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45句杨绛著作品(杨绛作品全集包括哪些)

杨绛作品全集

1、杨绛最经典作品

(1)、拨开历史浮华,人们蓦然发现,原来,她才是真正的一代才女。

(2)、《我們仨》自始至終彰顯著近代中國社會與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識分子人文情懷:壹是摯愛親情的濃墨抒發;二是愛國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識分子人格精神的寧和凸現。作品用樸實的語言和生活化的態度,向讀者講述了壹個觀點,那就是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灣。該書從女性視角出發,以平實而細膩的語言,揭示了壹個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深深不舍。作者在作品結尾所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寓所與驛站,古驛道和醫院,虛虛實實,相互交錯。而虛實交錯中,更使讀者親歷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3)、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崇尚勇敢,有的***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4)、“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是剧作家夏衍生前对杨绛的善意调侃。杨绛毕生散淡却不忘以笔把脉人情世态、倾注人文关怀。她留给世人的,除了身为作家、翻译家、研究员的若干作品,更有“平凡人生”的爱与信仰,不趋时、不媚俗的文化品格。

(5)、在初中,他还买过一本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大概不是全译本,薄薄的一册,32开本,是不是杨绛翻译的,我也不知道,但对于《小癞子》这部书在西班牙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也是通过杨绛的文章才得到的。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部文学巨著《堂吉诃德》大概是我到了大学才读的。而杨绛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堂吉诃德和〈堂吉诃德〉》,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唯一一篇研究和介绍这部西班牙文学巨著的文章。”王富仁教授说。

(6)、杨绛这段话清楚地表达了所谓“身处卑微”、与主流保持距离、在乎天真自然、注重鲜活的个体体验的人生与写作态度。

(7)、内容简介:干校,本来是对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的地方,但在“文革”中,却赋予了它新的定语——“五七”,新的含义——对上述人员中的大多数进行“劳改”。杨绛先生在这里讲述了从要去干校直到回京一些事情和个人的心情、感受。本书1981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尤其受有干校经历的人喜欢,堪称“干校”文学中之经典。今天、今后,人们要感性地了解那段渐去渐远的历史,本书同样堪为经典。

(8)、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说的都是这些道理。

(9)、谈及杨绛对自己的影响,王富仁教授记得中学时买过一本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它虽然与杨绛在自己的论文里翻译的同一本书的书名不尽相同,但在我的头脑中,菲尔丁这个***小说家的名字却是与杨绛联系在一起的。”那时,他还长期订阅着一份学术刊物——《文学研究》(《文学评论》的前身)。由于读了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并且颇感兴味,杨绛发表在《文学研究》上的《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就格外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她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它不仅使我对作为‘***小说之父’的菲尔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小说理论。”

(10)、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1)、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再往前走,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

(12)、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杨绛先生为她的长篇小说《洗澡》所写的续集。与《洗澡》相比,《洗澡之后》人物依旧,但故事有所不同,《洗澡》中有纯洁感情的男女主角,在《洗澡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许彦成的妻子杜丽琳因在鸣放中积极表态,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过程中与同为“右派”的叶丹产生了感情。回京后她主动提出与许彦成分手,使两个人的精神都得到了解脱,各自找到了称心的感情归宿。杨绛先生在前言中说,“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无法阻挡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这部续作,是她对自己喜爱的角色一个“敲钉转角”的命运交代和分配。

(13)、1981年初《倒影集》年在***出版;5月散文集《干校六记》在***出版。

(14)、“文革”期间,杨绛受到不公正对待,被安排去扫厕所。她爱干净,把厕所打扫得一尘不染,连水箱的拉链都细致地擦干净,而且注意通风,所有厕所里都没有异味。这也成了她的“休息室”和“避难所”。红卫兵来了,她就躲入女厕。

(15)、在现当代文化史上,相比林徽因的端肃,张爱玲的冷傲,陆小曼的风致,萧红的悲苦,谢婉莹的恬淡,丁玲的复杂,杨绛的名气与特质,其实始终不曾过于耀目,只是到了夕阳之年,作为一位“现象级”人物,才逐渐进入大众认知视野,以致年寿越高、名气愈炽。

