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谚语大全及意思
1、农谚谚语有哪些
(1)、“白露难得十日晴。”(陕)“滥(烂)了白露,天天走溜路。”(川、鄂、湘、粤、)“雨打白露,天天溜路。”(苏)“白露下了雨,市上缺少米。”(川)“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赣、川)“白露无雨,秋雨少。”(陕)“白露不下雨,干到重阳底。”(赣)“白露无雨,寒露风迟。”(湘、桂)“白露无水,百日无霜。”(粤)。
(2)、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3)、“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
(4)、在民间有八月二十三“出詹日”的说法,意思是降雨停止的意思。如果,这天下雨了接来的天气降雨仍然较多,在民间有“雨日”的说法。那么这天下雨好不好呢?来看一下古人留下的农谚是咋说的!雨打八月腊月风雪堆成山从这句农谚的字面意思上来看,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八月二十三日这天下雨了,那么当年的冬天降雪也会比较多,天气会比较寒冷。类似的农谚还有“八月二十三落,立冬雪花飞”,“八月二十三落满堂”,“冬至落雪地封严”。
(5)、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6)、例如,“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今年年成好不好,八月初一一场露”,“八月初一热烘烘,六十日无霜”,“烂了八月初天天溜路”,“八月初一晴,谷米白如银”,“雨淋八月初连绵细雨滴到冬”,“八月初一雷,遍地出盗贼”,“八月初一晴,百日无霜”,“八月初一晴,冬天暖”,“八月初一火烧天,麦子要种烂泥巴田”,“八月初一来了霜,滴滴答答十八天”,“八月初一晴,八八无水过田埂”等等。
(7)、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8)、(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9)、◆一人修路,万人安步。◆一人作恶,万人遭殃。◆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一山出虎,百家猪死。◆一字两头平,戥秤不亏人。◆一好遮不了百丑,百好遮不了一丑。◆一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人怕放荡,铁怕落炉。◆人怕引诱,塘怕渗透。◆人怕私,地怕荒。◆人怕没脸,树怕没皮。◆人靠自修,树靠人修。◆人靠心好,树靠根牢。◆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人前若爱争长短,人后必然说是非。◆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刀伤易治,口伤难医。◆大路有草行人踩,心术不正旁人说。◆千金难买心,万金不卖道。
(10)、类似的词语:三三两两 四分五裂 五湖四海
(11)、白露濡兮夕颜丽,花因水光添幽香,疑是若人兮含情睇,夕颜华兮芳馥馥,薄暮昏暗总朦胧,如何窥得兮真面目。———《源氏物语》
(12)、北方很多地方,立冬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很多地方,不知道是因为以前生活水平较低,常年吃不到几次米糕,所以要趁立冬节气,狠狠地吃一顿呢?还是缘于对米糕的极度钟爱?以至于很多地方,竟流传着带有些须诅咒性质的“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gālá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泛指一切角落)”的民谚,令人不寒而栗!谁还敢立冬时,以贫困、忙碌等种种借口,不做、不吃米糕呢?能创造出这样一条民谚的人,用今天的时髦话说,妥妥滴狠人一枚!
(13)、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14)、割谷要稳,收麦要紧。多打几遍场,多收一些粮。
(15)、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滴比作珍珠玛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景色的美丽。
(16)、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下面就是立春,进入又一年的循环。农村老话云:“冬雪是被,春雪是鬼”,雪下在冬季,寒冷在冬季,是最好的,“瑞雪兆丰年”也是同样道理。“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大寒日观察一下当地天气情况,来年是否出现倒春寒,心里自然有数了。
(17)、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18)、最近有多热?长江流域出现旱情,当地人们正盼望着下雨,河南受旱面积也超过了1000万亩,四川高温仍在持续,并且每天都有纪录被打破。截至2022年8月20日下午16时,四川最高气温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达州渠县6℃、泸州合江5℃和成都简阳2℃。其中,合江、简阳再次打破了当地观测史纪录。
(19)、希奇→普遍 无穷无尽→山穷水尽 昏沉→清楚
(20)、小寒这个节气对预测来年是否倒春寒,至关重要。与此相关的农谚有:“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这几句农谚所用字眼很笃定,也说明是多年来农耕经验的总结,准确度很高。
2、农谚语带解释
(1)、光明→黑暗 仰望→俯视 硕大无朋→微乎其微
(2)、◆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经得广,知得多。◆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3)、⑧量词:一首奇丽的小诗 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三棵白丁香 一柄花蕾
(4)、“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说明灰肥的重要性。
(5)、放肆→拘谨 痛苦→高兴 乱哄哄→静悄悄
(6)、缩(suō) 甩(shuǎi) 蹦(bènɡ)
(7)、若是北方地区雪花飘飘或阴天干冷,老农铁定笑逐颜开,若是晴空万里,甚至温暖如春,那就很麻烦,倒春寒的概率极高。
(8)、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9)、(1)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10)、头伏萝卜末伏菜,中伏荞麦熟得快刚进入头伏(初伏),山里人就开始忙着种胡萝卜、水萝卜、红心萝卜等蔬菜了。
