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的意思
1、小楷的意思
(1)、莫高窟这卷道教写经,名字很吓人,小楷真漂亮!
(2)、书写小楷,贵体方而用圆,小楷体裁尚方,而笔势要圆活,“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这是一种无形的使转,使其笔意相连,处处能拓得开,兜得转,则流丽活泼,生动之态,跃然纸上。
(3)、正如倪苏门《书法论》中所说的:“八法转换,要笔笔分得清,要笔笔合得浑。”要做到能清能浑,其法有二:
(4)、小楷体势虽端庄方正,但用笔却有方圆之分,方圆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
(5)、楷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6)、莫高窟大般涅槃经第三手稿,这小楷行笔爽快!
(7)、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8)、网址:www.jingcai-gallery.com
(9)、莫高窟大方等陀罗尼经卷,写出了小楷的速度感!
(10)、曾翔:书法中的技术并不重要,但艺术创作不会用技术就白学了技术
(11)、北朝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手稿,小楷自由洒脱!
(12)、唐人小楷道德经长卷,灵动秀美,却差点被烧光!
(13)、一九八六年,行書《文湖州畫語錄》獲全國首屆神龍書法大賽金奬並在多家專業刊物發表,始在書壇顯露頭角。
(14)、是指字体小于5cm的就属于小楷,比如过去几毛钱硬笔大小那种,《灵飞经》《乐毅论》等就是这样的尺寸。
(15)、白砥小楷的成功告诉我们,小楷最能体现“写字”的功夫,但光练功夫也最容易练成“死功夫”,练成死功夫就不能让这些点横撇捺“说话”了,那就是写字匠或书法手艺人而不是书法家。白砥练得一手好功夫、好手段,但他把功夫练“活”了,所以,他能让最容易写死的小楷说“自家话”,其实这和化腐朽为神奇一个道理。他凭的什么呢?凭的是博学多识精于变通,怎样“博”怎样“变”呢?是凭他卓越不凡的想法,他是凭思想在写字的。当然,对白砥兄今天的成功,我还是愿意看作是其艺术道路上的初级阶段,前边说过,对于真正的有思想的艺术家来说,创作探索的过程永远是无止境的,白砥正是这样一位有思想的书法艺术家。我之所以如此絮絮叨叨地评说白砥的小楷书法艺术,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形—这本小册子出版发行已经五个年头了,五年来,喜欢研习小楷的朋友和喜欢谈论“传统”的理论家们是否可以或说应该从白砥小楷的成功这一“个案”找找启示呢?
(16)、敦煌义净金光明最胜王经手稿,这小字接地气!
(17)、二是表现在转折上,凡转角时出现棱角,如划金剖玉,干净明利者谓之方。而转角时圆转丰美、似纯钢之柔,婉融遒润者谓之圆。方笔雄强,有阳刚之美,圆笔秀媚,具阴柔之美。历代小楷,在用笔上极尽方圆变化之能事。如钟繇的小楷,体裁稍扁,微杂隶意,而用笔却方圆并用。
(18)、关于曾翔的小楷书法,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接纳了清代以来的楷书新传统,基于篆隶楷行的书体通变,亦基于碑与帖的互补。在一个比唐人更为开阔的视野下,探索了新的楷则。”这个怎么理解呢?意思是说,清代以前的楷书都是以传统为主,历史上的小楷作品,都是传统的,如钟繇、“二王”等,而他的小楷则是清代以后的“自创”体,并且这种“自创体”是各体书法的变通,也就是说,他的小楷是打通了各书体之间的“筋络”才形成的,要比唐人楷书更具广阔视野,是碑帖融合的产物。换句话说,曾翔的小楷书法是开创了一代新风。
(19)、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20)、另一方面,逆入即转锋行笔,笔机不可停滞,以笔能摄墨,墨无旁渗为上。小楷的发笔,点画要清莹洁净,去其渣滓后,方可向浑厚一路写去。魏晋人小楷都喜用此法,试观钟繇的小楷《荐季直表》,发笔处存筋藏骨,点画圆浑质朴,古色古香,有一种渊懿淳茂之气,流溢于字里行间,如三代钟鼎文字,令人不敢亵视,又如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发笔处不露芒铩,寓巧于拙,藏老于润,亦有一种古茂静穆,淡雅自然之气,扑人眉宇。
2、绳头小楷的意思
(1)、敦煌遗书:唐代经生的20米长卷手稿,得了颜真卿真传!
