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50句佛陀的格言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集锦)

佛陀的格言

1、佛陀的格言全部视频

(1)、我们一般众生嘴巴吃这个、吃那个,认为是享受、是喜悦;可是佛陀不是,佛陀是以心境的喜悦为食,以心灵的喜悦、禅,禅悦为食。

(2)、哲学家说:如果你不能接受生命无常的变化和死亡的事实,你便很难跳脱出无明的执着、欲望和烦恼。

(3)、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4)、当修行一段时日后,可以透过九住心,勘验自己修行的进度。

(5)、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6)、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7)、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8)、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9)、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10)、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1)、四与八并举,是因为色界与无色界相对,在色界为禅,在无色界为定;若以色界、无色界相对于欲界之散,则色及无色二界,都称为定,所以合色界之四禅定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而称之为八定。

(12)、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13)、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1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5)、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16)、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7)、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9)、经忏佛事原本是超度亡魂,度化众生的一种方式。水陆法会、盂兰盆会等经忏佛事,既要诵经,还要持咒,更要有盛大庄严如法的仪式,所谓严道场、净三界、赞叹申诚、忏悔观行种种,均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近世以来,许多出家人不是将经忏佛事作为超拔众苦、弘法度众的方式,而是作为谋取资材的行为方式,那种荐亡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经忏佛事反增加了僧人造作恶业的机会,因此,近代以来,许多高僧大德都反对出家人整天忙于做经忏佛事。

(20)、现代许多从林的客堂具有很大的许可权。他们既负责调解僧众之间的纠纷,又负责维护佛门清规。既负责重大佛事活动的人员安排,又负责寺院中重大事务的挂牌示众。

2、佛陀的格言慧律法师

(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十大经典古训格言值得你收藏(十穷)

(3)、26)见利忘义,不知道恩德,这就是造作罪业。

(4)、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

(5)、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6)、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7)、最极寂静:由于失念的缘故,前面所说的各种不正寻思及随烦恼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能不忍受,立即除遣断灭。

(8)、不如以慈心回向于菩提是福为最胜无量无有边。

(9)、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0)、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 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11)、对于这句格言,或许有很多人会觉得疑惑,佛门不是讲慈悲吗?怎么有那么严苛的事!其实佛法正是如此,有些看似无情的教育,都是造就未来龙象的因缘。因为我们的习气使然,面临压力境界,容易心生烦恼,佛门教化的方式,就是要你去认清自己的烦恼来由,找出对治的方法,懂得调御自心,就是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真正透视烦恼,才能见到心地风光。

(1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佛学人生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13)、今兹而往,生分已尽。关于佛系的说说,佛系人生我会开心,我会有钱,有你最好,没你随便。没有通向快乐的路,快乐本身就是路。目空一切的,未必不自卑。没心没肺的,未必不悲伤。唉声叹气的,未必不贪欢。斤斤计较的,未必不善良。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就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随缘。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突然就不想睁眼了,觉得一切都随意了,我也就这样了。多大点事,笑笑就过去了,谁还没个青春。做个清淡欢颜的小仙女,寂静于暖,安然于甜。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山高自有可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最近很火的一段话: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朋友、爱人,亲人。觉得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修行自己!曾有位大师说:宁可孤独,也不违心的将就。能入我心者,我以诚待之。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一辈子真的很短,没必要为了别人委屈了自己。若懂,请惜!不懂,自便。我用心待你时,你不屑一顾。等你想起我时,抱歉!有你没你,我的世界一样精彩!红尘喧闹中,我自有净土一方。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做一个寡言,却心有一片海的人,于淡泊中平和自在。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看淡了,心也就不累了。万事不要强求,钱多钱少,够用就好;有爱无爱,开心就好!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何况我长的这么可爱,腿还这么长。佛系禅语佛系禅语_(六妙门)

(14)、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别人对我毁谤、赞誉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会清净、自在。

(15)、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16)、古今庸人,败於“惰”字。古今才人,败於“傲”字。

(1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8)、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为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19)、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陈佳洱

(2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佛陀的格言集锦

(1)、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2)、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3)、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6)、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7)、无所有处定:舍识处,专系心于无所有处,精勤不懈,一心内净,怡然寂静,诸想不起,称为无所有处天定。

(8)、法念住:观一切法皆依因缘而生,无有自性,并观其共相,以对治我颠倒。

(9)、3)佛法可以滋养我们的身心,清凉我们的人生,增长我们的慧命,让我们心情灿烂。

(10)、我常常说:人生是一种责任,来到这个世间,人生就是一个舞台,当我登上这个舞台,我就是一个演员。人生,每一个众生都是一个演员。我现在演一个法师,我就好好的把它演完。

(11)、搞科学工作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八小时工作制是行不通的。朱冼

(1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13)、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14)、24)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疑。

(15)、21)包容是一种责任,包容是一种喜悦,生活中多一点包容,就会少一点痛苦。

(16)、杀生、偷窃、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17)、初学修学的人,常常会在坐禅念佛时妄念纷飞。这时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打得念头死,即达到一念不生的境界。最终见到智慧,得到般若。对于一个修行者而言,能够修行到妄念不生的程度已经是相当不容易,当他们正在用功的时候,你若是动了他的念头,令他修行很长时间的功夫都白费了,其罪过弥山。

(18)、15)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19)、体悟诸法本空,心中没有一切的贪执和挂碍,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悦为食。

(20)、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4、佛陀的格言文字版

(1)、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2)、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财富会毁灭愚笨的人,但不能毁灭想断除烦恼的人;当愚笨的人渴爱财富时,他不但害了自己,同时也损了别人。

(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6)、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爱子女之心敬父母。

(7)、禅者禅所缘,断惑见要月谛;此皆是妄想,了知即解脱。----《愣严经》心如工画水风,能画诸天对水间,五蕴悉得下来你有生生,有生觉法个时们不造。----《华严经》

(8)、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9)、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10)、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1)、25)他加害于我是替我消业障,我感激都来不及,我怎么会以不善的念头对人?

