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石膏像高清
1、伏尔泰石膏像高清效果图
(1)、《大卫》雕像创作于16世纪初,像高5米,连基座高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达5吨。它是文艺复兴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被视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2014年5月,意大利科学家发现,“大卫”的脚踝处有细小裂纹,存在倒塌的危险。
(2)、石膏像《大卫》是意大利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在1501-1504年为佛罗伦萨政府创作的大理石雕像。表现迎战敌酋哥利亚的古犹太少年大卫的英雄形象。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像高5米,连基座高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成。
(3)、简介:莫里哀雕像是乌东的另一件肖像雕刻。它是于1775年应发兰西舞剧院之约而制作的。由于莫里哀早已去世百年,当时乌东只能参考别人的画像来塑造莫里哀的形象,尽管如此,雕刻家仍然以其卓越的的技巧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伟大喜剧作家莫里哀的富于浪漫色彩的具有说服力的形象。
(4)、此雕塑为大理石雕像,高96米,连基座高5米。该雕像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
(5)、2017年,油画《青春》参与Inter-Youth国际高等艺术学院青年绘画展。
(6)、▲ 彼得·保罗·鲁本斯,塞内卡之死(thedeathofseneca)
(7)、▲ 左:戴帽老人 右:哭娃
(8)、2018年,油画《潘多拉》获“许钦松创作奖”优秀奖。
(9)、初学者以选择四分之三侧面光为宜,半侧面仰视角度尤为理想,这样比较易于表现形体空间,先定出画面位置,高低左右,以及下巴的位置
(10)、可我们的教育呢,只是把这些石膏像粗鲁地当做静物,用铅笔磨出光滑的细节,那这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精美的装饰品。可是你要明白,阿波罗,维纳斯,这些是希腊人眼中美的神灵,你画的时候不仅仅应该试图让它画像,而是应该理解被画的石膏本身的美,比例,均衡,对比,等等,无论如何他都应该被作为美的对象被研究,这些石膏像绝不是为了画真人的基础,恰恰相反,在希腊人眼中,这些雕塑后于现实存在,他们并非现实的弱化,而是现实的提炼,纯化和理想化,所以它绝不比真人初级,更不比真人简单。更重要的是,不仅是体会它的美,还有他内在的生命,不要忘了,当时米开朗基罗雕刻茱莉亚诺美第奇时,他面对的是一个真人,一个鲜活的圣母,他甚至能了解他的生命和灵魂,可我们的教育之错误,就在于我们根本不在乎我们画的石膏本来是谁,就像我们根本不在乎乌菲齐一张圣徒的名作里画的是谁,我们甚至可怕地像迫害徒一样将圣徒的四肢拆解开来一个个审视,而唯独忘了画里的那个人,曾经是活着的,有灵魂的真人!
(11)、 朱利亚诺是此家族代表性人物洛伦佐美第奇的弟弟,据说非常帅,帅到被誉为“新雅典的阿波罗”,他最著名的一个情人是西蒙奈塔-维斯普奇,被朱利亚诺称为“美之王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就是以她为模特。波提切利的另一幅名作《维纳斯与玛尔斯》中,维纳斯还是维斯普奇,而躺在她对面那位沉睡着的战神玛尔斯,正是以朱里亚诺为原型。不过朱利亚诺在25岁在教皇西克斯多斯四世策动的帕兹家族叛乱中遇刺身亡。
(12)、伏尔泰,很厉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泰斗,在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等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13)、2级:构图得当;能基本正确地描绘出形体结构;符合对象大的比例和透视关系;能用明暗辅助来表现形体和空间。
(14)、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亚历山大东征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一定危害,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亚历山大死后,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
(15)、不就一堆圣母娘娘站在那里,人太多,看的头疼
(16)、基于写生的作品/基于写生记忆想象结合的作品
(17)、它有一个锅盖头,要是换做现在,应该叫做TFboy同款,他是小编画的第一个入门级石膏头像。看看,这么多年过去了,忘记很多曾经以为很重要的事情,却记得自己画过的第一个石膏头像。那是因为遇见它的时候,正是最好的年纪,在最美的时光里。
(18)、▲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Delacroix-自由引导人民lalibertéguidantlepeuple
(19)、记得有位同学,有一天对着伏尔泰头像画素描的时候,先是突然嚎啕大哭,然后稳了稳情绪,跑到旁边另外一间小教室继续哭。那个姑娘说自己太笨了,连简单的伏尔泰都画不好......