(2)、敦煌遗书:莫高窟里,怎么这么多金刚经手卷?
(3)、中楷。这个基本是大小在5厘米到3厘米之间的字。最典型的就是唐代人写在碑石上的那些名帖,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
(4)、总之,凡事当慎终于始,收笔处尤不可苟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故作小楷,笔笔要有活趣,字字须求生动,点画之间,顾盼有情,起承转合,一气贯注,自然得势。
(5)、对于他的说法,我们只有保留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曾翔的确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书法家,时代需要这样的人。魏晋时期,人们对书法的研究和学习,只能是沿着前人的思路写下去,但随着“前卫”意识的指导下,出现了张芝、索靖、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名家,他们创立了新的书体及写法,不然何来五体书法呢?面对曾翔的探索精神,我们可以去冷静地对待,也可以思考他的探索精神在哪里?等等,毕竟,那是人家的事情。你觉得呢?
(6)、收笔亦是小楷用笔的重要组成部分,收笔不但意味着一画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下一笔的开始,收束得好,不但能使点画形态完满,同时也能使整个字气完神足,在书写实践中,人们往往留意发笔,忽视收笔,只知起笔藏锋之不易,而不知收笔出锋更难。,故明倪苏门《书法论》谓:“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出也、收也、转也、放也。”其中就有四处涉及到收笔。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收笔的基本法则:
(7)、由上可知,发笔时用点法则方,尖锋侧入则露,钩趯处用侧锋则有棱角,而方露、棱角正是方笔的特点,因此所谓侧锋,即是方笔,是隶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8)、所谓藏锋即起笔时不露锋芒,灭迹隐端,藏锋敛锷,不见起止之迹,这种方法就是(传)王羲之《书论》中所说的:“用尖笔须落笔浑成,无使豪露浮怯”。藏锋的发笔,能给人以一种浑厚、蕴藉、沉着的美感。藏锋起笔,可用“逆入平出”,即与行笔方向相反,先轻轻逆入,作一圆点状,然后反折行笔,逆入的目的是为了藏锋铺毫,中锋行笔,如一次不能将锋调中,可往复二次,这是书写篆书的方法,故又称为篆法。书写小楷时,虽可借用此法,但亦有所区别,由于小楷点画细小,故逆入的动作,极轻极细,有时只不过是意思一下而已,绝不可作圆头如蒸饼之状,又要富有变化,以不露痕迹为上。
(9)、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10)、转换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密为际”。体势的茂密,用笔的精到,笔调的流贯往往在交际处表现出来,二笔在衔接的过程中关键处又在第二笔的起笔,它要顺着第一笔的收势,相呼应、相粘脱,故落笔要轻灵,不可重浊。
(11)、方笔的起笔,可用逆势切入法,亦称点法起笔。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凡字每落笔,皆从点起,点定则四面势全,笔有主宰,不致偏枯草率。”其法即落笔之前,承上笔势,先于极低空中作一逆入动作,(或笔锋轻触纸面,尖锋逆入),然后作一斜直落点(写横画时),或斜横落点,(写竖画时),如刀入状,切入作点时,其势在重,但落点宜轻。近代书家高二适先生在《题曹娥碑》时指出:“执笔稳,下笔轻,则自有一种秀逸之气。”的确是他的心得之言。这种笔法,在书法中又称为“筑锋下笔”,筑,捣也,捣土使坚实也。就象建筑工人筑土地一样,筑锋直下,喻其势如高峰之坠石,有撞入之意。
(12)、一九八七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書法研究生班,導師為沙孟海、劉江、章祖安教授。
(13)、小楷字形结构不宜过于平正,欲使在结体上有些许微妙的变化。如果能使结体上介于平正与不平正两可之间,那么整个小楷作品就会显得更加自然皎丽和饶有意趣。
(14)、敦煌大智度论卷第九十一手稿,看小楷怎样写出韵律感?