(16)、1989年《堂吉诃德》繁体字本在***出版。

(17)、1983年《喜剧二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8)、2000年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4月出版译作《斐多》;11月17日与商务印书馆订约,出版《钱锺书手稿集》。

(19)、正如杨绛在该书前言中所说,“我这部《洗澡之后》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洗澡》中有纯洁感情的男女主角,在《洗澡之后》终于有了圆满结局。

(20)、***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价杨绛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2、杨绛著作品

(1)、2001年9月7日设立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帮助家境贫寒的学子完成学业。

(2)、谈及杨绛对自己的影响,王富仁教授记得中学时买过一本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它虽然与杨绛在自己的论文里翻译的同一本书的书名不尽相同,但在我的头脑中,菲尔丁这个***小说家的名字却是与杨绛联系在一起的。”那时,他还长期订阅着一份学术刊物——《文学研究》(《文学评论》的前身)。由于读了菲尔丁的《约瑟·安特路传》,并且颇感兴味,杨绛发表在《文学研究》上的《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就格外地引起了他的注意。“她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它不仅使我对作为‘***小说之父’的菲尔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小说理论。”

(3)、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4)、“炼”,就是锻炼自身,“炼”的目的,是培养美德,是为了成为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器”。文章以浅显凝练的语言、严密的论述,强调了自我修养于己于国的重要性。作者善用比喻说理,一开篇就以顽铁炼成钢和黄金炼出纯金作喻,形象地阐明了观点;结尾再将人世比作炼钢的工厂及操场、教室,告诫人们要不怕吃苦,勇于修炼自身。为了证明修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古语、谚语,既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又在信手拈来的引述中使文章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5)、1986年获“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11月出版《关于小说》;同年作品《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出版,《丙午丁未纪事》在《收获》第6期发表;《失败的经验》在《***翻译》第5期发表。

(6)、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岁。

(7)、《我们仨》是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出版后引起极大轰动,打动了万千读者。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前一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8)、1959年发表研究萨克雷(W.M.Thackeray)的论文《论〈名利场〉》。

(9)、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10)、内容简介: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11)、人不怕挤。不论怎样挤,挤不到一处。像壳里的仁,各自各;像太阳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

(12)、杨绛不仅是一位广受欢迎的作者,更是一流的译者。想要了解译者一面的杨绛,其翻译的《堂吉诃德》不可不读。20世纪50年代,没学过西班牙语的杨绛接到了一项意外的翻译任务———重译《堂吉诃德》。1958年冬,开始自习西班牙文;1966年“文革”开始,被迫交出《堂吉诃德》全部翻译稿,直到1970年才索回这些译稿,因中断多年,1972年不得不从头翻译;1978年,《堂吉诃德》出版。1984年,杨绛重新审校已出版3次的《堂吉诃德》,1987年出版校订本。

(13)、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14)、1999年《“掺沙子”到流亡》于1月17日、18日、19日分三批发表;12月18日翻译完毕《斐多》。

(15)、1988年11月长篇小说《洗澡》在***出版;12月长篇小说《洗澡》在北京出版。

(16)、杨绛的文笔干净洗练,幽默诙谐,这一点在其小说《洗澡》中显示得淋漓尽致。《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描绘风雨如晦的时代中,人心的变化莫测,彼时知识分子的群像。

(17)、1987年散文集《将饮茶》由三联书店出版。

(18)、杨绛的小说数量不多,而且除了《洗澡》,并不为一般读者熟知。于慈江说,长篇小说《洗澡》是将近三十年之后,杨绛对解放之初针对知识分子展开的第一次思想改造运动的艺术性反刍和回顾。与她的《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等一样,实际上也是一幅倒影,对作者本人而言,堪称“朝花夕拾”。

(19)、《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1911—2016)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3年7月。

(20)、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3、杨绛作品全集包括哪些

(1)、 2007年,杨绛出版《走到人生边上》,传达了她对人、对生命的终极思考。神与鬼,灵与肉,生的意义,死的归处……这些人类面对的恒久的问题,杨绛和自己进行讨论。她的思考和探究与名利无关,与她栖身的这个纷繁的世界无关。她似乎是在为一件她认为的重大事情的到来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想要明白,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2)、1986年获“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11月出版《关于小说》;同年作品《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出版,《丙午丁未纪事》在《收获》第6期发表;《失败的经验》在《***翻译》第5期发表。

