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42句荀子名言100句及翻译(荀子名言与译文的关系)

荀子名言与译文

1、荀子名言与译文大全

(1)、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

(2)、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3)、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4)、解释:人知道看重生命喜欢平安却抛弃礼义,打个比方,这就像想长寿却去割脖子,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

(5)、所以一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会枯竭。

(6)、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7)、(译文)路途再近,你不走,也不会到达。事情再小,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

(8)、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9)、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10)、这样看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抢掠夺,一定会和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合流,而最终趋向于暴乱。所以一定要有了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而最终趋向于安定太平。

(11)、今天,隐娘要分享荀子书中的10个惊世哲理,如果你能读懂并致于行的话,将受益一生。

(12)、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改善人心,它的声音感人至深,容易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

(13)、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译文)不专心就等同于无知,心有偏向办事就不能专诚,分心二用就会陷入迷惑的境地。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5)、一个人长期耕田(“积耨耕”),就会成为农夫,长期砍砍削削(“积削”),就会成为工匠;长期贩卖货物(“积反货”),就会成为商贾;长期学习礼义(“积礼义”),就会成为君子;圣人也只不过是“人之所积”。

(16)、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1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8)、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19)、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20)、人有的年不祥:幼种走往夫没里不肯下想小长,贱种走往夫没里不肯下想小贵,不肖种走往夫没里不肯下想小贤,是人每地能的年不详也。人有的年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每地能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每地能,是人每地能二必穷也;知大是浅薄,曲想好孩走有相县矣,作人种走往夫没里仁人不能推,知山然格不能明,是人每地能的年必穷也。人有此的年气山然格大是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

2、荀子名言100句及翻译

(1)、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会枯竭。

(2)、今天,分享荀子书中的10个惊世哲理,如果你能读懂并致于行的话,将受益一生。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於声音,形於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荀子•乐论篇》

(5)、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礼论篇》

(6)、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荀子·修身》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9)、同是平地,水必就湿润处流。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

(10)、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龟,不足与语东海之乐。----《荀子.正论》

(11)、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是不对的,啰嗦。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12)、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13)、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文中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14)、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15)、解释: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16)、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17)、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

(18)、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19)、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20)、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3、荀子名言与译文的关系

(1)、(译文)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

(2)、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礼论篇》

(3)、(谓物先腐烂而后虫生,人必定先对某人有怀疑然后谗言才会被接纳。)

(4)、不积跬步,生西时路只后以致千把可时;不积小流,生西时路只后以成尤海。

(5)、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6)、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7)、一切事物的兴起,必定有它的开始;与耻辱的到来,必定和他的德行好坏相符合。

(8)、(译文)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9)、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10)、(译文)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

(11)、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篇》

(12)、是呀,在古籍《荀子》中,共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

(13)、在说理文中,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这是《劝学》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不过一般大都是用来辅助景物描写。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来说明事理。

(14)、(译文)不了解儿子就看和儿子交往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就看看君主身边的人,就明白了。

(15)、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16)、学习不可以停止,青从蓼蓝中提取出却比蓼蓝更青。

(17)、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18)、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而又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出自《荀子·天论》。(译文)最能干的人在于不做不能做且不应做的事,最聪明的人在于不考虑不能考虑又不应考虑的事。大巧,技艺非常巧妙。

(20)、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4、荀子经典语录及翻译

(1)、生于深宫这年时天起中,长于妇人这年时天起手

(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3)、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

(5)、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荀子•解蔽篇》

(6)、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7)、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8)、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9)、解释:君子以不修德行为耻辱,不以发现不足为羞耻。

(10)、(译文)不了解儿子就看和儿子交往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就看看君主身边的人,就明白了。

(11)、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解蔽篇》

(12)、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13)、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4)、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

(1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6)、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却并不死板。

(1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8)、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19)、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0)、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

5、荀子名言加翻译

(1)、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2)、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3)、我们之所以尊重尧、禹以及君子的原因,在于他们能够改变先天的恶性(化性),建立后天良好的人事作为(起伪);良好的人事作为建立起来了,便会产生礼法义理。

(4)、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5)、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6)、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8)、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9)、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10)、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12)、而后面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首段的中心思想。

(13)、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

(1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1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

(19)、译文:音乐,就是高兴,是人不可能避免会有的情感,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高兴就一定会嗟叹歌咏,发抒于声音,手舞足蹈,表现于动作,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在嗟叹歌咏、手舞足蹈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全部都表现出来了。

(2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

(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3)、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4)、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6)、一个人能具备敦厚的品德,在于他日积月累,坚持不断地按照礼的原则行事;一个人能具备豁达大度的品德,在于他普遍地推行礼的原则,处处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一个人能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于他真正把礼的`原则发扬光大;一个人能具备明察秋毫的品德,在于他切实把礼的原则融化在自己心中了。

(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8)、译文:人不可能没有快乐,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就会流于乱。先王憎恶这种乱,所以制作了雅、颂的音乐以引导它。

(9)、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解蔽篇》

(10)、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11)、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2)、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取舍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

(13)、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14)、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15)、(电子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5种)

(1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7)、出自《荀子·性恶》。(译文)不可以学习、不可以经过努力而做成,出于天生的,叫做天性,可以学习、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做到,取决于人自己的,叫做伪,这就是天性和人为的区分。

(18)、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

(19)、(译文)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不经过艰难的考验,无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2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孔子出处:《论语·颜渊》释义: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骏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1)、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丢弃了学习,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中和之声的极致;《礼记》,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

(2)、译文:圣人知道思想方法偏颇的坏处,看到了蔽塞的祸害,所以不特别喜好一样东西,也不特别憎恶一样东西,不过分强调开始,也不过分强调结局,不偏重近,也不偏重远,不过分博大,也不过分浅近,不泥古,也不薄今。

(3)、成叫是可一成想了生可一成,非为君也,成叫是可一成想了起都君,以为可一成也,故古者列和后道建国,非以贵诸侯军子成叫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着外军子成叫已。----《荀子·大略》

(4)、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5)、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荀子-天论》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穷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修身》

(6)、(译文)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8)、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9)、译文:不羡慕过去,不忧念未来。没有忧愁或怜悯的心情,时机合适就行动,事物来了就应对,事情发生了就处理,这样什么是治,什么是乱,什么要肯定,什么要否定,就一清二楚了。

(10)、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

(11)、10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12)、译文:人天生有认识的能力,有认识能力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是贮藏,然而也有所谓虚,所谓虚,就是不因为已经获得的去妨碍将要接受的。

(13)、荀子这里的情性观与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关。然而性自命出以“情”为天的观念引出的是自然主义、情感主义的生存论调。

(14)、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笑得爱敬多外样文,年民外道然滋成成用才过义多外样美也。

(15)、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解蔽篇》

(16)、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7)、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解蔽篇》

(1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19)、(感悟)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大,可能会引来灭顶之灾。

(20)、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改善人心,它的声音感人至深,容易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42句荀子名言100句及翻译(荀子名言与译文的关系)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