(11)、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以和本单元的其他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从内容、题材、写作方法、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12)、月:小晕风伯急,大晕雨师忙/ 月亮毛东东,不下雨,就起风
(13)、猴子爬树梢——到顶了(比喻达到了顶点,或事情达到了顶峰)
(14)、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曦。
(15)、⑨修饰词: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纵横的黑色线条 宏伟的建筑群
(16)、⑦量词:一道裂缝 一根冰棍棒儿 一绺红丝线 一套纸盔甲 一颗行星
(17)、第六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倡议书,在课外阅读题中常以写建议的方式考查。
(18)、◆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吃饭吃米,说话说理。◆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好人争理,坏人争嘴。◆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理不短,嘴不软。◆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路是弯的,理是直的。◆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路有千条,理只一条。◆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19)、那么,提前预测了倒春寒后,如何去预防才能减小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这里有5点做法分享给农民朋友,一起探讨交流。
(20)、这句话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桑娜矛盾的内心活动。
3、农谚大全10个
(1)、好在咱们现在农业上的防灾手段比古时候高明得多,不然,损失将会比现在大得多。
(2)、(1)写出句中的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作用。
(3)、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的破旧。
(4)、《好的故事》一课,文章的主题思想及重点语句常以判断、选择的形式考查。
(5)、按照农村经验,果园、冬小麦等农作物及时浇灌封冻水后,可提高地温2度左右,对作物防冻防寒,还是很有必要的。
(6)、粉身碎骨 仇恨 眺望 喜悦 冲锋壮烈
(7)、⑧修饰词:幽静的小路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微弱的烛光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 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 美妙的琴声 优美的姿态
(8)、类似的词语: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9)、《在柏林》一课,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常以判断或选择的形式考查。
(10)、②"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春秋不躺地"。意思是冬季严寒,久坐石凳,寒气入侵,伤害身体;夏季酷湿,久坐木凳,湿气太重,可致伤病;春秋不躺地,也是说春季仍有寒气,秋季寒气上升,躺在地上,会给人造成伤寒之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11)、《灯光》一课,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12)、《花之歌》一课含有分号的句子较多,注意对重点句子的标点符号的考查。
(13)、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4)、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挺立~耸立 汇集~汇合
(15)、第四单元习作,常以材料作文或自命题作文的形式考查。
(16)、夜→昼 坠落→上升 开放→封闭 赠予→索取
(17)、还有的地方的民众,将立冬这天有无风及风向,作为预测冬季,甚至来年春天雨水多寡的依据,故有“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立冬有风,立春有雨”等民谚的流传。
(18)、有的地方的民众将立冬这天是否有霜,作为判断来年春天气温高低的依据,故有“立冬无见霜,春来冻死秧”的民谚。
(19)、谱写 著名 皮鞋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
(20)、(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4、农谚谚语大全和意思
(1)、阅读方法:这篇文章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其谋篇布局时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文章可与《夏天里的成长》《小站》进行对比阅读,通过比较,进一步学习和体会作者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来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2)、《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第6~9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夏天里的成长》一课,引用的谚语较多,考试时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考查。
(4)、②AABC式词语:津津有味 念念有词 赫赫战功
(5)、(1)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6)、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7)、(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8)、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9)、这句话描写的是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的画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10)、“冬天刮破皮,胜过春天犁一犁。”这些农谚,说的什么意思?
