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造句
1、信口雌黄造句一年级
(1)、(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2)、清.张春帆《宦海》第一十一回:“在下做书的更不便无端妄语,信口雌黄,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
(3)、(示例)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徽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 ◎《宋史·王祖道传》
(4)、(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5)、信口雌黄(xìnkǒucíhuáng):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造句:一个人要是老信口雌黄,怎会受到欢迎?
(6)、(典故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7)、另外,在《白蛇传》中,将白娘子逼出原形的也是雄黄酒,由此看来,雄黄酒被大家赋予了另一延展功能——驱妖辟邪。看到这里,大家不免想一睹雄黄面目了,这么多功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神物”?其实一点都不神秘,牛黄解毒片,这个我们大部分人都用过来治疗内火过盛的黄色小药片中就有雄黄。
(8)、如果科学家因为种种原因,信口雌黄,或者只为了某种利益有意忽视真相的另一面,被揭穿后,这种无条件的信任就崩溃了。
(9)、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颜俊道:‘常言无谎不成媒。你与我包谎,只说十二分人才,或者该是我的姻缘,一说便就。”
(10)、这件事情关系个人名誉,不可以信口雌黄,随意乱说。
(11)、梁上君子井底之蛙百般挑剔断然拒绝斗方名士泥足巨人巾帼英雄女中豪杰
(12)、(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3)、等着驳斥,欢迎理性的右派用事实批驳,谢绝类似养心元之流不尊重历史事实信口雌黄者的胡搅与谩骂者,请自律。
(14)、(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15)、信口雌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王衍传》。
(16)、(wrongstyleofwork)卑劣丑恶的作风
(17)、(典故)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晋·孙盛《晋阳秋》
(18)、(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话随便
(19)、(pistil)花的一部分,一般在花的中央,下部膨大,上部细长,受精后发育成果实
(20)、解释盖世:压倒当世。超出当代所有的人。用以形容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2、信口雌黄写一段话
(1)、语法:信口雌黄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2)、不过,这一说法的缘由就就鲜为人知了。它源于《晋书·王衍传》。一提到魏晋时期,人们总会想到魏晋风度,在那个战乱的`时代——鼎立的魏蜀吴三国间的硝烟尚未消失殆尽,多国的战乱又紧跟其后,在经世和玄谈之间,很多学者往往选择后者,造就了大批的名士,东晋王衍就是其中一位。
(3)、以讹传讹,意思: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4)、(反义词)信而有征、言之凿凿、守口如瓶
(5)、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6)、他专爱信口雌黄,说些无中生有的话,陷害他人。
(7)、人的嘴要吐真话、善语,不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8)、(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9)、(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10)、丰硕成果锦绣前程一团和气满园春色万般无奈一本正经官样文章反面教材
(11)、(信口雌黄的道理)其实,“雌黄”原本是一种矿物,其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其晶体多呈柠檬黄色,可用来制成颜料或做褪色剂,而古代时写字用的纸多为黄色,古人在抄书或校书时一旦遇有错字误书处,便可用雌黄将错误处涂掉,然后改写。后来,人们进一步将用雌黄涂改、修正错误字句的动作亦称为“雌黄”,并将其义引申为评论和修改别人的诗文。而将“信口”与“雌黄”联系在一起的正是故事中的这位王衍先生。令人好笑的是,他是做为一个形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的典范,这种“典范”还是不做为好吧!
(12)、(信口雌黄的近义词):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胡言乱语、天花乱坠、无稽之谈、无中生有;
(13)、王衍成年后,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子、庄子的玄理,还常常用老子、庄子的学说解释儒家经义。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满嘴都是空虚的怪话。他讲话时轻声慢语,时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
(14)、这位有名的清谈家,最喜欢清谈玄说,每天都在谈。但是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即使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者提出质疑时,他也满不在乎,常常不假思索便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这就是这则成语的来源。
(15)、(典故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16)、像他这样信口开河,将来当选后政见要如何兑现?
(17)、(读音):(kǒu wú zhē lán)
(18)、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雄黄有毒性,即使服用其治病的时候也要注意,换一种说法,吃雄黄就是吃砒霜,所以服用含有雄黄、雌黄的制剂必须要严格遵照医嘱,不可过量。就像民间端午节时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者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一般都没有饮用纯雄黄酒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在临床使用含有雄黄的制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按照说明书的剂量、疗程服用,切不可滥用、久用、超量用。信口雌黄成语故事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
(19)、(解释):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20)、大嘴巴学者不能信口雌黄而不受谴责,否则中国将经历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二次知识贬值。
3、信口雌黄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胡说八道、三言两语、无中生有、天花乱坠等。
(2)、(出自):宋·郑樵《通志·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
(3)、力争上游努力争取上进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於现状
(4)、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这次比赛虽然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5)、我们判断是非不能断章取义,而应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我最讨厌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为人应该言行一致。
(6)、我们做事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听信一些人的信口雌黄。
(7)、我倒是觉得跟那些信口雌黄污蔑真理的人辩论很可耻。
(8)、夏日驱蚊有秘方:没事多多鼓吹,满嘴信口雌黄,善于夸夸其谈,脸皮愈练愈厚,蚊子无从下手,唯有放弃另寻出入。这个夏日,驱蚊秘方莫忘记哦!