(12)、12)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13)、13)生活在感恩之中,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

(14)、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15)、48)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1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7)、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善。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莫归问于家矣。故先王畏民。

(18)、四禅:连静妙之乐都没有了,唯有与舍受相应的意识活动,便到第四禅。

(19)、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20)、无论九住心或四料简,禅者都可以依此测试自己,检验自己究竟到达哪一个阶段。

5、佛陀的格言192句慧律法师

(1)、14)《般若经》里面,佛教导我们“知恩报恩”。

(2)、15)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使我们言行一致,身心自在。

(3)、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4)、18)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5)、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6)、这里是娑婆世界,你哪有办法什么事情都依着你的心、依着你的喜好,顺从你?这是极乐世界才有办法,这里是娑婆世界啊,每一个众生都是自私自利,人不自私,天诛地灭,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儿女,几块钱都要争!

(7)、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8)、36)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9)、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10)、在家人应该把财产分为四份:一份供日常使用,两份做为储蓄或施舍之用,另一份留做紧急备用。

(11)、生灭是一种缘起,是一种生灭变化;缘起缘灭的生命,只是生灭变化的一种过程,并没有实体性、没有真实性,缘起缘灭,生灭无常,诸法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求其体性不可得,不可得!

(12)、止息一切诸法妄念,为静态、消极性的不造作,也就是禅定门;观想缘境、观想光明,为动态、积极性的再用功,为智慧门。此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为求道者修禅发慧之要门。

(13)、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14)、18)一个人应使用恳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15)、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16)、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7)、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18)、古代佛法的传承是以「衣钵」为信物,在现代丛林中也多设有「衣钵」一职。「衣钵」如同住持和尚的机要秘书,替大和尚处理机要事务,管理大和尚的衣钵,负有「信物传承」的责任。平时与汤药、书记、书录等侍者共同替大和尚「安排行程」、「侍候汤药」,处理大和尚私人事务,即做「资料存查」、「文书供应」,提供住持之需;尤其「典藏保管」常住的山志、规约、文献、契约、法物、秘笈等珍贵资料,并负责「经营会计」、「预算编制」等财务的管理。

(19)、心念住:观能求的心生、灭无常,并观其共相,以对治常颠倒。

(20)、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2)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孝顺“父母”,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奉事“师长”,我们一生的成就,这两个人对我们的恩德最大;所以菩萨法里面,教给我们“知恩报恩”。

(5)、18)佛陀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觉悟人生。

(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7)、处世待人要学习谦虚、忍让,对于是非、善恶、真假、邪正能够分辨,这是智慧。

(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9)、16)布施给众生柔软的微笑,让我们欢喜自在的生活,做个微笑菩萨。

(10)、16)教师在讲解以前,应该先研究学生的心理倾向。

(11)、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做不喜做的事情,他只告诉众生,何者善?何者恶?生命还是要自己掌握。

(12)、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宁静的人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13)、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4)、20)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15)、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16)、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7)、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8)、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9)、宿杜华,汝当以第主通有过说去到眼水多守护是经。所以者时夫?此经则为阎浮提人说人有过说去良药。若人有说人,得闻是经,说人即消灭,不这不不死。----《法华经》

(20)、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1)、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2)、五停心观为禅修的基础,当参禅打坐还未进入定境的时候,可以辅以五停心观来治心:用不净观对治贪欲心:不净观是指观想自他肉体的肮脏、龌龊,以对治贪欲烦恼的观法。

(3)、17)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4)、此中最关键的是随息,是从动到静的过程;另一个是观息,是从静到动,从定发慧的关键。在观息里面,观看到呼吸的进出,如同生命的轮回,也像是生灭的交替,如此与佛法无常苦空相应,从中体验到三法印、四圣谛的真理,就能破除我执,然后才能再到还净的更高境界。

(5)、宇宙间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完美的圣者不但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情形。

(6)、13)与生命相约,不在停留,哪怕艰难险阻,总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7)、当你心中有美时,从你眼中看到的世界将会不同。

(8)、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9)、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10)、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着相当多的苦恼。

(11)、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12)、14)佛法是什么?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13)、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4)、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15)、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o)之邦,行矣。

(16)、世上惟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热爱人生。罗曼罗兰

(17)、27)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18)、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9)、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0)、26)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1)、善护口业,不叽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2)、16)对一切人事物,存有平等感恩的心,你就变成了菩萨。

(3)、医师在开药方或进行治疗以前,必须先确定病症。

(4)、58)春来柳丝青,秋去柳丝黄.人生这一场,别离容易再见难,不管世间谁和谁擦肩,一份友好,一份温暖,别错过了这一趟人间。

(5)、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6)、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黑格尔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8)、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0)、世法是依人情的,但佛法是不依人情的,有些事情从世间情感看来是合理的,但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是不相合的,修行只有在超脱人情人性后,才能有道情佛性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50句佛陀的格言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集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