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作品特点
1、杨绛作品特点是什么
(1)、杨绛出名比钱钟书要早,当杨绛的《称心如意》红遍上海之后,对钱钟书的称谓就变成了“这是杨绛的丈夫钱钟书”。杨绛和钱钟书各占书房的一角,读书写作,各自思考。杨绛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不仅指她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而且指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思维,知道自己可以写什么和该写什么。她不会违心地写任何东西,她所写的人和事都是有感而发,也不会蜂拥而上地赞美或者歌颂。
(2)、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3)、写了散文《窗帘》《风》《喝茶》《听话的艺术》长篇小说《洗澡》
(4)、杨绛先生的一生令人钦佩,却更让人艳羡,她是贤良淑德的好妻子典范;也是文采斐然、声名卓著的文学大师;更重要的,她同时也活成了我想要成为的那一类人——拥有完美的爱情,将工作、生活、情感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也能在这纷繁杂乱的世界中独处一隅,静静待在自己最爱的角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5)、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6)、杨绛作为知识女性,并没有奋力高喊女性解放、女性***等口号,而是利用散文进行温婉的自省,进而确立了女性意识。在《回忆我的姑母》当中,杨绛反思和审视了反叛型女性意识,同时也确立了杨绛自我“女性意识”。
(7)、(作者为我校2017届高三(10)班学生)
(8)、最夸张的是,顾曼桢被姐夫强***怀孕后,竟然同姐夫生活了一段时间,发现沈世钧另有其他女人后还同姐夫结婚了。
(9)、张爱玲,这个婚姻生活只能说惨痛和失败。年轻时候,爱上的是胡兰成,是个大汉***,也有老婆,张爱玲算是妾吧,最让人看不起的,这个汉***在出差武汉的时候,又买了个普通家庭的女孩做小小妾。并且跟他的朋友吹牛***,说:“看吧,我把上海最红文坛、影坛编剧张爱玲搞到手了”。这是一个不爱她的男人。解放后,胡兰成跑去***了。张爱玲到***定居后,爱上了一个60多岁的德国人,非常穷,但张爱玲觉得自己找到寄托了。不久,张爱玲怀孕,因为俩人都非常穷,德国男人就建议不能要这个孩子,于是打掉了,这是张爱玲唯一的一个孩子,如果能生下来,张爱玲的晚年也不会这么凄惨孤独。
(10)、字里行间透漏着杨先生的坦诚和心疼,当园园癌症晚期担心父母时心上的滴血,当钟书说你还做找不到我的梦时回程的趔趄。她是坚强而又脆弱的妻母。
(11)、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兴,风一吹,叶子一浮动,真像个轻快的笑脸,可是叶子下面,一层暗层,绿沉沉的郁成一团幽静,像在沉思,带些忧郁,带些恬适。松柏的阴最深最密,不过没有梧桐树、胡桃树的阴广大,荫蔽得多少地亩。因为那干儿高,树枝奇怪的盘折着,针叶聚在一起,阴不宽,而且叫人觉得严肃。疏疏的杨柳,筛下个疏疏的影子,阴很浅,像闲适中的清愁。几茎小草,映着太阳,草上的光和漏下地的光闪耀着,地下是错杂的影子,光和阴之间,郁着一团绿意,像在低头凝思。
(12)、杨绛先生的一生是顺遂而幸福的,最大的苦难莫过于爱女和丈夫先于自己离开世界,独留下她一人,读这一段的时候,觉得整个基调都是悲悲切切的。虽然正是因为杨绛先生的长寿,才让我们得以读到更多的好作品,但于杨绛先生而言,没有爱女与丈夫的世界未免太过凄凉,有时候长寿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也许这么说太过于悲观了。
(13)、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14)、同样是面对爱恋自己的人,她用了一句,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让王小波先生在书中多次夸赞的費孝通先生了却残恋。1930年代初,梁思成从外地考察回家,林徽因哭丧着脸对他说:“我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林徽因此刻的神情一点儿也不像一个妻子,却像个小妹妹在向哥哥讨主意。梁思成一夜未眠,第二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一个自己做决定,一个让对方做决定。孰错孰对,后人评判皆不同。但私以为,感情的事应该自己做决定,一旦决定,绝不藕断丝连。
