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的成语意思
1、不刊之论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1)、成语是语言的化石,它沉积着诸多的文化现象。有些表现为谦词、有些表现为敬词。谦词要用于自己,而敬词只能用于他人。如果分辨不清楚,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对象失当的使用错误。例如:
(2)、重蹈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3)、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4)、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5)、——此类易使成份赘余的常用成语还有:(浑身)体无完肤、忍俊不禁(地笑了)、(人民)生灵涂炭、(自己)妄自菲薄、(每天)日新月异、虚怀若谷(的胸怀)、惴惴不安(的心情)、(生活)安居乐业、(讲得)津津乐道、真知灼见(的意见)、三令五申(地强调)、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难言之隐(的苦衷)、(各种)形形色色、(众多)莘莘学子、(心里)无动于衷、(目前的)当务之急、(显得)相形见绌、(一场)南柯一梦、(好像)如芒在背等。
(6)、[例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已经激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大家纷纷猜测中国是否会采取更进一步行动来保护本国的权益。
(7)、〖错因分析〗关键在一“危”字,人们只知道“危”是危险的意思,根本难以想到它还有一个非常冷僻的义项——正直。两种理解,感情色彩截然相反。
(8)、B项中的“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侧重于“不同”,符合语境。
(9)、(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10)、关注「学习语文」,进入主页消息回复打卡,查看每日一题更多内容。
(11)、一些成语,虽然它作为一个固定的短语,其使用位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是所有成语都可以任意来做句子的某个成份,有的只能做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动词性的,但却不能带宾语。这些,我们必须清楚。例如:
(12)、作为固定短语的成语,有一些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它们只此非彼、只能用于适合它的范围。运用时必须遵循这些限制,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13)、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14)、另外,中国的早期文字不是只有后来发展为汉字的“夏文字”,还有夷文字、巴蜀文字等。河南舞阳贾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距今6000年前的龟甲契刻文字,有些已经被解读。
(15)、(近义词)不易之典、天经地义、不刊之论、颠扑不破、不经之谈
(1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17)、11(打卡第11天)做选词填空题,什么方法最高效?(附资料表)
(18)、(反义词)大谬不然、无稽之谈、不作为训、不经之谈、不足为训
(19)、——此类具有特殊句式的常用成语还有:等量齐观(限于否定句)、同日而语(限于否定句)、相提并论(限于否定句)、等闲视之(限于否定句)、无时无刻(限于否定句)、妄自菲薄(限于否定句)、一概而论(限于否定句)、万应灵丹(限于否定句)等。
(20)、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竹简800多片,有遣册、竹书,但竹书的学派不明。
2、不刊之论的成语意思是什么
(1)、许多人都认为它的意思是“不能刊登的文章”。
(2)、http://www.china-gwy.com/
(3)、中国古代官员普遍好读书,这是一个悠久的良性传统。在古代,官员的读书是持续性的现象,大凡为官一生,“致仕”(退休)时一般也要“刻部稿”,期盼给后代留下一点雪泥鸿爪。(2011联考11)
(4)、误用句子:运动会上,他的衣着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5)、⑤ 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东西的后面,显得有些不相称(常用于谦辞);
(6)、——此类容易望文生义的常见成语还有:差强人意、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目无全牛、久假不归、为之侧目、从井救人、不赞一词、口血未干、明日黄花、目不窥园、再作冯妇、七月流火、述而不作、登高自卑、尾大不掉、河鱼之患、不忘沟壑、悼心失图、南州冠冕、一定不易、具体而微等。
(7)、误用句子:这些“抗日雷人剧”,剧情虚假空洞,台词胡编乱造,真是差强人意。
(8)、不刊之论的意思是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
(9)、这些经典著作,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地阅读。
(10)、现存的竹简都是出土文物,没有传世品,它们的意义比出土白玉、黄金大得多。然而历史上出土竹简的案例很少,最著名的有以下几次:
(11)、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指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2)、(译文):西周三代之际,圣人多儒生中,两汉以来圣人多生佛中,这是不容易的道理。
(13)、出自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14)、⑥ 蓬荜生辉:指由于别人到家中来做客或张挂别人赠与自己的字画是自己感到非常光荣(常用于谦辞);
(1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是道不尽的苦心孤诣,数不清的传奇风流。(2013国考38)
(16)、炙手可热:炙,烤,烧。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并非指流行,受欢迎。