(15)、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
(16)、唐朝经生小楷白居易《香山诗集》,字和内容都珍贵!
(17)、写横画须直入笔锋,写竖画须横入笔锋,清刘熙载《书概》中说:“凡书下笔多起于一点,即所谓侧也,故侧之法,足统余法。”发笔时以侧取势,点法切入,其书写的速度要比篆法中锋的逆入平出快得多,其产生的变化出要比篆书丰富得多,由于点入的角度、轻重、方向以及发笔时停留时间不同,可以产生笔形上的奇妙变化,它不象篆法起和的那样单调,因此历代书家作小楷时,都喜采用此法。
(18)、一九八〇年考入北京國際政治學院法語專業,時年十五歲,為同屆年齡最小,班上同學以法語“petit”稱呼,遂自取筆名“白砥”。
(19)、二是在书写小楷时,宜笔笔断而后起,使其点画在转折、交换、连络、衔接之处要吻合得自然,交待得清楚,使其笔意,既能脱得开,分得清,又能粘得住、合得浑。
(20)、莫高窟律藏第四分卷第六手稿,小楷工稳精致!
3、小楷的意思和读音解释
(1)、莫高窟的道教小行楷写经,方寸之间,挥洒自如!
(2)、这里的“清”,是指线条必须洁净而不混浊;这里的“腴”,是指线条虽然纤细,但更要在纤细中显现出丰腴来。
(3)、丁真楷草:拼音dīngzhēnkǎicǎo,赞美人的书法好。
(4)、书写小楷时,折法的整个动作是极其细微的,动作也是在极短的一瞬之间完成的,有时完全只是凭自己手腕中的一种感觉,如没有写大字的基础,就很难掌握这种微妙的用笔技巧。
(5)、莫高窟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手稿,小楷写出行书味儿!
(6)、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
(7)、写横画要收,写竖画要缩,或空抢,或实回,都是取一个逆字,其实收和缩,可以产生三种效果:
(8)、折法虽是方笔的表现形式,但写小楷时也要注意,不可太显露棱角,宜含蓄涵泳一些。正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作书要泯没棱角,不使笔笔在纸素成板刻样。”书写小楷时,只有泯灭那些不必要的棱角,便会产生一种萧散自然之气,就好比良工理材,斤斧无迹那样,无斧凿之痕,乃为高手。
(9)、这次展览后,许多书友也对此“失望”至极,原来,曾翔的小楷作品与他的大字作品是一样的奇丑无比,甚至有很多书友看后仍觉得曾翔的书法也不过如此,他的作品虽然注重形式感,但跟传统相差太远,因此有很多人劝他好好学学古人吧,不要再去搞所谓的创新了,这些做法只能证明你是功力太弱、太欠缺,没有坚实的传统基础,只能喊着去创新了,没有意义。等等。
(10)、经常采用“以点代画”的手法,缩小了点画自身的形态,从而加大了点画与点画之间的空间留白,使作品在整体感觉上达到一种宽绰的效果。小楷用笔仅靠锋尖运行,但在运笔过程中,仍要保持“逆入平出、提按顿挫”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不过,小楷的笔法一般都以简为主,它常常采用“点法起笔”、“尖锋入纸”等手法,无论是在笔法上,还是在结体上,拿它与大楷相比,小楷书法更显得富有个性,更显得婀娜多姿,更显得楚楚动人。
(11)、古人作小楷,从不排除偏锋,以中锋立骨,以侧锋取妍,用笔极圆极活,四面八方,笔意俱到,特别是以方笔为主的小楷,岂能拘拘守定中锋为一定成法。故明丰坊《书诀》中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分书以下,正锋居侧锋居篆则一毫不可侧也。“可知古人作小楷不废侧锋,兼用侧锋的目的有三:一是取势,二是取妍,三是求变化。中锋与侧锋构成了书法用笔中一对最基本的矛盾,一阴一阳,一明一晦,从而可以产生神奇般的变化,那么什么是侧锋呢?它和偏锋的区别何在呢?下面我们先来谈谈侧锋的几个特点:
(12)、也有不少人因为一开始就喜欢小楷(比如一上手就抄经),或者是因为以前学过钢笔字,于是一提毛笔就倾向于写小楷,这也是想当然的,并不合理。因为小楷过于精细和强调神韵,没有足够的功底是非常难掌握的,不大适合初学。
