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介100字
1、巴金的资料简介50字
(1)、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2)、这使巴金大受鼓舞,抱定心志创作《家》,不负“我一生中爱得最多而又爱我最深”大哥的殷切期望,让大哥早日从沉重的封建枷锁中解脱,“读到我的小说,也许会觉悟,也许会毅然地去走新的路”。《家》作者介绍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波及成都,巴金阅读《新青年》等杂志,受到新思潮的熏陶。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远赴在法国创作了处女作《灭亡》,发表时使用笔名“巴金”。
(3)、时值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由巴金故居策划,草鹭文化与浙江文艺上海分社于3月合作推出全新汇编的《巴金译文集》,敬请期待!
(4)、小说《家》的叙事艺术是以小见大,多维多向:
(5)、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6)、22章:当觉新与梅再次相遇时,梅的刻意避让,让觉新很难过,他请求梅宽恕自己。当看到梅哭泣时,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情不自禁的用手帕去为她擦泪。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7)、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8)、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9)、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注:《〈激流〉总序》)。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10)、这次访越归来后,巴金写过多篇越南战争题材的散文,如《越南青年女民兵——答越南南方诗人江南同志》(刊1965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炸不断的桥——再致越南南方诗人江南同志》(刊1966年3月6日香港《文汇报》)和《重访十七度线——再致越南南方诗人江南同志》(刊1966年《人民文学》三月号)等。据巴金1966年日记,4月27日写完《炸不断的桥》“代序”和“后记”,29日校改完其中几篇文章,5月3日把《炸不断的桥》原稿14篇交给胞弟李济生转上海文艺出版社。“原稿”14篇是1964至1966年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散文,巴金拟编成一册单行本,“没有想到不久我就进了‘牛棚’”,出版一事自然没了下文。巴金1991年6月28日在给《巴金全集》编辑王仰晨的信中说到《炸不断的桥》的篇目(含附录共11篇),其中“代序”即为《并肩前进——答越南南方诗人江南同志》(刊1964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但未见《贤良江边的怒火》一文。
(11)、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12)、《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13)、1956年第一期《少年文艺》,首篇为《作家叔叔向我们祝贺新年》,署名“高士其·巴金”。这是两封信,一封题为《高士其叔叔来信》,文后署“高士其 一九五六年一月三日”;另一封就是《巴金叔叔来信》(下文简称《巴信》),仅署“巴金”,无时间。
(14)、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15)、《新文学》杂志1935年第二期刊发的《我的弟弟》。
(16)、你有空吸点新鲜空气,最好早上早一点起,去到小咖啡店喝一杯热牛奶,于你很有益。希望你听我这一个小小的要求罢。以后你写什么东西,务请你将他(它)的名字告诉我。出版时你签名给我一部。我把(它)惠存着拥抱着,就像我的小弟弟与我摆龙门阵一样。这个要求,想来总可以允许罢。
(17)、第10卷《将军.沉默.沉落.神鬼人.长生塔》
(18)、翻译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被巴金视为是他“一生最后的一件工作”。
(19)、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20)、1928年,巴金怀着追求光明的理想,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2、巴金的简短介绍
(1)、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2)、1975年2月巴金在致一位朋友的信中说:他总想能在活着期间把一百多万字的《往事与随想》译完,即使不能印出也没有关系,留下来总有点用处。他写道:“全书好像是欧洲和俄罗斯19世纪前半期政治和社会的编年史。”
(3)、“文革”结束后曾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从1978年开始写作《随想录》,对“文革”进行反思。2005年10月在上海去世,享年101岁。
(4)、“这是什么意思?”觉民半惊讶半玩笑地问,“你将来不也是绅士吗?”