(17)、8(打卡第8天)赏析修辞手法的答题技巧(附修辞资料包)
(18)、①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不是指文章中没有标点);
(19)、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
(20)、学问之士,倡其心理,事功之士,窃之为术,而大有功焉。故曰:民智者,富强之愿。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
3、不刊之论成语故事
(1)、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2)、误用句子:这部小说的构思精巧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3)、盼望着,盼望着,秋天来了,国考的脚步近了,身边的同学陆陆续续地进入了备考状态。最近一直在为同学们整理最新版的高频成语,本期奉上那些经常会被“望文生义”误用的成语。
(4)、遍体鳞伤——请看下面的句子:“江雪琴真不愧为d的好女儿,虽然她已被敌人打得浑身遍体鳞伤,但仍然坚贞不屈,英勇地与敌人做斗争。”“遍体鳞伤”,词典解释为:满身的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非常重。成语本身含有“满身”、“整个身体”的意思,而前面再加上“浑身”字样,语义明显重复,导致了成份的赘余。
(5)、可是自从孔壁竹简发现后,大学者刘向和刘歆父子将这些文献与当时的五经进行了对读,发现了许多不同之处,而出土文献显得更详实,更可信。于是经学历史上出现了两大学派,已经被立于学官的叫做“今文学派”,而以刘歆为首的学者尊尚古文经籍,被称为“古文学派”。刘歆在西汉末期和新莽时代是极有地位的学者,他致力于将“古文经”立于学官,而且他原本有能力终结“今古文之争”。然而他参与王莽作乱,身死而政废。今文学派重新得势后,继续压制古文学派,于是“今古争论”一直纠缠到民国,并随着经学的衰微而停息。
(6)、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7)、 2017年春季联考(云南)29题(鬼斧神工)
(8)、10(打卡第10天)病句一分不丢,这几点你需要知道!(附病句资料包)
(9)、② 不名一文: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不等于‘不值一钱’);
(10)、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详细解释亦作“不刊之说”。不可改易之论,确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於创业,是谓不刊之说。”孙犁《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这可以说是不刊之论,我有同感。”
(11)、一衣带水——有个同学为了表明自己遵守纪律、时间观念强,在作文中写道:“星期我一看时间不早了,尽管刚洗过的衬衫一衣带水、没有晾干,可我还是穿上它一口气跑到了学校。”显然,这是因对成语“一衣带水”错误的理解而导致地错误运用(如果说在此句中还勉强能讲得通话,那也绝不是成语意义了)。这个同学把“一衣带水”看作主谓结构,理解成“一件衣服还带着水”;而实际上“一衣带水”是偏正结构:“一”是用来修饰“衣带”和“水”的,成语本身是个不含比喻词的比喻,指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形容很窄水面的间隔。如我们常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12)、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自然造化的神奇,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13)、例如:贻笑大方——请看下面的句子:“这所中学虽然为省级重点,但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贻笑大方”,词典解释为:大方,即大方之家,识见广博的人,后泛指有专长的人;整个成语表示“被内行的人笑话”。成语本身就包含着“被动”,前面再加上“被人”,就纯属多余,这便造成了成份赘余。
(14)、(错解)(对某事)连一个词语也不予以赞扬(更别提一句话了)。
(15)、拭目以待——此成语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考查过,其例句是:“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拭目以待。”“拭目以待”的语义一是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二是表示要等着瞧。高考题,就是取第二个义项,是正确的;但多数考生只知其因而必然导致误判。
(16)、无可厚非:厚,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并非指完美无缺,无懈可击。
(17)、表意程度不同:不易之论:“易”是“更改、改变”,表意程度较轻;不刊之论:“刊”是古代“在竹简上刻字,有错就削,也即更改”。多用来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表意程度较重。词义不同:不易之论:意思是“形容不可变更的言论,用来指论点或意见正确”;不刊之论:意思是“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常指至理名言”。
(18)、有口皆碑——成语例句:“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有口皆碑。”很明显,句中的“有口皆碑”犯了范围不明的错误:碑,记功碑。成语意思是说: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突出的好人好事,受到众人的一致颂扬。此成语是常常用来形容对人已有的事迹成就的交口称赞的,而例句却用来形容将来的“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不妥,这是成语运用中的范围失当。
(19)、不易之论:其中的“易”是“更改、改变”表意程度较轻;
(20)、误用句子:上海衡山电影院推出“电影开映十分钟后观众如不满意可以全额退票”的活动后,票房率大增,半途退票的则凤毛麟角。
4、成语不刊之论的刊的意思是