(13)、正如董其昌《容台别集》中说:“虞永兴尝自谓于道字有悟,盖于发笔处出锋,如抽刀断水,正与颜太师锥画沙、屋漏痕同趣。”这种发笔方法,一般用于短画较多,而主画不宜过露,过露则意不持重。运用这种笔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锋芒外露时,切忌虚尖浮怯,二是发笔时虽偏锋侧入,但收笔时必须将锋收归画中,如一偏到底,则佻达浮薄之弊立见,此不可不慎。
(14)、作小楷首先在于点画的精致到位,白砥的小楷当然过了这一关。在他的笔下,一点一画精丽工整且不说,提按转折交待得清清爽爽,宛如庖丁解牛的刀痕游刃有余。但这一点我们不必先赞叹,因为,小楷高手们都有这个“基本功”,或者说,这是写好小楷的“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一关不值得喝彩。有人还能在一把普通扇面上写唐诗三百首、在头发丝上刻七律七绝呢。我们要喝彩的是他点画精到前提下的非凡的造型变通能力。他把篆隶书的结体掺进来,也把篆隶书的用笔揉进来,线条圆转,点画飞动。结体时呈扁势,古拙遒劲;又时呈纵势,潇洒纵宕。而且,他还把墓志造像的奇肆生拙、民间书法的荒率野逸移植到自己笔下,那戛然而止的短横短竖,那伸胳膊伸腿的长撇大捺,如果拣出单个字来看,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和谐优美,甚至有些歪斜失度夸张过分,但他却能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元帅,把这些格格不入的“家伙”聚拢到一起,既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个体的作用,又要团练一气,形成群体的凝聚力。这样排列到一起,便产生了动人心魄的魅力。出人意料地制造冲突与矛盾,又不露声色地化险为夷出奇制胜,这就是艺术创造技巧与能力的集中体现,这就是“说”纯正的“自家话”的本领。有人不理解“变形”,认为“变形”是写得不“传统”的托词,甚至认为“变形”是胡闹,是丑书(果不其然,“书法时空”网上评选“当代十大丑书家”,王镛、石开、沃兴华等都榜上有名,白砥位居第在下也荣幸地忝列第十。我认识的一位学书法的老干部脑血栓之后就说,“变有何难,我现在一写就‘变’啦”。这也许是一句玩笑话,但可悲的是有不少的书法家也都这样认为。若从“写字”角度来理解书法,不仅用不着变,而且越变越糟,所以连康举人考进士的时候,在考卷上也写“工笔小楷”而不主张“尊魏卑唐”。但若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书法,就不仅要“变”,而且要“变”得好“变”得妙,否则就不能“说自家话”,作品就失去了“发言权”。但是,“变”得好“变”得妙太难,而且更麻烦的是“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止境。这才是让真正的艺术家又苦又乐又悲又喜又风光又寂寞又自信又自卑又享赞誉又遭诟骂的根由儿,这“根由儿”既是艺术创作的“真谛”,却也是艺术家们终生难以排解的“麻烦”。
(15)、敦煌遗书:这卷隋人写经断卷,流落到了日本……
(16)、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太一智慧书画艺术
(17)、笔划不同,笔杆倾斜的方向也不同,一般常与行笔的方向相反,如写浮鹅钩时,笔杆可随势渐向左侧微斜,写心钩时,笔杆可随势渐向左上方微斜,写戈钩时笔杆可随势向前方微斜,写横画发笔时,笔杆可微向右下方倾斜,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侧,一起一倒,自然富有变化,元刘有定《衍极注》说:“直笔圆,侧笔方,用法有异,而执笔初无异也,其所以异者,不过遣笔用锋之异耳,欲侧笔则微倒其锋,而书体自方矣。”一语道破了侧锋用笔的奥秘。
(18)、敦煌遗书:这卷隋人写经断卷,流落到了日本……
(19)、收笔时亦用藏锋,在书法术语中双称为护尾。东汉蔡邕《九势》中说:“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收笔时只有锋藏画中,才能八面出锋,才能使点画完满圆足,而笔势灵活,无板刻浮薄之弊。小楷收笔,亦有出锋者,如挑撇、钩、悬针等,但必须注意,凡出锋之笔,锋应由中而出,端若引绳,方为得法。明冯班《钝吟书要》说“侧笔出锋,此大谬,出锋者,未锐不收,褚云:‘透过纸背者也’,侧则露锋在一面也。”
(20)、敦煌遗书:唐代经生的20米长卷手稿,得了颜真卿真传!
