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典范
1、孝敬父母的典范各举一例
(1)、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2)、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3)、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4)、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您似乎更年轻了,不但是外貌,而且是心灵。妈妈,我爱你。
(6)、在东杜家庄程氏家族中流传着这样一段动人故事:东观果木巷的思让祖十世孙程介,种着庄稼,养着马车,家里开有作坊,还做些小买卖。可佩的是他继承了祖上的家德、家风,对自己的双亲特别敬重,处处事事替父母排忧解难,深得左邻右舍的好评。他成家之后,没有跟兄弟们争家产,全靠自己打拼。
(7)、佛来世间的本怀是让众生脱离轮回之苦,得究竟之乐。
(8)、“礼”,就是文明礼仪,我们要懂得尊重别人,生活中的小常识要劳记,著名歌手容祖儿的家风很严厉,她妈妈从小就教育她,要懂礼仪,说话不能太大声,吃饭时要让老人先上座……其实,生活中处处都要讲礼貌,哪怕是身边一点微不足道小事。
(9)、“今天你拿人家一枚针,明天就会拿只西瓜,以后就会把别人家的牛牵回来,到最后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父亲的谆谆教导,成了家中的一条家规,也成了后辈们的立身为人之本。
(10)、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11)、它看到农夫从田埂走来,就说:“农夫!你先前发愿要将稻谷布施给大众,我才敢到这里觅食,现在你怎么反悔了呢?
(12)、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13)、父母,自己的父母谁都不会陌生吧?可是你想过感恩他们吗?要是说不知道,那可就糟糕了,因为他们生育了你,教你说话、吃饭、走路……,你的一生全部都是他们教给你的。
(14)、郁多罗顶礼佛陀说:“佛陀!我知道了,光是饮食的奉养是不够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以期做到上等的大孝。”
(15)、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16)、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17)、人老了,孤独感是来自于觉得自己没有用处,担心成为孩子的累赘。
(18)、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19)、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是做人的最基本的美德。曾读过这么一则新闻:湖南省岳阳县三中学生陶星,14岁时身患癌症的父亲去世,留下一个患有羊角风病、只有婴儿般智力的聋哑母亲和两万元的债务。然而,这位坚强、乐观的“90后”少年却不畏艰难,开始了带着母亲求学的生活。几年来,他除了安排母亲的一日三餐外,还给母亲洗脚、洗衣服、擦洗身子。陶星担心母亲晚上睡觉踢被子和发病,便一直守着妈妈睡;晚上妈妈一抽搐,他就会从睡梦中惊醒,起身给她喂药;冬夜,他怕妈妈睡觉受冻,便把她的双脚紧紧搂在自己的怀里……自从父亲去世后,凡是一个家长该为一个两岁孩子做的事,陶星都为母亲做了。陶星说:“在家里,妈妈是‘孩子’,我是‘大人’。”他在作文中写道:“妈妈啊,这一辈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不会丢下您!”陶星对母亲知恩、感恩、报恩,可以说,他是现代孝敬父母的典范,是值得每一个为人儿女者学习的楷模。
(20)、一感天动地的舜,二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三啮指痛心的曾参,四百里负米的仲由,五芦衣顺母的子骞,六鹿乳奉亲的郯子,七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八卖身葬父的董永,九刻木事亲的丁兰,十行佣供母的江革,十一怀橘遗亲的陆绩,十二埋儿奉母的郭巨,十三扇枕温衾的黄香,十四拾葚异器的蔡顺,十五涌泉跃鲤的姜诗,十六闻雷泣墓的王裒,十七乳姑不怠的崔山南,十八卧冰求鲤的王祥,十九恣蚊饱血的吴猛,二十扼虎救父的杨香,二十一哭竹生笋的孟宗,二十二尝粪忧心的瘐黔类,二十三弃官寻母的朱寿昌,二十四涤亲溺器的黄庭坚。
2、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的典范
(1)、丹丹一看到敬老院里有这么多穿着红马甲的叔叔阿姨,还有小朋友,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在帮老人按摩、洗脚,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而敬老院的老人们个个喜笑颜开。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的丹丹深受触动,“种下一个善念,就会收获一种良知。”爱心、善良的种子在丹丹的心中开始萌发。
(2)、“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3)、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4)、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做好事,做公益。对此,妻子刘秋梅从无一句怨言,而且很坚定地说:“丈夫去做好事,我肯定是要支持的。 ”