(1)、一直以来,以色列惨淡经营,苦心构筑与土耳其和埃及等中东温和国家的良性关系。多年来,这些国家对维护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埃及和土耳其,更以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以色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人民网2011年10月《破解战略困局欲速不达》)
(2)、⑦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并非‘罪不至死’);
(3)、.考情:2013年国考32题(不刊之论),2013年国考32题(不易之论),
(4)、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2007浙江48)
(5)、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不刊之论常用于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
(6)、例如:不学无术——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两个动宾构成的并列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此成语理解的难点在“学”、“术”二字上:学,是名词“学识”、“学问”,并不是动词“学习”;术,是“技术”、“本领”。因其是并列结构,根据古汉语行文对举、意义互训的特点,此成语可以理解为: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好办法。或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如果将其看作主谓结构,像个别同学理解的“不学习,就不会做算术题”或“不学习,就没有法术”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7)、浩浩荡荡——在学生的作文里看到:“上课——自习——自习——上课,这两天实在把我们憋坏了;当听老师说派我们小组去打扫卫生,组长很快就准备好了工具,然后带领我们三个浩浩荡荡地开进分担区。”“浩浩荡荡”,本指水势广阔浩大。后来形容规模很大,气势雄壮。例句中“组长”、“我们三个”,一共才四人,虽然非常高兴、喜欢前往,但充其量能有多大规模的气势和阵容?显而易见,也是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8)、2 (打卡第2天)文学常识内容庞杂,积累量大,难以备考?(附文学常识总结)
(9)、误用句子:他说话总是扑朔迷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10)、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不刊之论。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见仁见智。(2013国考33)
(11)、明日黄花|成语解释|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日渐枯菱,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语出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错误用法|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例句说明|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2008河南23)万人空巷|成语解释I指家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错误用法|单凭字面理解,易被误认为形容人少冷清。|例句说明|当天下午,加尔各答的唐人街可谓万人空巷,人们携老扶幼,喜气洋洋地来到当地著名的科学城礼堂观看异彩纷呈的文艺演出。(2012上半年联考33)不刊之论|成语解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错误用法|许多人都认为它的意思是“不能刊登的文章”|例句说明|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人里的不刊之论。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见仁见智。(2013国考33)望洋兴叹|成语解释|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指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错误用法I易被误解为“对着大海感叹”。|例句说明|面对时下大数据时代奔涌的多元、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无论是被美誉为“孕育了现代科学”的统计科学,还是应大科学之运而生、正如日中天的数据科学,也都只能望洋兴叹。今日之大数据,明日之大信息,扭转乾坤者,还属革新后的统计科学与数据科学。(2018浙江B35)
(12)、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官室,前面为堂,后面为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现比喻人在学问或技艺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并非指具体行为。
(13)、例如:一蹴而就——请看下面的句子:“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龙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了大江截流,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明渠奔流东去”。“一蹴而就”,词典解释为:蹴,踏;就,成功。踏一脚就成功,形容做事轻而易举。但此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式,如“航天梦想的实现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14)、美是真正的世界语言。看台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啧啧称赞,纷纷拍照留念,久久回味。当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遇到德彪西的“月光”,当发乎情止乎礼的“梁祝”触碰缠绵悱恻的“天鹅湖”……全球治理的磨合,首先要寻求文化的认同;全球治理的共识,也要从文化传统中探索沟通之道。(2016吉林甲25)