(5)、吴荪甫召见屠维岳时内心的复杂活动、吴少奶林佩瑶的内心失落和四小姐的心灵变化,都是作者采用这种手法的成功尝试。 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子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老舍的《胳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同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成就的一个高峰。
(6)、“文革”后期,1974年,70岁的老人再次拿起笔来,每天翻译几百字,一边翻译一边作详细的注释。他把翻译《往事与随想》看成是一种学习,“我要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又说,“当然学习是多方面的,不过我至今还在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别人的心,用自己对未来的坚定信心鼓舞读者。”
(7)、第13卷《短简.梦与醉.旅途通讯》等随笔集
(8)、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代表作《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
(9)、30章:高老太爷应允冯乐山把他侄孙女许配给觉民,却遭到觉民的强烈反对,但是面对顽固不堪又有霸权主义思想的高老太爷,在紧急关头,觉民在觉慧的帮助下逃婚。
(10)、24章:通过几天相处,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为什么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对梅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也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
(11)、巴金清清楚楚记得他初读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一书时,书中的人与事使他如何激动,如何亢奋。他说:
(12)、新中国成立后的16年间,巴金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写出了近80万字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并翻译了屠格涅夫、高尔基等作家的作品。从1978年底起,他开始写作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的《随想录》。
(13)、信件一般在最后标注写信日期,但《巴信》未见标注。那么,此信写于何时?笔者以史料为基础,试以分析、推断出较为具体的写作时间。
(14)、1936年,巴金翻译了赫尔岑回忆录中的两个片段《海》与《死》。他还向鲁迅表示过要翻译这部100多万字的巨著。
(15)、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瑞钰临近生产时,嫉妒、憎恨瑞珏的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求瑞珏去城外生养。高家克字辈担心背上不孝的骂名,也对陈姨太的办法予以赞成,他们让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哥哥反抗,但觉新却流着泪答应了这一切。瑞钰难产而死,夫妻二人也没见到最后一面。至此,觉新终于有所觉醒,而觉慧则对家庭失望透顶,毅然脱离家庭。
(16)、我一定要寄点钱给你看电影,不过要稍缓几天,这几天有点窘。
(17)、“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巴金曾这样说道。
(18)、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
(19)、“说不定就是‘黑狗’,‘黑狗’也是英雄!”觉民带笑地说。琴也笑了。
(20)、《巴信》写于1月5日前是可以肯定的。当时,《少年文艺》每期出版时间是当月25日。如果《巴信》最晚写于1月4日,当天寄出,编辑部6日即可收到,不会影响25日正常出刊。该期的彩色插页是一幅摄于1月15日的照片,有毛泽东主席的形象,能刊发在25日出版的杂志上,自然是全力以赴赶出来的。
3、巴金的个人简介资料
(1)、俄罗斯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
(2)、巴金自己有没有翻译过“Mia Frateto”,终于有了确定的答案。特别地,巴金的中译文发表的时间虽然晚于杨令德的译文,但其意义与价值是不可比的,将来的《巴金全集》修订版就可以收入这篇巴金翻译的《我的弟弟》了。
(3)、他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4)、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
(5)、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d派人士。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6)、总之,《家》奠定巴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他开始中国的新文学作家开始把先锋意识、“五四”精神,通过通俗的方式传播到大众当中去。
(7)、周怡倩 zyq@whb.cn
(8)、巴金告诉他,要写一部反映大家庭生活和家中男女青年不幸遭遇的小说。大哥即表支持,后又写信来大加鼓励:“你要写我很赞成,我简直喜欢得了不得,我现在向你鞠躬致敬。”
