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思想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1)、灵魂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
(2)、这意味着,他不光是在思想上被人钦佩——钦佩他的智慧远见;在行为上他也是所有人的楷模——真正落实自己哲学的勇士。
(3)、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4)、苏格拉底还强调了善的重要性,认为善是一切事物的根因,这些观点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不提倡对学生进行灌输,更多的是采用辩论的方式,这同样为后来的辩论法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5)、(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将苏格拉底的第一篇文章呢?那就有一个例子,辩证法和归纳法的使用。)
(6)、因此苏格拉底的有意是从哲学意义上的,从自己内心真实考量的有意与无意;而不是因为外界的规定而不得不做的有意。(我甚至认为这只是无意,对于那些只按法律法规做好事,而内心没有善念的人)。
(7)、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8)、辩论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
(9)、苏格拉底高尚的人格和不朽的思想,既影响着近现代哲学思想,在也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0)、辩论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
(11)、任何***社会都会把自身看作优异的,并且因其自认的优异而把自己看作区别于其他***社会的“特殊的”人类群体。
(12)、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在他的哲学思想中,都能明显的反映出苏格拉底的影子,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思想忠实的信奉者。
(13)、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法”。他受他母亲为人接生的影响和启发,认为自己是知识的产婆。因为人的头脑中已存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实质上,他是用各种问题去诘问学生,学生回答不上来,便处于尴尬境地,感到自己很无知,从而产生学习和拥有真理的愿望,去思考各种普遍的问题。他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出一付很无知的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地发问;当学生有了迷惑时,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后人将这种方法概括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地思考问题,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自觉地多方面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原则,从而辨证地、具体地看待问题而非绝对地、笼统地对某个问题下结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被形象地称为“产婆术”,他自称是“思想的催产婆”。这种教育观实质上是天赋观念的一种反映,而且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低龄儿童。仅适用于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并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道德观大有益处。这种方法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仅适应于道德教育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法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对后世影响很大。
(14)、苏格拉底死后,在他的弟子中还形成了三个学派:犬儒学派,快乐学派和麦加拉学派。这些学派统称为小苏格拉底派。他们主要研究的是伦理道德的问题。
(15)、在***社会生活的人们,并不是依据理性及理性的思考为基础和根据的,而是被其“特殊的”信仰、传统和习俗支配着。
(16)、灵魂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
(17)、柏拉图在这里揭示了苏格拉底的悲剧。也说明了,哲学生活与***生活的不同。
(18)、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传播也多借助苏格拉底的思想,他们把其用于对宗教神学、教会制度、旧制度和旧观点得批评之中。爱尔维修就认为,苏格拉底是伟大的思想家、理想的宣传者、世界的启蒙家,是各个时代、各民族的僧侣和祭祀所灌输的迷信和谎言的敌人。卢梭用苏格拉底的启蒙思想来反对基督教会及其思想体系,认为苏格拉底的美德是“最有智慧的人的美德”,苏格拉底让人们与诡辩哲学家斗争,并为其真理而死。卢梭他在自己的《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一书中高度评价苏格拉底的纯理性主义。可以说当时的启蒙哲学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9)、苏格拉底被雅典公民的处死,正是“哲学”与“***”之间本质冲突关系的体现。
(20)、(不妨让我再举个例子吧,对于一些***来说,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在那里,首先考虑自己利益追求是值得称道;在另一些***,集体利益至上,谁要是为了自己利益***害大众利益,他就会认为不可饶恕。
2、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初中历史
(1)、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
(2)、这个过程中,苏格拉底把假设从特殊推广到一般。逐步上升到一个不可接受的结论来反驳对方的前提,或者引向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到真理。(真理是一个一致的系统,而且任何与一个真原则相冲突的东西都不是真的。——《苏格拉底传》A.E泰勒)
(3)、前者在第一种***里会被理解,后者在第二种***中也会被容许。因为它们都不能否认自己***下的价值观。
(4)、苏格拉底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是第一次真正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揭示了人不能真正认识自我就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一深刻内涵。因此,古罗马时期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5)、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6)、这是“苏格拉底”最有名的比喻,虽然后世大多认为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所表达的自己的***理念。但它确确实实能反映苏格拉底的思想——世界有个普遍的真实的“知识”。
(7)、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8)、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比如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全取决于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当时雅典的智者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各自谈论各自的观点,从自己角度批判一切,破坏***基础与道德根基。
(9)、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10)、真理。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
(11)、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12)、苏格拉底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追求真理不能外求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13)、因此他也有这样的结论:“没有人会有意做不义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丢失善,意味着不快乐,也意味着对自己不利。我们可以把善理解为美德。
(14)、我不敢认同,我认为苏格拉底在这里依然是一个好人身份。他绝对不会是因为自己作为公民和城邦有契约才选择赴死——以牺牲自己与道德的契约为代价。
(15)、苏格拉底看到法律的漏洞,让所有人注意到,并且想办法完善法律,但考虑对于一个城邦来说,其比起无秩序的优越性,因此依然承认法律的有效性;而阿尔西比亚德看到法律不合理性,便将其作为自己利益的工具,不再管这行为对于城邦人民的影响。
(16)、灵魂。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
(17)、苏格拉底主张治国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除***、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18)、在苏格拉底看来,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德性),即认识人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人的理性,也即我知道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
(19)、 这又有一个疑问,苏格拉底为什么一定要死呢?既然他知道法官的判罚不公正,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比法律更有道德。那他最后为什么用逃跑的方式活命呢?