(3)、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4)、在评价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时,杨绛专门阐述了小说中这种拉开“时间的距离”所造成的“居高临下”效果的意义:“萨克雷就像这位时间老人似的对小说里所描写的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点头叹息。”

(5)、1979年10月《春泥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6)、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

(7)、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8)、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

(9)、《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幽默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手法,描写了主人公方鸿渐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人生境遇。《围城》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是这样,对职业也是这样,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

(10)、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11)、“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是剧作家夏衍生前对杨绛的善意调侃。杨绛毕生散淡却不忘以笔把脉人情世态、倾注人文关怀。有论者如此评价她的写作态度:“……她坚持写作是心灵的自由表达,既不诉诸个人功利,也没有文学启蒙的救世主情结,而是抒发自我、关注个体,坚持知识分子的***姿态,与文学的时代潮流始终保持距离。这种创作态度代表着一类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清高孤傲和明哲保身。他们往往鄙视功利创作行为,写作只为吐一己之快,以灵魂***和心灵高洁为创作根本,有一种以文自娱或以文养身的贵族气。这类知识分子往往容易为主流话语所遮蔽。”

(12)、1959年发表研究萨克雷(W.M.Thackeray)的论文《论〈名利场〉》。

(13)、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

(14)、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15)、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16)、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

(17)、因为成功翻译这部名著,杨绛于1986年获得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18)、2005年1月,杨绛出院回到三里河寓所。一回家,她就动笔写了《走到人生边上》的开头。“从此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于是她寻寻觅觅找书看,《四书》《圣经》《***的意义》……一篇小文章,费了她两年半的时光,最后写成了四万多字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她在那本书的自序中写道:

(1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nywbgqbs21IV8EKRBC46A提取码:pxfd 书名: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杨绛传

(20)、这时候,你掀起了窗帘。后面,有什么?赤裸裸的真实!像泰尼生诗中的夏洛脱女郎,看厌了镜中反映的天地,三步跑到窗前,望一望外面的世界。立刻,她的镜子分裂成两半,她毁灭了以前快乐而无知的自己,悄悄地放下窗帘,失望而悲哀。

4、《杨绛全集》

(1)、2003年4月7日《杨绛作品集》第六版出版;6月24日散文集《我们仨》由三联书店出版。

(2)、在《将饮茶·隐身衣(废话,代后记)》一文里,杨绛这样写道:

(3)、我爱读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庄子所谓“陆沉”。社会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还有飞鸟;“蛇阱”之旁,池沼里也有游鱼。古往今来,自由人避开“蛇阱”而“藏身”或“陆沉”。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中,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4)、城市之光一句推荐: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

(5)、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 《老王》、《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我们仨》

(6)、1989年《堂吉诃德》繁体字本在***出版。

(7)、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20世纪80年代在课堂上讲杨绛先生的小说、散文,曾为学生读《干校六记》写“学部”(现在的***社会科学院)学者“下放”五七干校出发情景的一个段落。当读到“下放人员整队而出;红旗开处,俞平老和俞师母领队当先”的时候,学生都笑了。“但似乎有某种苦涩袭来,大家顷刻又寂静下来。”情绪的这一转换,应该是学生体味到了杨绛接着写的感触:眼见俞平伯先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看着心中不忍”。洪教授当即发问:“这样节制、朴素平实、略带揶揄的文字究竟‘有什么好’?”这是他留给学生的问题,也是留给自己的问题。

(8)、杨绛在“读小说漫论”之一《有什么好?——读奥斯丁的》开篇即说:“议论一部作品‘有什么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或是认真探索这部作品有什么好,或相当干脆地否定,就是说,没什么好。两个说法都是要追问好在哪里……”

(9)、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0)、1980年5月发表论文《事实—故事—真实》。

(11)、内容简介:本书第一部写新***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12)、 杨绛在“文革”结束后才重新提笔。她的《干校六记》悲凉中包含诙谐;《洗澡》则是智趣地描绘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群像”。杨绛超人的知性令她看得透人性的缺陷与局限,但她的理解和包容又让她下笔敦厚而温婉。