4、小楷的意思和拼音
(1)、楷模:拼音为kǎimó,意为榜样、模范、法式。
(2)、敦煌遗书:这个金刚经残卷,泄露了笔法的秘密!
(3)、发笔又称为起笔,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说:“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又谓:“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相传王羲之写小楷,于发笔处最深留意,可惜我们已看不到他的真迹了。用笔的精到,笔势的流动,点画的变化以及调锋等都于发笔处表现出来,故善于发笔者,必不拘泥于一法,而能矫变异常,文从理顺,操纵自如,所谓“造化在笔端”是也。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楷发笔的几种方法。
(4)、小楷用笔,以藏锋为主,收笔时藏锋敛锷,宜将锋收归画中为度,才能给人以一种圆融饱满的艺术感受。藏锋收笔,用“轻提、轻顿、疾收”。以横画为例,当收笔时,用腕法(即将腕微向右上方翻动)将笔锋轻提至横画的右上角,然后轻轻轻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左反折而收之。可在写横画时,笔意向右上开拓,至收笔时,笔锋微向右上挑出,使其点画稍杂隶意。由于方法不同,产生的笔形也不同。再以竖画为例,亦用轻提、轻顿、疾收。即至收笔时,将锋向左上微提,然后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上反折收之。可中锋直下,至收笔时向下顿挫一下,使其墨精暗坠,然后向上反折收之,此即垂露法。在小楷中运用有古朴之态。
(5)、敦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长卷,这小楷写得痛快!
(6)、一九八四年畢業於北京國際政治學院法語專業。
(7)、敦煌遗书:莫高窟18米草书手稿曝光,果然不俗!
(8)、敦煌贤愚因缘经手稿,把小楷写成行书的样子,好看!
(9)、敦煌遗书:大般涅槃经小楷卷,锋芒毕露,帅!
(10)、小楷是楷书的一种。楷书按字体大小分类,可分为小楷、中楷和大楷。
(11)、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12)、转折又是方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转法圆润浑劲,折法方劲雄强,不同的用笔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折可用提翻或提顿的方法,以横折为例,运笔右行,至折角时,用腕微向右上方翻动,将锋提至横画的右上角,然后迅速于纸面上侧势一翻,使锋面由阴面翻到阳面,翻笔时锋尖于纸上作一暗圈,动作极其爽利快捷轻灵,翻笔实际上就是使横归竖二笔吻合到自然,以不露痕迹为上,提翻后向右下作一斜横落点,点后再迅速朝里挫动一下,调锋后引笔下行,或用提顿,动笔右行,将锋轻提,然后朝右下轻顿,调锋再引笔下行。
(13)、一寸见方,也就是3公分上下。如欧体《九成宫铭》、《虞恭公墓志》、《姚恭公墓志》等。
(14)、莫高窟太极真人问功德行业经,好秀气的小楷!
(15)、莫高窟里的古代医药文献手稿,书法价值也很高!
(16)、总之,书写小楷,在用笔上没有绝对的方,亦没有绝对的圆,过方则刚而不韵,过圆则弱而无骨,以方笔为主者,用笔要圆,以圆笔为主者,体裁要方,圆不能无遒劲峭刻之姿,方不能少灵动婉转之机,这样方能达方圆并用,刚柔相济之妙。
(17)、唐释智岩注楞伽经卷7断简,小字章法太美了!