(9)、1964年7月,巴金将访越归来后所写的《携手前进》《我的心永远在英雄的人民中间》《忆越南》《珍贵的礼物》《越南人民的庄严答复》等七篇文章,与《贤良桥畔的金星红旗》一起辑为一册,以《贤良桥畔》为书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最初取书名为《携手前进》,出版社编辑王仰晨“认为《携手前进》书名不像文学著作”,遂“决定改为《贤良桥畔》”,于是把《贤良桥畔的金星红旗》也改为《贤良桥畔》。写作《怒火》时,巴金“忽然想起了一本小书中的插图:一位年轻妇女抱着孩子站在江边,她望不见孩子的爸爸,却对着静静的南岸挥动尖尖的斗笠”。这本“小书”就是《贤良桥畔》,那幅插图,正是《贤良桥畔》一文的题头图。
(10)、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黄昏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
(11)、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
(12)、自从回来,再没有比去年冬月腊月忙的了。忙到腊月二十把我的胃病疼一切发了,好不扫兴。但是事实上不容许我安静,只好撑着病体与他(它)奋斗了。把幺妹的事办完,年也完了,所以病也没有好。这两天事情到(倒)少些,精神却萎顿了,所以你的信只是一封一封的接着,没有精神与你写回信,只怕你要疑我把你忘了。
(13)、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14)、《金城》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刊发《我的弟弟》。
(15)、从日记和《怒火》文中发现,巴金“熟悉”洞海和永灵,因为他曾访问过越南。1963年,越南战争正处于第二阶段,中国作协安排巴金去越南访问,同行的是山西作家李束为。巴金一行于6月10日从北京飞抵河内,7月17日回到北京。在越南的五个星期里,巴金到过河内、洞海、永灵、海防、贤良江、下龙湾等地,与当地作家座谈交流外,还访问了许多民众,包括战士民兵。
(16)、篇名中含“贤良江”,因为巴金对贤良江有着特殊的情感。这里摘录《怒火》开首的一段:
(17)、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
(18)、 张裕 zhangyu@whb.cn 舒也 xjz@whb.cn
(19)、《巴信》应是《少年文艺》编辑部所约,巴金在上海答应了的。他给《儿童时代》写的《向小朋友贺年》有2000来字,而《巴信》最后的字数仅700来字,似乎少了一点,有理由相信,这是他在百忙中抽时间赶写出来的。笔者推测,《巴信》写于北京,最有可能是在1月初的几天里。
(20)、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1年接编《小说月报》,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蚀》三部曲是茅盾的处女作,原稿笔名为“矛盾”,正好反映了他的心态,后来叶圣陶改为“茅盾”。
4、巴金的简介资料70字
(1)、值得注意的是巴金晚年的主要著作《随想录》,其书名即来自于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巴金说:“赫尔岑是我的‘老师’,他的‘回忆’是我最爱读的一部书。”
(2)、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
(3)、《家》最早发表在上海的《时报》上,这个报纸原来主要发表鸳鸯蝴蝶派的作品,《时报》的一个编辑看到巴金那么有名就向他约稿,巴金从来没写过连载小说,但那个时候巴金觉得他应该写一部言情小说。为什么呢?因为巴金早期的小说因为宣传无政府主义,那些书出来以后都被国民d禁了,所以也有人以为,《家》其实是影射当时的国民d政府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一个压制年轻人、压制人民的政府。
(4)、1927年,巴金23岁,在法国学经济。这个时候美国发生了一件事,美国政府抓了两个意大利的移民,这两个人都是无政府主义者,在美国搞工人运动。当时大家觉得,这两个人是不至于被判死刑的。没想到两个月后,美国政府还是把这两个人杀掉了,并且用的是残忍的电刑。这件事情对巴金的刺激非常大,他把这件事写成了一部中篇小说,这本小说就是巴金的处女作——《灭亡》。写完之后巴金就把小说印出来寄回国,当时叶先生正在编《小说月报》,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没有征求巴金的意见就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了,连载是从1929年的1月到4月。1929年的中国是什么时代?正是白色恐怖的时代。巴金在书里写出的痛苦、绝望,他对社会的诅咒,完全契合了当时中国屠杀革命者的环境,所以这部小说一下子就流行起来了。
(5)、这样,既为他们的现在进行科学的定位,又为他们的性格发展和变化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使整个叙事具有本质化的顺序和构思,暗示了时代大潮发展的流向。
(6)、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7)、笔者以为,小说《我们》是较成熟的作品,没有理由去“改写”成“异题”的小说。若要“改写”,将“改写”自《我们》的“Mia Frateto”译成中文,应该更有价值。杨令德等的翻译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完全可确认,《我的弟弟》是巴金自己翻译“Mia Frateto”的中文本。
(8)、读了你二月六日(邮局戮)的“我对于生活早就没有一点兴趣”一段,不觉使我异常悲痛,我也是陷于矛盾而不能自拔之一人,奈何!来函谓“哥来函……及弟痛苦于万一也。”此时,暂不自辩,将来弟总知道兄非虚语,恐到那时,弟都忘却兄了。唉!