(20)、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diLeonardoBuonarrotidi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diNeridelMiniatodiSiena)。
2、伏尔泰石膏像人物介绍
(1)、《被缚的奴隶》是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于1516年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2)、 再次,就是考题考察学生对原作内容和语言风格的理解与透视关系,大概分值5-10分。这幅作品用速写来表达属于场景速写,环境是主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中前景草地指向性焦点透视,画面中的三个人物属于中景是画面的主题和中心,树和环境属于远景,需要考生主观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突出考题。这些内容考察的重点——“空间、构图、透视的理解”。
(3)、画出眼睛,鼻子,嘴部的大概形状。将头发分块。
(4)、又到了另一个给石膏像瞎起名的时间~可能是因为这座雕像跟大卫相似的扭头角度,以及都很难画的一头卷毛,所以我们在画石膏像的时候亲切的把它称为“小卫”。不过这座雕像大家应该都知道,是米开朗基罗为美第奇墓室所做的雕像群中的一员。雕像的主人公朱利亚诺·美第奇,在美第奇家族中以帅著称~
(5)、虽然塞内卡雕塑中的形象不停的改变,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记忆里的“海盗”,实际上是古罗马哲学家哦~
(6)、拉奥孔是希腊传说里的特洛伊英雄,看穿了希腊人木马计的图谋,最后不幸被毒蛇咬死,拉奥孔是西方艺术家喜爱的题材,在他们笔下拉奥孔的形象多为强悍英勇的战士,其中最有名的艺术作品是约公元前1世纪由阿基桑德罗斯与他的两个儿子创作的雕像《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
(7)、现在我们回到关于肖像和历史画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根本,因为这涉及到西方艺术的源头和主流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以为肖像画是西方艺术的主流,那就是错误的。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画,有着深刻的误解,提起历史画,首先想到的,还是一群人的组合,像哈尔斯那样,但那是群像,是荷兰集体肖像,不是历史画,另一些人根据影视剧,想到了历史画对于历史场景和动作的描绘和还原,这个比较接近历史画本身,但还是有距离。首先我必须说明一点,历史画不是仅仅指描绘历史事件的绘画,更不是仅仅指真实历史,也包括波利比乌斯说的虚构和寓言。长期以来对肖像,静物的迷恋,导致我们对于历史画近乎是充满敌意和陌生的。很多人根本无法欣赏那些几十个人的绘画,不知道眼睛往哪里看,他们更愿意看其中的一个细节,而细节又可以让他们沉迷于感官的逼真和技法。可是如果一个真正热爱绘画的人,应该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历史画,不是一堆全身肖像的随意拼凑,而是人物,场景,空间的有机的组合,是画家有意识地将不同元素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其中涉及到的,就是我之前隐约提到的,设计和构图的意识,我们好像美术教育根本不关心设计和构图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留给了摄影和设计专业,好像和我们没关系,顶多就是形式构成,运用在风景上,但从小到大,没有人教会我们如何鉴赏一张历史画,更别说如何画一张了。面对《雅典学院》,我们所能做的居然只是认出画中一个个肖像的名字,而根本不去关心拉斐尔是运用了如何的才思,将那么多姿态万千的人统一在一个理想的关系里。这是靠写生的吗?这是靠技法的吗?根本不是,这完全就是设计,设计永远优先于模仿和技法,因为只有画家中意的对象也值得被画,一个本身就很糟糕的场景,即使让最优秀的画家画,也会画的很糟糕,我不同意雷诺兹爵士说的,提香能让任何丑陋的事物像金子一样发光,恰恰是提香所选择的“丑陋事物”,也是经过他挑选和设计的。我之前反复提到过拉斐尔在梵蒂冈的挂毯,今天国内几乎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件杰作,首先它不是出自拉斐尔本人之手,而是工人编织的挂毯,所以提不上大家想看的油画技法,其次,它甚至没有那么逼真的细节。但正是这两方面的缺失,才终于让我们注意到了设计的重要性,正是拉斐尔这些挂毯本身的设计之出色,形象之卓越,画面之平衡,才让我们认识到原来一张杰作可以不靠技法和逼真,而靠更本质的设计就达到如此高度,赏心悦目。就像希腊神庙和瓶画上的装饰一样,其本身的设计就令人感到愉悦。
(8)、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9)、卡拉奇的素描和壁画,可以看出壁画并不是需要画的很细腻,而是保持着素描本身具有的速写感和轮廓线的坚实
(10)、标准:动势把握准确,构图得当,画面完整;能较好地刻画形体特征和精神面貌;头、颈、肩、胸等大结构关系正确,塑造肯定有力;色调和明暗层次概括而明确;能较熟练地掌握素描表现技法;作品有一定特色和感染力。 在9级的基础上,经过较为系统的素描学习,约相当于全日制的大学美术专业复试或录取程度较优者可达到低年级的程度。
(11)、这么大的历史画,我看不下去,几十个人,太累,讲什么我也没兴趣了解,里面画什么人和我也无关,我还是喜欢看小一点的,肖像,静物,更好看
(12)、又是一年艺考季,地铁里又出现了拎着画箱背着画板的考生。对于还在各个画室努力着的学生们来说,石膏像可能是近几年在他们眼中阴魂不散的东西。可能他们不知道,在面对着石膏被骂型不准的过程中,他们已经默默的画出了一整个世界雕塑史。那些看起来苍白甚至有点麻木的雕塑,都曾经是世界艺术史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雕塑作品。按时间顺序,我们来看看这些石膏像的原形吧!
