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承文化经典名言
1、孔子传承文化经典名言有哪些
(1)、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6)、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10)、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1)、(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2)、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13)、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
(1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9)、春秋孔子《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0)、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2、孔子传承文化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3)、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少先队员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传承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弘扬经典是我们的义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愿我们每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都能从孔子精神中汲取智慧,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负老师教诲,不负祖国重托,成为建设未来中国的有用之材!
(6)、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春秋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译文: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后人常借用松柏来称颂现实生活中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强者。
(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0)、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11)、译文: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羊羔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也不如啊!这是劝导人们行孝的歌谣。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不知凝聚了养育者的多少心血与艰辛!孝敬养育过自己的亲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12)、而且颜回还将一生所学都致力于“仁”,规范自己的言行,修养自身的德行,给我们几千年后的莘莘学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13)、学生们以笔为敬,以纸为礼,以诚为墨,在田字格中,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孔子的名言,我手写我心,他们边写边思,从一句句诗文中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学习着尊师孝亲、崇德立志的文化精髓,让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每个人的心头荡漾。
(14)、译文:我每天都会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名言。它表明,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15)、(译文)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1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8)、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孔子传承文明
(1)、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2)、(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译文:古代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有非凡的才能,而且因为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这句话强调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敢于面对困难,顽强拼搏,坚持不动摇。
(6)、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9)、释义: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1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译文: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后人常用这名话表明,一个人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3)、译文:多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这是孔子关于如何待已待人的原则,他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怨恨,增加和睦。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6)、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17)、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译文:人一定要懂得“礼”以后才能产生恭敬之心,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这句话表述了“知礼”的重要性,指出它与“恭敬”和“尊让”的关系。“知礼”是前提,“恭敬”是内心产生的反应,“尊让”则变而为行动。
4、孔子说的关于文化传承
(1)、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一声声整齐而洪亮的诵读之声诠释着经典,演绎着经典,颂扬着经典。这句句铿锵的音韵道出了学生们对伟大先师孔子的追忆和尊敬。他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以孔子的智慧和人格为标尺,丈量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和感受世界,让中华血脉延续并传承。
(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7)、译文: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真理上天如地去探求。这是屈原表明自己决心的诗句。后人经常以用这两句诗,表达对真理和对事业不懈探索和追求的决心。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9)、译文:多多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这是孔子关于如何待已待人的原则,他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怨恨,增加和睦。
(1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1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6)、译文: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这句话指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间接的,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完善,而实践本身又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17)、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18)、译文: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边替他们高兴,一边担忧
(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
5、孔子传统文化的传承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4)、译文:虽然贫穷却不谄媚,虽然富贵却不骄横。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所赞誉的为人态度。孔子认为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如果能“贫而乐,富而好礼”就更好了。
(5)、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7)、译文: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这段话告诫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8)、译文: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这是孔子劝人改过的话。它所强调的是,人不免犯错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就真的会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了。
(9)、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人们之间的感情是互动的,关爱、尊敬别人,也就能得到别人的关爱、尊敬。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1)、(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要象器皿一样自嫌其用。“
(12)、译文:尺虽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3)、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14)、译文:大海不嫌弃任何水流,因此能成就它的大;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因此能成就它的高。这两句话说明,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计较细微小事,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和高山一样的气度。
(1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6)、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17)、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8)、而这个颜回,却能从孔子的口中得到高度的认可——“不贰过”。
(1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0)、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2)、译文:石头可以被打碎,但绝不能改变它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绝不能改变它自身的红色。用这两句话可以比喻,一个意志坚定、品德高尚的人,即使遭受艰难困苦,也不会改变心中的信念。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4)、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译文: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懂得“礼”啊。后人常用这句话说明“礼”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讲究“礼”,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
(10)、孔子对于弟子的教诲,讲究“里仁为美”。想像颜回似的长期与“仁‘’相伴,孝顺当然是首当其冲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10句孔子传承文化经典名言名句大全(孔子传承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