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30句法家思想的利与弊论述(法家思想的观点)

法家思想的利与弊

1、法家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1)、《商君书·错法》中指出了统治者恰恰可以利用此人性论实现自己的统治,“人生有好***,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故赏罚可用。”韩非的人性论,部分的受了荀子的性***论的影响,同时,也继承了商鞅的人性好利的观点。韩非认为,人的好利主要根源于人们的生存需要,他以为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每个人都有欲利之心,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好利的本性支配,即使是父子、君臣之间,也是计利而行的。韩非举出了社会上的溺婴习俗说明这一已经演化为自私自利的思想。

(2)、放眼看中华上下五千年,哲学发展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以儒家经典中的几位仙儿级人物尧舜禹汤文武为开端,就没停下过,也不会停下。对于哲学思想,一是不了解,二是不敢加以妄言,所以只能以闲话的形式,与大家聊一聊如果我是一个执政者,我会选择哪种思想来治国。

(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卷

(4)、无为”的意思并不是“不作为”,其意思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的作为”。

(5)、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为中心,“仁”即“人”。

(6)、从个人角度看,我是非常讨厌法家的。但是法家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未来又必须存在,为什么?因为皇帝,也就是执政者需要它,我们从现实角度出发,历史上那有一个一心只想做好人,却又是好皇帝的人?不存在的.......总之纯法思想治国是以失败告一段落的。治国还是要向法家取取经的,但是商鞅理都不要理他,没啥可学习的,其他人物还是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纯法治国想必大家已经看到了,王也法,亡也法。

(7)、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儒学成为了封建时代统治者统治百姓思想的工具,按照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妨碍了科学思想的进步,使得清朝后期只能被动挨打,开启了外强侵略***长达100年的时间。

(8)、中考历史|热点解读之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专题

(9)、而大一统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0)、(3)综上所述,你认为在人的解放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另举一例史实加以论述(中外史实皆可)。(3分)

(11)、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12)、古代的“民主广场”——子产的开放“乡校”及其他

(13)、韩非在《五蠹》篇中论述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14)、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的社会***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15)、他在《系辞上传》第一章的解释中提出:“乾坤并建于上,时无先后,权无主辅,犹呼吸也,犹雷电也,犹两目视、两耳听,见闻同觉也。故无有天而无地,无有天地而无人。”(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系辞上传第一章)也就是说,乾和坤从来是不可分离的,它们在时间上没有先后之别,在地位上没有主辅之分,就像呼吸、雷电、两目视、两耳听一样,在任何时间、任何境遇中,总是相伴相随,相反相成,并行而不相悖。那种只有天而无地或者只有天地而无人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16)、法家伦理思想中最具主题色彩的就是人性本***论的主张。在法家看来,好利***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

(17)、问题出在秦始皇──他高估了自己,应该说就是他的自大毁了秦国。

(18)、正如资产级的“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样。法家关于法律与平等的思想作为思想本身,有其超越其时代***斗争的意义和价值。

(19)、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皇帝:汉武帝

(20)、儒家式“无为而治”的境界正是孔子心目中的舜帝圣王形象,正好代表了孔子说过三句评价舜帝的话。第一句话,孔子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这里说的是权力的来源。舜得天下,不是他自己争夺来的,也不是尧私相授受的,这里所表达的乃是“天下为公”的主权观。

2、法家思想的利与弊论述

(1)、现在主流学界对法家持一种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其实法家还是有许多先进的好的东西的。商君书和韩非子是法家两部最重要的奠基。中央集权只是制度,法家也绝不止是效忠帝王这么简单。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不是偶然。战国时期的秦国是以法治国的典范。反对礼制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法律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好利***害”的人性论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故民可治也。”“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法家思想的精髓

(2)、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卷

(4)、(1)根据材料任选一座城市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堪称博物馆的理由。(6分)

(5)、所以孔子学说的利与弊自然引得不少学者争论,***是否应该有孔学的存在。

(6)、原因不难推测,因为汉朝时期的“独尊儒术”虽然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但是并没有打压,或者说完全消灭其他思想的意思,例如,道家思想和佛学文化一样以各自形式灿烂罢了。所以,虽然明面上听着是“独尊儒术”,其实还没到举国上下只讲“儒家思想”的地步。对于文化,古代历届君王还是有一定开放性的。