(9)、我倒是觉得跟那些信口雌黄污蔑真理的人辩论很可耻。
(10)、晨钟暮鼓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11)、(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12)、架谎凿空(jiàhuǎngzáokōng):扯谎作假。造句:对于这个问题,他总是架谎凿空。
(13)、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妈妈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14)、(故事)晋朝清谈家王衍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最喜欢老子和庄子的玄理,清谈时手里拿着麈尾拂尘,侃侃而谈,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质疑时,他随口更改,随心所欲。人们说他是口中雌黄。晋代,都城洛阳名士云集,人才辈出。但大家最喜欢研究的并非经世之学,而是围绕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展开清谈,玄妙而又空虚。王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信口雌黄这个成语也因他而产生。史料记载,王衍,字夷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生于公元256年。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曾任平北将军,竹林七贤中的王戎为其堂兄。王衍少年时随家人在京城生活,他在当时可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美男子,身姿俊秀,双目如神,言谈举止安详文雅,连名士山涛看到后也禁不住对朋友感慨道:不知是哪位妇人,竟生出如此俊美的儿子!王衍从小博览群书,才华出众,长大后步入仕途,频频提升,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黄门侍郎这种皇帝侍从官的官职。由于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渐渐地迷上了玄学。他精通玄理,出口成章,为世人所倾慕。
(15)、别看他衣冠楚楚,可一张嘴全是胡说八道,信口雌黄。
(16)、魏晋时期的上层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个很有名的清谈家。他从小就口齿伶俐,曾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做客。大家都对他清秀的外表和文雅的举止加以称赞,但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就是这种人啊!”
(17)、(成语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妄加评论,随便诬蔑、制造谣言。
(18)、当西晋灭亡时,他还随口说:“我一向不干预朝政,罪不在我。”不过,王衍还是难逃一死,最终被敌军活埋在瓦砾堆里。
(19)、造句: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
(20)、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话随便。
4、信口雌黄的信的意思
(1)、别看他衣冠楚楚,可一张嘴全是胡说八道,信口雌黄。
(2)、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3)、(出处):南北朝·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
(4)、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5)、当主管的就该讲实证,如果信口雌黄乱批评,谁会服你?
(6)、造句:遇事需当机立断,任何犹豫和怯懦都是无济于事的。
(7)、(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8)、这种偷窃的事,怎能信口雌黄,硬赖在某人身上?
(9)、我并不为猴子是我们的祖先而感到羞耻;我倒是觉得跟那些信口雌黄污蔑真理的人辩论很可耻。
(10)、来源《汉书·丙吉传》:“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
(11)、释义:不按客观标准,任凭己意,乱改文字,乱加评论。雌黄:旧时删改文字用的涂料。
(12)、意思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雌黄:鸡冠石;黄赤色。
(13)、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花纷纷降落下来。现在用来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14)、无中生有 :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15)、(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颜氏家训》: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16)、讹言谎语(éyánhuǎngyǔ):讹言,诈伪的话;谎语,不真实的话。指造谣说谎。造句:叔王尊,侄儿句句真言,事已至此,我何必讹言谎语?
(17)、假装谦虚是最虚伪的表现,因为这可能是信口雌黄的开始,又或者是拐弯抹角的自我夸奖。
(18)、来源《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19)、(成语解释)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20)、女生:他们都说我丑得像狗尾巴花,哼!男生:一派胡言!明明你像春天的蒲公英一样美丽!女生:啊!好开心啊,谢谢你!男生:你别误会,是被风吹过的!
5、信口雌黄造句怎么造
(1)、当主管的就该讲实证,如果信口雌黄乱批评,谁会服你?