(13)、大概是它们陪伴了小编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那些粗粝精彩又装逼的日子。它们的轮廓和样子伴随着最灿烂的花季雨季,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存放在画室里的青春。那些年少滋味,五味杂陈却让人永远怀念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14)、以前在画石膏像的时候,非常抱歉的以为这尊雕像是一个老奶奶。直到有一天发现他是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时期的哲学家伏尔泰。伏尔泰(Voltaire),原名弗朗索瓦-玛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Arouet),在启蒙主义时期与卢梭、孟德斯鸠合称为“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客”,他年轻的时候是长这样的:
(15)、虽然中世纪的人很愿意接受这位哲人,但是塞内卡生前却是以悲剧收尾。他曾为罗马皇帝尼禄工作,一直担任尼禄的“顾问”。但公元65年,他被卷入了一场谋杀尼禄的阴谋中,最终被尼禄判死刑,而方法则是让他和妻子割破自己的血管自杀。塞内卡之死,成为了艺术家们反复表现的主题:
(16)、所以就像达芬奇和皮萨内洛的素描之间的差异所显示的那样,这是活人的素描和死人的素描的差异,后者用达芬奇的话来说,就是“加倍的了无生气”。当然我不诟病皮萨内洛,是因为后者也代表了一种风格。但是现在中国美术教育的方向就是把人全部引向死人的素描, 尽管可以把人画的每一处都很逼真,但这个对象是死的,而且和你没有任何交集,而我们看看洛伦佐洛托的肖像画,你能感觉到洛托在感受对方的感受,看看拉斐尔,你能感觉到他在试图把握对方的身份和道德属性。被画的对象,首先,是心悦诚服的,而画者本身,对于模特也是有着情感的。
(17)、塞内卡也是学习石膏素描的入门级头像。他有一种文雅的气质突显在并不俊朗的外表之中,机敏深邃的眼神有着很柔软的一面。所以在众多传说中,小编倾向于相信他是一位作家、哲学家、老师。每种职业熏陶出来的人物气质日积月累后很容易分辨,塞内卡的文人气质充满了感性和悲悯,要是在现代,他一定是一位很丧的悲观主义者吧......
(18)、维纳斯:该幅作品以清晰的轮廓、简练的结构而赢得人们无比赞叹,成为素描教学中必备的教具。尤其是维纳斯的头、颈、胸三部分生动细腻的表现,对作为女性模特的练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19)、所以,毋庸置疑,大卫是个举世闻名的美男子!但凡头发卷卷的石膏像,一定不会太好画,大卫也是。大概是每次画大卫,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在他难缠的头发上,反而很难表现出他英武睿智的神态。当然还有很多大卫石膏模型不太标准的缘故,通常我们都画不出来他的神韵(比如图上这个模型,就有点软......)。
(20)、朱利诺.米蒂奇(小卫):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它以微妙的动态,丰富的表情及卷曲的发型,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这是素描石膏教学中一个很好的教具。
3、伏尔泰石膏的绘画步骤
(1)、2017年,油画《演讲者的影子》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奖绘画类铜奖,毕业论文《论艺术》获评优秀毕业论文。
(2)、作为美术生,对这些石膏像很熟悉,但是其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今天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
(3)、无论是拉斐尔,曼坦尼亚,还是丁托列托,鲁本斯,这些大师笔下的古代雕塑都仿佛重新注入了生命,从来不是僵死的,包括我们上一期讲的卡拉奇兄弟在Fava宫画的壁画里的雕塑,也不是僵死的。同时他们也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都是为了大师的历史画创作服务的。看看丁托列托研究的素描草图吧,他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的(也就是我们呢俗称的“小卫”),看看丁托列托的手法,哪有那么精雕细琢,但快速的排线有力地概括了对象的形体空间,并且将透视短缩和立体感表现地很好。还有,记住,大师没有固定的手法,以上每一个大师笔下的雕塑都完全不一样,没有固定的模板。
(4)、不管是从人物身体表情、肌肉的刻画,身体扭动的运动感,还是那条正置这几个父子于死地的毒蛇来说,这件作品都是一件珍宝。也难怪文艺复兴时期,当这件雕塑被发现在意大利葡萄园中时,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就算是动用特权也要把它买下来了~