(13)、“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是钱钟书曾写给杨绛的“赠语”。

(14)、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15)、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6)、内容简介: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提到,钱钟书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17)、内容简介:收录杨绛先生的《弄假成真》《称心如意》,这类喜剧一时风靡上海,因生活在日寇控制下的上海市民,正需要有种喜剧氛围调节精神苦闷,用杨绛先生的话说,“沦陷***铁蹄下的老百姓,不妥协、不屈服就算反抗;不愁苦、不丧气就算顽强……喜剧里的几声笑,也算表示我们在漫漫黑夜里始终没丧失良心,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

(18)、1998年9月写下了《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

(19)、著名作家周国平评论:“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20)、杨绛的这本散文集包括三类内容,第一类为回忆父亲杨荫杭和三姑杨荫榆的文章,第二类为详述钱钟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类为描写“文革”时期种种遭际的文章。作者以细腻传神而又幽默风趣的文笔记人叙事,活画出了人物形象也绘描出了时代氛围,使全书在貌似轻松恬然中富于深刻隽永的人生意蕴和探赜索隐的史料价值。

5、杨绛作品全集包含多少本书

(1)、1997年5月写下了《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在《十月》杂志第5期发表;8月8日写下《答宗璞〈不得不说的话〉》。

(2)、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3)、《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

(4)、随着“创意写作”理念在***的推广,写作的神秘感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写作的技艺可以习得。但很多人半途而废,只有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成了作家。

(5)、议论一部作品‘有什么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或是认真探索这部作品有什么好,或相当干脆地否定,就是说,没什么好。两个说法都是要追问好在哪里……”

(6)、《走到人生边上》(杨绛 著 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版)

(7)、1991年写下了《第一次下乡》及《顺姐的自由恋爱》。

(8)、题名:《一本书和一个世界:翻译家笔谈世界文学名著“到***”》

(9)、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10)、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作为我国首部从西班牙文直接翻译的中译本,是我国译界公认的优秀翻译版本,也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版本

(11)、《将饮茶》,最早于198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杨绛先生的散文经典之作

(12)、内容简介:本书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其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13)、翻译代表作:《堂吉诃德》。(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14)、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15)、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16)、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17)、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

(18)、1979年10月《春泥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鼎鼎大名《围城》是钱钟书唯一一部小说著作,许多评论人士戏称杨绛的《洗澡》是平实去了俏皮话的《围城》,想要了解杨绛,其丈夫钱钟书的《围城》也不得不读。

(20)、1988年11月长篇小说《洗澡》在***出版;12月长篇小说《洗澡》在北京出版。

(1)、牛津大学的秋季始业(MichaelmasTerm)在十月前后。当时还未开学。我们下船后曾在伦敦观光小住,不等学期开始就到牛津了。锺书已由官方为他安排停当,入埃克塞特(Exeter)学院,攻读文学学士(B.Litt)学位。我正在接洽入学事。我打算进不供住宿的女子学院(HomeStudents),但那里攻读文学的学额已满,要入学,只能修历史。我不愿意。

(2)、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20世纪80年代在课堂上讲杨绛先生的小说、散文,曾为学生读《干校六记》写“学部”(现在的***社会科学院)学者“下放”五七干校出发情景的一个段落。当读到“下放人员整队而出;红旗开处,俞平老和俞师母领队当先”的时候,学生都笑了。“但似乎有某种苦涩袭来,大家顷刻又寂静下来。”情绪的这一转换,应该是学生体味到了杨绛接着写的感触:眼见俞平伯先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看着心中不忍”。洪教授当即发问:“这样节制、朴素平实、略带揶揄的文字究竟‘有什么好’?”这是他留给学生的问题,也是留给自己的问题。

(3)、《干校六记》,1981年出版,描写知识分子于“文革”时期在“干校”劳动生活的散文集

(4)、本文首发于《***教育报•文化周末》2016年5月27日第四版,版权归《***教育报》文化副刊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教文化乐读“。

(5)、2011年7月以答问形式发表了《坐在人生边上》。

(6)、1994年2月《杂忆与杂写》由三联书店出版;12月《杨绛散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7)、在前一部分,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注释”由多篇散文构成。

