在的东西。
(20)、家乡人民非常崇敬他,***、县***与其家属商议,决定将沈从文骨灰安葬在“听涛”山下,沈家主动自理安葬费。
(1)、本文节选自孙德鹏《乡下人:沈从文与近代***(1902-1947)》。这是一部区别于以往的沈从文评传,作者立足沈从文自称“乡下人”的人生经验。“乡下人”这个概念与沈从文的作品有什么关系?这个词所遇到的普遍的社会性的蔑视如何刺激着沈从文的创作?沈从文凭借着什么越过间隔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深深沟壑?为什么在城市中当了教授的一位作家非要横下心来做“乡下人”?透过本书,我们可以一览无余。
(2)、沈从文笔下“无呆相”。《景德传灯录》有一则禅宗公案:庞蕴居士初见马祖,开口便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向前踏一步,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思想的机锋不宜说破,人要自悟,要访师拜师,要“行脚”,在刀山剑树中或迷,或悟,如此才亲切明白。所谓公案,是不愿对“大问题”表态的意思,敲在头上的棒喝故事大多与“公”无关,而是描摹不同问答状态的个案,即“私案”。以此推之,沈从文的小说是每个与山水为伴之人的生生死死,这些“私案”扩散开来,便是湘西的大小“公案”了。在70余本“语带机锋”的著作中,沈从文时而转身,时而分身,几乎跨越了所有年龄,所有身份,所有性别。他是伍娘,桂枝,三宋妈,王嫂;他是樵夫贵生,侦察兵熊喜;他是老实人自宽,他也是山大王刘云亭;他是他的母亲,妻子,孩子;他是转过身谦卑面对云麓大哥、四处寻找九妹的那个人;他是他生活的时代,也是他出生的那个国度。
(3)、《***丝绸图案》是1957年***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沈从文、王家树。
(4)、水是***文化的基准和原型,先秦诸子思想无不因循“水之道”,道、德、治、法等观念都来自对水这种物质的观审、想象与沉思。沈从文在沅水、酉水边凝视,遐想,用“水上人的言语”连通了一条理解近代***的“湘西”端口。他说“这个地方的过去,正是***三十年来的缩影”。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文学与律法,历史与故事在水边“聚义”,纳的投名状却是乡评与记忆——溪边的三桂枝的草药,伍娘的灶台,凝视火焰的樵夫,疯癫的山鬼,躲进丛林的猎人,半夜里为儿子哭泣的母亲,当然,还有生命最后一晚仍舍不得点桐油灯的“颠东”孤老。
(5)、童年、炉火、柴草,散发着永恒的家园感,这是一种从人类童年时代闯进来的情感。淡泊是自然的品格,也是乡下人的品格,像他们的灶台和炉火。如今,人类记忆已经塞满了商业价值,沈从文的小说带我们重返连绵的森林,跳动的篝火,从设计感十足的“豢养”状态中摆脱出来。
(6)、有人说沈从文的小说不讲结构。沈先生的某些早期小说诚然有失之散漫冗长的。《惠明》就相当散,最散的大概要算《泥涂》。但是后来的大部分小说是很讲结构的。他说他有些小说是为了教学需要而写的,为了给学生示范,“用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这“不同方法”包括或极少用对话,或全篇都用对话(如《若墨医生》)等等,也指不同的结构方法。
(7)、《生》里有种北京民俗的味道,但它并不是生机勃勃的民间生活图景。虽然它表现了人们的喜好与乐趣,然而却蕴涵着生存的压力和束缚。也许小说里只有那个带着“忧郁的笑”的大学生能从老艺人的表演中体会出一丝生的忧伤。
(8)、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出版权、翻译权。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本刊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删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08句沈从文作品的艺术特色(沈从文作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