(11)、至迟自周代开始,人们就逐渐形成了立冬日迎冬、祭祖、贺冬、补冬等礼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通过对立冬时自然界气象、气候的观测,逐渐形成了很多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短句或韵语,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多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谚语。今天,文史君就来说说古代中国的立冬谚语,及其体现的古代中国先民们的智慧。
(1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的“勇敢”的特点。
(13)、①ABB式词语:活生生 软绵绵 凉冰冰 明晃晃
(14)、闰土知道的稀奇事真多,“我”和“我”以往的朋友都不知道,这是因为闰土从小参加劳动,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而“我”和“我”的朋友——这些有钱人家的少爷,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这里用对比突出了“我们”与闰土的不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闰土的敬佩、尊重的感情。
(15)、日寇 进犯 游击 奋战 转移 险要 沉着
(16)、这句话引用农谚,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夏天与生物生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7)、(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18)、绕(rào) 慨(kǎi) 蔼(ǎi)
(19)、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20)、真的果树开花坐果时遭遇倒春寒,在果园用烟熏也是对抗霜雪的有效方式。
5、农谚大全及解释简单
(1)、老话指出“八月初一看来年”,说明老辈人早就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总结出八月初一晴雨对来年农事生产的影响。
(2)、这个句子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既具体地写出了地球和火星自转的特点,又让读者知晓了它们的自转周期大致相同。
(3)、(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4)、这句话引用俗语,来说明夏天与世间万物生长的关系的密切。
(5)、《月光曲》一课,第9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或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考查。
(6)、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7)、难 磅 着 绷 更 调 划 炸
(8)、类似的词语:月光如水 月明星稀 月白风清
(9)、威风凛凛 疙瘩 疲倦 呆头呆脑 冰棍
(10)、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与《京剧趣谈》进行对比阅读,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写“戏”,但文章体裁、写作方法、表达方法、主题思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11)、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我”对雨衣的极度喜爱之情。
(12)、严肃~严厉 忧虑~焦虑 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13)、矿物 地质 无私 矿产 慷慨 节制 开采
(14)、(1)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
(15)、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 积雪如积粮。 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 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 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今冬麦盖一尺被,明年馒头如山堆。 雪在田,麦在仓。 雪多下,麦不差。 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雪有三分肥。 白雪堆禾塘,明年谷满仓。 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冬无雪,麦不结。 麦浇小,谷浇老,雪盖麦苗收成好。 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雨水泥泞溅一身,冰地摔倒伤骨筋。 大雾不过过三十八天,十八不下一冬干。 大雪封河。 大雪封了河,船民另找活;大雪河未封,船只照常通。 半上午插犁,半下午停,中午前后把地耕。 大雪封地一薄层,拖拉机还能把地耕。 机器不怕用,就怕用后随便扔。 机器用罢跟检修,日后再用就顺手。 光会用,不会修,到老是个离八头。 一遍生,二遍熟,三遍不用问师傅。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甘) 大雪纷纷是丰年。(川) 先下大片无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豫) 先下小雪有大片,先下大片后晴天。(鲁) 沙雪打了底,大雪蓬蓬起。(赣) 落雪是个名,融雪冻死人。(赣) 落雪见晴天,瑞雪兆丰年。(晋) 今冬大雪落得早,定主来年收成收。(川) 冬雪回暖迟,春雪回暖早。(浙) 冬季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粤) 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害虫少。(苏) 雪落高山,霜打洼地。(鲁、吉) 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苏、晋、粤、贵)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苏、浙、鲁、湘、粤)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小结:小时候下雪的时候总是很开心的,可以一群人在那打雪仗,但是现在已经很少可以看到雪景了,环境慢慢的在变化。
(16)、在今年秋分节气之前还有一天的天气情况对农民朋友来说非常重要,能够粗略地预判接下来的天气走势以及今年冬天降雪多不多。
(17)、④量词:一个晶莹的球体 一粒种子 一张软床 一片雪
(18)、(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9)、(2)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20)、(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1)、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气层比作地球的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的美丽。
(3)、⑦动词:敲着鼓点 跑到窗前 挺着脖子 甩着袖子
(4)、◆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心想赶两只兔,反而落得两手空。◆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一年算得三次命,无病也要变有病。◆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钓。◆人爱富的,狗咬穷的。◆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自己做错不算数,别人做错打屁股。◆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自称好,烂稻草。◆多鸣之猫,捕鼠必少。◆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好药难治冤孽病,好话难劝糊涂虫。◆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身穿三尺衣,说话无高低。◆没钱时挨饿,有钱时耀阔。
(5)、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作母亲,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土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认真细致地劳作的工作态度和深沉地热爱土地的思想感情。
(6)、《开国大典》一课,课文写的四个重点场面,常以填空的形式考查。
(7)、(2)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8)、句子中“直奔”一词,表现了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又迫切的心情。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0)、⑦修饰词:金黄的圆月 碧绿的西瓜 五色的贝壳 囫囵吞枣地看 微弱的光 饱经风霜的脸
(11)、⑥动词:揪出一个小伙子 拍击着海岸 顾惜身体 举起马灯
(12)、观察 拍摄 斑点 枯萎 干燥 抵御 因素
(13)、咱们国家从古代时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天气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收成和生活质量,旱涝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饥荒。
(14)、巍:注意右下“鬼”字头部是“丿”,竖弯钩里是“厶”。
(15)、这个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水河的美丽。
(16)、这句话写明白的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尽量地长身体、长知识,努力地锻炼和学习。
(17)、《三黑和土地》一课,课文中的几处比喻句,考试时常以仿写句式的形式考查。
(18)、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参加开国大典的游行群众比作海洋,把翻动的红旗比作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国大典的声势浩大和场面壮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18句农谚语带解释(农谚大全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