(9)、巴金200余封书信仿真复制件入住巴金文学院
(10)、巴金发表于《少年文艺》的两篇佚文,是一封信《巴金叔叔来信》和一篇散文《贤良江边的怒火》。
(11)、 张裕 zhangyu@whb.cn 舒也 xjz@whb.cn
(12)、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13)、杨绛,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代表作《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洗澡》。
(14)、《向小朋友贺年》最初被收入《赞歌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年版),《一九五六年新年随笔》最初被收入《新声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但不知为何,《赞歌集》与《新声集》均未收入《巴信》。
(15)、刊有巴金《我的弟弟》的《金城》月刊第四期,是“天一影片公司特刊”,专事介绍天一影片公司的概况和发展动态,刊有全体演职员肖像、公司简介、出品列表和电影剧照等内容,并对“天一”即将公映的多部新片进行了介绍。
(16)、 我们也应该成为独立的人,成为坚强与乐观的人,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正如巴金先生所说,「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生活的激流在动荡:爱,恨,欢乐,痛苦在动荡,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他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17)、蒋楚婷 jct@whb.cn 朱自奋 zzf@whb.cn
(18)、代出版合作社收的帐,他们答应阴历年底交付。成都的习惯,三十晚上给钱,都算漂亮的。那(哪)知到了初一都不给。问他们,他们反说我的怪话。现在钱他们决定是不给的。我只好将收条寄上,请你转交,并代答歉意。
(19)、赫尔岑是俄国19世纪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著名的政论家和出色的作家。他30岁流亡国外,长期生活在西欧,死后安葬于法国尼斯。
(20)、1931年4月巴金发表《家》时,在总序中开头便写道:
5、巴金简介100字左右
(1)、 也是冬寒瘆人的新年来临时节,1956年1月,巴金在给小朋友祝贺新年的信中热情洋溢地写道:“你们会看见这一年里我们的国家将要变得更美丽、更可爱……努力地学习吧……”字里行间透露着作为父辈和长者的慈爱。
(2)、第14卷《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等散文集
(3)、《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
(4)、 △1941年巴金与妹妹及侄女、侄儿们合影
(5)、2014年《现代中文学刊》第五期刊发的李存光《1933年绥远归绥刊发的一篇巴金佚文——世界语散文〈我的小弟弟〉》(下文简称“李文”)一文,对巴金两篇世界语作品的翻译作了较详尽的介绍。文中说到:现存《巴金全集》的“En La Malluma Nokto”中 译 文《在黑暗中》,是他请北京师范大学周溪流翻译的;巴金自己的译文《在黑夜里》,则是他在1931年2月10日出版的《学生杂志》第十八卷第二号“学生世界语栏”找到的。“李文”还介绍,至今发现“En La Malluma Nokto”“已 有五种中文译文,译者分别为曾筠、小奇、巴金、周溪流、许善述”;“Mia Frateto”“则有两种中文译文,译者为杨令德、顾钟锦”。
(6)、二月八日 (晚上)听广播,美国飞机昨、今两天又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领空,轰炸洞海市和永灵地区,令人愤慨之至。我从广播中听到首都五十万群众游行示威高呼口号的录音报道,我的心也到了北京的街头。我的心还到了我所熟悉的洞海市和永灵区,我真想参加越南南方人民的斗争。我相信美帝国主义滚出越南南方的日子不远了,越来越近了。
(7)、《绿光》是世界语杂志,1922年6月由上海世界语学会创办,巴金的挚友索非曾参与编辑。1928年12月,巴金从法国回到上海后,由索非介绍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并曾负责编辑《绿光》杂志多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87句巴金的简短介绍(巴金的个人简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