(8)、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富仁把杨绛与季羡林、傅雷、郑敏一起归为学者文学家。他认为,杨绛的《洗澡》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小说”。他这样概括学者型作家及其作品:作者长期在学院文化的氛围中生活,在与身边大量学院精英知识分子的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人性和人格特征,他们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这使他们更习惯于理性思考。

(9)、城市之光一句推荐:我们很不必为了人世的不合理而沮丧。不论人世怎么不合理,人类毕竟是世间万物之灵。--杨绛

(10)、1965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11)、当行走在人生路上,恰与缘分相逢。不要回头观望,不要踮脚瞻前。只珍惜身边,因为无人知道旧事是否会重演,无人能确定是否有明天。

(12)、如今,这位在满百之年彻底思考过神、鬼、人,灵与肉,命与天命等终极命题的老人,跨过人生的边缘驾鹤西去,她留给世人的,除了身为作家、翻译家、研究员的若干作品,更有“平凡人生”的爱与信仰,不趋时、不媚俗的文化品格。

(13)、你是否羡慕过学者、精英的知识面、眼光和眼界?你是否也想通过读书,在历史、哲学、经济等方面增长见识?从现在开始你也可以。

(14)、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

(15)、杨绛的文字简洁清爽,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朴素的甚至平淡,但却可以令你深思,给你醍醐灌顶的猛醒……

(16)、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17)、 钱钟书是清华著名的才子,书生意气,而杨绛也是名门闺秀。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其间,杨绛与钱钟书爱情的结晶——女儿钱瑗降临。抗日战争爆发后,杨绛与丈夫选择了回国,辗转任教北大、清华等高校,同时从事文学研究。

(18)、1998年,杨绛的丈夫钱锺书逝世。一生的伴侣、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家庭63年的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19)、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20)、杨绛作品的魅力显然不是一眼可以看出的那种。作品透露的人生体验,看似无意其实用心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委实需要用心琢磨才能深味。于慈江在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又报考了北师大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富仁教授。他以杨绛作为研究对象,在《杨绛,走在小说边上》这部被称为“学界首部杨绛研究专著”的著述中,努力拉开与时兴的、八股式论说的距离,触及“隐身衣”、边缘人等话题,讨论当代作家的生活位置和写作态度。

(1)、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杂糅,还须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2)、該書講述了壹個單純溫馨的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作者楊絳以簡潔而沈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壹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3)、便是最赤裸裸的真理,也需要一些衬托装饰。白昼的阳光,无情照彻了人间万物,不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上该多么寂寞荒凉!

(4)、 杨绛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祖籍江苏无锡。杨绛原名杨季康,后来笔名杨绛为人熟稔,成了“本名”。

(5)、在评价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时,杨绛专门阐述了小说中这种拉开“时间的距离”所造成的“居高临下”效果的意义:“萨克雷就像这位时间老人似的对小说里所描写的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点头叹息。”

(6)、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一层,绿沉沉地郁成了一团幽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松柏的阴最深最密,不过没有梧桐树胡桃树的阴广大,荫蔽得多少地亩。因为那干儿高,树枝奇怪地盘折着,针叶紧聚在一起,阴不宽,而且叫人觉得严肃。疏疏的杨柳,筛下个疏疏的影子,阴很浅,像闲适中的清愁。几茎小草,映着太阳,草上的光和漏下地的光闪耀着,地下是错杂的影子,光和阴之间,郁着一团绿意,像在低头凝思。

(7)、说老实话,我觉得与其***人,宁可挨***。因为***人是自我表演,挨***是看人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演——表演他们对我的心意,而无意中流露的真情,往往是很耐人寻味的。

(8)、精彩片段: 他们俩同在一把伞下紧紧挨着。丽琳不复是画报上的封面女郎,而是一个暖烘烘的人。她大衣领上的皮毛,头上大围巾的绒毛,软软地拂着他的脸颊。彦成很诚恳地说:  “你待我这样好,我什么都应该对你老实说。我——我——”  丽琳凉了半截,以为彦成要拒绝她。可是他只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从来没有经验。”  丽琳笑他傻,她自己也没有经验呀。在她的诱导下,谈话渐渐转入谈情的正轨。雪仍在飘,两人越谈越亲密。一个是痴心,一个是诚恳;一个是爱慕,一个是感激。丽琳说,她只爱他一个,永远永远只爱他一人,问彦成嫌她不嫌。彦成当然不嫌,可是他很惶恐,只怕不配受她的爱重,只怕辜负了她。丽琳拉着他的手说:  “答应我,彦成,我只要你永远对我真诚,永远对我说实话。”  彦成一口答应。他们直谈到晚饭时,丽琳送彦成回宿舍。她的求婚算是成功了。