(15)、——此类语法功能特别的成语还有: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大名鼎鼎(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赫赫有名(能做定语、谓语)、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正襟危坐(不能带补语)、津津有味(只能做“吃”、“读”的补语)、载歌载舞(不能做补语)等。
(16)、A项中的“各执一端”与C项中的“各持己见”均强调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与立场,重在强调坚持,故此二者多用于争论、争辩的语境中,与题干语境不符,排除A、C两项。
(17)、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已著上鲜明的感情色彩,只有注意它与全句内容的和谐一致,才能准备地表情达意。否则,褒贬不分,或者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都是会影响意义的表达。
(18)、7(打卡第7天)语文必会的基础知识:修辞手法(附修辞资料包,必收藏)
(19)、[例句]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事,有些网友不仅不赞一词,反而恶语相加,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20)、——此类多义成语非常多。常见两个义项有:数米而炊、贪多务得、粗枝大叶、狗尾续貂、按图索骥、暗渡陈仓、不绝如缕、暴虎冯河、布衣之交、闭门造车、断线风筝、习蛾投火、间不容发、空中楼阁、夸父逐日、龙飞凤舞、十羊九牧、胸有成竹、木人石心、淋漓尽致等。常见的三四个义项成语有:暗中摸索、不衫不履、楚楚可怜、大模大样、独来独往、海阔天空、海枯石烂、苗而不秀、来者不拒、两袖清风、末路之难、昏天黑地、一日千里、没头没脑、东涂西抹、残山剩水、寸草不留等。
5、成语不刊之论的刊字是什么意思
(1)、不久,武王还是去世了,太子即位,即周成王,周公辅政。一些对周公不满的大臣在成王面前进谗言,正在东征中的周公知道后,很是忧虑,虽然对成王有所劝诫,但显然更加重了天子的戒心。有一年庄稼丰收,不巧在秋收前,天降狂风暴雨,庄稼全部倒伏,国人非常惊恐。成王与大臣慌忙打开金滕,却发现了当年周公为武王卜问的内容。成王极为感动,并深觉羞愧。于是决定以国家之礼,亲自迎接周公回朝。正当成王出到郊野时,天吹起了反风,把已经倒伏的庄稼又吹直了起来,当年实现了丰收。
(2)、刊,剟也。从刀干声。苦寒切。(段玉裁《注》:“柞氏,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注,刊谓斫去次地之皮也。按凡有所削去谓之刊,故刻石谓之刊石。此与木部栞音同义异。唐卫包乃改栞谓刊,误认为一字也。从刀。干声。苦寒切。”)
(3)、(近义词):不易之论、天经地义、不刊之说、颠扑不破
(4)、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
(5)、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中,思想观念千帆竞发,观点表达百舸争流,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这是“分众时代”的鲜明特点,也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起点。如果目标上大而化之,不能分解成具体可操作的任务,如何避免脱离实际、凌空蹈虚?(2015上海A4)
(6)、晋武帝咸宁五年(279),汲郡人不准偷盗了战国时魏襄王的墓。盗墓贼只关心金银器,但官府在清理时,发现了数十车竹简。晋武帝很重视,便指派束皙、荀勖、卫恒、和峤和杜预等学者整理。其中有《周易》、《穆天子传》等文献,但最重要者是魏国的编年史书,于是命名为《竹书纪年》。在这本史书中,发现了有些记载与《史记》等传世史书不合。《晋书·束皙传》说:
(7)、[例句]已上了21年春晚的蔡明透露,今年春晚准备了四个小品,只有《想跳就跳》勉强过关,其余三个则差强人意,被直接毙掉。
(8)、(事例)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
(9)、瓷器原是一大俗之物,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初脱胎于陶器。历经数千年,它才终于摆脱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大雅的艺术品,但是用于日常生活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日常生活,并未因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2014山西34)
(10)、9(打卡第9天)成语、俗语题如何做到不失分!(附成语资料包)
(11)、(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12)、(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13)、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即十分正确的话或真理。
(14)、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15)、例如:豆蔻年华——豆蔻,植物名。因唐代杜牧《赠别》诗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名句,句中把十三四岁的少女比作豆蔻,人们觉得此喻新颖、美妙,突出了少女的清淳淡雅、活泼脱俗,便抽象、凝练出“豆蔻”再加上“年华”为“豆蔻年华”四字,来特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因而,此成语的对象是特指的:必须是女性,必须是十三四岁,否则即错。
(16)、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年长而名位高的人。
(17)、(例题)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 。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 。
(18)、汉·扬雄《答刘歆书》:“这真是可与日月齐辉、不可更改的文章啊!”