(7)、有利于多民族封建***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8)、我们一直对秦始皇的固有形象是横征暴敛、昏庸无能、狂妄自大……他人品的确有待考究,但他的这一套制度整体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9)、一说到儒家你会想到谁?没错,孔子和孟子。那么,以孔孟为首的儒家极为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重视到可以让这两位仙级人物奔波一生。儒家的***核心就是仁,以教化为主,刑法辅之,通过上位者以身作则,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德风,小人德草一样,来实现仁政,王政,大同社会。思想的纯正和高度以及正确性都是无可比拟的。

(10)、法家主张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中,臣下不得行使。从而建立起一种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制度和法律制度。

(11)、从传承思想文化的角度看,法家的人性本***论观念是从荀子性***论思想的继承。荀子的性***论思想主要表现为:人的感官欲望的无法满足状态。

(12)、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13)、秦始皇:“从今往后废除谥号,我就称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至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14)、势治派或术治派就不行,他们依赖居于上位的执行者,君主贤明,法律就能执行,***便能强盛,君主不贤明,法律就成了摆设。

(15)、孟子的人身攻击及其对杨朱“贵己”、“重生”思想的曲解

(16)、相反如果百姓参军,取得敌方人头,那么就有可能封官加爵。

(17)、帝王有时候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统治百姓的思想,使得江山长治久安,难免会将法律变为严苛且压抑的条文,成为大众百姓身上的一道枷锁。此时的法律已经不是原先为天下公平正义而呼喊的法律,已经全然违背了社会当时所运行的初衷。

(18)、秦始皇是横征暴敛的典型,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几位最有名的皇帝当中,暴君有两位,一位是汉武帝,一位是今天要来讲的大boss。

(19)、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之所以能够被推崇便是商鞅变法。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朝廷若是想要长治久安,其中法条的存在方是最强有力的保证。所以相比于道家的休养生息,法家思想的存在才能使社会正常的运行。但在当时社会思想是统治者一人的思想,法家思想的存在,其实是为帝王作嫁衣。

(20)、只是这位大boss至死也没有想到所谓的万世只到了二世。

3、法家思想的观点

(1)、至少这在当时秦国内部(秦孝公任用商鞅时候)推行,百姓基本上都是欢呼雀跃的。

(2)、秦始皇真的很可怕吗?对于当时的群臣百姓来说,应该是怕的。

(3)、主张无限的扩大***权利而缩小人民的利益,这是法家理论的一个危机。如果当人民贫弱到不能生活时,他们就不会再等待***的食禄,而会起来夺食,到时任何赏罚都将失去作用,***强盛将不复存在。

(4)、《管子·禁藏》说:“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人性好利的主要表现为人的生存欲望和生存需要。《商君书·算池》里指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而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

(5)、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政权:北魏

(6)、秦始皇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的历史,这里就不多说。(因为记载的事件很短暂,并没有什么值得可以说的)

(7)、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面具等新词进入英语。

(8)、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9)、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赤壁之战

(10)、这些政策出来导致了一种现象,即使你是贵族阶级,但如果没有立军功,也和普通百姓同样的待遇。

(11)、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12)、首先,在选择之前,肯定是要货比三家的,那么第一个站上舞台的,就是孕育出诸子百家思想的儒家思想。

(13)、但若是按照道家的思想长久发展下去,社会没有丝毫竞争以及新思想产生,百姓的思想只满足于现下的平稳与安宁,更加不会进步?

(14)、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来──钱袋子和兵袋子被秦始皇给牢牢抓住了。

(15)、《大秦帝国》电视剧我从头到尾看过,有的地方看了多遍。总的感觉其对法家在秦国崛起中所起作用的肯定是恰如其份的。

(16)、甚至当时还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秦国商鞅新法推行十年的时候。

(17)、强调法律价值的绝对性,忽视德治,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18)、“阴阳十二向背”的意思是说,在六十四卦的每一卦中,我们所见的六爻只是十二爻位之中“显”的一面;事实上,每一爻后面都有一个相反的爻,那是十二爻位之中“隐”的一面;隐爻和显爻的性质是相反的。例如,乾卦的六个阳爻背后还有六个阴爻,而坤卦的六个阴爻背后还有六个阳爻;它们之间只是显和隐、明和幽的关系,而不是有和无的关系。

(19)、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此外,剥卦、坎卦和困卦,也对以上主题有非常丰富的阐释和延伸。