(5)、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6)、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7)、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8)、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9)、我们一口气走访了10个门店,每个店都是商品齐全,丰富多彩;每个员工都是英姿飒爽,笑脸如花开;每个进店的顾客都是快乐无比,个个乐开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荣昌盛景象。
(10)、母子连心,越是苦难越要相爱相亲。强直性脊柱炎,让单身的儿子无法直身,久卧病床的母亲,万不得已才发出一声呻吟。做流食、打豆浆,他一勺一勺地喂得认真,别噎着了,别呛着了,39岁汉子要加倍付出这一生的温存。
(11)、 孝敬父母,服从父母,尊重父母是天下子女的天职,饮水思源,感恩图报,孝敬父母,义不容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孝道,有乌鸦反哺之育,羔羊跪乳之恩的金玉良言。史书中有难以数计的孝敬父母的典范,三国时期的孙权孝敬姨母,水浒最为粗鲁的李逵尚且知道荣华富贵要与慈母同享。当代很多伟人日理万机之际也没有忘记孝敬父母,毛泽东重游故乡时在其父母墓前撰写祭文,催人泪下;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字里行间无不倾注了对母亲的尊敬与爱戴;陈毅在国务院任副总理时,还经常亲自为常年卧床的母亲洗衣搓帽,以尽孝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值得人们敬仰的事例不胜枚举。
(12)、在我困难的时候您伸出无私的手,在我痛苦的时候您奉献真诚的心,在我失望的时候您伴我同行。爸爸,您是我永远的朋友,给我希望,也给我温暖。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您那高大宽广的树冠,使四野永不荒凉。
(13)、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14)、孝、爱、礼,乃是立人之本。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9月1日,正是开学的日期,而电视上也播出了一档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
(15)、家长都很敏感,孩子呈现出来的情绪,落入他们眼里,都转化为心疼。
(16)、鹦鹉再来采食的时候,正好被网子给缠住了,动弹不得。
(17)、母亲啊:在悲伤时,您是慰藉;在沮丧时,您是希望;在软弱时,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
(18)、这回,她因为没有做到我说的,所以心有愧疚。
(19)、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得知母亲因为不好意思藏起尿湿的裤子,主动要求去清洗。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
(20)、董永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年龄稍微长大一点后就下田劳动来赡养父亲。董永因为家里贫穷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的时候,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3、孝敬父母的典范成语故事
(1)、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范,早在我国东汉末年便有“黄香孝亲”这一历史佳话。黄香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到了夏天,十分闷热,使人晚上难以入睡,于是黄香每到睡前就给他的父亲扇凉,直至父亲睡着。他强顶着困意为父亲扇凉爽,不正是孝敬父母的体现吗?不错的,孝敬父母其实说易也易,主动做些自己能做的小事,不让父母们烦心和过度操劳,不就是很好的“孝”吗?古人用他们的行动指引了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
(2)、我们要有长远心和广大心,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身体四大组合皆得之于众生,因此我们也要报恩,使一切如母有情都体会到佛法的伟大和佛法的真实,也以此报恩的心愿,希望我们现世的父母亲友能够有机缘接触到佛法,也希望我们累世的父母、历劫的宗亲,通过佛法的加持力,通过佛菩萨的愿力,通过佛的经咒名号的加持,都能得生善处,听闻佛法,如法修行,离苦得乐。
(3)、妈妈,我庆幸您是我的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像您这样长久的朋友。
(4)、吴发喜的“慈善拥军车”穿梭在城乡道路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反响,坐过他车的军人纷纷为他的善举点赞。
(5)、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
(6)、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我记得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却又不愿去做。试问:“你们的感恩在哪里?”