(15)、杨绛排第主要是因为她的贤惠之美、内在之美、无锡女人的秀气之美,还有那充满才气的美;冰心,算是中等偏上的吧,外貌不是很出众,才华不错,算个书香之美吧;张爱玲,真算不上美,瘦高瘦高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还未长开的孩子,可以想象身材了吧。脸型也不怎么好看,颧骨高,嘴巴大,眉毛浓厚,反正不怎么符合***人的那种审美。
(16)、苇岸十分崇拜梭罗,他将梭罗的文字特色概括为四个词:“新颖”、“生动”、“瑰美”、“智巧”。苇岸也有意无意在自己的文字中体现出了“瑰美智巧”的特点。“每次新月出现,只要你注意,你会在它附近看到一颗亮星。有时他们挨得极近,它们各自的位置,身处的背景密切的情形,都让我将它们看作大海上的船与撑船人。”(第35则)从形态上来看,星星是绝不像一个撑船人的,这就体现出苇岸文字的“瑰美智巧”。他有形而上的直觉感官,看上去无形的撑船人,在夜空中仿若有形,尽管只有星光闪耀,却仿若真神降临。
(17)、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节选自《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18)、但是白描的写法也不应被理解为是对内容的消极的反应,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内容真有分量,往往只有白描才表现得好,修饰反倒是***害。如《记杨必》中这段文字:
(19)、 那位留法多年的朱千里最讨厌,叼个烟斗,嬉皮赖脸,常爱对她卖弄几句法文,又喜欢动手动脚。丁宝桂先生倚老卖老,有时拍拍她的肩膀,或拍拍她的脑袋,她倒也罢了,“丁老伯”究竟是看着她长大的。朱千里有一次在她手背上抚摸了一下。她立刻沉下脸,抽回手在自己衣背上擦了两下。朱千里以后不敢再冒昧,可是尽管姚宓对他冷若冰霜,他的嬉皮笑脸总改不掉。余楠先生看似严肃,却会眼角一扫,好像把她整个人都摄入眼底。只要看他对姜敏拉手不放的丑相,或者对“标准美人”(杜丽琳——引着注)毕恭毕敬的奴相,姚宓怀疑他是十足的假道学。
(20)、杨绛散文中表现出的是一种静观的态度。首先,这是基于前面讲过多次的作者那种对于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没有这种理解,就不可能有这种态度。其次,从根本上讲作者是深深把握着人生、社会和历史的,但在表层又与所谓现实或时代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一点似乎容易被误解,仿佛她在取材和对素材的处理上都有些不介入,其实她所写的都是有关人的命运的事情,咀嚼的是人类的痛苦,她的作品是一部完整的二十世纪***知识分子心灵的历史。第这种静观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两重关系上:一是作者与所描述的人与事的关系,杨绛散文的视角都是主观的,她又很强调理解,但这种理解只是使得她能更客观地表现所写的对象,而不是用主观的东西去替代它们;二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杨绛在她的作品中与读者总是处在平等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似乎只限于介绍,无论所介绍的内容是有关别人的,还是她自己的,行文尽量做到含蓄,简约,她的思想,情感,都不予以特别强调,反倒宁肯少说一点儿,给人多些可以回味的东西。以上两重关系统而言之,都可以说是不强加于人罢。
2、杨绛作品特点有哪些
(1)、题目是老王,作者也将他称老王,这显得十分亲切。若换成“王老”,那就很有距离感,让人觉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2)、《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以温馨的笔触简述了杨绛先生从1911年出生到2016年逝世间105年的人生历程,虽则寥寥数万字,也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却将杨绛先生所有的人生大事件都娓娓道来:出生,求学,与钱钟书的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异国他乡的甜蜜岁月,回国的艰辛波折,备受屈辱的文化革命时期……爱女与丈夫的相继去世……全文以时间进程展开,行文流畅,读完全书,杨绛先生的一生跃然纸上、历历在目,她不再仅仅是印象中钱钟书的妻子,还是一个文采斐然却淡如菊花的文学大师。
