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不积跬步
1、荀子,不积跬步
(1)、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从最近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情可以知道千万件事情,从事情的细小之处可以知道他的广大,说的就是这个。比喻从了解一点而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2)、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4)、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尊。天:生长万物的大自然。思:犹“幕”,寄希望。孰与:何如。物畜:把天当成物质看待。制:管制,控制。从:顺从。颂:歌颂。用:利用。这几句大意是: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以福泽,还不如把它当成物质看待而管制它;与其顺从天意而歌颂它,还不如对天生的物质加以控制而充分利用它。在荀子的宇宙观中,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而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人在天的面前,不是俯首帖耳任其摆布的奴隶,而是人能胜天,人力可以控制和利用自然。这一光辉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尖锐对立,他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能动力量,对人类战胜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5)、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8)、战国·荀况《荀子·劝学》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9)、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荀子·修身》——荀子经典语录
(10)、8)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荀子
(11)、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2)、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青:蓝色颜料靛青。蓝:可提炼蓝色颜料的蓼蓝。这几句大意是:青色的颜料是从蓝色颜料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色更青;冰是水变成的,却又比水更冷。这是一个暗含哲理的名句,它以两个生动的倒子,说明人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欢迎成长与超越,为师者更应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使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1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14)、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15)、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骐翼:骏马。驽(nu奴)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这几句大意是: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之遥,而劣马走上十天,其行程也相当可观,这是因为它行走不止的缘故。此条以骏马、驽马为喻阐述学习的道理。天资聪颖的人如果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好比一匹健壮的骐骥不愿持续远行。而生性驽钝的人如果刻苦努力,锲而不舍,也可做出“十驾”之功。因此,不管天分如何,在学习上持之以恒是首要的。此条阐明的治学道理,教育了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学习,此名句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有名的语录,至今仍为人沿用。
(1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7)、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20)、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2、荀子《劝学》不积跬步
(1)、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2)、最能干的人之所以能干,在于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最明智的人之所以明智,在于不去考虑不该考虑的问题。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分内之事,尽力去做。
(3)、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4)、前312年,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诞生
(5)、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
(6)、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8)、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
(9)、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0)、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1)、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12)、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纤纤(xiān先):细微。这两句大意是:灾祸的产生,是由细微的萌芽状态开始,~点点发展起来的。灾祸的发生不是猝然而至,而有一个萌芽、发展、形成的过程,它的开始总是由细微处萌芽的。所以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灾祸的苗头,都不可掉以轻心。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对灾祸要注意防微杜渐。
(13)、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政治,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14)、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5)、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17)、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18)、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1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20)、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3、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见《荀子·儒效》。知之:知道道理。行:行动,实践。敦:厚。这两句大意是: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这名句体现了荀子的“知行”观。在社会生活中,“知”很重要,无“知”就没有人类文明,但“知”并不是目的,“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这种强调知行统学以致用的观点,现在看也是正确的。
(2)、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锲(qiè妾):用刀刻。舍:放弃。镂(Iòu漏):雕刻。这几句大意是:如果雕刻一样东西,刻一刻,停一停,甚至干脆放弃了,即使是枯朽的木头,也不会折断;如果一直不停顿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金属,是石料,也可以把它镂空。此条用雕刻为例子说明学习的道理。雕刻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锲而舍之,一种是锲而不舍,两种做法的效果截然相反。学习也是选样,如果学学停停,最终一事无成;如果锲而不舍再高深的学问也可以掌握。此条采用比拟的手法,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明为学的道理。此条又采用对比的手法,使两种效果形成强烈反差,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手法着眼于人的接受心理,实践中往往容易奏效。