(18)、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
(19)、小楷。从古人墨迹来看,小楷基本是长度在5厘米以下的楷书。如王羲之《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唐代的《灵飞经》。唐以前能生产的纸比较小,而且多数只是用于写信札或抄书,所以写的字都比较小,就是小楷。
(20)、莫高窟这卷咸亨年的法华经手稿,小楷太美不敢看!
5、小楷怎么写
(1)、凡小楷点画上下交际,左右相接之处,也是茂密拥挤之处,此处用笔宜虚,可用尖接法,即发笔时尖锋侧入,尖接则实中见虚,密中见疏,无窒塞拥挤之患。这种笔法,在书法术语中又称为“斗笋接缝法”,这是小楷用笔的一大特点。尖接有一尖接,二尖接,三尖接,上尖接,下尖接,亦有二并遥尖接。朱和羹《临池心解》说:“字画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学者功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在尖接时要注意,发笔要尖,收笔要圆,且笔意向外开拓,形成一种内疏外密的体势,则字内间架开阔空朗,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虚实的变化。
(2)、中楷5-3cm,典型中楷《九成宫碑》,另外多宝塔,雁塔圣教序。
(3)、凡钩趯转折处出现棱角是侧锋用笔的三大特点。方笔楷书钩转折处常有棱有外露,能給人以一种峻利明快的艺术感受,这种棱角的形主要是通过侧法来表现的,以写竖钩为例,发笔后即将笔杆微向右上方倾倒,使其笔毫斜铺于纸上,而笔身仍须保持斜挺之状,并运气暗提,着力下行,至出钩前,向下稍用力作快速的一挫(蹲锋)即出现一棱角,再借势起,力聚锋尖,骨力自然挺劲。由于运笔时,笔毫处于斜铺之状,故用力也不象万毫齐力的中锋那样匀齐,而往往将力偏向于右下方。要使笔毫自如地斜铺,并使笔身微微挺起。这种笔法在实际书写中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有一定的笔力为后盾,故运气暗提四字很重要,若无笔力,一枝笔提不起,则笔毫不是蹲伏于纸上即坐卧于纸上,势必就会形成偏锋,归根结底,就在于一枝笔能否提得起,初学者当在不断的实践中悉心体味,久之自有会悟处。
(4)、比较来说,小楷大概是各种书体中最具有实用意义的。在旧时代,读书人做诗文、考功名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毛笔小楷,写一手工整的小楷是读书人的第一门功课,甚至是交往取仕的“脸面”。人人都会写,人人都求工整,久而久之,小楷就似乎成了书法艺术中最不“艺术”的书体了,连康南海、毛泽东年轻时都写得一手工整典雅的小楷,那规规矩矩的模样,很难将其与他们神采飞扬的行草书联系起来。今天有了使用便捷的各式硬笔甚至电脑键盘,实用意义的写毛笔字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视野,书法家们虽然还在挥毫弄翰,但意义却有了根本的不同,大家要借毛笔字的点横撇捺和长短欹正来“说话”,来说文字意义之外的“话”。而为了使自己说的“话”不至于与人雷同湮没,就要讲究“说话”的个性,也就是要说“自家话”。所以,行草及个性化的篆隶被看好,而楷书尤其小楷则被“冷落”了。这几年提倡“回归传统”,有人又错把“工笔楷书”当作了“传统”或传统的“全部”,于是很多人就在“小楷”上练开了“传统”。可大家练来练去,仍然无非是赵孟頫、文征明、王宠、钟繇的依样葫芦。功夫练成了,却丧失了说自己“话”的能力。人们要听赵文王钟们“说话”,有他们的“磁带” (碑帖)在,当然不必麻烦学舌的鹦鹉们。笔者有个偏见,在展览厅里一般不看密密匝匝千篇一律的小楷作品。近日,白砥兄寄来他的两部作品集,其中一本《白砥小楷集》让我着实地感叹了一番,白砥不愧高手,因为他会用人们写麻木了的小楷“说话”,而且“说”的水平又的确令人叹服。
(5)、大楷3cm-5cm,《勤礼碑》,《神策军碑》等等都属于大楷。