(3)、其实,纪念作为知识分子的杨绛,莫过于安静地读读她的书,这样才能明白她的作品究竟“有什么好”。
(4)、 这部小说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相当于西洋人所谓“洗脑筋”。
(5)、林徽因作为集美貌与才华与一身的民国才女,绝对名副其实。***第一位女建筑师,东北大学建筑系创始人,关键散文,诗歌也写的相当好,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文学大师追求她。
(6)、我看看看张爱玲的《半生缘》,姐姐顾曼璐少女时代就卖身养家,这尚且算了。
(7)、居里夫妇得到7万法郎的诺贝尔奖金,居里夫人还得到了5万法郎的欧西利奖金。她将一部分奖金存入银行,补贴家用和自费招聘一位实验室助手,把其余一些奖金捐助了一些学术团体,又给教过她的一位贫困的法国教师汇去一笔旅费,让老师能重游故乡。接下来,居里夫人把她千辛万苦提炼出的镭(价值100万以上法郎)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有人劝她把这些财产留给两个女儿,居里夫人说:“我希望女儿长大自己谋生,我只留给她们精神财富,把她们引上正确的生活道路,而绝不给她们留金钱。”
(8)、本文首发于《***教育报•文化周末》2016年5月27日第四版,版权归《***教育报》文化副刊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教文化乐读“。
(9)、杨绛,爷爷辈只是个有民望的乡绅,父亲杨荫杭,官做到北洋***的最高检察院院长,因为痛恨官场腐败,官官相护,辞官后做律师。
(10)、它试图慢慢消磨人的信心和意志:寒冬,苦暑,日复一日的劳动、被批斗,种菜不成,好菜被偷。这就是生活沉闷的主旋律。前前后后,各种各样的人倒下:不愿污蔑旁人的女婿得翻车到河里的拖拉机手,草草被埋的***者,突发脑溢血***的同事……***以最直接的方式暴露“学习”下潜伏的危机。
(11)、然而,她在105年漫长的人生里,历经曲折动荡,饱经岁月打磨,但她始终不改初心,始终保持明媚从容、淡定优雅。她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个典范。
(12)、在初中,他还买过一本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大概不是全译本,薄薄的一册,32开本,是不是杨绛翻译的,我也不知道,但对于《小癞子》这部书在西班牙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也是通过杨绛的文章才得到的。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部文学巨著《堂吉诃德》大概是我到了大学才读的。而杨绛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堂吉诃德和〈堂吉诃德〉》,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唯一一篇研究和介绍这部西班牙文学巨著的文章。”王富仁教授说。
(13)、痛惜与丈夫和女儿的失散,字里行间弥漫着难以言表的忧伤,是极佳的情感教育读本。
(14)、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罢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他箱子里只有字典、笔记本、碑帖等等。
(15)、如今,这位在满百之年彻底思考过神、鬼、人,灵与肉,命与天命等终极命题的老人,跨过人生的边缘驾鹤西去,她留给世人的,除了身为作家、翻译家、研究员的若干作品,更有“平凡人生”的爱与信仰,不趋时、不媚俗的文化品格。
(16)、看完这本书,你便会明白: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17)、拒绝“在沉默中灭亡”。杨绛记下干校的小事,让文字发声,抵达静如死水的生活真相,漾起回环不灭的涟漪。何其芳吃鱼,黄狗“小趋”,菜园约会,雨夜归途……有快乐和安稳,但更多的是酸辛。文字背后有一层淡淡的嘲讽和悲悯,却并不沉迷于愤怒与伤痛。
(18)、张爱玲,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她的作品,她写的小说,就如同她的家族一样腐朽,字里行间透着霉味,读起来有些压抑。当然,她的作品在民国时候还是非常受欢迎的,也算是文坛红人。
(19)、首先,张爱玲是不是相貌丑陋却要出风头,奇装异服的人?