(2)、言而无来信yánér源wúxìn(释义)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语出)《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正音)而;不能读作“ěr”。(辨形)而;不能写作“尔”。(近义)言而不信(反义)一诺千金言而有信(用法)含贬义。用于不守信用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补充式。(辨析)~和“自食其言”;都有“说话不算数的意思”。“自食其言”比~更形象。(例句)①说话办事要讲信誉;不能~。
(3)、(拼音):xìn kǒu cí huáng
(4)、(成语解释)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5)、王衍从小博览群书,才华出众,长大后步入仕途,频频提升,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黄门侍郎这种皇帝侍从官的官职。由于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渐渐地迷上了玄学。他精通玄理,出口成章,为世人所倾慕。当时,人们清谈时必定要手执一种用木条和兽毛做成的工具,名叫尘尾,它本是用于驱虫﹑掸尘,但相沿成习就成为一种名流雅器。王衍常常拿持在手的尘尾很特别,柄为白玉做成。每当清谈的时候,人们一边听着他的高谈阔论,一边看着他那和尘尾玉柄一样白皙的手,无不目瞪口呆。
(6)、Ⅲ成语是第二个字是讹,最后一个字也是讹的成语有哪些
(7)、(示例)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8)、不过,这一说法的缘由就就鲜为人知了。它源于《晋书·王衍传》。一提到魏晋时期,人们总会想到魏晋风度,在那个战乱的时代——鼎立的魏蜀吴三国间的硝烟尚未消失殆尽,多国的战乱又紧跟其后,在经世和玄谈之间,很多学者往往选择后者,造就了大批的名士,东晋王衍就是其中一位。
(9)、史料记载,王衍,字夷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生于公元256年。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曾任平北将军,“竹林七贤”中的王戎为其堂兄。
(10)、这个盗窃犯交待犯罪事实时躲躲闪闪,信口雌黄。
(11)、★胡说八道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字词解析
(12)、“信口雌黄”的意思是: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13)、信口雌黄这个成语故事出自《晋书·王衍传》。
(14)、造句:珍妮:他是个不诚实的人,常常鬼话连篇。
(15)、(信口雌黄造句)这个盗窃犯交待犯罪事实时躲躲闪闪,信口雌黄。
(16)、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
(17)、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18)、贝克表示关于社民d转向左倾路线的想法完全是一派胡言.
(19)、(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20)、我倒是觉得跟那些信口雌黄污蔑真理的人辩论很可耻。
(1)、元·无名氏《谢金吾诉拆清风府》:“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了。”
(2)、这件事情关系个人名誉,不可以信口雌黄,随意乱说。
(3)、讹言谎语(éyánhuǎngyǔ):讹言,诈伪的话;谎语,不真实的话。指造谣说谎。造句:叔王尊,侄儿句句真言,事已至此,我何必讹言谎语?
(4)、他在单位里经常习惯性的信口雌黄,因此单位的同事们对他这种口无择言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5)、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6)、惑世盗名)犹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7)、市无二价)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社会风气好。亦作“市不二价”。
(8)、提问关于不诚信的成语关于不诚信的成语查看全部11个回答我来版答我来答查看全部11个回答匿名用户权2016-01-18反复无常出尔反尔翻云覆雨口中雌黄言而无信背信负义背信弃义弃信违义背约负盟背义负信离经叛道大逆不道离心离德三心二意离经背道弃信忘义弃义倍信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违信背约言而不信自食其言食言而肥背槽抛粪藏弓烹狗鸟尽弓藏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卸磨杀驴过桥抽板过桥拆桥获兔烹狗济河焚舟有进无退鸟得弓藏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上树拔梯落井下石恩将仇报翻脸无情蜚鸟尽,良弓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9)、王衍做事也是这样。他先是看太子很有前途,就把女儿嫁给太子为妃。后来太子被别人陷害,他怕牵连到自己,又立刻上书请求与太子脱离关系。太子的冤案真相大白后,他被判终身禁锢。在这之后的“八王之乱”中,王衍被两位很有权势的王爷看中,任他为尚书令。他只顾着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不管天下百姓。
(10)、“获益匪浅”中的“匪”是“不”的意思。“获益匪浅”是说“得到的好处不少”
(11)、这位有名的清谈家,最喜欢清谈玄说,每天都在谈。但是经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即使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者提出质疑时,他也满不在乎,常常不假思索便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这就是这则成语的来源。
(12)、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13)、(出自):汉·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诳误。”
(14)、晋人王衍,字夷甫,临沂人,是一个有名的清谈家。起初,他当元城县令,每天很少办公事,就是没完没了地闲聊,发议论,不过工作上倒也没有出过什么岔子。后来,他几经升官,被任为“太子舍人”,尚书郎等高职,还担任过宰相,淸谈的兴趣也更加高了。他喜爱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的玄理。谈的时候,手执玉柄麋尾,轻声慢语,从容不迫,好像满肚子都是学问的样子。当时清谈之风正盛,王衍竟受到—部分人的钦敬,成为清谈家的首领之一
(15)、来源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七:“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16)、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7)、西晋时期,朝廷大臣有位出名的清谈家名叫王衍,他在年少的时侯就伶牙俐齿,神采不凡。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他做太子舍人,任尚书郎。王衍做官以后仍然对老子和庄子十分崇拜,“无为而治”的道理从不离嘴。由于他学富五车,所说的道理又十分精辟,所以在当时赫赫有名,读书人对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王衍在解说老庄玄理时习惯性的拿着一把拂尘,表现得从容不迫的样子,即便是偶尔把道理说错了他也能随口改正,于是人们便说他是“口中雌黄”。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说:“雌黄出其唇吻。”李善注引《晋阳秋》说:“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18)、(释义)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18句信口雌黄写一段话(信口雌黄的近义词和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