(6)、逆势作点的起笔方式,要比逆入平出的方法更为便捷,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谓:“运腕之要,全在指不动,笔不歇,正上正下,直起直落,无论如何,皆运吾腕而已。直落二字要体会,下笔微茫,全势已具。”这种顺其自然之势的笔法,不但能使点画富有变化,而且能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试观南宋岳珂的小楷,虽以方笔为主,但形方而笔圆,极具峭拔之姿。明黄道周的小楷亦善方笔,简洁明净,俊迈可喜。
(7)、露锋尖笔是侧锋用笔的二大特点,作小楷时发笔尖锋侧入,顺势落笔经上法更为便捷,历观古代名贤墨迹,发笔处多微露锋芒,极有深意,神采焕发,笔势流转,发笔时虽带偏侧之势,但收笔时由偏转中,给人以一种浑厚之感。清梁巘《执笔论》中说:“余历观晋右军,唐欧虞,宋苏黄法帖及元明赵董二公真迹,未有不出锋者,特徐浩辈多折笔稍藏锋耳,而亦何尝不贵出锋乎?使字字皆成秃头,笔笔皆似刻成,木强机滞而神不存,又可书之足言。”故发笔时顺势利导,笔锋外出,笔肚着纸,方能指挥如意。
(8)、敦煌大般涅槃经卷署名手稿,这小楷写得痛快!
(9)、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10)、唐玄宗御注老子道经卷手稿,这小字写得地道!
(11)、邮箱:jingcai-gallery@1com
(12)、写小楷用笔要交待清楚。书写小楷,结体虽微,但用笔要交待清楚,其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3)、大楷。这个基本是指长度在3到5厘米之间的字。大楷在古代没那么多,比较典型的就是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的《神策军碑》。
(14)、所谓方笔即发笔时有棱角,是书写楷书的主要方法,方笔运用得好能给人以一种雄强、劲迈、爽利、沉峭的美感。
(15)、表达意思:植物名,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香味;典范、模范;又指一种字体,取这种字体工整、可以作为楷模之义。
(16)、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17)、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毛笔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的用笔方法。
(18)、大楼炭经卷第六手稿,敦煌小行书长卷,随意潇洒!
(19)、小楷字形结构经常采用横向(左右方向)舒展的手法,使字形在整体上取得了“扁势”,造成一种“横放竖收”的宽绰的效果。小楷十分追求点画舒展和结构自然开朗的效果,字形一旦取得扁势后,凡横向之间的点画,就会显现出一种左舒右展的态势,就容易使字形产生一种虽小而见开阔,内紧而见外拓,既萧散疏朗而又见游刃有馀的感觉,达到了宽绰的效果。
(20)、敦煌遗书:莫高窟里,怎么这么多金刚经手卷?
(1)、古人说,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宽绰。小楷是小字,所以要营造出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很不容易。为能做到”小中见大“,在技法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2)、该风格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其中可分为大楷、中楷、小楷,楷体四大家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
(3)、楷字起名解析楷澈(kǎichè)澈:澈亮、清朗、清澈、澄澈意指洞察秋毫、高节清风、冰清玉洁。五行:水。奕楷(yìkǎi)奕:美貌、光明、奕赫、美丽意指高大俊朗、神采奕奕、美丽动人。五行:木。
(4)、二是在转的过程中,要识得提笔二字,这种得笔有时是很明显的,但有时又有不很明显的,只是用暗提的办法,提而能换,自然笔笔清,笔笔浑。
(5)、大楷3cm-5cm,《勤礼碑》,《神策军碑》。
(6)、 原载2004年7月《美术报》、2009年第一期《南北宗》
(7)、莫高窟妙法莲华经卷第九手稿,这小楷有调调儿!
(8)、中楷5-3cm,最典型中楷《九成宫碑》,另外多宝塔,雁塔圣教序等也都属于中楷。
(9)、敦煌北魏道行般若经卷手稿,这小字一点不魏碑!