(20)、从这样一种过来人的心态出发,一切就都是顺理成章的了:她很自然地就对虚夸、浮躁、雕饰等等不成熟的表现看不入眼,不觉得内容的抒情化和语言的诗化有什么了不起;也就很自然地要以最朴素的手段去表现最实在的东西,采用白描的写法和多写叙事散文就是很可以理解的了。美学要求原来也是作者心态上的要求。
3、杨绛作品特点和风格
(1)、 ……假如尾巴只生在知识上或思想上,经过漂洗,该是能够清除的。假如生在人身尾部,那就连着背脊和皮肉呢。洗澡即使用酽酽的碱水,能把尾巴洗掉吗?当众洗澡当然得当众脱衣,尾巴却未必有目共睹。洗掉与否,究竟谁有谁无,都不得而知。
(2)、老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百岁可谓高寿,但对于一名优秀的作家,相信杨绛的作品能在更为漫长的文学河流中留下印记。我们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作家止庵在1994年为《杨绛散文选集》撰写的序言,希望能为各位朋友进一步了解杨绛的作品有所帮助。
(3)、走进“文革”那段历史,从干校这个小环境认识“文革”对人精神的摧残。
(4)、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
(5)、 记得第一次接触杨绛先生的作品,还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复旦大学读书的时候,当时她的散文《干校六记》一纸风行,倾倒了包括本人在内的众多年青学子。
(6)、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兼作家,杨绛学贯中西,成就涵盖文学创作、文艺理论和作品翻译三个领域。
(7)、当时***随时可能完蛋的时候,全国都在同日寇作战,张爱玲如果迫于生计在日战区写文章求生,倒也罢了,可以理解。
(8)、9月27日,《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世界》首发式暨分享会上,几位嘉宾就此展开了讨论,昆仑书集特别整理了侧记分享给大家。
(9)、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10)、“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是剧作家夏衍生前对杨绛的善意调侃。杨绛毕生散淡却不忘以笔把脉人情世态、倾注人文关怀。她留给世人的,除了身为作家、翻译家、研究员的若干作品,更有“平凡人生”的爱与信仰,不趋时、不媚俗的文化品格。
(11)、大家想想,虽然这是私事,但如果今天日寇入侵***了,在******淫烧杀无***不作,你会让你的女儿嫁给为虎作歹的汉***吗?
(12)、1911年7月17日,杨绛生于北京。1923年,杨绛在启明上学,举家迁苏州。1928年,杨绛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钱锺书。
(13)、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为了丈夫的写作,为了在事业和生活上给予丈夫莫大的支持,她毅然做出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遂使***文坛有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杨绛以她对人生和事业的理解,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理解与支持,什么是爱与担当。
(14)、 杨绛先生的生命横跨大清王朝末年、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位跨世纪的历史老人,通过《杨绛传》的写作,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完成了与历史的一次对话。
(15)、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杨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锺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两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锺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随着《钱锺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这些是杨绛先生对已逝亲人最好的纪念。
(16)、那时我们极力鼓动,想载她到市内转一转,一起吃餐饭,告诉她现在北京城变化很大。但她总是无动于衷,淡淡地说,电视上也可以看到呀。我们以为不可能劝动她了,不料这次张瑗上京,却有本事把杨绛载走。杨绛在信中说:“张瑗颇有本领,干一行,擅长一行。她开车稳稳地,我坐了很放心。”看得出她很喜欢张瑗,除她个性可爱之外,当然这也是因她父母而起的移情作用吧!
(17)、百岁杨绛,每天读书写作不止,晚上一点半就寝,早上六点半起床,中午休息两小时。吃得很清淡。我所知道的,是她已不怎么下楼运动,她说,下去不免碰到熟人,要寒暄一番。所以她每天在室内来回转圈走路,身上带七支铅笔,每走1000步就放下一支。难怪她脚步轻盈,那回,我们正聊着天,她忽然站起,步向写字台,去翻书。我和仁强悄悄趋近前去,只见那书是《孔子家书》。至于她正写的长篇小说,据透露,暂名《图书馆管理学》,已接近杀青,明年应可出版。这是新消息,我们在北京的时候,问起写作,她总是笑眯眯,不露一点口风。她总说,钱先生和阿瑗都走了,我的路也走完了!听得我们揪心。我们明明看到她步履矫健轻松自在,除了听觉较差之外,一切都好。她透露道,去年查出心衰,她依然谈笑风生,“这个病有两大好处,一是不传染,二是死得干脆,自己不痛苦,也不烦人”。她的豁达,听得我们相顾无言。哪里知道镜头一转,她一笔一画写成的长篇小说已经悄悄地完成了!大概,这是《洗澡》续篇吧?