(19)、③ 万人空巷: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是人多,不是人少);
(20)、(opinionthatholdstrue)
(1)、⑧ 十室九空: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得百姓破产流亡的惨象;
(2)、误用句子: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为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最炙手可热的题材。
(3)、主人与客人分立庭中两侧,以平等的礼节相见。指彼此地位或实力相当,平起平坐或互相抗衡。
(4)、不易之论,汉语成语,拼音是bùyìzhīlùn,意思是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出自宋·惠洪《冷斋夜话》。不刊之论,汉语成语,拼音是bùkānzhīlùn,刊:削除,修改。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
(5)、“虎妈”“狼爸”式教育,短期内或许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却容易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即便有看起来还比较成功的案例,也具有较大偶然性,不足为训。(《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虎妈”“狼爸”们该醒醒了》)
(6)、6(打卡第6天)背过了诸多唐诗,你可还记得初唐四杰!(附诗歌资料包)
(7)、趋之若鹜——成语例句:“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这也是个因没有把握好成语的感情色彩而错用的例子:“趋之若鹜”,词典解释为:“趋,奔赴、归附;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地争先恐后地跑去。比喻成群的争着去。多含贬义。”如此,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显然不恰当。
(8)、(正解)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9)、考情:2011年国考33题,2018年国考27题,2013年秋季联考11题
(10)、俯伏:俯首伏地,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
(11)、胡兰成和唐君毅二人在知己和论敌之间,见解多有抵牾,但视对方为畏友,并未因观点相异而伤了和气。即使胡兰成偶有激烈之语,唐君毅也不以为意,常言“人之好不在其同而在于其各有所异”,他认为胡兰成的某些观点发人所未发,还介绍他的同学与之通信。(2013陕西43)
(12)、(正解)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3)、1 (打卡第1天)古诗文赏析怎么破?熟读拿满分!
(14)、宋朱熹《朱子全书性理三》:“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15)、考情:2014年秋季联考20题,2016年春季联考28题,2018年春季联考10题
(16)、D项中的“远见卓识”意为远大的眼光、卓越的见识,而文中并无“远大”之意,故排除。
(17)、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
(18)、收看高考动态、学习方法、知识总结、作文素材、心理辅导
(19)、巧夺天工——成语例句:“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词典解释为:人工有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很明显,成语的意义范围所属是“人工”,即人文景观方面;而上文却是描述“如屏的苍山”、“如镜的洱海”,属于自然景观范畴,如此做“真是巧夺天工”的总结判断,实在是自相矛盾。
(20)、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1)、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幽王当为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
(2)、第二空,文段以“然而”转折,意在表达前辈对于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
(3)、[例句]西方文明并非是由于源自西方而先进发达,这种幼稚兼种族主义色彩的诠释不足为训,我们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4)、单簧管教授约瑟夫·艾勒精彩地演绎了查理斯·斯坦弗《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终之时,观众还深深地沉浸在大师的演奏之中,不觉有了“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意境。(人民音乐2014年4月《余音袅袅扣心弦,独具匠心曲中来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国际管乐打击乐音乐节综述》
(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6)、今人制作的竹简工艺品,与真品相比就显得傻大笨粗