(5)、▲ 中世纪描绘塞内卡与妻子自杀场景的木版插画
(6)、地址:ViadellaMosca,5r,firenze(佛罗伦萨)
(7)、这是希腊化时期(Hellenistic)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这尊雕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作者已无从考证。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奈姬像》。现在保存在法国国家艺术宝库——"卢浮宫",是镇宫三宝之一。
(8)、加塔梅拉塔骑马像(青铜),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刻,由多纳泰罗作于1443-1453年间,立于帕多瓦圣安东尼广场。石膏像为青铜像的复制品。
(9)、阿里亚斯:古希腊雕塑作品,现藏于罗马卡匹托尔美术馆。该作品以极为生动的手法将希腊女神优雅娴静的姿态充分展现出来。学生在练习时,应注意它的大块面构造,尤其是正面和侧面、发型与整幅作品之间的关系。
(10)、▲ 左:原雕塑 右:石膏像
(11)、我们眼里的西方主流:肖像,静物,风景(国内最迷恋的三大件)
(12)、卡拉卡拉胸像是古罗马一件著名的肖像雕塑,他叫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安扥尼努斯,是公元3世纪一个罗马皇帝。“卡拉卡拉”是高卢族人的外套,因为他喜欢穿着卡拉卡拉而得到了这样一个绰号。是塞普提米乌斯·赛维拉的大儿子,他杀了自己的弟弟,卡拉卡拉是一个军事上的独裁者,非常喜欢战争。
(13)、马赛石膏像是强硬的,激烈的。他高昂的头颅上带着坚毅的眼神和激昂的情绪。飘舞的头发自由而舒展,卷来卷去的满脸胡须帅倒是很帅,对那时候学习画画的孩子们来说,却是十分为难。
(14)、▲ 左:扒皮像 右:老人肌肉解剖
(15)、油画,坦培拉,壁画,各有各的美,何必只沉迷于一种
(16)、2018年,入驻全国工业合作部专家协会“百大名家”。
(17)、一个把大理石画死了,透纳,毕加索都以巴格尔的摹本进行复制
(18)、pinturicchio同一幅画中赞助人和圣母的肖像(藏于安布罗吉奥)
(19)、维纳斯:该幅作品以清晰的轮廓、简练的结构而赢得人们无比赞叹,成为素描教学中必备的教具。尤其是维纳斯的头、颈、胸三部分生动细腻的表现,对作为女性模特的练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20)、黄金时代与拉斐尔签字厅:兼论16世纪以来所有关于黄金时代的绘画(5万字)
4、伏尔泰石膏像高清图片
(1)、▲ 左:原雕塑 右:石膏像
(2)、简介:出处不明。这座雕塑比较特殊,叫面冠妇人,也叫“双面女神”,很多学画画很久的朋友,没画过这座石膏,只是见过,估计都没发现有双面。
(3)、简介:《马赛曲》是1792年,法国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时,马赛人民威武雄壮地开赴巴黎战斗时所唱的爱国歌曲。法兰西共和国建立以后,立即被决定用作法国国歌。弗朗索瓦·吕德借用这一曲名作为浮雕的题名,无疑是要在这座雄伟的凯旋门建筑物上宣传革命,宣传法兰西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让这一尊浮雕成为象征人民民主思想的纪念碑。
(4)、简介:小卫原名朱利亚诺·美第奇,画过石膏像的同学都知道叫小卫,因为他前额上面的头发与《大卫》的头发很相似,又都是米格朗启罗的雕塑作品,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原名叫朱利亚诺·美第奇。
(5)、热爱古罗马历史的人可能知道,阿格里巴与屋大维和奥古斯都是挚友,他本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建筑学家、地理学家、作家,对古罗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2017年陕西省公布美术联考考纲到今年有四个年头,每次发布考纲都会以更加严谨、更加全面的要求来考察学生。打破对考察内容的束缚,真正从考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内容训练,让学生去掌握知识、主动运用知识、表达自己的艺术想法,并最终将自己的感受落实在画面上。
(7)、这位眉头紧锁的战士来自巴黎凯旋门上的雕塑浮雕《马赛曲》,是法国雕塑家吕德所创作的歌颂法国大革命的史诗性作品。1792年8月,马赛人民前往巴黎支援战争,高唱着这首《马赛曲》。于是这首歌就成为了代表着法兰西人民爱国热情的歌曲,也是今天的法国国歌。
(8)、马赛标志性的大胡子、飘逸的卷曲头发,曾让多少人黯然神伤。因为,难画啊!!