(10)、一是表现在点画起止处,凡钩趯、撇捺处出现棱角或露锋者,统谓之方,凡藏锋敛锷,灭迹隐端者,统谓之圆。
(11)、折以成方,转以成圆,是小楷用笔的基本大法
(12)、二寸见方左右,5~6公分上下。《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等就属于有名的大楷作品。
(13)、方笔肇自隶法,六朝碑刻以方笔居多,迨至唐代的楷书,继承了北碑的风格,从而形成了以方笔为主要特点的楷法。
(14)、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15)、侧锋与偏锋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侧锋方,偏锋扁,侧锋能由偏转中,侧偏锋却一偏到底,侧锋斜铺时,笔身自能保持挺立之状,一枝笔能提得起,而偏锋露于一面,笔身僵卧于纸上,故方笔有雄强峻利之美,而偏锋浮薄扁平之弊,虽差之毫厘,但却有天壤之别,初学者最要留意。
(16)、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
(17)、总之,发笔是用笔中最重要的一环,而此一关键之处,又在于调锋。不论何种发笔,都贵用逆,或虚逆,或实逆,逆入的动作要轻快,逆入的轨迹要承上笔势。发笔时,动作要干净明利,既不可犹豫不决,笔机凝滞,又不可忽遽剽急,怯弱浮露。以上三种发笔法,在书写小楷时可以参插运用,时方时圆,时藏时露,方能极尽变化之美,但当以一种笔调为主,才能保持整幅作品风格的一致性。
(18)、写小楷,点画要峻利,字里行间要洁净,线条不允许臃肿,也不允许墨渣渗出。下笔时的动作一定要稳建,要轻而简捷。写小楷,行笔时要像老人拄杖行路一样,杖子柱稳了才能挪步走路。所以,笔笔要坚实有力。点画之间既要顾盼呼应,又要笔笔交代明白。既要小中见大,又要处处显现大字的技巧和功力。这些都是小楷书法的难点。
(19)、还是让我们评说一下白砥小楷中的“变”—也就是他不怕这“麻烦”要“说”的“自家话”。《白砥小楷集》虽不能说篇篇珠玑件件精绝,但即使从技法角度来说,也确有不让古人之处,至少为我们成功地“变”出了不下七八种“面目”。这些不同的“面目”又都共同体现了一种雍容静穆高古雄奇的境界追求,这与白砥自家样式的行草书风完全是和谐贯通一脉相承的。许多年前白砥提过一个口号—“黑色主义”,大概他十分迷恋纸墨相映黑白相间的那种高古沉雄之气。他还写过一篇《金石气论》的文章,从中也可看出他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正是一种“苍雄而柔润”的金石之气,他这样赞美心中的理想之境—“清逸与雄浑相结合为清雄。清雄为大顺的初级阶段,清雄再至极地,终得苍雄而柔润。苍雄而柔润者,正是金石气之本质。”而“金石气凝聚了优美范畴的柔和、清雅、细腻、圆润、舒缓、微妙等特征及崇高范畴的坚实、巨大、郁壮、拙朴、甚至丑陋。金石气宏壮的质体,同时又显出优美的姿态,看似极刚,又极其柔润,这是真正的大顺。” (白砥《金石气论》,载《书法研究》1991年第一期)白砥在其小楷创作中努力塑造出的“古、厚、朴、韧、刚、润、拙、逸、苍、健”的品质与特点,可以说从创作实践角度很好地印证了十几年前他自己关于“金石气”的艺术宣言。
(20)、或者又叫斗书,古称“署书”、“擘窠大字”,这些都是几十公分以上的大字,牌匾标语常用。扩展资料: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1)、有些人说,曾翔的大字书法创作,一边写,一边喊,只是一个噱头,的确如此,不要认为大字书法只是在一张大纸上写一个字,但这是非常有难度的,它不仅需要人的体力,更需要人的全局驾驭能力,我们不能像看电影里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作画时,在偌大的纸面上只画了一只三寸大的小鸟画那样看待曾翔的大字作品,据说有些老师在学曾翔创作的大字作品那样也写起了大字,结果写完后,三天缓不过神来,原因是太费力气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21句绳头小楷的意思(小楷的意思和读音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