(9)、“阴”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却难以表现出来,而作者却能够赋予“阴”以灵动的形象,表达出与众不同的体会。它存在于树阴下、山石间、云烟里和夜的包围中。它有时是轻盈的,有时是沉静的,有时是散漫的,有时是淡漠的。你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范围去说出它的存在。然而,它无处不在。

(10)、据说,朋友的友情往往建立在互相误解的基础上。恋爱大概也是如此。

(11)、烟有影子,云有影子。烟的影子太稀薄,没有阴。大晴天,几团云浮过,立刻印下几块黑影,来不及有阴,云又过去了。整片的浓云,蒙住了太阳,够点染一天半天的阴,够笼罩整片的地,整片的海。于是天好像给塞没了。晦霾中,草像凄恻,树像落寞,山锁着幽郁,海压着愤恨,城市都没在烟尘里,回不过气的样儿,沉闷得叫人发狂,却又不让发狂。重重地住在沉闷里,像那棵树,落寞地裹在一重皮壳里,像那草,乏弱得没有了自己,只觉得凄恻。不过浓阴不能持久,立刻会变成狂风大雨。持久的阴,却是漠漠轻阴。阴得这般透明,好像谁往空中抛了一匹轻纱,轻薄得飏在风里,虽然***拨不开,却又飘忽得捉摸不住,恰似初识愁滋味的少年心情。愁在哪里?并不能找出个影儿。缺少着什么?自己也不分明。蒙在那淡淡的阴里,不是愁闷,不是快活,清茶似的苦中带些甜味。风一吹,都吹散了。吹散了吗?太阳并没出来,还是罩在轻阴里。

(12)、杨绛之所以被推崇,一方面是因为其坚持记录时代,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智慧与真实。为了不让后人曲解《洗澡》中的故事和人物情感,她于103岁生日之际为其长篇小说《洗澡》出版了续集《洗澡之后》。这本5万字的中篇小说,经过漂洗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既是老人送给自己的一份纪念贺礼,也给对原作中人物命运心心念念的广大读者一个安妥的交待。

(13)、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14)、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自省录》是他和邻邦交战中写成的。我的《自问自答》是在我和自己的老、病、忙斗争中写成的。”

(15)、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

(16)、1956年,作品《吉尔·布拉斯》经大修大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第一版。

(17)、《走到人生边上》,创作于杨绛先生96岁高龄之时,多篇精彩的随笔佐证了自己关于人生、命运、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的深度思索

(18)、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钟书相识。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世纪佳缘由此展开。

(19)、隔离,不是断绝。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光秃秃赤裸裸的窗口,不引起任何注意;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望测度,生出无限兴趣。

(20)、一根木头,一块石头,在太阳里也撇下个影子。影子和石头木头之间,也有一片阴,可是太小,太简单了,只看见影子,觉不到那阴。墙阴大些,屋阴深些,不像树阴清幽灵活,却也有它的沉静,像一口废井、一潭死水般的静,只是没有层叠变化的意味,除非在夜色中,或者清晓黄昏,地还罩在夜的大阴里,那时候,墙阴屋角,若有若无地怀着些不透的秘密。可是那不单是墙阴屋阴了,那是墙阴屋阴又罩上了夜的阴。

(1)、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2)、《洗澡》、《倒影集》、《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

(3)、2011年7月以答问形式发表了《坐在人生边上》。

(4)、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5)、山阴又宽坦了,有不平的起伏、杂乱的树木。光从山后过来,捎过树木石头和起伏的地面,立刻又幻出浓浓淡淡多少层的光和影,随着阳光转动,在变换形状,变动位置。山的阴是这般复杂,却又这般坦荡,只是阴不浓密,不紧聚,很散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45句杨绛著作品(杨绛作品全集包括哪些)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