(9)、黄金时代与拉斐尔签字厅:兼论16世纪以来所有关于黄金时代的绘画(5万字)
(10)、简介:罗马青年,大理石,作者不详,原作藏于罗马卡皮托尔博物馆。马克·尤尼·布鲁特斯(公元前85-42)是谋杀凯撒的发起人,后在菲利比自杀。根据这个说明,我们得知这件通称“罗马青年”的雕刻,原来是罗马政治家,刺杀暴君凯撒的首谋者——马克·尤尼·布鲁特斯。据说,他是罗马共和制始祖鲁齐·布鲁特斯的子孙,一向以忠于共和制的自由而闻名。他把追念自己祖先的事业看作极为宝贵,并竭力摹仿他的祖先的作为。从这件雕像翻制下来的石膏像,由于眉目清秀,五官端正,成为初学画者常用的模特儿。
(11)、朱利诺.米蒂奇(小卫):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它以微妙的动态,丰富的表情及卷曲的发型,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这是素描石膏教学中一个很好的教具。
(12)、佩鲁吉诺画的圣人头像和圣母(写生和类型化的区别)
(13)、摩西(MOSES)是犹太人伟大先知中的一个。他是犹太人的领袖,他是上帝的先知,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圣经》上的记载和种种传说都把摩西当作是人类中最受神的恩宠的先知。《摩西像》,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13-1516年,(局部完成于1542年-1545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14)、对于肖像画,这样的认识尚可原谅,但对于历史画,我们就必须坚决反对。虽然我们前面强调了历史画的价值,历史画不是装饰,更不是抽象画,尽管他需要对抽象形式的设计,但它离不开对画面内容的钻研,更离不开,对人的研究,因为西方绘画的组成单元是人,更准确地说,是人的动作,思想和灵魂。那些我们从小临摹的大师素描,除了个别,极少数是不为了历史画中运动的形象创作的,这些形象不是孤立的,而是参与事件的一份子。我们不仅需要理解这些形象动作设计之出色。一些适当地对绘画本身的内容的理解也是很必要的。经常我们会看到两种声音,一种像是贡布里希讽刺的那些导游,面对名作,说点奇闻异事,让观众逗乐,一笑而过,顺便八卦一些画家的绯闻。另一些人呢,抱着“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像康定斯基一样,反对艺术的文字狱,实际上其实是无知和懒惰,说白了就是根本懒得动脑子费心理解画的内容和文化。很多人画着西方绘画,看着西方绘画,可却连画中画的是谁都不知道,可能还觉得圣母是个慈悲的菩萨,圣彼得是隔壁家老大爷呢?这能不荒谬吗?确实,前面说过,绘画本身,形式和审美固然最重要,但是面对西方古代绘画,你一点都不去了解他的背景和文化,你能说你热爱西方油画,去过乌菲齐吗?尤其是,西方文化从来和绘画是深深地联系在一起的,贝尔尼尼的雕塑,背后是他独特的宗教观,波提切利的春,背后是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更别说博斯了,他的画你要是全然不顾其内容,难道你要把里面的怪物都当成玩具欣赏吗?适当了解绘画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绘画,了解文化,也有利于帮助我们认识到画家设计构图的审美价值,这并不是多余的。而且,研究,热爱文艺复兴绘画的人,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在文艺复兴,文学的地位高于绘画,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判断,我只能告诉各位,在荷兰画派之前,欧洲自文艺复兴所有的绘画传统都是以叙事性绘画为主的,正如歌剧之于交响乐,历史画,或者说叙事性绘画,都是以文学作为根基的,不了解一些宗教和诗歌,你说你看懂了西方绘画,那真的是非常不诚实的行为。文学并不总是与绘画为敌,文艺复兴所有伟大的绘画,都从文学和宗教中汲取了丰富的灵感,只是到了后来,法国院士们才误入歧途,以为画家只有博学(所谓doctuspoeta博学诗人)才能作画,错误地认为只有历史画才是唯一的绘画。这个时候,温克尔曼的话就是正确的了,他说博学是无用的,感受力和直觉才更珍贵,他这句话明显是针对法国同行说的,这是完全正确的态度,艺术不该成为知识和博学的奴隶,但是针对现代人完全反对文化的现象,我认为就得强调一下文化修养的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七巧心情网 » 精选74句伏尔泰石膏像人物介绍(伏尔泰石膏的绘画步骤)