(7)、而且,田地就像母亲般蕴育着万物,稻种就如父亲一样养育孩子,农夫就像是国王那样爱护子民。
(8)、有时,儿子真的不如女婿,住他家37年,没犯过脸红,没生过啥气,岳母得到的是天天生活无忧无虑。时时处处当亲娘看待,感情没了距离,尽孝就有用不完的动力,生活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家庭才会变得越来越顺利。
(9)、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更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善功,应该大力提倡。人人都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处处关心、体贴父母,使老人安度晚年,让我们的家庭更加温暖和睦,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让我们成为敬拜真主、孝敬父母的优秀穆斯林吧!阿米乃!
(10)、一个睡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的方法(熬夜必看)
(11)、一切的依报都是成住坏空的,只追求福报,只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是我们一般众生所需要的,但是这不究竟,不能长久。
(12)、 如果父母年迈了,当奉养承欢,不可背弃谬行,厉声抗言,必须本着恭顺的态度,尊重老人,善待老人。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问寒问暖,一定要安排好老人的衣食住行,提高老人的生活条件,给老人说“色俩目”祝福。不能让老人孤独伤心,使老人安度晚年。曾经有一个人来请教穆圣,说:“真主的使者啊!我母亲年迈了,我每天喂她吃喝,帮她洗小净,背她去朝觐,这样做能算一个孝子吗?”穆圣说:“算不上,你只是报答了她的养育之恩。”由此可见,父母的养育之恩一生都是无法报答的。
(13)、您额上的皱纹记载着您的坎坷,您古铜色的脸庞标志着您的坚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丽动人的诗篇。
(14)、选一则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孝敬母亲的人物一江革。江革东汉时期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家境贫困,以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但是侍奉母亲事事亲为,极其孝顺,在周围的村庄一时传为佳话。有一年发生战乱,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屡次遇到土匪和强盗抢劫钱物,并且还要杀死他,江革哭着说:我母亲年纪老了,只有我这一个儿子,如果你杀了我,我母亲无人照顾,她怎么活下去?这些土匪看到他是孝子,不忍杀他。后来迁居江苏下邳,做苦工养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奉养母亲所需非常好,江革孝敬母亲的故事传遍天下,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又被推选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5)、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
(16)、“有二种恶行,其果报之快如球反弹,能令人速堕地狱。一是不奉养孝敬父母;二是在父母的住处,作奸犯科,造种种不善之行。
(17)、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18)、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19)、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20)、等待就是一种遗憾,遗憾是不能补救的,不能补就的生命是无法挽回的。因为,生命也有它的保鲜期!
4、孝敬父母的典范古代
(1)、我们长大的过程,就是长辈作用减弱的过程。他们从社会转回到家庭,回到家庭后,又发现孩子都长大成人了,不再需要他们的支持,就会生起一种迷茫,一下子没有了重心,不知该干什么。
(2)、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父女之间,母子之间,恋人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去进行强制性的控制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3)、因此,有时候,我们可以接受长辈为我们做一点小事情,让他们获得有用的价值感,让他们感觉到被需要。
(4)、青丝变白发,那是岁月沧桑洒下的鲜花;直背弯如弓,那是时间老人积蓄的能量;嫩手变槁木,那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父亲节,祝愿父亲健康幸福!