(3)、战国·荀况《荀子·仲尼》。嗛(qiàn欠):不足。这几句大意是: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危险的时候。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预先为之谋划;处境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预先作好准备。这就是所谓“有备无患”,即令有患亦可以从容应付。因为世事是复杂的,人生是曲折的,对于逆境不可不防。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居安思危。
(4)、战国·荀况《荀子·荣辱》。这几句大意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恶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这种以物质喻精神的方法可以学习;也可直接用“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表达关心、爱护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温暖,用“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表达恶言恶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告诫人们切不可恶语伤人。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7)、吾尝终日们地这思矣,不如须臾样叫当大所种样叫当也;吾尝跂们地这望矣,不如登自水才样叫当大博见也……假舆傅者,非向打足也,们地这致千向打都是;假舟楫者,非能学外学也,们地这绝唐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下来,风雨兴焉。积学外学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们地这着而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对没以去走千向打都是;不积小流,对没以成唐海……骐骥一跃,不能都是步,驽傅都是驾,功在不舍。锲们地这舍样叫当大,朽木不折;锲们地这不舍,于地石可镂。
(8)、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1)、战国·荀况《非十二子》。诱:受引诱。诽:毁谤。这两句大意是:不为赞扬所引诱,不因毁谤而畏惧。~二句是说,为人处事.应有一定的原则.应有自己的信仰,不能一听到赞扬、夸奖,便飘飘然不知所以;亦不能一受到戚胁、恐吓,便移志变节,卖身投靠。它从正面阐述了正人君子面对软硬两手的态度;不受诱惑,不受威胁,坚持真理,坚守节操。
(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4)、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望时:期望时令。待:指坐待恩赐。孰与:何如。应时:适应时令。使之:使用它。这几句大意是:期望时令而坐待它给人类以恩赐,还不如适应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荀子的反天命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激励人们不要被动地受制于自然,而应该能动地顺应自然变化,掌握自然规律,进而改造自然,达到使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目的。现代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与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是分不开的。
(15)、1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7)、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居住必定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游必须接近贤德之士。荀子是。“性恶论”者,他强调人的后天学习、改造的重要性。他认为环境对人有重要影响.所以主张~.认为选择良师益友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可以使人远邪近正.修身立德。
(18)、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9)、此句出于《劝学》,《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7)、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8)、百发失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9)、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10)、战国·荀况《荀子·荣辱》。好(hào浩):喜欢。恶(wù务):厌恶。这几句大意是: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暧,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这是人求得自身生存的基本要求,因而也是人的自发欲望,属于人的本性。可以用这几句表明衣、食、住、息是人的正常要求,应该得到满足,好利恶害亦属人之本能,只要不损人利己,也无可非议。
(11)、战国·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使国家丰足。裕民:使人民富裕。臧(cang藏):通"藏"。其余:指富余的财物。这两句大意是:使国家繁荣富足的方法,是节约用度,让人民富裕起来,并善于积蓄富余的财物。富国必先富民,这固然是重要时,但人民富裕了之后,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勤俭节约、积蓄储备,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使国家繁荣昌盛。本名句可供阐述节约、积贮的重要性时引用。
(12)、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13)、前372年,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诞生
(14)、战国·荀况《荀子·性恶》圣:指最高的道德和智慧。积:积累。致:达到。途之人:指平凡的人。禹:夏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花流水联盟的领袖。喻品德崇高的人。只要不懈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高尚的人。
(15)、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16)、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经典语录
(17)、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8)、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考虑焉。
(19)、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20)、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5、荀子劝学不积跬步的全段
(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引申意思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4)、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荀子·儒效》——荀子经典语录
(5)、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大略》——荀子名言
(8)、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患:毛病。蔽:蒙蔽。一曲:局部,指认识上的偏见。大理:指涉及全局的根本道理。这两句大意是:大凡人的毛病,都易于受局部偏见的蒙蔽,而不明白关系到全局的大道理。人的认识,由于受到视野和宴践范围的局限,或由于个人认识上的偏见,大都易于被局部的小道理所蒙蔽,而看不到、认不清全局的大道理。这两句可用于劝诫人们不可囿于一曲之见而认不清大理。