(20)、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复兴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大旗,受“知识即美德”的影响,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口号。但丁认为苏格拉底是伟大而具有美德的前基督教多神论者。拉伯雷把苏格拉底称为“哲学家中当之无愧的功臣”[10]。把他当做是外表丑陋与内心完美相结合的典范。
3、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系
(1)、因此,哲学对于***是危险的;***对于哲学同样是伤害的。
(2)、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3)、但往往,人们只顾自己利益时候是对大环境利益的破坏,使很多人为此受到伤害;而有时候大多人为了集体利益的维护,会使少数人受到难以承受的痛苦。
(4)、辩证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
(5)、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
(6)、古典历史学者JohnBurnet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学者阿基劳斯(Archelaus),有关阿基劳斯的记载其实也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而EricA.Havelock则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差异。
(7)、另外,从本期内容开始,我们开启了留言板,大家一定多多留意,我们想听听你们的想法、意见!
(8)、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9)、苏格拉底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诠释着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我们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读懂了苏格拉底就读懂了拥有幸福人生的书。
(10)、 这方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11)、就像喝水对于口渴,吃饭对于饿,医生对于病人。
(12)、苏格拉底哲学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大苏格拉底派)的影响。
(13)、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14)、它关心的是人们服从自己这套体系下规则,有条不紊的生活;而不关心这样的生活对于人来说,是不是真的好。
(15)、在论及美德和知识的关系时,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美德即知识”。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德和善可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美德是善的,针对人来讲,善就是节制、勇敢、正义等。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的过程就是美德的获得和完善的过程。不过,他所说的知识并非人类的全部知识,而是指一种理性的普遍的知识,即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各种自然知识是不可靠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有关知识才是最可靠的、最有用的。美德还包括对父母的孝道、兄弟之间的友爱、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等。这些也都靠教育来完成。苏格拉底的命题中也包含了“知识就是美德”这层含义。因此无知的人就是不道德的、可耻的。人们应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苏格拉底认为人有天赋的差异,但是都应接受教育而获取知识、完善美德。仅拥有美德还不够,还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经常锻炼身体。他自己就经常抓住一切机会向年轻人讲述善的知识——正义、勇敢、信任、友谊、节俭等,并注意锻炼身体。
(16)、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Phaenarete)是助产妇。
(17)、快乐学派的哲学家认为寻求快乐是人的最本质得东西,是人生唯一的目的。他们把苏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识”这个命题理解为美德就是快乐的寻求。
(18)、雅斯贝尔斯把苏格拉底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声望的人。他还认为苏格拉底是“哲学的殉难者”。他自寻灭亡,对他的审判和处决不是司法上的他杀而是司法上的***。今天,苏格拉底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可以说无论是在哲学、***学领域,还是教育思想等方面,都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苏格拉底的影响。“苏格拉底的信息永远被人们尽可能的派各种各样的用场。尽管那些审判者想强迫他无言,这个在雅典响起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声音从未沉寂过。”[12]
(19)、从前,在希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叫苏格拉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20)、当然这一过程也少不了对归纳法的使用——对各种其他例子的考察,归纳普遍的规律、结果,再把结果推到论证的特殊事例上。
4、理想国是柏拉图还是苏格拉底的思想
(1)、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
(2)、犬儒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提斯泰纳和第欧根尼。这一学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思想提出美德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观点,抑制自己欲望的知识。
(3)、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眩晕,但是他会慢慢适应。此时他看到有路可走,便会逐渐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真实世界;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意识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影像,是不真实的,于是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
(4)、那真正能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绝对不会是将刑罚设定的越来越重,而应该是教育的普及,对于道德,正义的价值观的传递,引领社会的风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64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初中历史(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