(5)、他生有四个儿子,大儿子世德,次子世隆,三儿子世久,四儿子世远。四个儿子受先辈们尊老敬老、家庭和睦、兄弟团结、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启迪,在他们都成家之后,四个儿子心想一处,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商量:老人为咱们操劳了大半辈子,父母的恩德不能忘,如何让老人享享清福,兄弟们想了许多。最后想到:夏日的东观骄阳似火,酷暑难熬,咱不妨找一个既清凉又僻静的山庄,每年的夏天让老人上山避避暑?意见统一后,四兄弟一起出动,在祁县峪口的上庄沟找到了一个三面环山,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的东杜家庄(当时东杜家庄村韩、李两姓,全村三四十口人)。回去后,跟老人说明了情况,争得老人的同意,从姓韩的一家手中买了一块约200平方米的地皮,请石匠碹了三眼石窑(东杜家庄的人都知道,程秋明家的院就是程门中去东杜家庄村的第一个老院)。 从此,把东杜家庄作为程家人的避暑之地。每年夏天,兄弟们都要轮流着陪二老上山避暑。四兄弟的举动,在东杜家庄人心目中称四大孝子,就是在东观大街上也是首屈一指。后来,三儿子程世久(思让祖第十一世孙),觉得东杜家庄也是自己开辟一番天地的地方,于是他一家子没有要父母的家业,迁到了东杜家庄居住。三百多年过去了,虽已久远,始祖世久的坟尚存,程家避暑山庄的三眼石窑虽已破旧,但仍见证着程氏子孙的孝道。这段历史仿佛就在昨天,影响着东杜家庄程氏家族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6)、 郁多罗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尤其他孝顺父母,尊敬长上,早已为邻里所称道。
(7)、可是,买米需要到百里之外才能够得到,子路为了奉养双亲,不怕路途遥远,赶到那里,买了米再一步步背回来。寒来暑往,风雨雪霜,四季变换,年复一年,子路不辞劳苦,百里负米,孝养父母。
(8)、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9)、人是社会性动物,被需要是人最基本的一种心理需求。
(10)、黄香做为一个才几岁的幼子,还不会很好的照顾自己,就心思体行去照顾自己的父亲,实在值得敬佩和赞叹。
(1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技能,对大人的需要随之越发减少。
(12)、如果母亲是雨,那我就是雨后的虹;如果母亲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母亲是我生长的根啊,我是母亲您理想的果。
(13)、工作从不拈轻怕重,60多岁的你要照护两名重度残疾人,一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还到了80多岁的年龄。周到的吃穿住用,贴心得知热知冷,闲时还把大院打扫干净。托养中心夸奖你,勤快是勤快者的起床铃,善良是善良者的光荣证。
(14)、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15)、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射他。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
(16)、当时,有一个农夫在田里播种,他发愿等到稻谷成熟后,要与所有众生一同分享。
(17)、在一次巡河护绿中,发现有的河道中有相关部门禁止的地笼网,吴发喜和队友们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把一个个地笼网清理上岸,并上交给城管等部门处理。
(18)、雷横因为孝顺父母,一怒之下杀了县令的小蜜,被逼上梁山;
(19)、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大财主曹长者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
(20)、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5、孝敬父母的典范故事有哪些
(1)、有一天晚上,夫妻俩到盐仓敬老院走走,看到老人们吃的是冷冻水饺。想到自己包水饺、手擀面都很在行的,何不为敬老院老人包点水饺呢?
(2)、30多年前的一天,吴发喜的父亲在离家300多公里外的路上,意外昏倒,正好被三名路过的军人救下。等父亲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某部队的医院里,三天后身体好转就回家了。后来,父亲带着家乡特产麻油、土鸡蛋等特地去感谢三名救他的军人,并再三叮咛8个儿女,以后不管在哪里,只要遇到军人,一定要对军人好,要知道感恩。
(3)、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4)、特蕾莎修女说过:“孤独和不被需要的感觉是最悲惨的贫穷。”
(5)、精神残疾的二姐是贫困户,你经常奔波几十里送钱送物。姐夫去世后她走投无路,你又把她接到你家里居住。不离不弃,任时光飞度,儿女们也开始把你和她同时照顾。人生无定数,世道有常数,这就应了一句话,得道者多助。
(6)、不能吃喝翻身,不能听懂音信,整整三年不放弃,哪怕成了“植物人”,她还是你最为可亲可近的母亲。尽孝虽有千般苦,如同良药医人心,做到儿子的本份,尽到儿子的责任,咬牙坚持再坚持,你坚信,人间至爱是孝顺。
(7)、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8)、妈妈,不论走到哪里,我的眼前总有您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
(9)、有一天,农夫到田里巡视作物时,发现很多稻穗被啄断了,就起了懊恼之心,在田里设下网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89句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的典范(孝敬父母的典范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