(18)、杨绛在私人信件中这么说: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学都看不起她。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她笔下的女人,都是性饥渴者,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汉***是敌人,对汉***概不宽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我们都看不入眼,她同汉***胡兰成结婚。夏至(志)清很看中张爱玲,但是他后来对钱锺书说,在美初见张爱玲,吓了一跳,她举止不自然,貌又可怕。现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样美了(从照片可证)。我没有见过她。
(19)、杨绛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在钱钟书写《围城》前,他告诉杨绛他要写小说。杨绛只是让他尽管去写,然后自己洗手作羹汤,辞了保姆,一个人照顾着家。她鼓励钱钟书写小说,并且听他写的文章。
(20)、于是钱锺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锺书笑,杨绛也笑,这便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的诞生与杨绛对钱锺书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4、杨绛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1)、其实当年与“三反”、“五反”运动几乎同时进行的,还有一个专门针对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这个运动从1951年秋天开始,到1952年秋天结束,运动主要针对的是当时大约200多万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按照当时的判断和定位,这些知识分子虽然爱国热情很高,学有所成,但他们大多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长期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教育,在思想上难免会留下许多“旧社会”的烙印,特别是“亲美、崇美、恐美”现象突出。为了使他们在“新社会”“重新做人”,中共中央发起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1951年9月29日,***受中共中央委托,向来自北京、天津各高等学校的教师代表作了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同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的指示》,要求在学校教职员和高中以上学生中普遍开展学习运动,号召他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联系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以期达到组织清理和思想改造的目的。这项运动后来由教育界逐步扩展到文艺界和整个知识界,到1952年10月基本结束。
(2)、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和被批斗,她依然不曾屈服不曾改变的坚韧的风骨。
(3)、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4)、而她在今年6月28日写给仁强、树西的信中说:“张瑗(仁强的女儿,那时刚去北京,看望过杨绛)说,陶然叔叔身体这会子特好。我确是不久前看见我们《文艺报》上有他的文章,好文章!”我也搞不清是什么文章了,但“好文章”之说当然只是鼓励,以前在她家闲聊时,她就笑说,以后陶然的文章,我一定要看!我想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一种情感在发生作用。她看到我们,便有如看到钱瑗一样。
(5)、我们如果翻看张爱玲当时的照片,发现她长相真的很不佳。
(6)、老王虽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却能叫出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关系很普通或者很陌生的人,一般我们是不会这么去称呼他的。
(7)、苇岸这样的描述,这样的感触或许已经被渐渐地遗失在了上个世纪的历史车辙中,我们已经丧失了对纯粹大地的美好想象能力。或许我们只能随着他的文字前行,静待春天的到来。
(8)、关键顾曼璐的妹妹,也就是顾曼桢就是荷尔蒙丰富的女孩。
(9)、钱学森不给任何人题词,不留美名,更不留***名,平平淡淡,活得坦然。不为人写序,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钱学森知道,这样的“借名”者,多是拉大旗作虎皮,不想在学术研究上坐“冷板凳”,只急着要一举成名。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一次考水力学,6道题全答对了,老师给了他100分。但钱学森找到老师说:“有一个字母,不应该简写,我简写了,必须扣掉4分。”最后,老师给他改为96分。在国防部五院时,钱学森最初是担任院长。不久他给聂帅写信,要求改“正”为“副”,以便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就这样,当了一时院长的钱学森,又改当副院长。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有一位老板,要为钱学森立功德碑和塑半身像。钱学森听说后,坚决反对:“一个还活着的人,怎能定其功德?又怎能塑像?”