4、法家思想的利弊得失

(1)、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2)、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微课、解读、同步测试(1-26)

(3)、近些年也有不少热门电影或电视剧以此为原型,比如许多盗墓悬疑宫廷剧会把秦始皇陵来作为原型背景。

(4)、独尊儒术的好处自然就属方便***统一思想,对维系社会之长治久安有巨大帮助;坏处也不难分析,大抵就在于儒家独大确实对其它学派思想之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5)、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6)、四世纪后期,逐渐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政权:前秦

(7)、你如果近距离观察那个时代的诸侯各国,你会发现不仅是秦国用商鞅的法家思想变法图强。韩国任用的申不害,魏国任用的李悝,楚国任用的吴起,吴国任用的孙武,或多或少从思想光谱上来看,都比较接近于法家思想。

(8)、有由姜文葛优指导的电影《秦颂》,揭露了大一统的观念,还有如电视剧《大秦帝国》讲述秦国的崛起兴盛衰退都值得我们一看。

(9)、儒家思想的治国方式是“仁政”、“王道”、“礼制”,追求的目标“大一统”。

(10)、主要阐述的是在阶级社会里阶层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等社会秩序。

(11)、以至后来的唐代武皇时期、宋代的分封制时期、元代大一统、明清以至近代史,对于维护祖国疆域的领土完整和统法家思想都起着主导的作用。

(12)、秦朝所推崇的正是法家的思想,但是秦朝最后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过于严苛的法律,造成了百姓身上的负担,进而激起了百姓的逆反心理,非但没有达到原先所设立的良好效果,反而使秦朝的江山迅速瓦解。

(13)、我们今天来说一说这位终极大boss。(大鱼吃小鱼,他是最后的那一条大鱼)自称要二世、三世、乃至万世而为君,无有穷尽的嬴政──“秦始皇”

(14)、所以说,法家、道家、墨家以及佛家的思想并不适合封建制度运行下的江山,要么是太过于柔和,要么便是太过于严苛,而这其中只有儒家的思想偏于中庸,恰好与朝廷和贫平民所追求的价值相契合。同时,孔子所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上升到家庭再由家庭推及到***,如此一来以个人自身所具备的品质将其化为家庭教养之中,最后上升至***品行。而***所要运行的机理,其实便是如此中庸的一种文化,既能从个人之中找到影子,又能升华为***深厚的底蕴。

(15)、法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说“法家者流,盖出自理官。”意思是,法家这类人,大概都是从理官发展而来。

(16)、是和儒家完全相对立的──法家思想(由韩非子提出来,李斯老师)

(17)、道家主旨是自然和谐。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追求的是清净无为,修仙修真。

(18)、关于“仁政”源头,我们应该第一个想到是孔子提出来“实行仁政”代表儒家思想的主张。

(19)、’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20)、 “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贤大夫不恃宗室,士不恃外权。坦坦之利不以攻,坦坦之备不为用。故存***、定社稷,在卒谋之间耳。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谓成人”(《管子·枢言》)。“其王信明圣,其臣乃正。何以知其王之信明信圣也?曰:慎使能而善听信。使能之谓明,听信之谓圣,明信圣者,皆受天赏。使不能为昏,昏而忘也者,皆受天祸”(《管子·四时》)。

5、法家思想有什么缺点

(1)、总之,法家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的富强,为了让***在当时***劣的环境下生存,不被吞并。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法家的思想是非常进步的。

(2)、从“变化”的观点出发,“纯乾”和“纯坤”则都是不存在的;“纯”意味着没有了变化的动力,事物各自归于静止。在一段时间内,如果只有“纯乾”而没有坤的辅助,那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形态是如何再次凝聚而成的呢?如果只有“纯坤”而没有乾的协同,那么,事物之“象”是如何再次昭著起来的呢?由此可以看出,王夫之是用反问的方式来反对《序卦传》以乾为首和《归藏易》以坤为首的观点。因此,王夫之提出“乾坤并建”的观点,强调乾和坤都是不可偏废的。

(3)、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吸取了商鞅等前期法家的诚信观念,崇尚信,宣扬信,首先,他为功利而信。