(7)、(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面对时下大数据时代奔涌的多元、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无论是被美誉为“孕育了现代科学”的统计科学,还是应大科学之运而生、正如日中天的数据科学,也都只能望洋兴叹。今日之大数据,明日之大信息,扭转乾坤者,还属革新后的统计科学与数据科学。(2018浙江B35)
(9)、西方学术界完全依靠考古材料还原古代的世界,他们坚持认为中国的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是荒谬的。他们的方法论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西方的历史文献远远不如中国丰富。于是有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即中国有没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10)、(译文):所以中兴在创业难,这是不可改变的说法。
(11)、竹简和木牍是中国文字的早期载体,竹简是用竹制成的长条薄片,木牍是比竹简略宽的木片。《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始皇帝),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也就是说秦始皇每天要看的奏折文书大概有100多斤。秦代尚无造纸术,虽然有可书写的丝帛,但成本极高,所以文书一般写在竹简或木牍上。有人说简牍的重量远大于纸张,所以秦始皇一天看的奏折并不多,所谓“学富五车”,应该没有多少书。然而看一眼出土的战国到秦汉的竹简就可以知道,它们其实既薄且轻,上面的字多为细如粟米的隶书,所以100多斤竹简的阅读量是惊人的,而且费眼睛。
(12)、气吞斗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精神旺盛,意气高昂,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气魄很大。
(13)、原来秦始皇三十四年,皇帝下旨焚书坑儒。虽然宫中的图书保存完好,民间也有人冒生命危险私藏了少量书籍,但大部分书籍都毁了。到西汉初年,政府着手收集整理前代的书籍,却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自从“书同文”后,汉朝人普遍使用隶书和小篆,已经不认识六国文字。幸好当时有些秦朝的博士还健在(如伏生),就由他们将幸存的古籍用隶书写了出来,这个过程叫做“隶定”。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使得中国的文化血脉得以延续。汉武帝时,政府设立“五经博士”,有八家学说被立于学官,分别是:济南伏生的《尚书》;辕固生的《齐诗》、申培公的《鲁诗》、燕国韩太傅的《韩诗》;胡毋生、董仲舒的《春秋》;高堂生的《礼》;菑川田生的《易》。
(14)、A项中的“真知灼见”意为正确的认识和透彻的见解;
(15)、随着大家艳羡的目光流于字里行间,“不刊之论”四个字渐渐地在大家的心里凝聚沉淀出来,作者生花的妙笔让人叹服!
(16)、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7)、[例句]他平时不注重作文训练,经常应付了事,不仅书写潦草,而且文不加点,而且常写出一些不刊之论,让老师极为头疼。
(18)、奇妙无比:奇:神奇;妙:奥妙;无比:难以形容,比拟;奇妙无比:难以比拟的神奇。花色斑斓:形容颜色很多,灿烂多彩。斑斓就是色彩艳丽,颜色好看,美伦美奂的意思,常说的色彩斑斓就是这个意思。庞然大物: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断臂悬崖:形容山势险峻。悬崖:高而陡直的山崖。断壁:绝壁,峭壁。拔地而起:①把东西从其他。|拔尖。⑤夺取;攻取:连拔敌人两个据点。望而生畏:望:看见畏:畏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千峰万仞: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仞。千峰万仞,从字面上解释,是指形容山峰多而高,险峻。绵亘蜿蜒:形容山延续不断,弯弯曲曲地延伸。浩气长舒:浩然之气使人感到心情舒展。舒,在这里是,伸展;宽解(拘束或憋闷状态)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气是不能拆开解的。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婷婷玉立:婷婷: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亦作“婷婷玉立”、“玉立亭亭”。窈窕淑女: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水花四溅:水受到阻挡或撞击时形成的分离主体的水珠四处飞洒。怦怦直起:Beatup难以言状:难以描述,无法形容。状的意思则为形容或描述出来。年过花甲:①年:年龄。②过:已过,多。③花甲:60岁了。年龄已经超过60岁的老人。形容这个人老,年龄大。④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⑤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这里指超过了60年。返璞归真:璞,本义是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这里引申为天真,淳朴。整个成语意思是: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长:长远,久远。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38句不刊之论的成语意思是什么(不刊之论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