(10)、“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是剧作家夏衍生前对杨绛的善意调侃。杨绛毕生散淡却不忘以笔把脉人情世态、倾注人文关怀。有论者如此评价她的写作态度:“……她坚持写作是心灵的自由表达,既不诉诸个人功利,也没有文学启蒙的救世主情结,而是抒发自我、关注个体,坚持知识分子的***姿态,与文学的时代潮流始终保持距离。这种创作态度代表着一类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清高孤傲和明哲保身。他们往往鄙视功利创作行为,写作只为吐一己之快,以灵魂***和心灵高洁为创作根本,有一种以文自娱或以文养身的贵族气。这类知识分子往往容易为主流话语所遮蔽。”
(11)、可是到了第三部,“洗澡”运动开始,这些被杨绛在“前洗澡”时期不吝嘲讽的“人”们,却在“洗澡”过程中令人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因为在“洗澡”高压的挤迫下,他们中的许多人面对“运动”的要求和背叛、告密的氛围,已经彻底丧失了“人”的尊严,相对于日常生活中人性的弱点和缺陷,这种制度性的、结构性的对“人”尊严的剥夺和对人性弱点和缺陷的利用(背叛、告密并制造彼此的不信任),其可怕性和应加嘲讽性,比起前两部,不知要强化多少倍——就此而言,第三部的名称《沧浪之水清兮》(《渔父》中的原句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以及整部小说的名称《洗澡》,就构成了这部小说最大、最强烈的嘲讽/反讽意味。
(12)、婚后,杨绛随着丈夫去牛津大学留学。两人从此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钱钟书是个十足的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家务也不会。杨绛自小家庭还算优越,五指不沾阳春月,但是她慢慢的学会了过日子。他们自己租了一套***的套间,开始学着自己做菜。杨绛一开始也不得要领,丈夫想吃红烧肉,她凭记忆放入用大火闷,后来发现,肉要用小火慢炖反而更好吃。有了做红烧肉的经验,又触类旁通地学会了各种肉的做法。
(13)、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
(14)、如果说《洗澡》中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还属于“前洗澡”时期,那么到了第三部《沧浪之水清兮》,则“洗澡”正式开始,在前两部中“爱情”和“众生相”交叉展开的两条线,至此也拧在了一起,并作一股,聚焦于“洗澡”过程中各人的表现(就连许彦成因和姚宓发生爱情导致的家庭矛盾,此时也“压缩”到了“洗澡”的话题/过程之中)——在“洗澡”的高压下,人性的脆弱、卑微(朱千里、丁宝桂、余楠、杜丽琳)和高傲、尊严(许彦成、)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面对“洗澡”要求(小说中的领导范凡是这样定义“洗澡”的:“旧思想、旧意识,根深蒂固,并不像身上背一个包袱,放下就能扔掉,而是皮肤上陈年累积的泥垢,不用水着实擦洗,不会脱掉;或者竟是肉上的烂疮,或者是暗藏着尾巴,如果不动手术,烂疮挖不掉,尾巴也脱不下来。我们第一得不怕丑,把肮***的、见不得人的部分暴露出来;第二得不怕痛,把这些部分擦洗干净,或挖掉以至割掉”),朱千里、丁宝桂、余楠和杜丽琳都以贬***自己为前提,以放弃自己“人的尊严”为代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忍受了极大的精神痛苦(朱千里甚至还为此***——虽然并未成功),以求自己能顺利通过“洗澡”这一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许彦成虽然也在时代的裹挟下难以全身而退,但他在“洗澡”过程中却能维持住自己“为人的尊严”,不但对朱千里、丁宝桂等人的丑态“几乎失笑”,而且他既没有交代属于自己个人隐私的与姚宓的情感经历,也“没说自己是洋奴”,甚至当别人“帮助”他们时意有所指地说“听说有的夫妻,吵架都用英语”时,他几乎是本能地“瞪着眼问:‘谁说的’?”——这种带有反抗姿态的举动,导致了“没人回答。……到会的人都呆着脸陆续散出,连***也走了”。以至于善于适应环境的丽琳向他埋怨“彦成,你懂不懂?这是启发。”
(15)、在《洗澡》中杨绛对笔下人物的嘲讽随处可见,如形容施妮娜“她身材高大,也穿西装,紧紧地裹着一身灰蓝色的套服。她两指夹着一支香烟,悠然吐着烟雾。烟雾里只见她那张脸像俊俏的河马。俊,因为嘴巴比例上较河马的小,可是嘴型和鼻子眼睛都像河马,尤其眼睛,而这双眼睛又像林黛玉那样‘似嗔非嗔’”;通过姚宓的视角,杨绛对“文学研究社”的几位“老先生”进行了扫描(当然是嘲讽式的扫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75句杨绛作品特点有哪些(杨绛作品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