(4)、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卷

(5)、’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不必无兽;以诈谕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6)、怎么来看待《商君书》中的驭民之术?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驭民这种统治术,都是要全面批判的。中华文化中确实是有糟粕的,这个的确是事实,我们不回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确实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有明辨是非的智慧,鉴别善***的学识。但是《商君书》和法家思想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认知,鉴别其中善的一面,即正能量的一面,剔除***的一面,即负能量

(7)、所以道家思想核心目的是为了追寻一般事物的普遍规律。强调人作为万事万物的一员,应当适应自然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讲究顺势而动,无为而治。

(8)、大boss确定了自己的身份谥号,接下来措施就是制定基本的治理体系。

(9)、全天下人向皇帝称臣,皇帝成为权力的绝对中心,应该把天下分为36郡,统一百姓的称呼,全部叫做“黔首”。(关于郡县制,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经讲过很多次了,简单说就是我们现今的公务员制度。)

(10)、法家学派在***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

(11)、只是随着封建王朝制度渐渐深入,人类社会渐渐发展,而儒家在封建王朝晚期确实被僵化运用。这种僵化,将“儒家之主流文化”推向了极端,继而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封建王朝的覆灭,“儒家之主流文化”一说也就此拉下帷幕。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乃大势所趋,二者之好坏源于事物都有两面性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百家争鸣也好,独尊儒术也罢,实则都是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事态发生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孵化”出适合该程度的“小鸡”。百家争鸣产于乱世之时,独尊儒术定于安定之期,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皆乃大势所趋。

(12)、屯卦的卦象是震下坎上,象征雷雨交加,险象环生。屯卦的彖传说:“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草昧”即杂乱而晦冥的状态。此卦大意是从创业维艰的角度,诠释从草昧状态建立邦家的前景。然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人类初创社会的情状,正如万物孕育而萌生的历程,其中有一股新生的力量,存在于动和险之中。

(13)、所以儒家思想都是以强调人的自身修养以及与周围人之间的活动关系为基础展开自己的理论体系。

(14)、这是一种非常功利的思想,强调如何通过术、法、势等手段帮助君主加强统治。所以法家都强调依照法律、法规来协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活动关系,做到依法而行,依规办事。

(15)、管仲及其后继者提出“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的观点,即承认自然界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人感应的观念。

(16)、《商君书》流***最深的,就是它的驭民之术。愚民:使民众的思想与统治者的思想保持一致,不允许有多元思想的存在。弱民:民间力量强大则对统治者形成威胁,民众软弱则畏惧统治者、服从统治。疲民:使民众疲于劳作苦役,无瑕顾及他事。辱民:使民众没有自尊自信,二是唆使民众之间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贫民:使民众困于生计,从而既无心也无力反抗暴政,反而只能祈求统治者的赏赐和怜悯。五者若不灵,杀之(以上所有的措施都用完了,若还有那种强悍不服管的民,那就杀掉)。

(17)、法家的思想核心,是以“利”为核心,“利”就是利益。

(18)、道家思想的核心,则是以“道”为中心,“道”就是道理的意思。

(19)、商鞅在《商君书·修权》断言:“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因为“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他的意思是必须“任贤举能”,而不是“任人唯亲”,这样才能达到公正、公平,才不会引起争议和争夺危害君王的统治地位。慎到的《慎子·威德》中所言:“凡立公,所以弃私也。”韩非《韩非子·饰邪》里也指出:“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意在为了维护“人主之公利”,必须去私利、私欲。

(20)、(重磅)中考历史答题中必须把握的15条规律性结论

(1)、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法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既有它强大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2)、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3)、但是,从此以后,法家就被抛弃了吗?并没有。

(4)、杨朱轻物重生的思想——兼论《杨朱篇》非魏晋时伪托

(5)、一个成熟的君王,并不会局限于一个学说思想,所谓百家思想,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怎么用的顺手怎么来。既需要用儒家思想,来树立自己仁君的形象,同时又要用法家的手段,来鞭打那些对自己地位构成挑战的臣子,树立帝王的威严。百家思想,运乎之妙,存乎一心。

(6)、法家坚持人们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物质基础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当社会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时,人们就会行仁义、讲道德。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正处于“民众而物寡”、“争于气力”的时期,仁义道德退而居之。商鞅提出“利出于地”、“名出于战”,韩非也明确提出“务力而不务德”,否则***将面临贫穷落后甚至是亡国的危机。

(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3组英语新词中任选一组,指出该组新词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6分)