(9)、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腾(téng滕)蛇:龙类,相传能兴云雾而游于其中。鼫(shī石)鼠:相传这种鼠能飞不能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术(爬到树梢),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跑到人前头)。穷:困窘。这两句大意是:腾蛇没有脚(但心专技精)而能飞行,鼫鼠虽身兼五种技能(因用心不专技能不精)而常常陷入困境。此条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阐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的道理。否则,浅学辄止,半途而废,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终将一事无成。
(1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11)、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名言
(1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1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4)、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1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6)、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7)、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积:积累。跬(kuǐ)步:古以一举足为跬,两举足为步。至:到。这几句大意是: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不会走到千里之外;不积汇小的河水,就不会形成大江大海。荀子的本意,是用此比喻学业的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实,这几句话还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18)、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毕生之忧,无一日之乐。
(19)、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2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2)、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3)、战国·荀况《非十二子》。诱:受引诱。诽:毁谤。这两句大意是:不为赞扬所引诱,不因毁谤而畏惧。~二句是说,为人处事.应有一定的原则.应有自己的信仰,不能一听到赞扬、夸奖,便飘飘然不知所以;亦不能一受到戚胁、恐吓,便移志变节,卖身投靠。它从正面阐述了正人君子面对软硬两手的态度;不受诱惑,不受威胁,坚持真理,坚守节操。
(4)、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荀子·解蔽》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7)、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8)、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荀子名言
(9)、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君子曰:要走比用不可以已。青,取用然于蓝夫主种到会声气青于蓝;冰,会声气你为用然夫主种到会声气寒于会声气你。木成小中绳,輮(左得成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用然于要走比也。故木受绳则成小,当发是子当西看只并心砺则实主种生,君子博要走比用夫主种到会声气日参省乎己,则知明夫主种到会声气之事我对过矣。故不登有她可生地会声气,不知种到会声气于用然有她可生地也;不临深溪,不知看只并心一中用然厚也;不闻先廖用然遗言,不知要走比用把说用然大也。干、越、夷、貉用然子,生夫主种到会声气同都个,长夫主种到会声气异俗,教使用然于要走比也。曰:“嗟和发气要君子,我对恒安息。靖共和发气要着还是子,好是正成小。么样只并用然听用然,介和发气要景福。”么样只并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我对祸。----《劝要走比用》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修身》
(11)、战国·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使国家丰足。裕民:使人民富裕。臧(cang藏):通“藏”。其余:指富余的财物。这两句大意是:使国家繁荣富足的方法,是节约用度,让人民富裕起来,并善于积蓄富余的财物。富国必先富民,这固然是重要时,但人民富裕了之后,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勤俭节约、积蓄储备,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使国家繁荣昌盛。本名句可供阐述节约、积贮的重要性时引用。
(1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13)、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劝学》
(1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15)、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出自《劝学》荀子
(16)、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荀子·儒效》——荀子名言
(17)、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18)、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9)、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荀子·儒效》
(20)、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荀子·王制》
(1)、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战国·荀况《荀子·富国》。下:指百姓。上:指政府、国家。这两句大意是:百姓贫穷,那么国家也贫穷;百姓富裕,那么国家也富裕。国库的财富由百姓供给,要使国库充裕,必须先使百姓富裕,没有百姓贫而国家富的。所以采取措施,鼓励生产,使百姓富裕,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这两句可用于阐述民富与国富的辩证关系。
(8)、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9)、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荀子《荀子·天论》
(1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1)、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4)、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5)、《荀子.成相篇》注:务本:古时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这个根本。简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16)、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17)、战国·荀况《荀子·王霸》。这两句大意是,一个人的名声之高如日月高悬,光照寰宇;功劳之大如天广地厚,覆载万物。荀子认为这样的人物就能使"天下之人,应之如景(影)响";意即选样的人物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如影随形,如响留声。"现在可用以歌颂名望极高、功劳极大的人。
(1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19)、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20)、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2)、战国·荀况《荀子·正名》。奋矜(jīn今):傲慢。伐:自夸。这几句大意是:有善于全面听取各种意见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大的样子;有恩泽普及万物的宽容和仁厚,而没有自吹自擂的得意之色。这几句可引以形容那些谦虚、谨慎、贤明、宽厚的人。
(3)、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4)、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44句荀子《劝学》不积跬步(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