(8)、第管仲把诚信的道德观念拓展到刑罚和军事领域中。他分别在《管子·权修》、《管子·版法解》和《管子·九废》中指出:“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岂敢为之乎?”;“刑赏信必,则善劝而***之”;“今恃不信之人,而求以智;而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将不战之卒,而幸以胜;此兵之三暗也。”

(9)、透过《易经》,你会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民族的多灾多难。只有了解了一个民族的多灾多难,你才能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中深沉的方面和深层的底蕴。《易经》让我感觉到,这个民族的苦难牵涉着一种生存的动力和意志力。因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重重的困难和险境,经历许多曲折和坎坷;这时候,那种动力和意志力会牵引着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转祸为福,逢凶化吉,柳暗花明。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10)、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卷(一二)

(11)、2021-2022学年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卷

(12)、政策和法律的严明易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3)、“诚”,真心实意,开诚布公。“信”的基本含义为诚实、不疑、不欺。法家先驱管仲认为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如何讲诚信,他从两个方面做了阐释。首先他重诚信,把诚信纳入德行的范畴。

(14)、通观以上诸卦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屯、履、蹇各卦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展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各种艰险戒惕,然而,有一条相同的法则贯穿于它们之中,那就是祸福转化的道理,这与老子思想中“祸福相倚”(《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极必反”以及“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第十一章)的哲理正相应验。而这种“孤阴不长,孤阳不生”的观点,不禁让我们想起了王夫之的“乾坤并建”思想。

(15)、首先:他把天下所有武器都收集到了咸阳,铸成了著名的十二个铜人。

(16)、法家的***思想,由于切合时代环境的需要,把***历史推向一个暂新的局面。秦始皇推展中央集权的措施,实得力于韩非、李斯思想的运用;

(17)、向汉武帝提出实施“推恩”建议的大臣:主父偃

(18)、影响:韩非子思想成为秦朝统治的理论基础,但严刑峻法也导致了秦朝的覆亡。

(19)、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

(20)、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1)、法家思想随着秦朝的土崩瓦解,也就失去了它的市场。但是法家思想整合起来的这一套高效,快捷,简单,易学的社会实践方法,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汉朝后来以儒学为中心,结合百家之所长,发展出来了一套经学体系。成为***官学的核心,也被称为新王道。法家思想也像这么一涓长长的细流,最终融入了经学的汪洋大海!

(2)、佛家思想虽然是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但后期逐渐被中原化,即使经过了三武一宗灭佛,也并未阻挡佛家在中原大地上的蓬勃发展。其中佛家思想所倡导的众生平等获得了众多的善男信女,佛教寺庙更是在中原大地遍地开花。

(3)、而不是孔子所信奉的儒家思想,讲仁爱,恩惠,和善,情义。“分封制”是在周朝就历来实行的制度,到了秦朝这儿发生了变化。

(4)、贾谊的观点很明确,也很锋锐直接,秦始皇不实行仁政,失败就是必然的!

(5)、即使你是皇族亲戚,但没立下军功,同样也是不能够封爵的!

(6)、在文化教育领域里,法家也提出了许多有别于其他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政策。其中杰出的思想代表人物是商鞅和韩非。

(7)、历史材料题失分多,试一试这份提分技巧!(建议收藏)

(8)、战国时期法家先贤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乐毅、剧辛相继在各国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可以使平民通过开垦荒地、获得军功等渠道成为新的土地所有者。

(9)、而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秦朝不过二世而亡,可见,法家之严刑峻法虽然适合统一天下,但是却不适合治理天下,以至于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便选择了与法家相比,相对擅长调和的儒家思想。通过将儒家定为主流思想,来教化天下百姓,维系***之长治久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亦属大势所趋。王朝之稳定,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主流思想,而这个主流思想不能太霸道、太冰冷,如法家,也不能太温和、太随性,如道家,儒家刚好调和法家的冰冷与道家的随性,一方面缓和阶级矛盾,一方面又以教化维系社会安定。

(10)、为何说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都有好有坏呢?因为事物必然具有两面性,当一端达到巅峰的时候,必定会向其对立面发展。就比如春秋百家争鸣,百家之盛况达到了极端,就要长驱直下,许多学派便会渐渐销声匿迹。不是说百家争鸣这一点不好,但根据事物转化规律,必定会出现一种文化采百家之所长成为社会主流。这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家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130句法家思想的利与弊论述(法家思想的观点)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